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三国在中国历史地位那么高?
历史游戏,三国题材应该是最多最烂的。历史都是同等的 哪有什么地位之说,但是 为什么是三国会有这么独特的评价:
最具美名的乱世……
是历史长河中一段璀璨的浪花
那是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年代 。。。。
不胜枚举。
三国演义是有一定的影响
三国的地位就有这么高吗?
为什么三国时期,独独是三国时期,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如此的影响?就一部三国演义使然?中国历史中乱世太多了全没三国的典故我们耳熟能详。而且似乎每个历史人物都有一段故事。
想了一下,结合网友的观点,如下理由:
1 深远的影响
三国的格局及其之间的对立联合对后来中国历史的演变影响很大,所以三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
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受魏国的逼迫,向西、南、东扩张,也带动了中原文化的扩张,这无形中是有利于中国发展的。
春秋时期汉民族还未从文化上统一。南方的楚联盟尚不属于炎黄华夏体系,是标准的蛮夷。秦自己是就是“戎”的出身,不过他反而比楚先加入华夏集团。
汉以后直到今天,炎黄华夏一直是中国立国的文化之本。所以本身在文化上就处于主导的地位
2 靠文学作品使然?
个人以为显然不是。盖因三国演义和其他演义平话相比,他是相当接近于正史的。基本都按着正史的脉络来写的。这一点和其他平话功说唐、说岳、水浒有明显的差别。所以我个人以为3国之所以吸引人,主要靠的是历史本身的魅力,演义中的艺术夸大与神话成分反倒不是那么有味道。
3 英雄主义的抬头与统治者的鼓吹
汉朝正是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时期。” 刘邦时期压不过项羽,刘彻虽强,却遭史谤,英雄主义的第一次真正抬头,就是3国。
此前的春秋战国秦,因汉文化还未定型,思想上未统一,虽有勇士,上不到3国英雄的高度。
又:董卓造乱,给割据者和用武者堂堂正正师出有名的机会,使其在道德审美上的高度也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平。
特别适合于被传诵。欧洲之史诗,即国人之3国也。后世的君王们没有多对春秋战国做更多宣传和吹捧,我以为主要是这个原因。所以君王们吹捧基于汉文明的英雄主义,首选3国,后世N多朝代,也只有大唐,和南宋岳飞比较杰出。
楼主必须明白 ,三国真正火起来的时候是唐朝 真正之前可与之相比的 不是五代十国 不是魏晋,是春秋战国 他们之间的对比 让无数人产生疑问 为什么扬春秋战火却更赞三国。太多深层次的原因,他已成为一个热门的历史现象。楼主可以去看一下 世界史对三国和春秋战国的评价与对比
希望会有帮助
二:四大名著历史地位
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同时,四大名著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即《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长篇巨著,都有着很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四大名著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大名著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四大名著,为读者提供了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在怡情悦性的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四大名著还被全球确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
四:什么之战在三国演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赤壁之战,具有奠定三国鼎立格局基础的重要地位
五: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历史地位怎么排
整体结构:三国演义第一
文学价值:红楼梦第一
趣味性和想象力:西游记第一
人物塑造:水浒传第一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小说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历史小说
《西游记》是我国浪漫主义神魔作品的顶峰
六:孙权的历史地位
