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什么功能
教育目的一般只包括“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所以,“为谁培养人”属于教育目的。
二:主体的思维素质在潜能素质系统结构中,具有重要的是什么功能
主体的思维素质
在潜能素质系统结构中,
具有重要的是指导功能
三:素质教育什么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
6
(A)
单一教学
(B)
个性化教育
(C)
因材施教
(D)
素质教育
21.
素质教育()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
(A)
基础
(B)
目标
(C)
职能
(D)
潜能
22.
()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
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
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A)
施教态度
(B)
师德教育
(C)
学历教育
(D)
文化素质
23.
“元教育”又称(),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能的原始教育,
其本性是为人类服务,
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
满足人的生存需
要。
(A)
异化教育
(B)
本源教育
(C)
本真教育
(D)
复归教育
7
24.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
)。
(A)
学习潜能
(B)
课程潜能
(C)
教学潜能
(D)
个性潜能
25.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
些错误判断。
(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D)
隐蔽性
26.
()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在目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各
级各类学校都不能离开它来谈素质教育。
(A)
课堂教学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文化教学
27.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
()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
定的。
(A)
文化素质
(B)
个体素质
(C)
教育素质
8
(D)
科学素质
28.
()是教育内容本身所应具备的重要特点。
(A)
综合性
(B)
兼容性
(C)
多样性
(D)
地域性
29.
()不仅是创造的前提,而且也是素质形成的必要条件...余下全文>>
四:教育可以实现人的培养、社会遗传、科学筛选,是教育的( )。
答案:A
解析:
教育的社会功能
—— 二、现代教育的本体功能
二、现代教育的本体功能
1.
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的进程--人的培养
培养人是教育的最基本职能,也是教育的特质所在。人类教育发展至今,所以有别于生产劳动、军事保卫等其他社会活动形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自始至终保持着培养人的职责,保持着社会上任何其他活动形式都不具有的,通过学校班级及其他形式进行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体质增强、品德提高的职能。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发明了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如观察模仿、师徒学习、做中学等。但是在众多形式的比较中,唯有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显示了人才培养上的突出优越性,因而最终成为普遍公认的最佳形式。教育所以能取得社会培养人的独占地位,是因为它能以其高度的组织性与计划性、明确的目的性与方向性,利用最短的时间和最高的效率完成培养人的任务,教育所以有别于社会上的其他部门而成为一种培养人的专门活动,也是因为它始终把培养人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教育如果丧失了培养人的基本职责,那么实质上也就丧失了其自身的特质,而与社会上的工厂、农村、部队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教育正是因为有了培养人的职能才使其成为教育。
教育对人的培养,结果是试图使人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即通过教育,加速实现人的社会化,实现由生物个体向社会实体的转变。
每一个从母体来到人世的人,都要经历由生物实体向社会成员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成长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成为能够适应社会要求、与社会规范自觉保持动态平衡的人,这就是人的社会化的实现。所以,所谓人的社会化,就是个人学习社会知识海技能、行为规范,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成员,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完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去进行。其中教育是促使人实现社会化,加速人由自然成长过程到社会成员过程转变的最有效形式。教育以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内容和教师传授的有效形式,从多学科、多角度,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明确生活目标、社会信仰追求、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社会需要与价值取向,应有的社会生活基本技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角色等等,成为一个社会成员,也就是成为这个社会的拥护者、建设者与保卫者。为此,他就必须广泛地学习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自然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等等,才能既奉献于、适应于社会,又合理地取之于、消费于社会。
学校中教育科目的设置,教师辛勤的讲解与指导,各种活动的安排等等,目的就在于以“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河”的功夫,促使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实现。教师的劳动表面上看是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实质上是完成社会使命。
2.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传”
根据恩格斯的认识图式,个体人的发展是生物进化的历史和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的两个缩影。一个缩景是指生物的进化,从原生物演变到人类,经历了若干亿年,而胎儿在母体中从受精卵发展到降生为人只用了10个月的历程。这是说母胎中的人的发展过程高度概括地重演了生物进化的历史。另一个缩影是指人类文明发展史经历了几百万年才从蒙昧状态发展到文明时代,而一个人从出生时的一无所知到成为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智力发展历史,只不过20年左右,这个个人智力发展的进程也是高度概括地复演了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
人所以能用10个月的时间重演生物进化的漫长历史,这是人所以为万物之灵的根本所在。人的认识所以能用20年左右的时间重演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这是因为人有教育这个传递社会经验的独特形式。 ......余下全文>>
五:云公允能 日新月异什么意思?
总而言之,不管是合作精神的提倡,团队力量的培养,道德精神的塑造,爱国行动的推行, 还是科学 教育知识的普及,张伯苓教育理想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克服中国的“愚、弱、贫、散 、私”五病,培养学生们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以振兴中华。因此,在以“公 能”二字为最终依托的基础上,张伯苓提出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八字校训,作为他 通过发展教育来培养救国人才的基本方针。
? 校训“公能”,“能”指能力,即有爱国的能力,为国家做有用的事情;“公”的解释则相 对丰富得多,它既指为国家,也指为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更重要的,它要求南开学生能 够忘私克私,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1944年,当张伯苓回顾四十年来南开的发展时,曾总结 说:
?? 上述训练,一以“公能”二字为依归,目的在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 力。故本校成立之初,即揭橥“公能”二义,作为校训。惟“公”故能化私,化散 ,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惟“能”故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 。此基本 训练,以“公能”校训为指导原则,而“公能”校训,必赖此基本训练,方得实现。分之为 五项训练,合之则公能二义,允公允能,足以治民族之大病,造建国之人才。四十年来,我 南开学校之训练,目标一贯,方法一致,根据教育理想,制定训练方案,彻底实施,认真推 行,深信必能实现预期之效果,收到良好之成绩也。(《南开四十年纪念校庆特刊》)张伯苓还多次向刚刚入学的同学解释南开校训:“这日新月异几个字,同学们不会不懂,入 学考试还考过。那是希望我们南开的学生每天每月都在进步,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允公允 能几个字,我们的新生还有许多老生,就不一定明白了……公,韩子说‘背私为公’,南开 学生应该为国家尽责,为大众做事。能,就是要有能力、有本领。没有能力和本领,怎么去 尽责……撂在一块儿,允公允能就是,当为公能,奋斗终身。”(刘鹤守.沙坪岁月.第4 辑,21)可以说,这八字校训确实成为了南开师生奉为圭臬的行为标准。“允公允能,日新 月异”作为南开的校训,是对南开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之追求的集中概括,更是充满活力之 南开精神的核心。南开精神从南开学校的历史发展中凝结出来的。没有凭空的历史,也没有 无依的精神。南开精神实际上是南开这所私立学校历史的凝聚,注重与社会的联系、讲求实 际能力的培养、焕发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说是南开精神的主要特征和表现。简而言之:面向社 会,服务社会。
? 正是由于南开学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比较成功地将提倡科学、道德、文明、爱国精神及团 结意识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每个进入南开校门的学生,不仅成为现代的人,还深具南开 的特色。南开校风也就在积沙成塔中形成了。梁启超说:“贵校校风之佳,不仅国内周知, 即外来人来参观者,亦莫不称许。”蔡元培云:“贵校为国中知名之学校。”他们对南开校 风的称赞其实就是对张伯苓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最大肯定。
六:养成良好道德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认识功能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调节功能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评价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善”“恶”来评价社会现象来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平衡功能
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
(最初)调节功能
人类拟定道德原则的目的是调节利益关系,实现本阶级(社会或团体)利益最大化。
七:教育功能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培养人。 对吗?
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