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生意经

一:生意经的全文出处

商训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

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

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

期银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

钱账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

勿鄙陋,勿虚华,勿忧柔,勿强辩。

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

勿争趣,勿薄蓄,勿昧时,勿痴货。

点评:

《商训》是中国古代生意经,作者范蠡。

《商训》即《陶朱公商训》,又称《陶朱公生意经》或《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原名范蠡,春秋战国时代越国人,是越王勾践的谋士。他在帮助越国消灭吴国后,功成隐退,自号陶朱公,经商理财,富甲天下。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的经商原则“陶朱公商训”被捧为商人之宝,传扬海外。陶朱公的经商原则包含了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以谋士和商祖的奇智晓谕商人们审时度变,预测行情;薄利多销,长远经营;质高货真,诚一致富;出奇制胜,善于竞争;识人用人,善于管理……

一直以来,社会关注的重心都是从商赢利的手段,而忽略了商人应有的品格。陶朱公的《商训》用简单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道理:”欲从商,先为人”。待人接物、规矩方圆、诚信为本、勇于决断,这些不仅仅是为人的品德,更是一个商人成功秘诀。

我一直很欣赏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的成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成功,其次才是从商谋略的成就。为人阴险狡诈,做事不讲规矩,只求蝇头小利,遇事畏首畏尾,不仅是经商大忌,为人也必生嫌隙。这样的“商人”最终只能“伤人伤己”。

然而,如今的市场之上,商道不存,“黑老板”之风越吹越劲。但俗话说无商不奸,但纵观中外商贾名流,成大事者大多不是玩奸耍滑之流。我想这些只想着牟利的老板们应该好好读读《商训》,仔细领悟其中为人从商的哲理。

二:范蠡会什么技术和什么手艺

范蠡介绍:

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著作有《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等。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抵制商人开始,我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传统中,均以“士(这里的士,不是广泛的知识分子,而是儒家知识分子)、农、工、商”为列,士为首,商为末,即使在商业发达的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之劣规,故范蠡一生虽有辉煌业绩,却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无缘与历史名人共同载入史册(除史记外)。但在司马迁的记载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在汉初以前,人们对商人并没有这么歧视,所以他能被记载到《史记》中,供后世泛读!

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终于使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后至齐,父子戮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去相职,定居于陶(今山东肥城陶山,或山东定陶)经商积资巨万,称“陶朱公”。

范蠡既能治国用兵,又能齐家保身,是先秦时期罕见的智士,史书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人物生平

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今河南省南阳市)散户陇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17年,约于公元前420年无疾而终,享年高龄,几近百岁,被称为中国商人圣祖。

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吴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议和后“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不过,与西施泛舟五湖只是民间传说,事实上,范蠡隐退时已经68岁高龄,而西施要比范蠡小的多。但是人们总愿编织出英雄美人的佳话,因此才有泛舟五湖这一说。但史实应该不是这样的。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余下全文>>

三:陶朱公的生意经,对现代的商家有何启示及作用 ?

陶朱公

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编辑本段生平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首先他到了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但是齐国人知道他有很好的品德和很高的才能,就请他当宰相。由于他退归林下的决心已下,不久又辞官而去。他到了当时的商业中心陶(即今山东的定陶县)定居,自称”朱公”,人们称他陶朱公。他在这里既经营商业,又从事农业和牧业。很快就表现了非凡的经商才能。在19年内有三次赚了千金之多。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陶朱公很有经商的头脑。他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判断价格的涨落,即”论其(商品)有余和不足,则知(价格)贵贱。”他发现价格涨落有个极限唬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这就很符合现代市场规律的。因为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就会更多地生产,供应市场,这就为价格下跌创造了条件。相反,如果价格太低,就打击了积极性,人们就不愿生产,市场的货物也就少了,又为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故他提出一套”积贮之理”。这就是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重视降价的物品,尽量卖进存贮起来。等到涨价之后,就尽量卖出。”贵出如粪土”,即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可惜地尽是抛出。   但是价格涨落的原因在哪里呢?   陶朱公生长在农业经济时代,农产品是市场的最大宗、最主要的商品。农业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气候不同,产量了就不同,对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所以满足农业需要、为农业服务,就成为他经商的主要方向。他根据季节规律,提早储备物资,即所谓”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就是说,像作战之前要做好准备一样,根据季节的需要(时用)就可以预知市场所需要的商品(知物)。   季节和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他引用我国早已有的一条关于气候变化的规律性的古语,作为预知农业丰歉的依据。这条古语说:”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年一大饥。”这是说,每六年有一年风调雨顺的上好年景,也有一个旱年,每十二年有个大旱年,也有一个水年。   根据这个规律,他丰年就大胆收进。因为不会年年丰收,收进的货物不愁没有机会售出。同样,在大旱年物价上涨时,他就尽量抛售,不愁以后没有进货的机会。就这样,他不但自己致富,也为平抑物价、避免丰收年谷贱伤农与饥荒年民不聊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陶朱公的故事告诉我们,气候资源的变化会造成丰收与歉收两种状况,对人们都有不利影响,并且通过商品交流这种不利影响会扩展到全国、全社会,但是,只要人们掌握了这个规律性,采用商业手段,通过贱买贵卖,是可以协调的。陶朱公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注意到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在该领域的对策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

经商秘诀:

生意要勤紧——切忌懒惰 懒惰则百事费   货物要修整——切忌散慢 散慢则查点难   用度要节俭——切忌奢侈 奢侈则钱财竭   用人要方正——切忌滥用 滥用则付托难   接纳要谦和——切忌躁暴 躁暴则交易少   出入要谨慎——切忌潦草 潦草......余下全文>>

四: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与古代范蠡的生意经有什么相同点?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与古代范蠡的生意经有什么相同点?

