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东你见过大海写作背景
诗歌创作进展到80年代,由于急切地要摆脱"文革"所标明的审美与文化断裂带,"朦胧"诗人从前辈那里自觉地吸取着对大海的浪漫想象的灵泉,"大海"神话重新创造出来。舒婷的《致大海》是站在70年代中国的特殊文化语境中与西方普希金和中国前辈如郭沫若等对话的。诗人清楚,在20世纪中国诗歌长河里,"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诗人相信,"有过咒骂,有过悲伤/有过赞美,有过荣光/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大海被看作汹涌澎湃、变幻起伏的生活的写照。在《海滨晨曲》里,舒婷更直接敞露对大海的急切情怀:"一早我就奔向你呵,大海/把我的心紧紧贴上你胸膛的风波"。大海时而是"深沉"、"悲壮"和"狂热"的,时而又"娴静温柔",以"低语"、"微笑"平息人的焦虑。在诗人心目中,大海如孕育无限生命力的"慈母",而"我"则是她的"忠实的女儿"。徐敬亚的《夜,一个青年在海滨》以相近的方式写了大海:"我,幻想过生活的大海呀/天蓝色的小航海家们/播种过鲜亮亮的理想和热情……海。涛声。海……让我想起历史/几千万年前/生命,就从这里爬上岸……大海,过着一种永恒跃动的生活/蛋壳遗失了,珊瑚虫一代代堆积/海的深处/含蕴着无数无数只生命……啊,比人类更古老/比万物更庞大的海呀/我--以整个生命/面对着你/在凝重的流质中/有一种旋律传导入我的心胸/年轻的我,和生活,站在一起!"按常理,人们在夜间观赏大海是受到光源局限的,但这丝毫不影响诗人对大海作为悠久的历史、无限崐的生命力和丰富的生活的表征的浪漫想象。因为,他在"看"大海之前,心中早已有了由西方和上代诗人传下的有关大海的"心理定势"或"期待视野";此时去"看"大海,不过是以"看"为诱因而尽情驰骋自己内心的大海"定势"或"视野"而已。所以,正像英国艺术学家贡布里希所区别的那样,他与其说是在"看其所亲见",不如说是在"见其所欲看"。邓刚的中篇小说《迷人的海》表露了同样的大海想象。
在这时期争相塑造"大海"的热潮中,刘再复的散文诗《读沧海》可以说代表了80年代"大海"神话的一个极致。就标题而言,一个"读"字就显示出的心机:大海不再被比作人们习惯上乐于想象的"大自然",而是比作"天与地之间的书籍,远古与的启示录,不朽的大自然的经典"。显然,他的大海是一个意义无限的人类文化创造物,是指向"崇高"或"伟大"的"象征"。因为,这里有着"汹涌的内容,澎湃的情思,伟大而深邃的哲理"。人只有全身心跃入其中,才能体验到它的意义――"自由"......余下全文>>
二:与韩东诗《你见过大海》反讽的诗有?
1、解答:
相似的诗有韩东的《有关大雁塔》: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2、拓展:
类似的还有北岛的《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三:韩东的代表诗作
你见过大海你想象过大海你想象过大海然后见到它就是这样你见过了大海并想象过它可你不是一个水手就是这样你想象过大海你见过大海也许你还喜欢大海顶多是这样你见过大海你也想象过大海你不情愿让海水给淹死就是这样人人都这样 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或者更多那些不得意的人们那些发福的人们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后下来走进这条大街转眼不见了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四:韩东诗歌的代表作是什么
韩东,1961年生,南京人。8岁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在校期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期,他与李亚伟等人推出一股“先锋派”诗歌新潮,发表了《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明月降临》、《山民》、《初升的太阳》等诗作,其中一部分已被收入多种探索、实验诗歌选本。
第三代代表诗人,六十年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以平民化的诗歌与私人化的小说写作而著名。近期在小说创作方面有所发展,被称为“新生代作家”。 韩东的诗,带有一种哲理味,严密、细致、反复说明而语言则平淡无味。
1985年组织“他们文学社”,曾主编《他们》1-5期,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的最主要的代表,形成了对第三代诗群产生重要影响的他们诗群。他们诗群的诗人认为“诗到语言为止”,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他们的作品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韩东著有小说集《西天上》、《我的柏拉图》、《我们的身体》,长篇小说《扎根》、《我和你》,诗集《吉祥的老虎》、《爸爸在天上看我》,诗文集《交叉跑动》,散文《爱情力学》,访谈录《毛焰访谈录》等。其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
