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中国文化

一:方言算不算中国的文化?

当然算,但是仅仅说方言这个现象,却并不是中国语言特有的情况。以英语为例,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就有很大的区别,更不用说在不同地域(以前大英帝国殖民地为主)的英语的差别。即使在英国这个小岛上,不同地域的人民说话的腔调、语气和发音也存在差异。中国方言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1、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华北、东北方言  分布在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西北方言  分布在甘肃、陕西大部(陕西南部地区除外)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西南方言  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南部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江淮方言  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2、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浙江客家人与福建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5%。 3、湘方言   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的岳阳、南县、汨罗、湘阴、沅江、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长沙、望城、株洲、湘潭、湘乡,双峰、涟源、娄底、新化、冷水江、叙浦、辰溪、 邵阳、 邵东、新邵、隆[1]回、洞口、武冈、新宁、城步、 东安、 零陵、双牌、祁阳、祁东、衡阳、衡山等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小半。此外,广西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等 4县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4、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 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5、粤方言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种方言。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 ,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 6、闽方言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7、赣方言  又称赣语,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较少的一个方言,使用人口约5300万。赣方言并非&qu......余下全文>>

二:方言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在中国文化中占的位置?

老兄,2千多字没有人愿意用手敲,你又没有奖励;我最多给你一点建议。你得界定方言的定义,种类,再根据我国历史发展的历程阐述(民族大融合,人口迁移等)我国出现这么多不同方言的原因。

三: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不同方言啊?

汉语方言和中国文化

2004年08月21日 09:09

王鲁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大红鹰·世纪大讲堂”,我是王鲁湘,大家好。

说起中国,大家都会用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来形容它,其实中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语言丰富,方言众多。说起方言,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同是浙江人,但是温州人说话杭州人听不懂,同是湖南人,我这个涟源人说话长沙人就听不懂,所谓“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形成了方言岛。为什么汉语会产生这么多的方言?方言是怎么形成的?方言和一种民族共同语又是什么关系?方言又和文化有什么关系?中国文化又怎么样地随着方言的演化而扩散?所有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有请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的张洪明教授,他同时也是我们南开大学的客座教授来给我们主讲,他主讲的题目是“汉语方言和中国文化”。

张洪明简历

张洪明,1984年获上海复旦大学汉语史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执教,于1987年赴美留学。1990年至1992年,张洪明分别获美国加州大学普通语言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受聘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1998年获得终身教授资格。

此外,张教授还担任各类有关“中国语言学研究丛书”的主编或执行主编,各类国际性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论文的审稿人,并多次在各种国际性和地区性的学术会议上担任主题演讲和特邀演讲。1999年起担任“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的执行秘书长,负责整个学会的实际运作。

其主要研究领域为音系学理论、语音与语法的界面问题、历史语言学、方言学、诗律学等。

王鲁湘:说起方言,其实我们所有的人,出生以后说的就是方言,没有人说出生以后他说的是普通话,即使是北京人,他说的也是北京的方言,和北京很近很近的天津就是现在的天津话。我就觉得很奇怪,同样我们都是汉族,我们都叫汉人,我们说的都是汉语,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汉语呢?怎么回事这是?

张洪明:汉语是一个大的概念,我们往往很容易把汉语跟普通话、北京话等同起来。其实从语言分类的角度来说,我们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成很多种语系。最高层次的我们可以分成汉藏语系,印欧语系,它们都是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然后就是汉藏语系里面的汉语语支,汉语语支里面的汉语,汉语下面还可以有很多的下位分支,就是它的方言,方言再下面的下位分类就是次方言、土话,一种具体的话。

王鲁湘:就像一棵树一样开出很多小杈,最小杈上的那个话基本上别人就听不懂了。

张洪明:然后就落实到天津话了。

王鲁湘:说起这个语言方言的话,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东西,经常会由于语言本身造成一些隔阂。其实语言本来它是为了沟通的,语言的天性,天职好像就是为沟通而产生的,可是恰巧我们发现很多很多的不能沟通,这种障碍包括误会,又都发生在语言上头。

张洪明:是的。

王鲁湘:像这种现象到底是怎么理解?其实我老觉得语言本身好像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和水土和这个地方的环境都有关系。比如山区的人说话,声音就有山的味道,平原的人说话就有平原的味道,住在大江边上的人说话就有大江的味道,住在小河沟边的人说话就有小河沟的味道,好像像树木和草一样,语言感觉像一种自然现象,但同时又感觉到它是人为地造出来的一个东西,你比如说有很多语言其实带有很强的人为性,就是一种识别系统,我们故意要这么说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听不懂,我们故意这么吐音或者这么谦词,这个怎么理解这样一种自然和人为地这种现象呢?

