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卫生间预算怎么做?
要按照图纸,详细计算工程量
然后进行综合单价的分析
确定主要材料价格
汇总取费,就能够,做出来预算价
供参考
二:建一个40平方的公共卫生间的预算方案
总造价的百分之三至五的点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发[2010]311号)谁能给发邮箱85684494@163.com
财政部、卫生部近日出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筹资责任,成本核算,资金安排、拨付使用和监管等资金管理程序和办法进行了规范。
该办法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按照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经费标准足额安排补助资金预算。县(区)级(含直辖市的区、县,下同)财政部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安排、拨付及管理的主体责任。
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予以补助。补助资金按照“当年预拨、次年结算”的办法下达,当年按服务人口、人均经费标准预拨补助资金,次年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情况结算。
省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困难地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地方各级财政要会同卫生部门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统筹使用上级财政和本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
办法规定,省级卫生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各项服务的数量和标准,并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测算,制定成本补偿参考标准,为合理确定经费补助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等提供依据绩县(区)级财政、卫生部门根据辖区内服务人口数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均经费标准,在全面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具体补助金额。
办法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规定使用补助资金,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补偿参考标准,将补助资金用于相关的人员支出以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必要的耗材等公用经费支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将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
四:交通规定的突发事件应急资金预算怎么做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年1月13日]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 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 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⑷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⑸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l.6 应急预案体系
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⑴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⑵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⑶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余下全文>>
五:财政预决算如何公开
财政预算公开,对于保障群众对财政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基层预算管理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基层财政支出公开工作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重庆市2006年10月开始公开公共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和安排明细,从“中央特大抗旱补助费”、“中央特大防汛补助费应急度汛项目资金”等较大宗资金的分配安排,在这些探索的基础上,如今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财政预算公开改革由此迈出了关键步伐。 之所以说这是财政预算公开改革迈出的关键步伐,是因为迈出这一步之后,接下来财政预算公开就可以在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深入推进,力争有所突破。在横向层面,财政部《意见》涉及的基层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各种专项支出,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专项支出,而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财政支出预算也应当“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如果只是公开一些财政专项支出预算,较之“公开是原则”还有很大的距离。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的下一步,应当发展、升级为基层财政预算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需要作为不公开的“例外”之外,基层财政预算的其他内容,都应该大大方方地公开到“一块钱”的水平。 在纵向层面,既然作为基层财政的县(市)、乡(镇)财政的一些专项支出预算可以公开,下一步基层财政所有支出预算也可以公开,那么,作为基层财政的上级财政,市级财政、省级财政、中央财政的专项支出预算,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内容之外,也完全有理由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公开。这在逻辑和技术上都并不复杂——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到基层财政的资金,按照基层财政支出公开的要求可以向社会公开,上级财政以本级财政的形式安排的资金,其中的每一笔资金也可以按照“转移支付资金”的模式,按照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次序进行“分解”,最后落实到具体的项目,细化到人(户),大大方方地公开到“一块钱”的水平。 财政预算公开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之一。从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到“一块钱”做起,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不断扩展,财政预算公开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二、预算公开是有效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它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预算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防治腐败的重要作用,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一)预算公开是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客观需要。人民享有知情权是民主社会的基石。预算知情权则是人民群众了解政府预算信息和活动程序的基本权利。将完整的预算信息公开,可以使人大代表充分履行审议职能,也可以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情况,提出诉求,督促政府及时回应,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这本身就是一个民主互动的过程,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二)预算公开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逐步深入,我们对其规律性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抓住人、财、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取得重点突破。推进预算公开,让群众知道财政资金如何取、怎么用,确保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公开透明、安全高效,就紧紧抓住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成为有效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之一。 (三)预算公开是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预算的数额日益庞大,项目更加多样,客观上增加了个别政府官员利用预算管理漏洞进行铺张浪费甚至贪污腐败的可能性。财政收入取之于民,需要对人民有个交代,让老百姓清楚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余下全文>>