五:魔塔第2层怎么打不开门
全盘攻略
首先进入第一层后拿起红钥匙开门,然后打败三个小怪物后进入第二层。第二层暂时没有钥匙,所以直接到第三层。到了第三层后先去左上角拿剑(只要打档着路的怪物,其他的为了节约血暂时不要去打)拿到剑后在去右下角拿紫色的瓶子补血还有拿钥匙(进去的时候只要打红色的怪物就可以了),然后在回到第一层,进入左上角的门,打死第一个骷髅后拿光所有物品,在去第三层。到了第三层后打死挡路的怪物去第四层。到了第四层后(不要开紫色的门)一路打死挡路的怪物来到第五层这时血快没了,所以要回到第三层打死中间的骷髅打开门到贩卖机前增加800点生命,增加4点攻击,然后回到第一层进入左上角继续打怪物和开门直到拿到左下脚类似剑一样的道具——圣光辉。(这个道具很重要所以一定要拿)现在每到一层打怪物时最好按L看一下的怪物属性,金是每打死一只怪物所得到得钱,经是得到得经验,损失是自己失去得生命点数。(损失这行为??的话就说明目前没有办法打这怪物),我们主要看损失,不要打损失很打的怪物 然后在回到第三层打死剩下的怪物后去到第五层。到了第五层后先到紫色门里拿道具,然后回到第三层找贩卖机增加8点攻击,回到第一层,打开右上角的门,打死怪物和拿道具。在到第五层朝上走拿红宝石,然后进左边的门朝下走,打死怪物后找到蓝色衣服的老头,这时经验值已经有100了,所以升一级。然后按L查看,打死不损血的怪物后到三层,增加8点攻击,在回到五层打开右上角的门,先拿药品补血在拿盾。然后在到三层增加8点攻击,到四层打开紫色的门打死一个怪物,拿到两个红宝石后去六层。到了六层打开两扇门后进入第七层,打开红色的门拿光里面的物品,在到三层增加4点防御和4点攻击,到一层打开门拿钥匙。然后再回五层打死损血少的怪物,再去左上角拿钥匙,然后再找老头增加一级。然后再去七层,打死两个骷髅后上到八层,打死一只怪物后就不能再前进了。回到三层增加8点攻击和4点防御,到六层打死三只蓝蝙蝠,再回三层增加4点攻击和4点防御,再到四层和五层打死损血少的怪物后到五层找老头增加15点攻击,去三层增加800点生命,再到四层打怪物(除了红蝙蝠)在找老头加5点攻击,找贩卖机加800点生命和4点攻击后去五层打死最后一个怪物,去三层加800点生命,然后去六层打死一个红色怪物后在去加4点攻击,在去六层打死个红色怪物,在加5点攻击,和800点生命,去四层打红蝙蝠救出小偷,二层的门就开了,把里面可以拿的东西都拿掉。然后去八层打怪物就可以到九层了,突破了八层这个难关后面只要按照打损血少的怪物,最好是不损血,多增加攻击(就像我上面所说的打法,随然是烦了点但肯定能过关的)从第八层到十一层尽量不要用钱,因为十一层有个高级贩卖机,100个金币能换4000点生命或20点防御或20点攻击。攻击和防御够打怪物时先去第七层拿那个十子架,要打最左边那个怪物门才会开。十字架交给仙子后会帮你增加攻击和防御。等能够打二层的黄色士兵时先去下面救两个老头,他们也会帮加攻击和防御。有钱的话先买一把红钥匙去九层拿那个道具,有了那道具就可以自由在走过的楼之间移动了,可以少走点路。还有玩到后来攻击和防御最好不要差太多一般攻击比防御大100左右。经验和金币不要全用掉到了十三层用500经验和800金币换剑和盾。在20层的时候有很多怪物,虽然看上去都不会损血,但是它是有陷阱的,千万不要打蓝色的那个(就是第七层要拿十子架必须打死的那种怪物)打了它会损很多血。最后上21层前攻击最好要加到2250以上,防御要1800以上(魔王的攻击是2250,防御是1800,上了21层就不能下来了),攻击和防御没办法加......余下全文>>
六:大海的诗句
海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海底游鱼乐,天边过雁愁。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烽火城西白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长风破浪回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同此时!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阔凭雨跃 ,天高任鸟飞 。
七:大海的诗歌
《你见过大海》
--韩东
你见过大海
你想象过
大海
你想象过大海
然后见到它
就是这样
你见过了大海
并想象过它
可你不是
一个水手
就是这样
你想象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也许你还喜欢大海
顶多是这样
你见过大海
你也想象过大海
你不情愿
让海水给淹死
就是这样
人人都这样
作者:舒婷
作品:致大海(大海的日出)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
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的山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给大海》
伊克昭
诗也示爱 画也示爱
抒不尽的是对大海的浓情
描不尽的是对大海的拥戴
从不讲究 从不嗔怪
迎接着大地上一切的一切
展开博大无比的胸怀
从不疲劳 从不懈怠
昼夜都在不息地奔流
歌声唱得如此轻快
永远年轻 永不老迈
