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资源均衡应该拿什么均衡?
教育资源均衡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遇到的众多问题之一。也是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行业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家曾在2012年提出了《国务院 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其中规定各地区要充分的认识教育资源的重要意义。不止要让学生有学上,还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 平和教育质量达到平衡,要让学生不止“有学上”还要“上好学”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教育公平。《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规定各级政 府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责任,切实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国家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的举措,教育部同样派出督察组对各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情况进行评估。由此可见,国家和教育部在教育均衡中充当着宏观调控及管控的 作用。就像您问的一样。教育资源均衡,均衡的一定是教育资源。均衡教育资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及带动作用 ,这在《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也有提到。想要实现这些则需要优质学校即各大名校实行对口帮扶,帮助贫困学校或资源相对较少的学 校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这里的资源指的是教学资源。相对而言这些“名校”的“名师”同样应该将自身优质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或者是教学模式进行共享 ,让优质的资源得以传播,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受益。因而,学校和老师在其中则起到一个内容甚至主导的作用。名校名师的教学模式、方法得不到普及,好的资 源仍旧掌握在少数人和少数学校的手中,也是目前教育行业遇到的突出特色,而这仅靠国家和教育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管理者、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让 资源得以保留,优质的资源得以传播。当然想要促进资源的均衡发展,需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还包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学生生源的均衡配 置等。这里除了我上面说的教学资源,更多的则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去进行调控了。二来针对您说如何才能做好资源均衡的问题。在《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也给出了答案——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变革的推动者,也是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让宽带网络进入到每一个偏远山区的学校,远比派送更多的志愿者更具备实际意义及易操作性。当然我同样期望能够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充当志愿者到边远山区去,真正亲身的帮助那些孩子走出大山,享受更好的生活。回到我之前说的教育信息化上,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大工程,但是他的核心一定是教育资源。不解决资源的均衡也只会实现所谓的两极分化——“贵族”学校更贵,贫困学校更穷。1776年杰斐逊提出《独立宣言》在其中提到人生来就是平等的。美国宪法中第一条就是: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孩子更是如此,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拥有享受平等的权利,都应该公平公正公开的享受平等。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而到今天我们却还存在着很多孩子不能平等的享受教育资源的问题。当然这是一个国家的课题,而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也可以看到国家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二:改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改革举措有哪些
首先,要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加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根本。
1.改变教育在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中的方式和权重:要解决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关键在于各级政府领导的转变观念,能否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政绩观。不要再把自己辖区内的升学率,看做自己的政绩加以炫耀。义务教育不均衡不是没有方法,要看国家和政府下的力度如何?下级政府大都会以上级政府的考核目标为指挥棒,如果上级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性摆在优先考核的位置并严格执行,或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义务教育一定会均衡发展起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利益趋向原则。
2.确立均衡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这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教育资源的投入应以学生数为标准,而学生数的确立则应以学校的办学场地、设施、教师数等为基准。同一区域内的学校硬件设施基本相同,同时要加强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还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村学校有条件能发展起来、提高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办学条件和水平。
3.建立省级统筹的教育经费保障方式。当下教育经费的管理是以县级为主的管理方式,而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在义务教育投入上的不均衡性。所以,应该建立省级统筹方式,建立省级义务教育基金,专款专用,保证各地的均衡投入。同时要建立学校帐户制、教师帐户制和学生帐户制。学校经费、教师工资、学生经费直接由省级部门打到对应帐户,避免层层截留和挪用。
4.坚决取消重点校、示范校等称号。同区域内学校管理体制统一,不能分属市县两级管理。要取消所有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建立教育绩效评估制度。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一视同仁的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化投入,不能有区别。如财政拨款、师资名额等。绝不允许有各种各样的重点学校的存在。
5.实行集团化办学,优势互补。让那些优秀学校合并薄弱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或者让优秀学校代管薄弱学校。把被代管的学校作为优秀学校的教学点,教师应该统一管理。再制定一些配套政策,把那些
流失的生源吸引回来。不具备条件实行集团办学的,可以把优秀学校和薄弱学校结成对口支援学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其次,要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强化学校管理是重点。
1.建立合理的学校评价体系。目前,社会评价学校好坏都在用升学率来衡量,教育部门尽管一再强调
不这样做,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衡量。其实,义务教育阶段,衡量学校和教师好坏应当着重看学校和教师培养了多少的合格人才,而不是看学校和教师培养了多少的升学人才。政府教育部门应该从政策上解决这个标准问题。
2.严格控制班数和班额。限制每所学校招生班级和每班招生人数,对突破规定班额,任意招收学生的行为要进行处理。在管理上控制择校。让所谓的名校,想招择校生也不能不敢招。
3.实行集中办学机制。合理规划区域内学校布局,把办学条件差,生源差的一些学校有计划的合并,根据人口多少,集中办几所教育资源基本相同的大学校。这既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又有利于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4.实行统一的招生政策。对所有学生按片区就学,坚决不允许任何学校举行小升初招生选拔考试。一些所谓的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各所初中学校,以使各校学生公平入学。严禁各校以各种形式抢夺生源。对外地学生,不得收取择校,同是国家公共资源,不得人为设置障碍,歧视学生。
5.建立标准化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规定一个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包括场地、设施 、设备、教师等资源配置的标准。如果区域内各校都标准化了,教师无论身处哪所学校,都能获得一样的条件和发展,学生无论在哪所......余下全文>>
三: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是什么呢?
