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发展的意义

一:简述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成果及其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对高速铁路的设计建造技术、高速列车、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并进行了广深铁路提速改造,修建了秦沈客运专线,实施了既有线铁路六次大提速等。2002年12月建成的秦皇岛至沈阳间的客运专线,是中国自己研究、设计、施工、目标速度200公里/小时,基础设施预留250公里/小时高速列车条件的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时。

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铁路通过技术创新,在高速铁路的工务工程、高速列车、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监控、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技术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意义:①节约能源,保护土地。②扩充铁路客运能力,大大缩短旅客出行时问;扩大铁路货运能力,大大节约物资运输成本;拉动冶金、机械、精密仪器等其他行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促进东西部地区物资交流和人员来往,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等。

二:铁路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两方面看,一方面是建设时,铁路建设可以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发展,提高就业率;另一方面,铁路建设完成后,可以改善地区交通状况,拉动地区经济发展。

三:本人头发染什么颜色的会好看

紫色的也不错,不要染也好看,烫大波浪也不错,

四:铁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铁路对一个土地和资源辽阔丰富的中国有着必不可少的运输主要工具,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人口流动最方便最安全地主要交通工具

五:铁路主要有什么作用?

2006年是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起步之年,也是铁路改革和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的一年。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在2006年顺利通车,铁路技术创新和线路的进一步改造都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全国铁路客货运量、国家铁路运输收入、运输生产主要指标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的高起点上再创历史新高。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位居世界第一,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约四分之一耽换算周转量。

货物运输保持快速增速。2006年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包括行包运量)288285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45476万吨,比上年增长5.9%;合资铁路完成23154万吨,比上年增长17.8%;地方铁路完成19654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周转量(包括行包周转量)21954.4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9%。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0557.1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合资铁路完成1291.5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1%;地方铁路完成105.7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6%。

旅客运输增势强劲。2006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25656万人,比上年增长8.7%,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国家铁路完成119728万人,比上年增长8.2%;合资铁路完成5505万人,比上年增长19.3%;地方铁路完成423万人,比上年增长32.6%。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6622.1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2%。其中:国家铁路完成6353.2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9%;合资铁路完成264.1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7.3%,地方铁路完成4.6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2.0%。

六:铁路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30分

以下内容均是我在网上给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用

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本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

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货主和旅客——安全、准确、快速、方便、舒适的要求。各国铁路纷纷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同时改革运输组织工作,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在重载、高速运输和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再加之现代管理和优质服务以及铁路的区域联网、洲际联网,使铁路增添了新的活力,在陆上运输中仍继续发挥着骨干作用,在现代化运输方式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各国铁路客运发展的共同趋势是高速、大密度,扩编或采用双层客车。采用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牵引旅客列车是实现客运高速化的重要条件。轻轨交通将倍受青睐,因为它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交通工具;市郊铁路与地下铁道、轻轨铁路紧密合作,共线、共站,共同组成大城市的快速运输系统,这是各国解决人口密度较大地区客运繁忙的有效措施。在未来的铁路发展中,大城市快速运输系统将同全国铁路网连接,紧密配合,形成客运统一运输网。

在货物运输方面,集中化、单元化和大宗货物运输重载化是各国铁路发展的共同趋势。重载单元列车是用同型车辆,固定编组、定点定线循环运转,首先用于煤炭运输,后来扩展到其他散装货物,对提高运能,减少燃油消耗,节省运营车、会让站、乘务人员等都有显著效果,经济上受益很大,如美国铁路货运量有60%是由单元列车这种方式完成的。俄罗斯曾试验开行了重量为43407吨的超长重载列车,列车由440辆车组成,全长6.5公里,由4台电力机车牵引,情景十分壮观。

