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理论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什么意思?

发展非农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扩大劳动就业,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依靠科技教育,加大智力投入,推穿农业集约化,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保护与改善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二:什么是三农问题?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区别是什么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测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国民经济全局,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解决“三农”问题的许多措施都与资金的投入密切相关,但是近几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相对不足。农业产业本身的体制问题也影响金融资本向其流动,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经济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经营,加上基础设施差,难于容纳较多的金融资金

目前我国的农业体制主要是......余下全文>>

三:现代化农业是国家核心期刊

刊名: 现代化农业

Modernizing Agriculture

主办: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1-0254

CN: 23-1137/S

邮发代号: 14-84

历搐沿革:

现用刊名:现代化农业

曾用刊名:北大荒农业 & 北大荒农机

创刊时间:197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这个刊物现在不是08核心期刊,属于一个省级期刊。

四:中国农业现代化各个方面的发展程度,最好有图片!

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和封建社会有很多的改变,农民使盯的生产工具有了巨大的改变;农民的吃穿住行的 变化更大;农民的思想也有不同的变化;以上几个变化使得“中国农业现代化各个方面的发展程度”有所提高。

五:什么是农业跨界理论?

现在名人开始做农业、代言农产品,标志着我国农产品开始走向品牌化道路。IT、金融业大佬转战现在农业,主要是看好未来农业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提升,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也愿意为其高品质付出较高的成本,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空间较大。其次,涉足现代农业能够享受的政策优惠,同时农业属性有利于其分散自身行业经营风险,拓展新的盈利点。

六:关于农业科技投入或者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文献资料有哪些???急!!!!

暂时给你弄了这么多,还望采纳

马发展. 关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若干问题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 2003, 6: 44-49.

汪博兴. 农业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脉冲响应分析[J]. 农业经济, 2010 (009): 71-72.

崔传斌, 段利民, 王开盛, 等.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原因的比较分析——基于利益集团理论的视角[J]. 未来与发展, 2010, 2: 023.

袁学国, 郑纪业, 李敬锁. 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2, 14(3): 11-15.

张宪法, 翟勇, 林友华, 等. “十二五” 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之浅见[J]. 农业科技管理, 2013, 32(1).

黄敬前, 郑庆昌. 我国农福科技投入结构合理性研究[J].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 22-25.

张彩坋, 王鹏, 李富忠. 农业现代化理论指标体系构建及其作用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13, 41(6): 638-641.

黄庆华, 姜松, 吴卫红, 等.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模式选择对重庆的启示——来自美日法三国的经验比较[J].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004): 102-109.

杨少垒, 蒋永穆.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3, 14(1).

七:如何做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认识、新要求,为新时期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城镇化是释放农业农村需求的重要战略基点

十八大报告要求,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快速发展,但总体上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农村地区地域辽阔,农村户籍人口仍是我国人口主体,农业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扩大内需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都应把重点转向农业农村。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农业农村内部消费潜力,保持“三农”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农村市场规模。在投资需求方面,加快推进中小城市、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教育、交通、电力和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投入,能够创造巨大的投资空间。在消费需求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消费需求,把国内丰富的工业品和商品变为满足农村居民消费的宝贵财富。

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用

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突出表现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三农”短板现象仍然明显。农业现代化仍然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城镇化,能够有效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城镇化,可以通过拉动农产品需求、促进农民就业、建设新农村,有效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实现2020年农村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加快推进城镇化,彻底改变传统的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单向流动的发展模式,带动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领域延伸,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城镇化是实现城乡发展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