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
(一)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领导干部头脑,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执政能力。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和基础。领导干部具备了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水平,就能够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就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更好地担当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就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共同的理论和事业努力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理论学习不仅是一种任务,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是集中体现成为政治上合格领导者的必然要求。
1、以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为首要任务,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一要加大培训力度,调整充实学习内容,开展以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权力观教育,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两个务必”教育,使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执政意识。二要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等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教育领导干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同时,充分利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通过深刻剖析一些干部犯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使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三要通过党史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对执政党自身状况、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更清醒的认识,增强提高执政能力的责任感、紧迫感。四要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出发,积极探索并建立符合发展需要的干部培训教育体系,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知识的拓展和更新,不断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和用实践发展理论的能力。
2、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配套制度。一是要实行理论学习通报制度。每年年底,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要对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笔记调阅后,将对学习扎实、笔记做得好的领导干部给予通报表扬,对学习不认真的干部进行点名批评。二是要实行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在考试内容上,突出政治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建设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精神,领导科学,科学发展观以及法律法规等知识;在考核范围和重点上,突出在职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校学习、自学等方面情况,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纳入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实绩考核工作中,通过述学、试卷考试、撰写专题调研报告等,全面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情况,并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三是要明确干部提拔任职应有的理论资格条件,对干部在5年内参加3个月以上培训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实行新任处级领导干部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促进干部政治理论教育的不断深入。
3、强化实践锻炼干部的各项措施,提高干部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要进一步规范挂职等实践锻炼的有关政策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为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创造条件。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班子的决策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领导班子的执政水平是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的体现。领导班子形成合力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1、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的关系、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的关系”为主题的民主集中制再教育活动。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教育,使党的领导干部理解和掌握民主集中制的深刻......余下全文>>
二: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化的水平
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不同于行政命令思维、经济思维、人情关系思维等,它一般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进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其行为、决策更具合法性,问题的解决更趋于公平、公正。如何提高领导干部从“一般思维”方式向“法治思维”转变,在这里谈一谈粗浅的建议,以供商榷。
法律学习常态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管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素养,增强了法治意识,才能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经济、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水平,从而适应新时期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而要培育和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只有不断的进行法律学习,并使之常态化。
“四学法并举”是实现学法常态化,培养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重要基础。1、中心组集体学法,是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的保证,学法的时间每月应不少于一个法律学习日,学法内容安排上可以既丰富又灵活。2、高水平的法制讲座,是提高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提升学法效率、提升思想认识上效果很好。3、法律知识轮训,是系统学习法律的有效方式,可以规定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每年接受法律知识培训的时间和内容,在教学力量和教学投入上予以保障。4、个人自学,也是重要的学法方式,领导干部在时间、内容上都能自己灵活安排,可要求适当摘录学法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领导干部学法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应重点包括民主法制理论、依法治国理论、宪法和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等,其中履行职务常用的专业法律知识又是重中之重,学习内容可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和不同岗位的要求确定。要将学习基础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法规相结合,在本职岗位所必备的法律知识上下功夫,才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
依法治理制度规范化
对领导干部而言,学法的目的在于用法,用法反之又能促进学法,法治思维并不是理论上的学法,而是学法与用法的统一。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严格执行用法制度,通过落实责任、用制度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三制度强化”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主要手段:
1、法律顾问制度。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基础,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是促进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政府行为,有效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是完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健全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机制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在决策和管理实际工作中通过与法律专家的沟通,听取专家意见,法律意识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是培育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好途径、好方式。
2、责任追究制度。是落实领导干部奖惩措施,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重要手段。当法治思维能力成为领导干部判断是非、行使权力、实施管理的重要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时,其学习法律,依法行政的观念便将不断得以强化。
3、风险评估制度。是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又一重要举措,是实施领导干部风险管理监督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可以防范领导干部因失职或管理能力缺陷给社会经济事业发展造成损失,防范领导干部因渎职甚至腐败等形成的社会不安定。
制度是一种外部环境,但通过制度的强化,影响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执政行为这个内部因素。制度的健全,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只有提高法治......余下全文>>
三:学习法律知识的体会
前一段时间,市委聘请法学专家教授,对全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了法律法规培训,通过培训,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对法律条文只是从表面理解,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有了质的转变。培训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对照笔记,联系交通系统执法工作实际,觉得在法制建设方面,交通系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仍较普遍存在,乱扣滥罚、重费轻管、以权谋私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交通行政机关的形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交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行政执法是我们交通行政机关最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它关系到交通管理活动是否能有秩序的正常运转,关系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交通行政执法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使交通行政执法活动合法、有效、准确、高效。