张洪明:人对整个世界都是非常好奇的,人的求知欲就是在这个好奇心的驱使下构成了求知欲的动力的一部分。现在的人类对我们的外部世界能够......余下全文>>

四:用英语翻译"中国方言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Chinese dialects reflect the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五:XP会不会比98更加充分的发挥硬件的性能,从而使游戏运行更顺畅?

作为服役十余年的系统,它已经迎来了自己的归宿。现在,全世界的网友不禁为这一顽强存在于microsoft十余载的系统肃然起敬。只有不断地探索、尝试、创新,才能使系统运行更人性化。这一点,是XP无法与7和8.1相媲美的。

六:什么是戈壁?

看看这两种“戈壁”解释:

戈壁是砾质荒漠,也就是砾石和沙土相混合的一种地貌。这种地貌的形成与水有关,山地的岩石碎石经流水搬运出山后,随流水呈面状分散;流水速度减弱,岩石和碎石积在山麓地带,形成戈壁。

戈壁,是乾旱气候地区荒凉景观的一种,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难生草木的土地”。它一般出现在大陆的深处,如蒙古西部和中国大陆西北地区。在这些地区,由於气候十分严酷、乾燥,组成地面的岩体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不断被风化剥蚀,变成大量碎屑物质。这些大小混杂的碎屑物质从山上崩解下来,开始在山脚下堆积起来。有时,在突如其来的洪水作用下,这些碎屑物质被搬运到较远的山麓地带,形成大面积的微微倾斜的洪积顶原。每当气候乾燥的春秋季节,往往狂风大作,在强大在风力作用下,被侵蚀和被流水搬运到洪积平原上的碎屑物质中的壤土和细砂被吹到天空中,其中的壤土可以被风吹到千里之外的黄土高原上,成为黄土的重要来源,而那些细砂则被风携带到附近,形成沙漠。颗粒比较大的砾石,则被残留在原地,构成戈壁面貌。戈壁上的石头,已经失去原来岩石本身的色泽,在常年的风吹日晒中,每块石头表面都被晒出一层黝黑鋥亮的漆皮,称“荒漠漆”。每当大风掠过,黄沙滚滚,遮天蔽日,整个地区人迹罕至,一派荒凉。

但是,戈壁也并不是一片死的海洋,在一些温度相对比较大、风力比较弱的地方,碎屑物质中的细粒物质还保留许多,这些地区地势比较低,往往地下水位较高,所以植被也相当茂盛。如果在有水的条件下,这些戈壁地区,还可以经人工的开发成为富饶的农业区,另外,许多耐旱的植物,如骆驼刺等,不仅给荒凉的戈壁带来生机,也给一些荒漠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由此可见,戈壁并非是生命的禁区、没有生命的世界。

七:姜gray用中文唱的里面有一句.说实话我还不太懂中国文化

没关系 - 개리

词:Gary

曲:Gary/Stylist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说实话

我还不懂中国文化

不过我喜欢中国

知道吗

这对我可能是新的挑战

有时我感到惊讶

来中国认识我的很多

还有都叫我狗哥

我希望我的音乐能够

把我们围成一个圈

没想过以前

爱情 工作 人际关系

去哪儿都差不多

都是难题

可是如果只有简单的问题

太无聊

所以我没关系

所谓困难是像每天经历的

交通堵塞一样的

我最大的动力是希望

吃苦也一种习惯了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我一时一刻全身投入

为重新再来的时间干杯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我一时一刻全身投入

为重新再来的时间干杯

白纸人生

我心不平静

这就象征一切随我心

无法满足所有人

无法所有人喜欢我

那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力的

一切都变得太快了

就像把世界装进手机里一样

可是不会变 我的梦想

我每天睡觉之前

想象更美好的未来

时间把一切都回来

真奇怪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今天已成过去

过去的一切都会成我的老师

而很远很远以后

又成可讲给孩子们的故事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나는 매 순간 내 모든 것을 거네

또 다가올 시간을 향해서 건배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나는 매 순간 내 모든 것을 거네

또 다가올 시간을 향해서 건배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没关系

我一时一刻全身投入

为重新再来的时间干杯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没问题

我一时一刻全身投入

为重新再来的时间干杯...余下全文>>

八:白话文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白话文的出现,使得教育的成本降低,让更多的人开始掌握知识...