向世界捧出每天的红日
又向天地献上浪花的丰采
不怕狂风 不怕暴雨
哪管海面掀起十级凶澜
海里依然给万物一片安泰
看似平淡 实为厚载
亿万生命在这里养育
人类从这舒曼的摇篮走出来
来自大海 回归大海
一见大海就如同回到了家
张开双臂扑进母亲胸怀
一颗忠魂 一脸憨态
万物走来都热情接纳
又被提升去把生灵灌溉
从不煊耀 从不标卖
平平的海面下有深谋雄才
有比大陆上更高的山脉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这是蓝色星球衡定的比例
我们的身体也如此安排
常常比喻 常常联想
大地 祖国 党和母亲
一切能承载万物的啊都是大海
无限崇敬 无限膜拜
因为大海啊有着广阔的胸怀
因为大海啊带领我们汹涌澎湃
大海 戈麦
我没有阅读过大海的书稿
在梦里 我翻看着毫洋各招待晦暗的笔记
我没有遇见大海的时辰
海水的星星掩着面孔从睡梦中飞过
我没有探听过的那一个国度里的业绩
当心灵的潮水汹涌汇集 明月当空
夜晚走回恋人的身边
在你神秘的岸边徐步逡巡
大海 我没有缔听过你洪亮的涛声
那飞跃万代的红铜
我没有见过你丝绸般浩淼的面孔
山一样、耸立的波浪
可是 当我生命的晦冥时刻到来的时候
我来到你的近旁
黄沙掠走阳光 乌云滚过大地
那是我不明不暗的前生 它早已到达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余下全文>>
八:《你见过大海》与《致大海》的异同点 急啊!!~~
你见过大海
韩东
你见过大海
你想像过
大海
你想像过大海
然后见到它
就是这样
你见过了大海
并想像过它
可你不是
一个水手
就是这样
你想像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也许你还喜欢大海
最多是这样
你见过大海
你也想像过大海
你不情愿
让海水给淹死
就是这样
人人都这样
(1983)
[作者简介]
韩东,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1961年生,山东大学哲学系毕业。现居南京,职业作家。著有诗集《吉祥的老虎》《爸爸在天上看我》,小说集《西天上》《我们的身体》《我的柏拉图》,长篇小说《扎根》、诗文集《交叉跑动》、论文集《爱情力学》等。曾创办并主编中国最早的民间文学杂志之一《他们》,发起意在颠覆中国文学现行秩序的“断裂”行为,参与橡皮、他们先锋文学网站的筹建工作。
朴素抒情
——韩东《你见过大海》简论
伊沙
被誉为“中国庞德”的韩东,他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来自于在过去的20年间,其在诗歌、小说、文论诸领域内具有里程碑意味的文本建树。他在1983年创作的名诗《你见过大海》(包括以此为代表的一系列佳作),正是被称为“第三代”风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青年先锋诗歌运动的成果标志。
在中国国内,评论界对此诗的解读近乎一致地集中在它可能蕴涵的文化“解构”意味上——普遍认为此诗是带有“后现代性”地针对传统美学及诗学趣味的一种“消解”——在此,“传统”被界定为具有中国古典的和在此诗写作当时正风靡中国诗界的西方“现代主义”的两个部分。在某位论者的笔下,甚至将韩东两首名作的“解构对象”定位得十分具体:此诗针对舒婷名作《致大海》,《有关大雁塔》针对的是杨炼名作《大雁塔》。由此,所谓“后现代主义”与所谓“现代主义”便在评论家那里“历史性的”完成了“对接”。这种普遍采用的对韩东(包括以之为代表的中国“第三代诗人”)的解读方式,或许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在中国日常的生活场景之中,作为传统大众艺术形式的相声——它的演员在表演中都可随口讥讽诗人为“啊!大海”——这几乎可以概括传统诗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具体形象。后起的“先锋诗人”当有打破如此陈规重建诗歌精神的自觉。
即便如此,面对诗人写作的复杂、微妙和隐蔽性,这种过于文化的解读方式——不说是粗暴也显得简陋了,以至显得十分荒谬和滑稽。如何能够回到诗人写作的内部来谈论诗歌——一直是中国诗歌评论界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此诗写作前后的一段时间内,韩东曾面对中国诗界发出对“朴素”的呼唤,而在90年代初的一篇对话录中他又提出“第一次抒情”的理论——笔者以为,在此两点构成的一线上才有韩东诗歌的本质:他所谓“朴素”是指回到个人感觉的真实,他所谓“抒情”指的是诗歌的本质,他就是要在这个状态里完成他永远追求的“第一次”。就写作而言,《你见过大海》正是“朴素抒情”的产物,所谓“解构”、“后现代性”大概只属于韩东文化修养的范畴、属于这一代诗人身后的文化背景——或者干脆只属于论家的阅读。当革命、运动转化为日常生活,随着置身环境的日渐转变,韩东诗歌“朴素抒情”的特征也愈加明显,此为后证。
还必须指明的是此诗及其创作者在语言上的巨大贡献,汉语中具有言说意味的“口语诗”——它大大丰富了汉语古典诗歌徒有吟唱意味的单调性,从而也大大加强了汉语诗歌的承载力——正是以此诗作为发轫标记的。有人将其视为语言的“纯诗”,也不能算是误读。
笔者近译美国诗人查尔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