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评估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环境应急预案草案编制完成后,组织评估小组对本部门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草案进行评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应急预案评估小组的组成人员应当包括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相关行业协会和重点风险源单位代表以及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第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环境应急预案草案编制完成后,组织评估小组对本单位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估。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评估小组的组成人员应当包括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应急管理人员、相关行业协会、相邻重点风险源单位代表、周边社区(乡、镇)代表以及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第十四条环境应急预案评估小组应当重点评估环境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内容格式的规范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以及与其他相关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单位应当根据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草案进行修改。

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说明

应急预案 目录[隐藏]简介 应急预案的类型 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四级 1、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 2.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 3.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4.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 5.应急培训与演习 6.应急预案里程碑 7.应急预案系统 系统功能与应用: 简介应急预案的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四级1、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2.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3.应急预案主要内容4.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5.应急培训与演习6.应急预案里程碑7.应急预案系统系统功能与应用:

[编辑本段]简介   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从文体角度看,应急预案是应用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编辑本段]应急预案的类型  应急预案的类型有以下四类:

¨ 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针对已辨识的危险制定应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指南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

¨ 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

¨ 互助应急预案。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

¨ 应急管理预案。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这类预案要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编辑本段]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四级  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罚、涉外突发事件等。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编辑本段]1、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  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余下全文>>

三: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预案的主要内容?速度 急用 谢谢

文化路社区居委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加强文化路社区居委会辖区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在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时,避免或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持社会稳定,依照安宁市连然街道连发办[2010]38号文件精神,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列》(国务院令第394号),社区特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务本求实、明确责任、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的原则和“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努力把群众财产及国家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 组织机构

1、设立文化路社区居委会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陈宏翔(文化路社区居委会书记)

朱留德(文化路社区居委会主任)

副组长:赵玉书(文化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成 员:李琼仙(文化路居民小组支部书记)

李跃兰(一碗水居民小组组长)

唐世荣(安达居民小组书记)

马 超(文化路社区综治专干、司法调解员)

2、应急救援队伍

组 长:陈宏翔(文化路社区居委会书记)

朱留德(文化路社区居委会主任)

副组长:赵玉书(文化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成 员:李琼仙(文化路居民小组支部书记)

李跃兰(一碗水居民小组组长)

唐世荣(安达居民小组书记)

马 超(文化路社区综治专干、司法调解员)

党丽红(文化路社区计划生育专干、妇女委员)

詹艳秋(文化路社区负责人、精神文明专干)

薛 艳(文化路社区城理专干)

孔玲仙(文化路社区社会保障工作)

崇桥宝(巡防队员)

黄泽民(巡防队员)

卢榆生(巡防队员)

代荣华(巡防队员)

仲云国(巡防队员)

杨福生(护林人员)

三、 值班制度及隐患地段

1、 在防汛期间,由文化路社区主任朱留德负责监控带班值班。

2、 一碗水居民小组由巡防人员崇桥宝负责值班监控:一碗水泉山路周围、金色半岛绿化带斜坡、建行宿舍后墙等隐患点。

3、 文化路居民小组由护林员杨福生负责值班监控:煤气公司围墙及数家居民、文化路居民李保庆回填土处及数家居民、武庙坡公厕等隐患点。

四、 事故报告制度和程序

一旦发生灾情事故,应按照信息报告制度,在第一时间逐级进行报告。

1、 发生灾情时,各居民小组值班人员应立即向社区居委会报告。电话:8694197

2、 社区居委会接到电话报告后,立即报告主管领导,由主要领导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在第一时间向连然街道办事处报告,并组织相关人员、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五、 工作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 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3、 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定则。

文化路社区居委会

2010年8月1日

四:浅谈社区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

一、完善机制体制,发挥城市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社区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终端”,是传递党政关爱的桥梁。各社区要切实履职尽责,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实现“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建设目标,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基础。要加强社区居委会体系建设,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机制,引导社区多元建设主体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要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明确软、硬件建设标准,积极争取发改委和财政部门增加投入,发挥市场多元主体作用,多渠道落实资金,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要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开展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要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探索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新方法,整合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协调处理群众利益问题,加强社区舆情掌控,强力推进网络问政,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在城市社区建立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重大舆情报告、疏导与防控机制,促进社区和谐稳定。要着力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构建社区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围绕人、财、物管理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制度和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制度等,着力形成自律与他律、要求与制度相衔接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二、改善民计民生,发挥社会救助的保障兜底作用保障社会底线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是时代赋予的最紧迫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基本民生最首要、最基本的任务。各社区务必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从改善民生入手,切实构筑底线公平。要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做好城市低保对象调查、认定、审核、资金发放等工作,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其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要制订社区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置小组和应急小分队,组织相关应急预案演练、人员培训和相关应急知识普及工作,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切实增强社区灾害应急处置及防灾减灾能力。要加强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劝导和生活救助,引导其到救助管理站求助,同时加强辖区内精神病人基本情况调查,逐一建卡立档,强化监管,确保管控万无一失。要大力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攀穷亲”、“结穷对”、“帮穷户”,对社区困难群众进行帮扶。要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对社区捐助接收站点、“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搭建社区居民自助互助平台,增强社区扶贫济困作用。要重视福利彩票销售,积极配合开展福彩销售进社区工作,大力搞好公益宣传,树立“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的福彩公益形象。要建立健全监督保障和工作评价体系,推行“乡、村两级联查联审制”、“城乡低保听证评议制”、“票决制”、监督员制度和资金发放打卡直发制度,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社会救助的申请、调查、审批、公示等程序,不断增强社会救助工作透明度,使社会救助工作真正成为阳光操作、对象准确、管理规范、社会满意的民心工程。三、深化服务内涵,发挥公共服务的利民惠民作用为民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本质。各社区务必把为民、利民、舒民、安民、娱民作......余下全文>>

