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这不是仅从教学方法这个角度能说明得了的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首先得要求老师从教学观念上着手,首先必须摆下老师教与学的关系,确定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我个人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已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再次做到环境宽松。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以下几个方面:(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2)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3)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二: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余下全文>>
三:怎样理解以学生为主体
怎样理解以学生为本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有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个辅助作用就可以了。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喜好来选择教学内容,曾经有的公开课上,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最想学哪篇课文?希望老师怎么上?”然后真的按照学生的意识去上相应的内容,迎合学生的可谓。听到这样的课,刚开始感觉到这课上的真好,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说明了老师心眼中有学生,真正以学生为本。可是,过后这样的课总让人不是滋味。一节课这样上还好说,但是如果平时也这样上,这样能真正以学生为本吗?这样的做法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相违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师经过专门训练,对于所教育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课程经过专门的培训,知道自己任教的课程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教育过程中先进行仔细去分析,了解学生学习中已有的水平,在学习中将会有哪些困难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对于内容的处理,已经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是成人,很多事情考虑问题都比学生全面,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成熟性等也决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指导和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课前对一节的内容,以及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为了巩固教学那样还要布置学生作业,并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检查指导功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因为教师上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提升能力。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劳动只能是从学生中得到体现。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等都是老师需要考虑的。只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才有效果。教学应该把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前面提到的这几位老师的做法,只看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如果一味顺从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都以学生说了算,这其实是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很多看法还是片面的,如果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要多走很多弯路。学生的很多行为还需要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这都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又不能一切都以老师说了算,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刻都不要忘了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学生服务,在教学中眼里始终有学生。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没有个体的优秀,就不会有集体的强大。教育的对象是社会的个体,第一个直接目标就是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的完善、升华与提高,间接目标才是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与进步。之所以把教育的社会目的说成是间接的,是因为只有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才能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应当重视透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终身发展潜力得到开发,人性得以不断完善。因此,在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亦即重视对历史知识理解能力的训练,重视对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以此为最终形成历史意识和历史观打下基础。因此,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余下全文>>
四: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课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适应这一发展,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总是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讲到“地球村生活很不错”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开展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我们身边看到的环境问题联系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通过讨论,许多同学谈到一些新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加以概括,通过交流,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更能体会到地球村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这样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就会被埋没。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一、让学生主动探索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其次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三、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已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再次做到环境宽松。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六: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
七:语文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记得我在上课时,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侯,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我请了他起来回答,他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总之,方法很多,主要的还是要我们多去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八:如何理解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教学中,以学生不能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侧重点。。。
九: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
2.让学生自主评价。小学生有了一定认知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
3.让学生自主体验。
4.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5.发挥学生榜样的作用。学生中的优秀典型是学生最熟悉的榜样,是全体学生观察分析良好行为的活榜样。
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江安学校 曾喜迎
摘要:阐述要发挥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可以采取引导探索归纳的教学方法,还必须注意对学生情感志趣的培养,以及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发挥 教学过程 学生 主体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活动,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活动,相互不能替代,教和学两者又辩证统一,不能分离,不能割裂,更不应对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吸收储存知识的容器和应考的机器,学生是具有理性、感性和灵性的人,所以我们现代的素质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为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不会到会,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培养。但教师的教是条件,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内因,是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说到底,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落实到学生身上才有教育意义和价值。教师应该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学来考虑教,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要树立良好的教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因此,正确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定则。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采取引导探索归纳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探索归纳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阅读等探索过程,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归纳。它的核心是探索,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重点是归纳,就是利用表格、图示等形式,比较系统、集中地突出教材内容宾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学得深刻、掌握得牢固。
其次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具体作法是:第一、指导学生运用科学观点进行学习。科学观点包括哲学观点,如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例如新陈代谢证实了生命物质的运动性等;认识论观点,教育学生多观察,观察大自然,观察课堂上的各种感性材料,并引导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系统论观点,有些知识本身也是系统知识,例如生物知识,仅以生命物质结构的层次来看,即可分为分子水平的(生物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水平的(细胞显微结构、细胞亚显微结构),个体水平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和群体水平的(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不同层次的知识系统。第二、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掌握与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要注意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心理素质的智力因素中,如果说观察力是获取知识的门户,记忆力是知识的仓库的话,那么,思维力则是智力的核心了,因为思维活动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基本过程。只有通过思考的学才是主动的学,才能透彻理解与牢固掌握获取的知识,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一旦掌握了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之后,学习的长进肯定是无疑的。如何传授知识,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我们在判断《生理卫生》第二章内容人体皮肤是不是器官,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掌握器官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器官的概念,即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去判断分析皮肤是不是器官。第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科学分配时间两个方面。
再次,还必须注意对学生情感与志趣的培养。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肯定与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如爱不释......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