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从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当今的世界是个经济、科技高度发展的世界,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又出现了许多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贪污腐败现象,“拜金主义”有所抬头等,这些社会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对生活在大学里的大学生产生了一些影响,某些错误的舆论导向,对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内心世界的发展也同时产生了不良影响。生活在“象牙塔”的部分大学生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价值观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部分大学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颇有点“急功近利”,认为自己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应该去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他们往往忽视了“社会价值”的存在。
当前困扰部分大学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首先,部分大学生对改革深层次的疑虑与隐忧有所增加。与改革的成就相伴的另类现象是趋于形成固定格局的收入两级分化、失业下岗、竞争失序等不良现象的增多,这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改革负面评价的增加,并产生一些深层次的隐忧,因而对改革的前景持观望和说不清的态度,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前途渺茫。其次,社会公德状况不尽如人意,并存在许多新的道德困惑。部分大学生认为深层次的道德观念和具体行为选择之间存在着差异。即对公德赋予了很高的价值,强烈要求改善社会公德,但对自身的道德实践却缺乏同样严格的要求,对现实中反道德行为标准表现出无可奈何、默认,甚至主动接受。加上由于社会对一些现象不能做出明确的道德评判,直接影响部分大学生行为的选择和道德的困惑。理想信念与困惑并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联系。在思想意识领域,近年来流行的“淡化理想”、“拒绝崇高”、“告别主义”,”改变话语”等思潮,对青年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呢?主要有:
一、合格的政治素质
大学生合格的政治素质,首先要求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我们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对大学生的首要的要求。大学生是追求理想的最热烈的时期。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前进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人生发展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有理想”就是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现阶段则要树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合格的政治素质,还要求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人格。要做到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二、科学的思想素质
科学的思想素质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的方法论。在世界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头脑,防止形而上学;用唯物史观武装头脑,作为观察各种社会现象的唯一科学方法。在人生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的目标,把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尺度,而不是把金钱作为人生的价值尺度。同时,按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体原则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为先、个人为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解决好这一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大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思想上才能健康发展。同时,科学思想素质的形成,一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基础的理论功底,要能把握其思想体系和精髓;二靠在实践中锻炼,讲科学理论付诸运用。培养科学思想素质,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这是保证政治上清醒的前提条件。
三、良好的道德素质
良好的道德素质来源于高尚的道德观念。大学生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使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余下全文>>
二:如何认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他在教育实践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有助于我们正视国情,立足国情,把我国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1.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最根本的教育思想,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体。针对中国传统教育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现状,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关于“生活即教育”,他是这样说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在对待传统教育的问题上,他反对“老八股。”他不无讽刺地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反老八股、老教条,是五 四运动的一个极大的功绩,也是他的生活教育论的一个特点。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运动小史》一文中写道:“这十几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我喜欢翻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便是我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让广大的平民百姓受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是他的生活教育论的第二个特点。陶行知先生憧憬美好的未来,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一 个独立、自主、平等、进步、幸福的新中国”。紧密结合反帝、反封建、争民主的斗争,这是他的生活教育论的第三个特点。“社会即学校”是对待统教育中的封闭性的一种挑战。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基本上是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的。这主要是和社会形态有关。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小农经济不可能有开放的教育制度,而且在“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下,一心只读圣贤书,导致教育同实践相分离,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只培养智力,不培养能力,完全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完全成了消费事业,不能为生产提供优秀的劳动者,使社会生产缺乏后劲。陶行知先生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这是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来的,在这里教育不是少数贵族的事,而是普通人也可以做的事。他主张把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2.“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针对传统的教授法,在教学论方面他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事怎样做就应当怎样学,怎样学就应当怎样教,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明确阐述了教和学、学和做、教和做的关系。教师教学要以学为根据,为学服务,教的原理要根据学的原理。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这种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些片面强调了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忽视了间接经验和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以反对传统教育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为出发点的,主张把培养能力和思考能力结合起来手脑并用,因而具有积极的意义。3.培养特殊人才的思想,重视师范教育陶行知先生1938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选取有特殊才能的难童,进行培养人才的幼苗实验。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办开放式学校,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自主精神。在《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一文中他说:“我们在普及教育运动实践中,常常发现老百姓中有许多穷苦孩子有特殊才能,因为没有得到培养的机会而枯萎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这个民族的损失,人类的憾事......余下全文>>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以民为本、仁心治国
