伊藤博文痛哭李鸿章

一: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俾斯麦”?(高分)

李鸿章之所以被称为“东方伸斯麦”,这有一段来历的。

那是当年他在筹建北洋水师的时候,有一次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到天津拜见李鸿章,告诉他:“中堂大人,我这次乘坐的军舰,是世界一流的军舰,技术装备最为先进,欢迎您有时间过去参观。”李鸿章对武器船舰是最感兴趣的,他满口答应,约好日期前去观看。

不巧的是,正好那一天刮风下雨不利于出海,李鸿章冒着风雨来到大沽口,但是德国军舰离港口还有几十海里,他们的船只在风浪中很难前行,这时柯纳德派了一只小艇前来联络,并带来口信:“今天风雨太大,在海中行船会有危险,您这么大年纪,就不必冒此危险了,可以改日再来参观。”

随行人员也纷纷劝阻,但李鸿章参观心切,加上不想让洋人看不起,毅然带着翻译下了自己的船,登上小艇就去了。柯纳德见到李鸿章的到来很诧异,他很感慨地说道:中堂大人真是守约之人啊,这么大的风雨都如期前来,这样坚毅的性格,真像我们的首相俾斯麦。”从此之后,柯纳德逢人便说李鸿章是东方俾斯麦,“东方俾斯麦”的名号就从中国和德国传播开来。

除此之外,二者确有相似之处,俾斯麦之所以成为让德国成为强大帝国的关键就是他的外交策略以及执政的手段,李鸿章在这方面确实和俾斯麦有相似之处

1 外交方面

也许有人会说他是个卖国贼,说他是个只知道妥协的人.但了解历史以及外交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他确实在国家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为国家保持了统一尊严以及争取了中国奋发的时间

2 执政手段

俾斯麦提倡铁血政策,李鸿章也主张洋务运动,这些政策都是军事以及军工产业方面的,另外李鸿章对敌人也保有一种天生的威慑力,这也是2人相似的地方

二: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命运为何如此不同

1885年,甲午战争之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劝告李鸿章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日本帝国会后来居上,此时已经应验了。李鸿章叹气对伊藤博文说:“改革内政,我非不欲做,但我们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不像贵国一样上下一心。如果我们两人易地以处,结果会如何?”伊藤思忖一会儿回答道: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

三: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对话的双方态度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前,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对话。

伊藤对李鸿章揶揄道:想当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风,谈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因日本想侵略朝鲜来华与李鸿章谈判,被李鸿章断然拒绝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结果怎样呢?我曾经给过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贵国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我国必定后来居上,如今十年过去,我的话应验了吧?

李鸿章叹了一口气说:改革内政,我非不欲做,但我们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不像贵国一样上下一心。如果我们两人易地以处,结果会如何?

伊藤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

四:纪录片 甲午甲午中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对话是当时的录音吗,为什么李的普通话说的那么好 10分

不经意的流露一些,除却人文历史之外的痕迹。

小镇的尘封往事似乎深陷在老人额前眉角的皱纹里,太久,太深,让人无法幻及他们曾经的年轻来。当年乌镇古老的街道上众多富商大贾建造的深宅大院早年不断破败,而今几乎全数更换主人才得以修缮。久居烟熏的板壁显得滑而厚实,墨黑的色泽渗进骨子里,凝着古镇琐细与庸散的日子吧!俨然呈现古昔状态的小镇便像忆起什么似的,支支节节,断断续续,正想一古脑儿诉说的当儿,被一阵人群的喧闹岔开了

五:李鸿章伊藤博文这两句对话原文是什么

李与伊藤就何时割让台湾给日本进行讨论,日本坚持一月内办理交接

李:如此多的头绪,两个月还差不多,贵国何必如此着急,台湾已是你们的口中之物了

伊藤:尚未下咽,饥甚

六: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私人关系怎么样

私人关系?没有文献等记载二人有私交。(但应该不怎样,李鸿章作为满清的洋务大臣,甲午败于日本并因此签署好几个卖国条约,他两的私交能好才怪)

七: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说的话有什么含义? 伊藤博文: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李

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伊藤博文的意思就是你大清朝没有良将贤相,所以要割地赔款。李鸿章说天地广大难以测量,暗指皇帝度量大,给你点地无所谓,听起来不失气节,但实际上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占占口头便宜罢了。

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马关谈判的过程中,曾有过以下谈话:伊藤:十年前

(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明治维新。受传统束缚太深。 (3)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