本身教育体制就存在问题,要想根治还是要看教育部的
四:如何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i
义务教育不公平、尤其是不均衡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从目前来看,义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化解基础教育多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一、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均衡发展不是单纯的平均发展,也不是简单的以强补弱,而是要全面考虑各学校在地理位置、办学环境及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距,对处境困难或相对薄弱的学校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使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新课程的要求,拥有大体均等的办学条件,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达到优质资源更优,薄弱学校优质发展的目的。
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教师资源的不均衡。相对来说,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名优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远远超过农村学校。由于城区各方面的条件优越于农村,在新教师的选拔中优秀人才首选城区学校,特别是前几年教师流动不设门槛,致使许多优秀师资涌向城区。因此,建设一支敬业奉献、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农村教师队伍,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1、合理配备教师
一是在教师配备时要严格按师生比配置,并认真分析学科特点,配齐、配好任科教师。二是在新教师招录中,要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在原定三年不能调动的基础上可适当延长,以满足农村学校的需要。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到农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考核管理,使城区学校的教师定期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促进激励机制
一是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上,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让农村教师在经济上得到实惠。二是在政治待遇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农村教师。如评先评优、骨干教师评选等,要增加农村学校名额。三是改善农村学校住宿条件,努力为农村教师解决后顾之忧,鼓励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事业。
3、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抓好师德建设。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扎实开展师德实践活动,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崇高追求。二是抓好业务能力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教师在职培训力度,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抓好骨干教师培养。要通过完善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梯队培养机制,努力发挥其典型带动作用,逐渐打造一支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底蕴的名师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学校规范管理,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质量保证
学校办学的差距说到底就是质量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有人民满意的教育质量,而一流的质量必须要有一流的管理作为支撑。因此,我们要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
1、抓校长素质提升
一是搞好校长培训。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校长培训力度,拓宽校长队伍建设渠道,为中小学校长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综合素质。二是创新管理方法。校长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有效的办学举措。三是加大奖惩力度。对校长履行职责情况及时进行督查,对实绩突出的校长实施奖励,对不胜任工作的校长及时调整。
2、抓学校规范管理
一是进一步强化常规管理。每一所中小学都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不合法、不规范、不健康、不诚信的办学行为,努力创建和谐的教育氛围。二是要开齐开足课程,减......余下全文>>
五:怎样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重配置”。 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提出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切实贯彻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特别是增加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二是“缩差距”。 采取积极措施,逐步缩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要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尽快使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要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学校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要适应各地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调整乡村建制和人口变动等新的形势,合理配置好公共教育资源,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时,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并解决好人口集中的乡镇、县城及周边学校的大班额问题。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扶持薄弱学校,是加速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上海市1999年正式启动了“上海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3年撤并520所薄弱学校,按新标准改建300多所中小学,学校设备设施和其他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学校之间差异缩小。江苏省从2001年开始进行新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将学校布局调整与改造薄弱学校结合起来,缩小了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
三是“保投入”。 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不足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世界各国在义务教育普及的历史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的两个问题。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中占有主导地位,并且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各国解决这两个难题的共同做法。与我国毗邻的日本、韩国,是二战后经济崛起的两个典型,其政府非常重视教育投资,把普及义务教育经费列为投资重点。因此,要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经费投入上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采取倾斜政策,城市教育费附加要优先用于薄弱校改造。要加强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统筹,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四是“提质量”。 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