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人物形象

一: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厂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余下全文>>

二:如何赏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1、少女

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

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3、客居者

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

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

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6、登高者

形象:以思妇、青年志士和仕途不畅者(被贬或不仕的中老年者)

情感:思妇———(见上2)

青年———远大抱负、以才自许、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中老年———壮志难酬、抱负不展、备受排挤、老而无成、知音缺少、针砭时弊、思乡怀远。

三:描写诗歌人物形象词语

描写诗歌人物形象词语: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优游自在的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田园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田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偾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四:诗歌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怎么答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与景物题型及答题步骤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2011-10-27 手机版

一、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类: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杜甫《登高》中的诗人形象;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设问方式: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3、请简要的分析某形象

答题步骤: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什么) ;

2、结合诗作简译相关语句,分点说明、概括(为什么)切忌以译代析。

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中刻画了怎样的儿童形象?

【赏析】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划了幼稚顽皮,天真可爱、机警聪明的垂钓小儿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 蓬乱的头发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后两句诗侧重写神态。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遮住其身 。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表现他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

解题方略:人物形象鉴赏题,所选诗歌多为抒情诗,诗中人物多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掌握答题要领和格式。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2. 要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品创作的背景,从而推知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说来,盛唐诗歌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晚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南宋诗歌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

3. 平时复习时要记住一些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如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登高》),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归园田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朋友(恋友)分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者的形象;钟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献身边塞或反对征伐的形象;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抨击黑暗,同情人民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有环境?(2) 请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参考答案:(1)寒冷、寂静。(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有点凛然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五:如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描写人物手法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B语意双关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⑼反语,讽刺. 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五、看意象 ⑴柳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⑵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⑶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⑷梅花 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⑸松 坚贞、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⑹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⑺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⑻杜鹃鸟......余下全文>>

六:江汉 杜甫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人身滞江汉,心有感而作此诗。他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前两联写所处之穷,后抚联写才犹可用。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评论这首诗说:“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确实,诗的中间两联,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故历来为所称道,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篇》就说,这两联“含阔大于沉深,高(适)、岑(参)瞠乎其后”。

七:古诗词中的人物

思路: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指诗人自己,要从诗句中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品格正直,不为政坛所容;或者流落异乡,孤独思乡;或者国破家亡,心系国运盛衰,感慨万端;或者怀才难遇,襟抱未开,慨叹壮志难酬,诸如此类,诗人说话或直或曲,除了直抒胸臆,多数情形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

1、判断诗歌里写的人物是自己还是亲故,是兵民还是僧道,是隐士还是官吏,是豪侠还是权贵。

2、判断诗歌里抒写的情感倾向是赞美还是讽喻,是愉悦还是苦闷,是欣喜还是凄凉等等。

3、判断诗歌哪些写景,哪些叙事,哪些直接抒情,哪些借古人古事说话等等。

4、组织文字,流畅表达,尽量全面概括人物形象。

答题模版:

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

结合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可翻译诗句

表明人物在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八:苏轼定风波 怎样鉴赏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主要要结合全诗来回答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上片“一蓑烟雨任平生”句,将词人一生的坎坷磨难,以及泰我在自若的生活态度,尽行囊括.下片“也无风雨也无晴”丰富了词的主旨,展示出词人处变不惊、不随物悲喜的超脱有人生观.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总之全诗表现出一种潇洒旷达,泰然处事的文人形象。

答题不易 望采纳

九:《江城子·密州出猎》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搐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