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一: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只有到是比较严重的情况,才使用干预。

1、成立心理干预小组,制定心理干预工作制度。

成立心理干预领导小组和以心理老师和心理援助志愿者为主的工作小组。制定《学校心理干预方案》、《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心理健康档案与信息反馈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有力保障了整个干预工作的顺利进行。

2、在灾区学生到校当天,面对全体以心理讲座形式进行第一次心理干预。

主要是讲解地震后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是否是正常的震后心理反应,应该如何对待,怎样才能减缓心理创伤等,以此保证学生能尽可能以平和的心态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

3、开展心理调查和测评,了解灾区同学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评估。

4、建立心理档案,确定不同层次心理干预人群,建立心理状况信息反馈制度。

通过心理调查和心理测评,锁定了不同层次的干预人群,并初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建立心理档案,我们初步确定了不同层次的心理干预人群。

5、开展教职工心理干预知识全员培训

一,还组织教职工培训,专门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缓解学生情绪,积极面对生活。

6、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系统心理干预。

根据课程安排,每个班每周有两节心理辅导课,并由专业心理辅导老师授课。

7、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提高心理干预针对性。

主要通过以下形式开展个别心理干预:面对面的个别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

8、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知识的宣传

除了通过讲座、心理辅导课的形式让同学了解灾后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还通过编印、分发小册子《心理自助》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9、开展“手拉手我们是一家”心理援助志愿者爱心活动

组织志愿者开展了“手拉手我们是一家”心理援助志愿爱心活动。与灾区同学积极进行心灵沟通,为他们更好的学习、生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1)针对不同的心理援助人群,开展一对一结对子活动。

(2)为送去同龄人的祝福和爱心礼物。

(3)和一起过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中宣泄情绪。

10、以同学为主体,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

“同辈”辅导本来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并做简单培训,通过心理委员的工作,及时反馈本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并力所能及的开展心理互助活动,营造一个团结、温馨的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心理干预效果。

二:什么是心理干预?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在生活中,当你发生心理问题而自己不能排解时,你有没有想过去找心理医生呢?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否定的。而一些不良情绪的出现,极有可能是某种心理疾病或生理变化的反映。因此,遇到心理问题去找心理医生,理当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常识。

心理医生与其他医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心理医生是通过探究每个人的内在气质、性格和环境、面临的困难等具体的因果关系,通过引导、启发、转移、排解等方法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并能给予积极的治疗建议。对于患者而言,心理医生是一个平等的交谈伙伴,他所给予的心理治疗建立在对人本质的理解的基础上,是深层次的心理治疗。

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社会的相关服务也在加强。有些大医院开始设立心理咨询门诊,一些单位和社会团体开办心理咨询机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积极参与,或开辟心理咨询专栏,或进行专题讲座。这些形成了医疗心理咨询与社会心理咨询共存的局面。也许,在心理诊所门前,人们仅仅需要“有病求医”的那份坦然。

在国外,对从事心理医生这项工作的人是有严格专业要求的,如美国要求具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哲学博士或教育学博士的学位。相比之下,我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必要的专业训练,有的是从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转行过来,还有的仅凭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好的口才在做这项工作。另据了解,如今全国的几百所大学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学开设有心理系,比起全社会的需求还是微不足道的。

专家强调,心理咨询是一项高智商、高科学知识含量的脑力劳动,绝非一副热心肠就能胜任。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应经过专科训练,有医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伦理、德育等方面也应有深层次的研究。他提供的服务不再是一般性的安慰、鼓励和说教式的指导,而是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深层次的心理干预。要使心理卫生这项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心理医生必须走职业化的道路,心理医生的劳动应该体现其特殊的价值。

目前,国内的医疗卫生体制正在进行重大改革。从长远看,根据疾病构成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只有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在广大的社区实行全科医生制度,从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注重对人性的关怀,才能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摘自《中国心理》

三: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有哪些

强化干预

模仿干预

厌恶干预

放松干预

系统脱敏干预

满灌干预

角色扮演

理性情绪干预

四:发展性心理问题干预方法400字

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很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我抱着这样的想法选修了“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经过一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即将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五:简述心理干预的常用的技术与方法ii

第一、要和被干预者一起生活,融入到他的生活中去。因为此时的被干预者,有着恐惧、焦虑、抑郁、烦躁等特征,此时,和他心的交流,让他接纳你是最重要的。

第二、可以用小故事来开导他。

六:如何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1、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节

2、以讲座形式加入心理辅导3、座谈会或邮件形式接收学生心理易出现的问题

4、多沟通、勤辅导强化学生自身耐挫能力

七:什么叫心里干预?

简单的说:个体在遇到心理挫折与危机的时候,采取第三者介入治疗分担的方式,对其进行干预并引导重新正常生活的一中心理治疗方法..

=======================知识点==============================

精神医学范畴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编辑本段1.引起危机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如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或关系破裂;失去爱物;破产或重大财产或住房损失;重要考试失败;晋升失败;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

编辑本段2.心理危机的正常应对三阶段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立即反应),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编辑本段3.心理危机的特征

(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6周内消失。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

编辑本段4.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2)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3)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

编辑本段5.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

(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

(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编辑本段6.常见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1)躯体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①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余下全文>>

八:请教如何心理干预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

我想你所说的这个人应该没有什么朋友,真正的朋友,家人,亲戚不仅在物质上有所互动,精神上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可以控制人的全部,所以应该多和他心与心沟通,人都有不完美,(其实,这也是自卑的表现),像你这个朋友的状况,应该从小教育培养,给他讲道理,不过,现在看来就得用时间和精力扭转他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