跟简体字的出现一样...

能让普通百姓学习,掌握的文化,才是文化的发展方向

九:有没有一些中国人觉得自己听不懂中国人说话,尤其因为不能理解话里有话这样的中国文化?

《春秋谷梁传》中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也就是说凡是尊者、贤者、亲者的耻辱、过失、不足,都最好少说,对那些有失三者体面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现在人们对尊者、贤者,已很少认为有“讳”的必要了,但对自己的亲人长辈,仍有“为亲者讳”的心理。孔子在《论语》中有过相同的讨论,他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一种真实情感,理应受到保护。我也认为人伦秩序是一个社会最需要尊重的底线。 教也这么看。上帝虽然认为世界已经堕落,但依然用无花果叶和衣服遮盖了人类,这就表明上帝允许人类向其他人掩饰自己的丑陋之处,并认为这也是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上帝看来,人并不能成为别人行为的裁决者和法官,人们只需按自己确定的方式生活和行动,自然会得到上帝的引导。 喋喋不休并不意味着就是真实。不同的秩序之间要相互尊重,如果用法律和历史要求的秩序,破坏了婚姻和家庭的秩序,真话讲得太多反而沦为谎言,因为它破坏了缄默和秘密的神圣感。对于家庭来说,真话是有边界的,即不能不顾及亲人的弱点和羞耻心,否则会破坏人与人之间对于真实的认知和理解,破坏家庭的信任感,使背叛成为一种常态,最终婚姻和家庭只会成为一片废墟。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此语出自《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这是孔子编纂删定《春秋》时的原则和态度。他老人家的原则和态度,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础,亦注定了“平等”二字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更遑论成长了。 孔子对于当时那些事件重大的,不好定论的史实,往往欲言又止,采取讳而不言的态度。即不明记其事,只以三言两语作蜻蜓点水的手法以褒贬,这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读者自我体味,毋庸点破。而他所讳者是有原则的:“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讳莫如深,深则隐。” 那些至高无上的掌权者,就是尊者。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经过血腥战争所取得的立(复)国建朝之始,就是皇帝对开国大臣们实施削权罢官、驱逐流放以至杀戮之时了。何则?“权倾天下”、“功高盖主”等等都可以成为理由。更重要的一条,就是知尊者之不足,知尊者之弱点,知尊者之隐私,一言以蔽之,知尊者之讳事!有失尊者体面之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这样的话,尊者就成了完美无缺的“至尊”者了。越王勾践如此,汉王刘邦如是。故文种必死,韩信斩首就不足为奇了。而识得为尊者讳,急流勇退者,乃识时务之俊杰也。范蠡识趣,散发五湖,留侯识趣,辟谷学仙。唯吾不甚识趣,把此秘笈揭出来了。 盖烈夫答:何谓“为尊者讳”? 2011-02-23 很多学员询问:“为尊者讳”是什么意思?如何践行?我觉得这是一个个人修养的重要问题,所以简答如下: “为尊者讳”一词出自《春秋》,原文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大家知道,孔子编《春秋》,因此,这也反映了当时孔子编纂《春秋》的原则和态度。然而,孔圣的这一原则和态度,后来却成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平等”二字不能在中国推广而埋下了“不公平”的种子。 孔子在编纂《春秋》时,对于一些重大的、不好定论的史实,往往采取欲言又止,讳而不言的态度。即使有谈到,也只是三言两语蜻蜓点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孔子“微言大义”。而孔子所“讳”的人和事,是有原则的,那就是“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诚可谓“讳莫如深,深则隐。” 那么,要“讳”什么呢?就是“尊者”之不足,“尊者”之弱点,“尊者”之隐私,一言以蔽之,有失“尊者”体面之事,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知道的事越少越好。如此一来,“尊者”也就成了完美无缺的“至尊”了。 那么,第二个问题又来了:谁是“尊者”?就是那些帝王将相、权威者、名......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