现代铁路的列车性能已趋于能源和维护费用的极限。旅客列车的速度受到安全的约束,货物列车的重量也已达到桥梁和线路的活载极限。铁路的软件革命即改进管理与控制,可使铁路的技术设备发挥更高效能。由电子计算机、光导纤维、数字技术构成的信息系统,将改变传统的通信、信号两个领域的关系。发展的趋势是以计算机联锁,取代目前的电气—机械联锁。另外,自动排列进路,可使密集列车运行作业最优化,并使调度员摆脱人脑速度和能力的限制。

在电气化铁路上,采用最高用电量控制技术,即在峰值时,可自动地暂时切断采暖等用电,以保证正常牵引用电。目前,日本及西欧各国大部分电气化铁路都采用了远动系统。这种系统的发展过程是:从有接点的继电系统,到无接点的半导体电子系统,直至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

在硬件方面,各国都在加强铁路机车车辆的技术改造。随着内燃机车代用燃料的出现,对传统内燃机车发动机重新优化已成必然,目前,大部分电力机车采用直流串励电动机,这种电机尽管有良好的牵引特性,但易发生空转。采用交流电力机车已是发展方向。

对于货物车辆来说,除采用大型货车外,在降低货车自重,提高轴重或增加轴数等方面下工夫。对于客车来说,为了达到高速化的目的,重在发展轻型化车辆。转向架的结构、车体的结构都在向轻量化发展。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耐大气腐蚀的耐候钢、热镀锌钢板等金属材料,玻璃钢、泡沫聚氨酯、合成纤维布等聚合材料以及精密陶瓷材料,还有光导纤维、超导材料都逐步在铁路机车车辆、集装箱、线路、隧道、桥梁、通信以及接触网等各方面被普遍采用。

可以预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铁路将重新焕发青春。

中国铁路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五年后,在清政府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但由于清政府的昏......余下全文>>

七:中国铁路建设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意义在呢 ?

铁路量大、集中、行程较长的客流特点及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主要应发展大容量、环保型、适应性强的偿共交通体系,高速铁路就是这样的公共交通体系中的佼佼者。它占地省、能耗低、污染少、运能大、准时高,具有全天候、适应性强的技术经济优势,是目前的绿色环保型交通运输方式。

高速铁路建成后,将大大增加沿线区域的就业机会,加大区域经济的开发力度,提升沿线房地产市场规模,拉动沿线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给沿线居民出行方式带来重大变革。

八:沪通铁路的主要意义

沪通铁路,衔接南通、上海, 它的建成将成为苏中、苏北地区与上海之间连接的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最便捷客货运输通道,作为一条设计时速200km/h的快速铁路,它也是沿海铁路通道和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沪通铁路建成后,将为加强上海与江苏沿海地区、上海与中西部地区交流提供便捷、高效的运输通道,可在上海至徐州、上海至南京间形成新的通道,有利于东部路网运输组织的灵活调节,同时也能缓解东部地区过江能力紧张的局面,特别是缓解京沪铁路的运输紧张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沪通铁路建设可极大地缩短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时空距离,有利于加强上海向南通及苏北地区乃至北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功能,对于实现江苏省政府制定的以沿江开发为突破口,实现沿江两岸产业联动发展,形成南北呼应,促进苏北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开辟了上海长江北岸大能力的运输通道,对于拓展上海市经济发展空间,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调整,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具有积极意义。该项目直接连通的南通将成为最大的获益者。沪通铁路过江通道将成为该市继已经完工的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之后第三条过江通道,彻底改变该市长久以来临江难通的交通状况。该市铁路办相关人士认为,沪通铁路将对该市产生强大的铁路效应,并与苏通大桥、沪崇苏大通道等一起形成综合性的交通枢纽效应,使南通在地域上与上海、苏南隔江相连,全面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长三角3小时交通圈。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将来上海通往长江以北的铁路通道打通后,许多途经上海的列车今后将从沪宁线直接分流到沪通线,经宁启线、新长线开往全国各地,经过的列车密度也会随之增加,南通人今后的出行将会更加方便。沪通铁路是国家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战略重要的骨干性工程,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将成为继苏通大桥后又一条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连接南通与上海、苏南的过江通道,南通将成为长江流域继武汉、南京后又一座同时拥有三条以上过江主通道、又兼有公、铁复合功能的城市,空、铁、公、水综合运输体系将得到极大提升。南通向南可往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编组发车,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将使南通到上海、嘉兴等地的列车车程时间缩短至40分钟左右,南通经锡通通道到苏州市区、无锡市区的汽车车程时间也将缩短至40分钟左右。这为南通充分发挥“靠江、靠海、紧邻上海、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特有的资源优势,与上海、苏南实现优势互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承接更多IT、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旅游休闲业以及软件、服务外包、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南通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组合强港和现代化物流中心,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和综合性临港产业基地,进一步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建设上海都市圈经济副中心城市和国内一流宜居创业城市又增添了新动力、新优势。沪通铁路是国家铁路“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国家沿海铁路大通道和长三角城市快速轨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东部沿海地区将建设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通道,目前哈尔滨至大连、山东沿海、甬温线、福厦线等都已建成。这意味着沪通铁路建成后,沿海铁路大通道由南至北将全面贯通。