希望能帮到你,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了,麻烦点一下采纳,谢
四: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在反对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斗争中,在根据中国国情创建新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创造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独特贡献。认真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重要指示,深化教育改革。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有一个形成发展过程,现在看来,大体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一)1917——1933年,是提出和萌芽阶段。这个阶段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主要以试验教育的形式出现;(二)1933——1946年,是形成和发展阶段。这时陶行知不仅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而且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
改革和创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早在五四时期,陶行知就猛烈地抨击“沿袭陈法”的传统教育和“仪型他国”的洋化教育,主张以新教育取代旧教育,并明确提出“去旧之方”、“革而新之”的根本办法是试验。因而在这个时期,他大力提倡试验教育,先后发表了《试验主义之教育方法》、《试验主义与新教育》、《试验教育的实施》、《第一流的教育家》等文章。概而言之,陶行知倡导的试验教育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重视创新对于国家命运的重要。他断言:“非试验的教育方法,不足以达救国之目的也”。(注:《陶行知全集》第1
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46页。)其次,
强调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他说:“会试验的教育家和会试验的国民都是试验教育所要养成的”。(注:《陶行知全集》第1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10页。)这里的“试验”即是创造之意。所以,他指出:“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这是“第一流的人物”,他们“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的精神”。(注:《陶行知全集》第1
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6页。)最后,注重创新发明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发明能力之如何”是新教育与旧教育的区别所在,提出试验教育应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明能力:(一)“提倡试验的心理学”,反对偏重书本知识、偏重主观研究、没有发明的心理教育。(二)主张“设立试验的学校”,反对按着一定的格式、规定的目的方法的学校教育。(三)主张“注重应用统计法”的教育原理,反对定于一人私见、定于一事偶然的教育原则。(四)主张“注重试验的教学法”,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思想的能力。(注:《陶行知全集》第1卷,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08—309页。)由上可见,尽管陶行知这时还没有明确提出创造教育的概念,但是他的试验教育重视创新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强调创造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显然已经包含着创造教育的核心内容。陶行知早在本世纪20年代就提出这样的见解的确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当时具有震聋发聩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陶行知不但大力提倡试验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身体力行,实施试验教育。1927年3月,他在南京创办了晓庄学校,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正如他自己所说,生活教育“是在晓庄一面试验一面建设起来的”。(注:《陶行知全集》第2卷,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57页。)由此我们认为, 生活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造教育。
陶行知明确提出创造教育是在30年代初。1933年3月,
他在《教育建设》上发表了《创造的教育》。这篇文章对于什么是创造教育,以及创造教育的目的、对象、范围、内容、方法等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因此,这篇重要文章的发表,标志陶行知的创造教......余下全文>>
五: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是关于党员思想教育的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反对党内腐败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这几年,我们公司坚持抓好党员日常思想教育,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健康,经济效益稳定发展,干部职工更加和谐,广大党员职工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本人有如下几点体会。
1. 教育党员坚定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
我们党八十多年来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就在于广大党员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我们既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处信念,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能自觉地、满腔热情地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我公司有名后勤管理人员,上世纪八十年代从部队转业到到公司当一名材料采购员,而与他同时转业的战友有的分配到海关、税局、工商和公检法等部门,而且都担任一定的职务。当时有人问这名管理人员,你在部队是正连级干部,又有大专学历,转业到企业当采购员,不觉得委屈吗?他说:不管是部队工作还是企业工作,都是党的工作,任何时候都要听从党安排。他当采购员一干就是七、八个年头,从没提出过换岗位。去年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公司承担了安装活动板房的援建任务。这名同志主动请缨赴川援建,在成都负责采购材料设备,并天天冒着山石随时滚下的危险运送材料到映秀等工地,连续五十多天没歇息过。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深深激励了前方施工人员。
2. 教育党员时时刻刻永葆党员的先进性。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核心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发挥我党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广大党员特别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能够经受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筑牢拒腐防变的重要屏障。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吃苦,共产党员时刻冲锋在前,往往能凝聚起队伍的人心,激发起职工的冲天干劲。我公司赴川援建项目部指挥长范斌玲每天深入现场指挥施工,还常常穿越213国道“死亡线”到映秀、漩口、水磨三工地检查部署工作。由于劳累过度,他感冒发烧,咽喉肿痛,但他坚持不下火线,带领全体施工人员奋力拼搏,抢在秋天来临前圆满完成板房安装任务,受到当地征服的高度赞扬。
3. 教育党员在日常工作中遵循党的性质宗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的先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只有认识提高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才能变成全党的自觉行动。我公司党委这些年坚持开展“四好”(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听取群众意见,加强问题整改,进一步增强班子成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从而形成班子坚强的合力。去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公司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极端负责任的精神,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和援建工作中来。当上级......余下全文>>
六:启发式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怎样的意义
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自己主动的探索而不是别动的接受。
七:儒家的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1,儒家的“和谐”思想是什么?