商训》是中国古代生意经,作者范蠡。

《商训》即《陶朱公商训》,又称《陶朱公生意经》或《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原名范蠡,春秋战国时代越国人,是越王勾践的谋士。他在帮助越国消灭吴国后,功成隐退,自号陶朱公,经商理财,富甲天下。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的经商原则“陶朱公商训”被捧为商人之宝,传扬海外。陶朱公的经商原则包含了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以谋士和商祖的奇智晓谕商人们审时度变,预测行情;薄利多销,长远经营;质高货真,诚一致富;出奇制胜,善于竞争;识人用人,善于管理……

一直以来,社会关注的重心都是从商赢利的手段,而忽略了商人应有的品格。陶朱公的《商训》用简单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道理:”欲从商,先为人”。待人接物、规矩方圆、诚信为本、勇于决断,这些不仅仅是为人的品德,更是一个商人成功秘诀。

我一直很欣赏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的成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成功,其次才是从商谋略的成就。为人阴险狡诈,做事不讲规矩,只求蝇头小利,遇事畏首畏尾,不仅是经商大忌,为人也必生嫌隙。这样的“商人”最终只能“伤人伤己”。

然而,如今的市场之上,商道不存,“黑老板”之风越吹越劲。但俗话说无商不奸,但纵观中外商贾名流,成大事者大多不是玩奸耍滑之流。我想这些只想着牟利的老板们应该好好读读《商训》,仔细领悟其中为人从商的哲理。

范蠡经商的诀窍,在于运用市场价格变化来掌握供求关系,采取“贵抛贱收”的经营对策,他说:“贵上极则反贱,下贱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即商品价格涨到一定程度,买的人少了,商品就会积压,这时就要及时降价推销。而商品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买的人多了,商品就会少起来,价格就会上升,当价格涨到一定程度,要及时把商品抛出销售,以免积压。当价格降到一定程度,又要抓紧时机,及时把商品购进。

不仅在古代,人们学习范蠡的理财思想可以致富,即使在今天,范蠡的理财思想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借鉴作用。

五:范蠡是一个怎样的人?

范蠡,字少伯,自谓鸱夷子皮,春秋末期越国大夫,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商业家。他赤心保国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出谋划策,灭吴兴越(公元前473年灭吴),在与勾践共事中,他发现只能与之共患难,难于共安乐,便审时度势,携门客家奴,西施随同,浮海出齐,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国听到范蠡才华出众,让他做了齐国的宰相。范蠡在齐国做宰相时,他感到,“居家则聚千金,居家则至卿相,久受尊名,不祥”。于是,辞去宰相,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金,间行而去,三徙来到陶山,依陶山更名为“陶朱公”,隐居、经商与陶山一带。后人称他为“智圣”、现代学者、专家赞誉他是“中华商业鼻祖”。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范蠡浮海出齐”,“止于陶”,“卒老死于陶”。清代嘉庆十二年,唐仲冕著《岱览》一书中记述“宋真宗封泰山,驻跸肥之金牛山,返而过此,瞻悼公墓,差称盛举。”范蠡在陶山隐居经商期间,著书立说,写出世界上最早的《养鱼经》和《支付奇书》。当时他把经商之道,养殖技术传授给亲友相邻,让他们富裕起来。他本人,苦心经营十九年,三致千金,遂至巨万。他“富好行其德”,“尽散其财”于贫民百姓。千百年来,当地群众中流传着“破开范蠡坟,使不清的金和银;打开范蠡墓,走不出一百步。”一语道出范蠡在民间二千年来的影响力是多么样的大。 范蠡墓,位于海拔502米的陶山主峰西麓,二千四百多年前范蠡就葬在这里。 墓的四周原来有一米多高的石砌围墙,围墙内有八棵千年的古柏树,墓的附近都是遮天蔽日的古柏林。墓前曾有三块墓碑,前边一块上刻正楷大字“越大夫范蠡之墓”为大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所立。中间一块碑,为贞观元年(627)所重修,上刻篆文赞语:“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孰可比伦”。这是秦代李斯陪秦始皇到泰山封禅时(公元前219年),听说范蠡墓在此,专程到这里祭拜并题。碑后刻着,汉代青松子,即丞相张良到此笑赞句:“霸业朽,忠名在,此堆土,黄金块,传万古,人人爱,纲常维,宇宙赖”。这即是所说的“秦碑汉赞”。此碑毁于1964年修了水库。墓前的几块石碑和围墙是1996年重修。范蠡墓地的选择也是非常讲究的,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为湖,像一把座椅,实可谓“背山面湖固根基”也! 陶山南,历史上是鸱夷湖,是水浒传中提到的八百里水路的一部分,北边是望湖岩,山崖上西施东附近有梳妆台、链船桩、忠智岩和铸金洞。陶山后山顶有齐鲁长城,长城以北是齐国,国都临淄距这里1触0多公里,南边是鲁国,国都曲阜距此120多公里。☆牛山的西边是找过,此地是三国交界处,均居三国国都甚远,有山有湖,有洞有林,交通便利,自然成了范蠡逃离越国,免受纠葛、幽栖隐居的好地方。 于1997年4月在肥城市召开了全国范蠡研讨会,到会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百余人,一致认为,范蠡经商在陶山,范蠡真墓在陶山。