合法。合法要求我们交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必须注意五个环节。首先自身必须合法,即主体资格合法,必须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的行政机关;第二,我们的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合法,必须严格按法律规定办事,任何人都无凌驾法律之上的特权;第三,行政执法的对象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不能随意给被管理者设置障碍;第四,行政执法活动的依据必须合法,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并须事先公布;第五,行政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手续必须完备,不能随心所欲。
合理。合理性是交通行政执法必不可少的补充。首先,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必须统一,在适用法律、法规上人人平等,不能忽松忽严,畸轻畸重;第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公正,不能受不相干的因素影响;第三,行政执法决定必须尊重事实,不能作出无法执行的行政行为;第四,在坚持合法性的原则下应当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意志,使多数管理对象能够接受、理解和支持。
准确。准确是确保案件正确的关键。首先是适用法律必须准确,不能张冠李戴;第二,认定事实必须准确,证据必须确凿,不能有任何脱节、含糊之处;第三,行政执法文书的叙述必须准确,必须能真实地表述交通行政机关的意图,要明确易懂,不能产生歧义。
高效。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有很强的时效性。首先,国家交通有关实体法和执法程序法都对时间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这些必须严格遵守;第二,采取行政强制检查、取证、扣押物品的时间必须紧紧围绕实际执法需要进行,不能无限制地滥用强制扣车和扣证措施权;第三,作出的行政执法(处罚)决定生效后,当事人逾期拒不履行的,必须即时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所以,交通行政机关必须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保证反应灵敏,决策果断,指挥权威,处事迅速。
在加强和完善交通行政立法,严格依法行政的同时,还必须健全以交通行政执法责任为核心的监督检查体系。没有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作保证,交通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则难以实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相对人采取具体的直接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行政行为。这种行政行为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是行政机关对自身内部。为了确保行政执法行为有准则,好坏有奖惩,在严格执法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两个方面起到保障作用,必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就是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确定的交通行政机关各项执法职责,建立起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执法责任体系,并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交通行政机关内部各执法单位各层级和各个执法人员岗位,明确责任范围、职责、权限、执法目标,制定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余下全文>>
四:如何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提升管理法治化水平
在筑牢法治理念中依法创新社会管理
法治社会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价值目标。依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就必须弘扬法治精神,着力深化三种理念。秉持法律至上的理念。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尊重法律,依法管理、依法创新、善治善为,着力在普法中提升人的素质,在用法中规范人的行为,在执法中维护人的权益,通过法治手段实现对社会的有序管理、善治管理、系统管理。强化惠及民生的理念。社会管理核心是善待民生、服务民众。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就是要“眼睛向下”,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工作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真正做到关注民生、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确立公平正义的理念。依法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在善行法治实践中依法创新社会管理
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广泛开展法治系列创建活动,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群众利益,创造依法共融、和谐共进的法治环境。坚持依法决策。着力完善党委政府议事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完善利益表达和利益平衡等机制。
在强化法治保障中依法创新社会管理
法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只有在法治的大平台、大背景下加快建立完善相关保障机制与措施,才会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更具生命力。创新构筑依法管理新平台。优化整合各类社会管理资源,在县级层面兴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社会管理职能部门联合办公、社会管理事务集中受理的新体系,努力解决社会管理职责交叉、多头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创新完善典型培育新机制。典型引路,及时发现、培育、总结和推广不同方面的社会管理典型和经验做法,正确处理好“抓典型”与“带全面”、“育盆景”与“建园林”的关系,把有效的经验做法,完善上升为管理制度,把点上的经验扩展到面上的实践。创新拓展诉求表达新渠道。以“一综多专”的大调解体系为主体性工程,深入落实领导干部信访接待、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联系群众等制度,积极畅通和规范民意诉求渠道,让群众的冤屈有处诉、意见有处提、怨气有处解、权益有处保,全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减少社会治理成本。创新树立绩效考评新导向。把依法创新社会管理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班子年度考核目标,实行动态监管,每月定期发布平安法治数据报表。
五:谁能帮我整理[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编著的《思想品德》九年级的第1单元的预习笔记(框架)? 急用!
L2 融入名族文化
(1)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是这个名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 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历史悠久。它是抽象性与形象性、哲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它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绝大部分优秀的中华文化都是通过“它”来记载和传播的。
2. 汉字与文字的区别
汉字 中华文明
文字 人类文明
3.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①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华文化所凝聚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③众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闪烁着我国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光芒。
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进入中国,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华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将会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资源,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同时,中华文化也将在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
4.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意义:
①只有文化上的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
②各族人民对名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名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要求:
①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就是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就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②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③自觉地将本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逐步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中。
5.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①随着改鍩开放皀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丆界各国、各氐族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加。一方面,中华文化正阔步走向䰖界,另一方面,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正潜移默化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
②世煌各种思想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透又有抵御。对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日益Ꮡ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6.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PS:对文化的提炼,便是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又是民族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历史继续蔓延的推动力。(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书上划了而已)
7.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 民族将神的时代性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绒晶,是在长期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也是随着时代璄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岗山精神、长征岾神、延安精神、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9. 为什么要弐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②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