“儒家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精神,它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也是我们今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思想源泉。”
儒家的“和谐”思想是最完善的反动统治阶级的阶级调和理论。在社会大变动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复周礼”,以奴隶制社会为“小康”,以原始社会为“大同”。封建社会“独尊儒术”以后,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鸦片。
老子的辩证法精神,法家的斗争精神,墨子的“尚俭”“笃行”精神是真正中国传统民主文化中的核心和主要精神,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中华民族的硬脊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革命传统精神,毛泽东则是这种中华民族精神的集大乘者。这种精神才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而儒家的“和谐”思想恰恰是社会发展的反动。今天,只有马列毛主义才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思想源泉,而儒家的“和谐”思想恰恰是反革命复辟理念的思想源泉!
2,所谓““和谐”思想内化为人心”
“古代历史上儒家“和谐”思想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首先,古代先贤将“和谐”思想内化为人心,应用于社会和政治,以求社会“和谐”的境界及功用。”
在阶级社会里没有超阶级的“人心”,所谓““和谐”思想内化为人心”,对反动统治阶级来说,是伪君子的“修身养性”,用“仁政”把专政掩盖起来。对被统治阶级来说,是麻痹他们的反抗意志,甘心做驯服的奴才。这就是所谓的“人心”和谐!
3,所谓的民族“和谐”
“在民族关系中实施和谐政策,使得民族关系融洽,国家、社会“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阶级斗争问题,在存在阶级压迫的社会里必然存在民族的压迫。这不是音乐的和谐,而是强奸犯要求于被强奸者不要反抗的“和谐”!
4,所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其次,将“和谐”思想应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力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创始人孔子曾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
儒家的“礼制”是建立在等级森严基础上的人欲人之间的关系,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礼之用,和为贵”中的“和”,就是用礼制维护这种秩序的“和谐”!“和”就是不变,一变就不“和”了。“和为贵”的实质是“不变为贵”!
5,“中庸之道”是一种庸俗哲学
““中庸”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平衡、稳定、和谐的状态。“中”、“和”是关于“致大、广大、宏大、博大”的学问,是关于宇宙观的学问,是关于对“天”、“自然”、“宇宙”等整个世界的认识的学问。“中”、“和”是认识论,既是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论,又是对宏观世界的认识论。”
对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分成了两大派别,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是唯物主义,主张精神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是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属于唯物主义,但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机械唯物主义,是辨证看待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而不是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待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又叫斗争哲学,它抓住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精髓和第一位的东西,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通过矛盾斗争促进矛盾转化,得到矛盾的解决,如此循环不已,促进事物的运动发展。
“中庸之道”之所以是一种庸俗哲学,就在于它把主次颠倒了,把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稳定、和谐”看成绝对的第一位的东西,否认矛盾,拒绝矛盾,掩盖矛盾,阻止矛盾的斗争和转化,顽固维护旧秩序的统治。它迎合和迁就庸俗思......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