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茯苓45克 苦杏仁10克 甘草10克 这个方子怎么样?
去看中医吧。
中医最讲究的就是辩证论治了,这样的方子网上一搜一大把,但不一定是合适自己的。
二:欣沸三宝汤,哪位用过真的象电视上宣传的,治心脏病效果哪么好吗?
仅供参考
心脏病治疗:
教学视频指出:心脏病可以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
1,血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背痛,就是有时候胸痛穿到背部,有时候背痛穿到前胸,但是,不是心痛彻背那么强,只是微微的隐隐作痛,这是胸中阳气闷在胸中造成的。这是最轻的症状。
2,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这是病情进入第二阶段。
3,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此处的心中是指胃部。枳实薤白桂枝汤针对实症,人参汤针对虚症。
4,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生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针对心包周围有积水,橘枳生姜汤针对湿痰阻到心肺之间。
5,胸痹缓急者(心脏病随气候而变化,风湿性心脏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仁与炮附子等量打粉口服,日服三次。服量咨询中医师,方子说服一汤匙,因为汤匙大小不同。
薏苡附子散,胸痹是寒造成的,寒,用附子;湿盛,而且,湿在上焦,用薏苡仁。
6,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针对心悬痛。
7,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教学视频指出,在临床上使用的是乌梅赤石脂丸。
建议咨询中医师。
三:患者女性35岁,5年前被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近两年来,活动后胸闷气短,一周前
心脏病治疗:
教学视频指出:
心脏病患者应该随身携带救心丸。心脏病急救可以采用针灸方法:针刺关元、少府。针刺关元一针,心脏就会跳起来。如果不见效,再针刺少府。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二个穴位同时下针。
心刺痛:是有瘀血。针灸巨阙、心俞、少府、神门、劳宫、关元。
心闷痛:是气阻。针灸公孙、内关、天突、巨阙、关元、肝俞。
公孙、内关、巨阙、关元,治疗心刺痛、心闷痛。
短气:公孙、关元。
中指尖痛:心脏有病,缪刺中冲。
心房纤颤:内关、郄门、大陵、神门、厥阴俞、心俞、膈俞、合谷、太冲。
心动过速: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一般用针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主穴:内关、神门、大陵、厥阴俞、心俞、膈俞。配穴:失眠加百会、
四神聪。烦躁加太冲、三阴交。
心动过缓:内关、郄门、足三里、心俞。
期前收缩:主穴:内关、大陵、神门、厥阴俞、心俞、膈俞。配穴:足三里、膻中、脾俞、百会、四神聪。
传导阻滞:内关、郄门、足三里、三阴交、心俞。
心脏病可以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
(1),血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背痛,就是有时候胸痛穿到背部,有时候背痛穿到前胸,但是,不是心痛彻背那么强,只是微微的隐隐作痛,这是胸中阳气闷在胸中造成的。这是最轻的症状。
( 2),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这是病情进入第二阶段。
(3),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横膈膜炎),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此处的心中是指胃部。枳实薤白桂枝汤针对实症,人参汤针对虚症。
(4),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生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针对心包周围有积水,橘枳生姜汤针对湿痰阻到心肺之间。
(5),胸痹缓急者(心脏病随气候而变化,风湿性心脏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仁与炮附子等量打粉口服,日服三次。服量咨询中医师,方子说服一汤匙,因为汤匙大小不同。
薏苡附子散,胸痹是寒造成的,寒,用附子;湿盛,而且,湿在上焦,用薏苡仁。
(6),心中痞,诸逆,心悬痛(心包膜炎),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针对心悬痛。
(7),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纵膈膜炎),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这是最严重的心脏病。在临床上,讲课教师使用的是乌梅赤石脂丸。是使用乌头赤石脂丸,还是使用乌梅赤石脂丸,存在争议。
建议咨询针灸师、中医师。
四:辨证论治学术思想都包含哪些内容
张仲景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在治疗心脏病中的运用
【摘要】 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将心脏病分为“胸痹”“真心痛”“心悸”等病证,其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治心病的学术思想。文章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张仲景治心脏病的温补心阳法、温通心阳法、清心安神法、养心安神法、和解安神法、补脾益心法、温中宁心法、疏肝通阳法、温肾宁心法、补肾泻心法、阴阳并补法、化饮行气法共十二法,充分体现了张仲景治心病的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
心脏病属“胸痹”“真心痛”“心悸”等病证的范畴。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篇》曰:“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张仲景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心病的学术思想,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病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现探讨总结如下。
1 温补心阳法
心之搏动,脉之通畅,皆赖心阳之鼓动。若心阳虚无力鼓动心脉,则可见心烦,心悸,甚则惊狂。治宜温补心阳。《伤寒论》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本条为下后发汗,津伤太过,阳随津脱,故昼夜烦躁不得眠。干姜附子汤,即四逆汤去甘草,用干姜附子以胜阴复阳,不用甘草,恐其缓助阳之功。《伤寒论》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本条为发汗过多损伤心阳,空虚无主,故心下悸,虚则喜按。桂枝甘草汤用桂枝温阳,炙甘草益气,且可甘缓桂枝温而不热,不致汗出,并可辛甘化阳。《伤寒论》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条为误用火疗而复下之,致心阳虚损,心神浮越。方用桂枝甘草汤加龙骨牡蛎温补心阳并镇心安神。《伤寒论》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伤寒脉浮,本应解表,本条为误用火劫,阳气散乱而亡阳,惊狂不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用桂枝汤去芍药以解表,因芍药性味酸收阴柔,非阳虚所宜。加蜀漆以散火邪,加牡蛎龙骨以固亡脱之阳气,并镇浮越之心神。
2 温通心阳法
气能行血,胸中阳气不振,则心脉痹阻而致胸痹。《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本条为由于胸阳不振,痰浊阻滞,心脉痹阻,故胸背痛。用瓜蒌薤白白酒汤通阳散结以止痹痛。《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本条是乘上条胸痹较甚之证。故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半夏以增祛痰通痹之功。《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也主之。” 本条所述胸痹有正虚邪实之分。偏实者,为阳虚不甚而阴寒痰浊偏胜上乘所致,用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消痞降逆。偏虚者,用人参汤补气助阳,温阳散结。治属“塞因塞用”。《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本条胸痹为阴寒凝聚不散,阳气闭阻所致。用薏苡附子散温阳通痹止痛。《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本条为阴寒痼结所致之心痛。乌头赤石脂丸方中乌头、附子、蜀椒、干姜一派大辛大热之品,共奏通阳逐寒止痛之功。
3 清心安神法
心属火,火邪易扰心神。《伤寒论》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伤寒论》77条:“发汗,若下后,而......余下全文>>
五:瓜蒌75g、韮白23g、半夏15g、桂枝10g、枳实10g、桃仁12g、陈皮10g、白芍12g、茯
胸痹心痛,瓜蒌薤白半夏汤加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除湿,治痰湿型心脏病。
哪搞来的方子?有效吗?
六:吃杏仁能喝白酒吗
能
只要不吃安眠药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