评价孙权的历史地位,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即如何看待他立国江东,以及他为什么不能统一华夏? 历来认为孙权是一个“保江东,观存败”,满足于“限江自保”的偏安之主,是一个次等的英雄,这是不符历史实际的。旧时史家、以及《三国演义》历史小说受正统思想局限,突出魏蜀对峙,把吴国放在配角地位,把孙权放在刘备之后,这个案应按历史本来面目,把它翻过来下。认为孙权本谋有限,只满足于偏安王业,此说肇端于司马光,成胡三省和王夫之,后世学者不察而沿用其说,于是在学术界形成定见。《资治通鉴》卷六十三载鲁肃说孙权曰:“隶窃料之,汉室不可兴复,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保守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耳。若因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此王业也。”查《三国志·鲁肃传》,“保守江东”,原文作“鼎足江东”:“此王业也”,原文作“此高帝之业也”,在这一句之前,司马光删去了最重要的一句:“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样,鲁肃对孙权的“江东对”,就被修改成为偏安王业说,这只是司马光的观点,不能代替〈三国志〉所载原始资料。胡三省注,以按语口气加强了偏安王业说。胡三省曰:“江东君臣上下,本谋不过此耳。”胡三省还觉此语不足以动读者之心,又在〈资治通鉴〉卷七十二对孙布诈降王凌事发表评注说:“孙权自量其国之力,不足以毙魏,不过时於疆场之间,设诈用奇,以诱敌人之来之陷耳,非如孔明真有用蜀以争天下之心也。”王夫之〈读通鉴论〉着墨于曹、刘之胜败,“乐得邓芝通好以安处于江东”。又说,顾雍、陆逊都具理天下大政之才,可惜“屈于时而相偏安之国”。王夫之又赞东吴政宽,休养息民,情不自禁发出慨叹,曰:“情乎吴无汉之正、魏之强,而终于一隅耳。不然,以平天下而有余矣。”近世时贤的论著,异口同词都说孙权自足于偏安。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明确地说:孙权立国方针是“保江东,观成败”,“在曹魏和蜀汉敌对的空子里求生存,讨便宜”;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说:孙权“决心坐守江东”;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说:“孙权君臣以苟安江南为满足”;韩国磐、万绳南等亦认为孙权立国的基本方针是“限江自保”。事实并非如此。东吴君臣,积极进取,非止一人。鲁肃献帝王之说,甘宁进取荆图蜀之策,周瑜更欲整军伐蜀,前据襄阳,谓“北方可图”。吕蒙谋取荆州,说孙权曰:“令征虏(孙皎)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又如全琮、徐盛、潘璋、宋谦等献擒羽灭蜀之计的诸将,均不甘心于鼎足,岂能满足于限江自保!孙权多次北伐,其后有诸葛恪的淮南之役,由于曹魏重点防吴,吴国小不敌,因而事功不就。孙权向曹魏权宜称臣,与魏使刑贞盟,张昭怒而徐盛涕横流,志欲为国家“并许、洛,吴巴蜀”刑贞谓其旅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至于孙策谋袭许,孙权赤壁鏖兵,以及夺取荆州,都寄寓着吞天下之志。黄武五年(266年),陆逊谏“宽赋息调”,孙权报陆逊云:“至于发调者,徒以天下未定,事以众济。若徒守江东,修崇宽政,兵自足用,复用多为?顾坐自守可陋耳,若不豫调,恐临时未可使用也。”“自守可陋耳”的思想,不正是孙权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吗?至于周瑜、鲁肃、甘宁等人所规划的战略,则是第一步立足于江东,第二步竟长江所极,第三步问鼎中原。正由于三国鼎立,孙权只走完了第一步,恰如曹操之不能越江,蜀汉之不逾秦岭,非不为而力不能,因此不能说孙权满足于偏安王业。当时蜀汉的一些坐而论道的书呆子有此看法,受了诸葛亮的驳斥。诸葛亮说:“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余下全文>>
七:三国演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三国演义》以75万字的规模,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自嘉靖以后,各种历史演义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从开天辟地,一直写到当代。据不完全统计,今存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约有一二百种之多。
《三国演义》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早在明隆庆三年(1569)已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有一种明刊《三国志传》就入藏于英国牛津大学。自日僧湖南文山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编译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国志》之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本国文字的译本,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作出了有价值的探讨和极高的评价。
八:为什么大家讨论三国的历史,都要讨论那个不真实的小说情节,而真实的三国史很少
由于三国演义的历史地位,基本上每个人都是看过三国演义的,所以大家对这个就很熟悉,作为以历史为素材的小说,三国是很成功的。历史不仅需要纪实,更多的是需要大家铭记,所以深入人心的三国演义被大家不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