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简述老子的思想成就。
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二:老子的思想是什么?
从下文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精髓主要分为两种,前一种是历史教材认可的,后一种是通过对比得出的,希望楼主采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临渊
链接:www.zhihu.com/...105022
来源:知乎
精髓是:道法自然。
强调万物都是遵循规律运作的。人也应该是遵循规律而行动的。即无为。(根据目标或欲望行事是有为)。
具体操作方法是:
1.心态:接受这个世界及其发生的一切。因为一切都是规律运作的结果。包括以色列杀巴勒斯坦那么多平民,隔壁小狗疯狂的半夜乱叫,那个奇怪的人做你的上司。 [《当下的力量》专门解释这条]
2.修炼:洞察事物本身的规律。了知自己及自己的习惯反应(被外界刺激的,不是自主选择的)。并练习用规律及符合规律的反应来纠正自己的习惯反应。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专门解释这条]
3.行为:经过修炼后,逐渐摆脱根据目标或欲望行事的习惯模式,逐渐形成新习惯---根据规律采取正确的行为。人的行为的动力应该来自‘行为’本身--此行为是正确的,值得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目标’仅能起到路标的作用,作为进度的参考。 [《箭术与禅心》专门解释这条]
4.结果:趋近道法自然。身心愉悦而又真正的利国利民。[就是天道酬勤。---是否真的有天道酬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杨浩然
链接:www.zhihu.com/...818519
来源:知乎
精髓是「无为」和「因循」。
老子对人类的理性有着高度不信任,他认为事物的规律不是人类理智所能彻底掌握的,尤其是复杂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老子不相信人类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发现政治的核心规律,并据此设计出一套完美的政治制度。
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人类理智在政治问题前的渺小。这不得不让人想起法国大革命,在革命运动之初,连贵族精英都加入到制度设计之中,最终却以血流成河的失败告终。
那么,如何解决政治问题呢?老子将目光投向了自然,一个亘古存在的和谐系统。老子认为天地不像人一样有仁爱之心,天地只是任由万物以自然的方式生长,最终得到了一个和谐稳定的自然世界。
因此,老子认为,政治作为人的系统,和自然系统是有相通之处的。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一定是和大自然是相似的。所以,老子提倡抹除人的社会属性,只保留自然属性——这就是老子哲学被诟病为消极和反智主义的原因。
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向大自然中的天地学习,看见社会问题不要滥发善心,因为人类的理智从来没有成功彻底解决过社会问题,往往还带来更严重的问题。统治者应该让人们自己在博弈、冲突中寻找到合适的协作方式,这是符合自然进化规律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曾提出过扩展秩序,与老子从自然中悟得的规律十分接近。如果把哈耶克的扩展秩序作为「道」的入门基础,也没什么问题。所以不难理解哈耶克曾多次在学术场合引用《老子》。
这即是「无为」的含义。换句话说,老子认......余下全文>>
三: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无为而治。大道至简,从天命。
四:论述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老子指出,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道”,是遵循着“反”的规律运动变化的。“反”,有两层意思:一是相反的意思;二是循环的意思。正是在这种“反”的观念中,体现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①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长久地保持一种状态,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②事物都是与其对立面相互依存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与其对立面相互依存的,如果失去了一方,那么另一方也就因为失去了依据而不存在了。
③矛盾对立的双方是经常互相转化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都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这两方面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互相转化的。
④事物的转化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的量的积累过程的。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困难,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要把握住有利的时机,要随时观察事物变化的苗头。以便防患于未然。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老子的辩证思想是不彻底的,他所理解的运动变化,只是往复循环。同时,老子也忽略了对立双方互相转化的条件,他强调“柔弱胜刚强”,但他未区分新生事物的“柔弱”与腐朽事物的衰弱之间的本质差别,也没有说明“柔弱”怎样才能胜“刚强”。
五: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始基,是天下万物产生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但“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道”又叫“无”。“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在“道”的思想支配下,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乃是听其自然的意思。
六:孔子和老子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
老子从探讨和思索宇宙的本原、支配万物的永恒法则入手,进而说明人类社会的治理之道。老子的“道”首先是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最高实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老子认为,人类事务必须遵从自然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尊重道,就会天下太平;背离道,就会遭殃:“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矢之。” 他还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 就是说,遵照大道,天下归顺;天下归顺,就能过上安泰的生活。“道法自然”是老子整个社会政治思想的立论基石和本体论依据。他的人性论和认识论、“无为而治”和一视同仁主张、包容思想和柔弱谦下治术都从“道”引申而来。 老子的“道法自然”同西方的自然法思想不谋而合。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一直存在着有关自然法的思想。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智者学派赫拉克里特,后期斯多葛派明确提出了自然法支配一切的思想。自然法思想由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和赛涅卡、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和阿奎那延续下来,并为近代启蒙思想家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等人所发挥,成为古典自由主义的重要思想渊源。在西方,自然法又称逻各斯、神启之法、上帝之法、理性之法。自然法思想认为,自然法支配整个宇宙,社会事务必须遵从自然法,一切人类立法活动只是发现、补充自然法,而不能违背或改变自然法。自然法思想的意义在于证明:社会生活存在一种自生自发的自然秩序,不能凭主观意志或理性设计进行全盘改造,政府活动只能顺应而不该随意干预、改变社会的自然秩序。 “道法自然”思想也深刻影响了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并对后来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初创儒学时“重于人事,虚于天命”,也不乏对“道”的体认。孟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西汉年间奉行的黄老之术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宋明时期奉行的二程、朱绩的“天理”学说,可以说,不同程度地都受到了老子的影响。 需要说明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急剧转型时期。这是一个生产技术大发展的时代。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春秋中期,出现了牛耕;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已经普遍推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脑体分工更进一步,形成了专门的知识分子阶层和职业团体。他们有可能对过去人们积累的各种经验、知识和智慧(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进行系统的思考、整理和加工。先秦诸子百家大都在这个时期形成。 这是一个经济关系大变革和社会大分化的时代。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土地定期分配为特征的井田制度日益瓦解,公有土地逐渐转变为个体农民私有。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裂井田,开阡陌”,土地始得买卖,从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随着经济关系的剧烈变动,社会阶级出现了大分化:原有的奴隶主、奴隶和平民三大阶级继续存在,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业已成型。当时的知识精英分别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看法,提出各自的政治和社会主张,由此出现了中国第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 老子的自由思想就是以这种经济关系的大变动和社会阶级的大分化为背景的。老子的自由思想显然代表了平民和农民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传统认为的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因为奴隶主阶级显然不会主张给民众以自由。由于古代中国较早地告别了奴隶制度和较早地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这就使得中国农民同其他国家比较,有了较大的生产和生活自主权。西欧国家在十三世纪仍然盛行领主制,农奴对封建领主存在着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中国百姓同西方国家的农奴相比,对地主的......余下全文>>
七:老子有那些思想 30分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小国寡民,出世无为。无为——非不为也,乃不乱为也,即不要胡乱作为,以致干扰客观规律,甚至与客观规律背道而驰。
八:老子主张的无为思想是什么意思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 、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汉书·艺文志》说:道家的无为政治主张是“君人南面之术”,道出了无为政治的基本精神。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等内容。庄子更主张君主应该无欲、无为、渊静,“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有很大的影响。汉初的黄老之学吸取了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适应秦末政治动乱之后,民心思定的形势,强调清静无为,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采取不干涉主义或少干涉主义,借以安定民心,发展社会生产。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思想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唐代初年和宋代初年的统治者都曾利用无为而治的思想协调处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有所收效。魏晋玄学家则通过宣传无为而治,引导人们消极、遁世、清谈、无所作为,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学体系,而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一种对“道”的追寻。老子“道”的学说,就是对宇宙万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不在玄远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实践之中。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则是一种达至善治的智慧。虽然老子思想以“玄之又玄”而著称,但其背后的济世情怀,却值得反复体味。老子的哲学是一种大智慧,对于人类一切事务,包括管理在内,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其中,无为而治的思想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无为”,在老子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是老子哲学的基本观点。老子将“道”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即“道”对于宇宙万物是“侍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就道生成万物、成就万物而言,道是“无不为”的;就道对于万物“不辞”、“不有”而言,道又是“无为”的。从本质上讲,这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天地万物的生成与存在,皆是“无为也而无不为”的。老子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认为治国安民,要反对“有为而治”,而主张“无为而治”。在他看来,“为无为,则无不治”,“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圣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把“无为”看作圣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
老子既反对儒家推行“以德治国”,又反对“以智治国”。指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混乱,有忠臣。”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同时老子也反对兵家的“以力治国”,反对暴力战争。认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主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只有推行无为而治,才能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为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理想社会。
无为无所不为
“无为”思想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诸侯混乱,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造成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提出了无为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而治”。他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好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为”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余下全文>>
九:老子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