九:中国铁路"走出去"有何战略意义

中国高铁“走出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端产品、产业、技术和劳务输出,也不仅仅是传统高端领域国际技术与产业的合作,而是中国在新时期,面向未来长远发展的全球布局和国家战略。

第一,“高铁外交”开启中国外交的3.0时代

中国和平崛起,需要务实外交、互利外交、实力外交。2013年10月12日在泰国,2013年11月25日在东欧,李总理亲自推介中国高铁技术输出,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吹响了号角,实际上也开启了中国外交发展的新时代。今天,“高铁外交”作为国家新名片,它是技术集成、产业配套、重大装备、国际融资、国际贸易、国际关系协调等的综合能力的表现,标志中国外交开始走上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发展道路,开启了中国外交的3.0时代。

第二,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

高铁涉及五大系统的技术,中国掌握了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车辆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按照“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从发展的起步阶段便瞄准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铁路技术。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高科技产业输出起到引领作用,必将带动一大批高科技产业腾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标准必将引领世界。

第三,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建立国家安全体系

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是拥有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和制天权。美国以航母为支点,在全世界建立了庞大的基地群,这是服务于它全球战略的“制海权”、“制空权”。今天的大国竞相发展宇宙航天,是为了掌权“制天权”。当“海权”与“陆权”并存时,中国就可以在其全球战略态势上建立起一个对冲的局面。谁制定了未来世界范围内高铁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谁就掌握了保障国家安全的“陆地法”。中国高铁“走出去”维系着中国在欧亚地缘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维系着边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安全的重大使命。

第四,高铁“走出去”是中国经济突围发展的战略需要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复苏不均衡,下行风险依然存在。上个月(11月)19日,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将世界经济2013年和2014年增长预期从3,1%和4%下调至2.7%和3.6%,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将继续向好。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巨大改革红利,中国的发展也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环境。

我们曾经以向东发展的海洋战略,希望加入全球经济循环,承接产业转移,促进重大装备的出口。严峻的国际环境迫使我们既要坚持以上海自贸区为新起点,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又要调整战略,向西、向北、向南发展。谋划中的中国高铁“走出去”,包括三个战略方向: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的欧亚高铁;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中亚最终到达德国的中亚线;还有从昆明出发,连接东南亚国家,一直抵达新加坡的泛亚铁路。高铁“走出去”是中国经济突围发展的战略需要。

第五,中国高铁“走出去”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百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也是今天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古丝绸之路曾经创造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和文件昌盛。南宋时期,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75%,唐朝占到58%,即使到了日渐衰微的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仍然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3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占比从1978年的4.6%到目前的11%。根据趋势外推法则,可以预计到2030年......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