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一: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研究我国民族关系,对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和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制定和完善,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这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第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经历了从分散的多元到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经过2000多年不断发展壮大、融合了众多其他民族的汉族。汉族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汉族遍布各地并大量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汉语逐渐成为许多民族的共同语言,由此形成一个点线结合、东密西疏的网络,这个网络正是多元一体的骨架。由于汉族的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

第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行不悖,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高层次的民族实质上是一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从而获得这一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特定条件下多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几千年的密切交往中,共同的地理疆域、共同的历史使命、共同的传统文化使56个民族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复合型民族——中华民族,因此也必然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传统。这一历史规律和历史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尊重和发扬,成为我国国家统一完整,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与我国的民族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确立并实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符合国情的比较完备的民族政策体系,促进了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开创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断得到升华和加强。

民族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巩固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民族平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包含有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余下全文>>

二:阐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含义和特点

仅就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角度而言,根据国家的民族构成,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主权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而依据民族在国家的分布,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民族又都没有建立起纯粹的民族国家.因此,这一现实不仅意味着民族边界与国家边界的非一致特征是民族和国家的常态,而且意味着多元一体的民族分布格局对应于一体多元的多民族国家的现实状况.换言之,一体与一国乃是当今世界主权国家形态的一般模式.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特点及其意义?还有它的产生?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因其文明自起源发展至今,传统从未被割断而备受世人推崇与关注。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历来有种种猜想与说法。最近几十年,其中尤其是最近30余年,中国古人类学和中国旧、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因而关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的研究,可谓近20年中国人文科学独领风骚的一个领域。 所谓“多元”,是指中华民族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由56个兄弟民族所组成的复合民族共同体。所谓“一体”,是指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中国各民族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最终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亦即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具有多元化与一体化的特点。从静态的角度来看,亦即从中华民族文化现实状况来看,具有多样性与同一性两大特征。

我坚持认为有两点贯穿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一是中华文化的多元区域性不平衡发展,各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各有渊源,又自成系统,分布区域和范围明确,文化内涵和面貌也无法相互重合,可以明显地划分为几个独立的文化区系。二是区域性文化呈现向中原汇聚及中原文化向四周辐射的双向运动。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

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我这篇论文将回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

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利消亡,形成一个你来

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这也许是世界各

地民族形成的共同过程。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在相当早的

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由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

被称为华夏,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入了这个核心。它在拥有

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

的成分而日益壮大,而且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

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

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族。

在这多元格局中,同时也在接触中出现了竞争机制,相互吸收比自己优秀的文化而不

失其原有的个性。例如,在黄河中游兴起的仰韶文化,曾一度向西渗入黄河上游的文化

区,但当其接触到了比它优秀的黄河下游山东龙山文化,就出现了取代仰韶文化的河南

龙山文化。考古学者在龙山文化前加上各个地方的名称表示它们依然是从当地原有文化

中生长出来的,实际上说明了当时各族团间文化交流的过程,从多元之上增加了一体的

格 局

价值观念的一体化或同质化是世界各国历史上和当代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多民族的主权国家都在不断增强各民族的价值观念的同质性或共同性,不断推动一体化或同质化进程。

价值观念的一体化或同质化进程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从秦汉开始,各民族、各地区便开始文化整合和一体化过程,形成大致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近代以来,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共同性不断增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念的一体化趋势更为明显。

价值观念的一体化或同质化是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民族、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差距很大。而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余下全文>>

四:如何理解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

文化多元一体性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多元性要从历史发展脉络展开。一体性要从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原则说起,联系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说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