六:商训 全文解析

商训

陶朱公商训

物以稀为贵 人弃我取 人取我弃

囤积货物 垄断居奇 把握时机 聚散适宜

十二则

一是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二是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三是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四是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五是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六是能讨帐。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七是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八是能辨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九是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十是能知机。售宁随时,可称名哲

十一是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十二是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商场教训

生意要勒紧,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

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

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买卖要随时,拖延则机宜失。

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货物要面验,淮由则售价低。

钱财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针定,妄作则误事多。

理财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五字商训分别为: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材,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范蠡又叫陶朱公。他离开越王勾践的到齐国之初“耕于海畔,苦身戮力”地从事农业生产,由于春秋末年的齐国处于今胶东半岛的沿海地带,是社会经济相当发达的诸侯国,富有经商天赋的鸱夷子皮不久便受到商品经济的感染。决计易农为商,并借鉴朋友计然当年向勾践进献的治国七策运用于自己的商业经营之中,取得了卓著成效。

在下商海的经营中他将计然之策运用于商业实践,大致有五个方面。首先,他认为市场行情,如阴阳五行,轮回循环,变动不居;大地时旱时涝,谷物时丰时歉。旱时造舟船,涝时修车马,以备后乏,这是万物之理。其次,知道战争要爆发,就要积极做好战备;了解各类货物为人需求的时令,才能把握市场行情的变化。再次,商品价格,瞬息万变,物价贵到极点,必然下跌,贱到极点,必定攀升。当商品昂贵之时,就应毫不犹豫迅速抛出,视之如粪土而不惜;当商品低廉之际,又要毅然乘时买入,视同珠玉而倍加珍惜。第四,积贮货物,务求完好,以防日后滞销。易腐易蚀的货物,即使价格再高,也不要长期存留,不能轻易囤积居奇。同时,水纳百川,奔流不息,方能汇成大江大河。货币也是一样,如果让资金积滞不用,就会成为一堆死钱。只有使它周转不息,才能变成与日俱增的利润。

范蠡经商的诀窍,在于运用市场价格变化来掌握供求关系,采取“贵抛贱收”的经营对策,他说:“贵上极则反贱,下贱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即商品价格涨到一定程度,买的人少了,商品就会积压,这时就要及时降价推销。而商品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买的人多了,商品就会少起来,价格就会上升,当价格涨到一定程度,要及时把商品抛出销售,以免积压。当价格降到一定程度,又要抓紧时机,及时把商品购进。

不仅在古代,人们学习范蠡的理财思想可以致富,即使在今天,范蠡的理财思想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借鉴作用。...余下全文>>

七:范蠡 致富奇术 这篇文章在哪有???先说明:我要的是范蠡他自己写的那篇书籍全章,而不是概括意思

范蠡曾经写有《致富奇术》,原著已经失传,一些观点流传了下来,后人将其归纳整理成《陶朱公商训》,又称《陶朱公生意经》、《陶朱公商经》和《陶朱公理财十二则》,内容如下:

生意要勤快,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尽责,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账要清楚,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以上“十八要十八勿”的核心是“诚信”,所以称之为“商训”——法则,用来教导商家,规范商业秩序。

《陶朱公理财十二则》也是后人根据陶朱公的理财经验整理的,内容如下:

能识人:知人善恶,赈目不负。

能用人:因财器便,任事可赖。

能知机:善贮时宜,不致蚀本。

能倡率:躬行以率,观感自生。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到老无成。

能接纳:礼义相交,顾客者众。

能安业:弃旧迎新,商贾大病。

能辩论:生财之道,开引其机。

能办货:置货不拘,获利必多。

能收帐:勤谨不怠,取讨自多。

能还帐:多少先后,酌中而行。

和“十二则”配套的还有“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以上“十二能十二勿”,字面说的是“理财”,实质上是“理人”——识人用人。无论什么单位行业,人的因素始终第一。

单位、行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八:范蠡写过什么书

《计然篇》,在《国语·越语下》《史记·货殖列传》中胆有记载; 《陶朱公生意经》,根据陶朱公的经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的,又称《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商训》或《陶朱公经商十八则》,至今仍在定陶一带流传。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