五:突发事件的应对,增强哪些敏感要素?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市应急管理办公室要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实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制度到位和措施到位,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开发区、临港新城、各镇(街道)要相应设立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负责人员和工作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负责辖区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村(社区)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是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深入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照预案编制规划和上级要求,市各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经专家论证后,报市政府分管领导,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颁布施行,进一步完善各专项应急预案。按照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的要求,开发区、临港新城、各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和规模以上企业等单位要抓紧编制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着力抓好基层和重点部位预案建设,尽快构建覆盖全市的应急预案体系。2008年11月30日前,开发区、临港新城、各镇(街道)、村(社区)和各类企业单位要完成预案编制工作。具体框架可参照《镇(街道、办事处)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村(社区)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学校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和《企业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附件1)。同时,镇(街道、办事处)应急预案报市应急办备案,村(社区)应急预案报各镇(街道、办事处)备案,国有控股企业应急预案报市国资办备案,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应急预案报市安监局备案,各级各类学校应急预案报市教育局备案,备案工作在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市安监局、教育局、国资办在2008年12月5日前书面向市政府报告其应急预案的完成情况(市应急办传真:86861000;联系人:李震宇,叶志伟;联系电话:86860521,86860523)。市应急办要加强全市范围内应急预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开发区、临港新城、各镇(街道)、市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规范预案的编制、审批、备案、修订程序,把各级各类预案衔接好、管理好,加快应急预案信息化步伐,提高应急处置辅助决策水平。要针对本区域、本单位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和职责落实。

(三)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原则,整合我市应急队伍资源,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健全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一要加强与驻澄部队、民兵、公安消防、特警以及武警等骨干队伍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应急处置中的重要作用。二要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市城管、建设、交通、农林、水利、卫生、安监、人防、海事、供电、电信等部门和单位要根据相关预案要求,分别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并按规定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三要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开发区、临港新城、各镇(街道)要以公安民警、安监、城管、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保安,志愿者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等为依托,村(社区)和各类企事业单位要以社区民警、民兵、物业保安等为依托,组建专兼职应急队伍。开发区、临港新城、各镇(街道)、村(社区)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装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各应急队伍平时应加强防范,险时要立即集结到位,开展先期处置。四要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根据不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需求,从市各有关......余下全文>>

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种类 20分

突发事件读本部分

第一讲 应对突发事件概论

一、什么是突发事件?有哪些特征?

答: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政府立即处置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事件。

二、什么是应急管理?

答:应急管理指的是为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对突发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救援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三、我国公共安全面临哪些严峻形势?

答:1、重大自然事故频发。2、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3、重大传染性疾病形势严峻。4、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四、我国突发事件的诱因有哪些?

答:1、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2、现代工业高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3、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扩大。4、恐怖活动及恐怖主义的现实危害上升。5、各种灾害相互交织、难以控制、衍生次生事件频发。

五、我国应急管理方面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答:1、应急管理的基础建设比较薄弱。2、综合协调体制有待完善。3、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网络松散。4、监测预测预警和科学处置能力有待提高。5、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教育亟待加强。

选择题

1、突发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abc)

a、突发性和紧急性b、高度不确定性c、影响的社会性d、随机性

2、突发事件的类型划分为(abcd)

a、自然灾害b、事故灾害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

3、突发事件一般划分为(abcd)

a、预警期 b、爆发期 c、缓解期 d、善后期

第二讲 学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

一、我国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大意义?

答: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出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首先《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出台建立了一个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相适应的完备、系统的应急框架体系,对政府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鱼友重大意义。其次,突发事件应对法对于依法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种行为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对促进政府在非常态管理下的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承担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人民政府应该采取哪些应急处置措施?

答:应当立即组织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1、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等救助措施。2、迅速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维持社会治安等控制措施。3、立即抢修被损坏的公共交通、通讯、供水、供气、供电、供热等公共措施,向受到危害的群众提供生活必需品、临时避难场所、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等保障措施。4、依法禁止或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声场经营活动等保护措施。5、决定启用本级人民政府的预备费与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的物资、设备、设施、工具。6、征调特定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必需的服务,必要时可延长其工作时间。7、对食品、饮用水、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实行特殊的销售、购买制度、限制个别商品、服务和资金周转等经济活动。8、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依法从严惩处垄断资源、欺行霸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9、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10、法律、法规、章程和应急预案规定的其他措施。

三、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承担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采取哪些应急处置措施?

答:应当立即组......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