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审时发现最高管理者不符合可以开不符合报告吗?
一、出现问题的原因: 不符合报告项不被接收的原因是在审核的时候没有被得到审核与受审核双方的确认或没有形成共同的意见; 二、出现不接收情况时的处理措施: 如果不符合事实确实存在,可以由审核员报审核组长与受审部门再次沟通,以确认接收,改进; 如果仍然不接收,对所在组织影响较大,可以将不符合的事实及相关情况写到审核报告中,以供组织的相关人员如最高管理者了解问题,寻找改进机会;这不是打小报告,是正式严肃的程序; 如果不符合事实对组织影响不大,可以通过认真的解释,让对方确认问题的存在及其后果,说服对方,作为口头沟通的观察项并明确改进,这也是一个方法,毕竟审核是改进工作的; 如果不符合事实不存在或审核证据不充分、审核准则与审核发现表述不妥当时,可以补充审核证据修正结果,必要时,直至取消不符合项; 二、具体沟通方法: 正式的沟通方法: 准则如标准要求是什么; 实际审核的证据是什么,是怎么与准则不符合的,如操作参数或结果等; 不符合事实在其部门主要职责中的位置,在体系中的位置; 不改进问题的后果是什么,对整体的负面影响是什么;改进的好处是什么; 从处理关系的方法提示: 如果确定存在问题,双方对不符合事实认可但不签字,可能要写进审核报告中,对受审部门及其领导的形象不利; 如果接收签字并改进说明该部门领导的自身要求比较高,能够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实现持续改进,对公司的发展起最直接的作用。因为公司的发展是靠一个又一个的改进实现的,如果审核没有发现问题,证明公司没有进步。 存在问题不是错,错的是不思改进。
二:内审报告不符合项整改报告
不符合项整改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但不限于这些):
1.纠正
2.原因分析
3.纠正措施
4.验证材料及结果
5.预防措施
三:内审 不符合项报告 怎么写原因分析跟纠正及纠正措施,如图
原因岗位说明书中没有规定持证上岗,措施修改岗位说明书,培训员工持证上岗
四:怎样填写内审不符合项报告
建议您按照以下步骤:1. 给个项目标题,比较醒目
2.写出您的发现
3.写出针对上述缺失的建议
4.留一栏让对方写回应
五:内审中记录不合格的整改
标题:整改报告 抬头称呼:整改报告的主送部门 第一段,简述不合格情况,如:*年*月*日,在**单位组织的强制性认证检查中,我公司**产品的抽样检验中,出现**项不合格。 第二段,介绍整改措施,如:得知这一情况后,公司上下高度重视,主管副总经理召集了技术、质量相关部门,对出现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措施。经分析认为,出现**不合格的原因是:1*****;2*****。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采取以下措施:1****;2*****。 第三段,阐述整改已完毕,如需复查,则写明申请复查,如不需现场复查,则将整改相关记录复印件连同整改报告将主送部门。如:以上整改措施我公司自*月*日落实后,经质检部门连续对产品实施抽样检验,已无不合格项。针对**产品抽样检验出现的**项不合格,本公司已整改完毕,现申请贵单位前来复查(或:现将有关整改措施及其记录附后,请复查)。 最后,落款盖章,签署日期。
六:TS内审不符合报告编号怎么编
原则上只要不重复即可,没有固定的要求,以下示例,供参考:
如2012年TS的第一次审核共开了3个不符合项:
TSNS2012-01- CAR01、TSNS2012-01- CAR02、TSNS2012-01- CAR03、
其中TSNS表示TS内审 2012代表实施的年份、-01代表组织的第一次
CAR代表不符合项,CAR后面的01、02、03 分别为流水码,代表在本次内审中开了供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不符合项。
七:ISO9001内审不符合报告如此开法可行吗
开三个不符合项就是三个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不符合项了,内部审核开一个就好了。
八:内审时是否出具不符合报告,由谁决定
可以不规定。
对于不符合项跟踪验证是需要的,一般来说都在一个月左右就能关闭,但确实有些不符合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关闭,所以对于关闭期限不必太拘泥,下次内审前记得关闭就好。管理体系最终目的是要提升管理水平,不是为了做报告。
九:TS16949内审不符合报告一个部门不能超过多少项? 5分
我觉得内审一个是企业自查,一个是应付外审,出于这两个目的,你的不符合项可以少开几个,且容易改正,千万不能有严重不符合,剩余的你可以写个内审发现,把所有发现的问题都列出来,让各部门回去改,这样既应对了外审,企业自身也能得到提高。
十:内审 不符合项种类如何划分
1.严重不符合项:
— 该体系缺项或完全不满足ISO的要求。违背一项要求的多个不符合项可能意味着该质量管理体系的失效,因此可以被认为是严重不符合项。
— 任何将可能导致不合格产品出货的不符合项目,其可能导致产品或售后服务件预期的使用性能失效,或严重降低的情况。
2.一般不符合项:是对ISO的不符合,但基于判断和经验,其不太可能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失效,或导致降低保证过程和产品受控的能力。
3.观察项:发现的问题未构成不符合,但有变成不符合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