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回望历史,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我觉得应该是改革开放,让中国由一个封闭,保守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开放,包容,自由的国家。

虽然的改革是以经济体制为核心和主线的,但从本质上讲,改革所涉及的并非是单纯的经济体制。从固守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国家控制全部经济和社会资源并管理全部经济和社会生活事务,到政府与市场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和社会之间分工、分权;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从全面否定个人价值到充分承认个人价值……可以说,整个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在改革过程中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组织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不仅推动了经济体制转型、经济结构变化以及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更值得关注的结果则是带来了社会的全面转型,使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重大变迁,并成为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力量。社会变迁的主要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社会成员个体生活层次上,发生了行为目标与行为方式的全面转化。

在改革前,基于高度的计划体制、严格的政治控制以及“极左”的意识形态,社会成员个人几乎是没有什么自由的,不仅各种行为要受到严格控制,言论甚至思想也受到严格禁锢,个人价值、权力以及个人利益目标受到全面否定,每个人都要无条件地服从于国家目标以及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改革后,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彻底转变。随着政治和社会控制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非国家控制的经济和社会资源的迅速成长所提供的基础和空间,社会成员在职业选择、空间流动以及个人生活、言论等诸多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的自由;随着整个社会发展目标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对各种“左”的意识形态的否定,社会成员个体价值意识迅速觉醒和强化,不仅可以公开、积极地追求个人财富和物质享受,人们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意识也发生了彻底转化,公民意识、个人权力意识全面强化,改革前那种个人对国家和组织的全面依赖和无条件服从状况已不复存在。

个体价值意识的强化和行为的全面自由,再加上经济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变革以及全面对外开放,所带来的进一步结果是人们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迅速多元化。传统的、现代的甚至异端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同时并存,新的还源源不断出现。总之,在微观社会生活领域已经呈现出和改革前截然不同的形态。

(二)不同利益群体迅速分化。

改革前,基于高度的计划体制和高度统一的社会管理体制,国家几乎是单一的利益主体,不仅个人价值及利益主体地位被否认,也几乎不存在特定而明确的组织和群体利益,或至少都要充分依附国家利益。随着改革以来经济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彻底转变,这种状况也发生了彻底转变。

首先是利益主体多元化、清晰化。除了个人利益意识的迅速强化,各种传统社会组织与群体都迅速形成了独立利益意识,利益主体地位迅速强化,彼此间的关系也由过去国家作为惟一利益主体条件下的内部组织关系转化为明确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状况已经充分地表现在各个层面,比如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乃至特定单位的不同部门之间。与此同时,改革以来还出现了新兴的利益群体,比如随所有制结构调整所出现的个体私营阶层等等。它们从一开始就具有独立的利益主体意识,利益要求也更加明确。

伴随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另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利益获得程度的全面分化,特别是经济......余下全文>>

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日益向市场方向转型,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和投资政策的改革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在贸易和投资的驱动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非常强劲,实际增长率保持在年均9%左右。另外,中国还采取了重要的贸易及与贸易相关的改革措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从2001年入世前的15.6%降到2005年的9.7%。中国的非关税性贸易限制措施也迅速减少。入世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2005年,仅货物贸易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就高达64%。2004年,中国的货物贸易额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达到6.7%,这些贸易大部分是由以中国为基地的外资公司进行的。(经济) 原因: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所有制变化了才使得资源配置的方式(也就是定价机制)真正发生转变。因为市场经济作为交换的经济,本质上交换的就是所有权,商品交换实际上就是当事人之间的所有权的相互转换。所以,如果财产制度、所有权制度不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化进程就成为不可能。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化的进展,中国的所有制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观察一个制度的好坏和成功,最硬的指标就是看在这个制度变化的过程中,是不是真正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而中国的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伴随着制度的这种变化,我们中国的生产力和国力空前提高,中国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了9%,增长速度相当快,并且持续了二十年之久。这就表明,中国改革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领导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三: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首先,是综合国力增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群众在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的同时,注重自身的精神建设,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精神上得到了享受,满足了精神需求。

四:结合实际谈谈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以上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五:改革开放以来“行”变化

以1979年为改革开放的起始点。

改革开放前:没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铁路通车里程5.4万千米,相当于今天的55%。公路通车里程91万千米,相当于今天的26%。汽车保有量较少,1978年全国的汽车保有量才390万辆(含军队),只不过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民航归属军队管理,坐民航需要一定的级别和介绍信,民航线路比较稀,国际航线直航的仅有数的十余条。没有私家车,文革至1979年中国没有私人汽车。城市里仅北京有立交桥,今天就像昌黎这样的县城都有立交桥。那时大陆境内仅北京、天津有地铁。人们出行不太方便,无论是乘火车还是公共汽车都很拥挤。农民进城得走上很长时间才能到汽车站,坐车进城。出租车很少需要电话预定。汽车品牌很少,那时大街上跑的有卡车基本是老解放、黄河、1973年之后有了东风。小汽车最多的是北京吉普、其次是上海轿、伏尔加、波罗乃兹(仅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有)。红旗是领导人用车基本见不着。

改革开放后:以2013年的眼下为标准

铁路10万千米世界第二,高铁将突破10000千米,世界第一。公路今年将突破420万千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预计达10万多千米位居世界第一。到今年年底全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将突破1.35亿辆,是1978年总量的36倍。我国的民航规模世界第一,乘坐民航不是什么新鲜事,民航干线、支线、国际航线四通八达。私家车保有量会突破1亿辆,私人轿车拥有数量将达到6100万辆。城市交通体系立体交叉、四通八达。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少大城市建成开通了地铁,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形成了地铁网络。公共汽车和公共交通发展很快,不再那样拥挤,乘车的舒适度大大增加,电动环保人性化的公交车进入人们的生活。只要招手出租车就会来到。中国的城乡就是万国汽车博览会,各种品牌的汽车都见得到。汽车的式样与世界潮流一致。

请你删减,我说的详尽但是信息量足够。

六: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改革开放前,农民吃的是玉米面高梁面,有的连这也吃不饱,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顿白面大米饭,肉蛋奶根本吃不上.穿破衣服,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和小伙子都穿补丁衣服.特别富有的人家里才能买起个自行车.文化娱乐生活更加贫乏.最多看个电影.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