六:求:某公共卫生间给水排水工程预算题答案 并附答案的详细解释和图纸的详细解释
这就是一个预算的实例,它写的每一句话就是计算工程量的一个步骤。没有写具体数字,是让你根据图,看图读出来具体数字。
七:面对目前项目资金不足应如何改进措施
农村实施公共卫生计划,积极开展合作医疗,曾经比较有效地抑制了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流行,大幅度地降低了死亡率尤其是婴儿死亡率,使中国农村卫生状况显著改善。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基本解体,绝大多数农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跟不上医疗费用的上升速度,为数众多的贫困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卫生保健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四大因素影响农村卫生投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卫生筹资面临着四个新的背景因素:一是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这一改革使中央和地方财政只负责本级直属卫生机构的投入。中央财政只按专项转移支付的办法对地方进行补助。总体来看,分税制改革提高了中央政府对预算收支的控制能力,但改革后中央财政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增长非常有限。由于税源有限,中西部地区县乡政府难以保证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无力满足农村居民对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二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大批乡镇企业改制为私人企业,使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既缺少政府财政的扶持,又难以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村卫生事业筹措资金。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政府的财力增长受到影响,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预算外收入的增长大幅度下降,支持农村卫生事业的能力又进一步受到削弱。四是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不合理。1991年至2000年,政府农村卫生预算支出累计只有690亿元,仅占政府卫生总预算支出的15.9%。1991年至2000年期间,我国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增加了506271亿元,而用于农村的卫生支出只增加了63.08亿元,仅占12.4%。 近年来,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要求“新增的卫生资金主要投向农村”。2002年召开的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10年要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逐步构建一个有效运转的农民医疗安全网。因此,构建农民医疗安全网的首要问题是建立一个合理的卫生筹资机制。 二、政府资金投向与农村卫生模式不匹配 政府对公共卫生领域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越来越多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妇幼保健部门不得不通过收费弥补服务的成本,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农村中某些已经得到控制的地方病、传染病的发病率出现了反弹甚至死灰复燃。大多数欠发达地区是我国流行性、传染性、地方性疾病的高发区。欠发达地区当地财政无力支撑疾病防治、基本卫生保健的投入,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基本的公共卫生需求,城市中农村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问题也没有纳入当地的卫生保障体系之中。这次非典疫情的爆发,显示出农村应付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很弱。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各级政府按照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县级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事实证明,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难以有效解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弱化问题。 全国农村虽已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但在农村地区,政府资金几乎全部投到了县乡卫生机构,这种情况与农民的卫生消费模式不相匹配。在农村地区,近60%的门诊服务是由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提供的,仅1/4是由乡卫生院提供的。虽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村卫生室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但目前对村级卫生机构几乎没有财政支持。如何对乡卫生院重新定位,并增强公共财政对村级卫生室的支持,是必须重新考虑的一个问题。 农村卫生体系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县、乡卫生机构在卫生服务方面职责的相互......余下全文>>
八:麻烦哪位高人能预算哈大概造价,,两层水泥砖结构,一层一个公共卫生间,二楼每个卧室配个卫生间,
像这种建筑一般你说的这个配置每平米按照2000元算就行。450平米的话 90万搞定。
九:如何加强和改进属地管理成效举措
一是财源建设不断加强。财源基础不断夯实,可用财力逐年稳步增长;财源结构不断优化,逐步摆脱了依靠锰锌财政这一极不合理的财源结构,形成了以锰锌冶炼加工、房地产、烟草、电力、金融等支柱产业为主的财源新格局;财源投入不断加大,工业主体财源建设进一步加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统筹推进;积极申报财源建设项目;四年间,本级财政支持企业奖补资金19599.68万元;企业帮扶资金8477.5万元。修订并完善《泸溪县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泸溪县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办法》,切实强化对非税收入管理工作。2013-2016年,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部分非税收入累计完成37088万元,其中:2016年完成11432万元,是2012年5550万元的2.06倍,年均增长19.8%。
二是“三资清理”成效显著。按照“三资清理”工作分工,扎实开展银行账户、经营性资产收益、设施设备、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及产权交易机构规范行为清理整治工作,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家底”全面摸清,共清理出银行账户649个,国有资产经营收益3919.35万元,资产总额287706.46万元,房产面积111.03万平方米,土地面积398.22万平方米。
三是资金监管发挥效力。2013-2016年,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累计完成1061个,评审金额281592.19万元,审减金额48377.76万元,审定金额233214.43万元,审减率17.18%;完成采购预算资金45269.9万元,实际采购支出38931.11万元,节约资金6338.79万元,平均节约率14%;对全县170余家单位开展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对其中56家单位处罚金额超过300万元。2014年以来,多次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2016年“三公”经费降至3895.91万元,年均下降5%以上,“三公经费”控制数“只减不增”目标顺利实现。
四是国有资产监管扎实有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和处置固定资产流程,2013-2016年,审批资产配置48719批次,金额6898万元;审核资产处置4931批,收入789.6万元;清理整顿超编超标公务用车,公开拍卖超编超标公务用车9次,处置公务用车123辆,收入249万元;整合和强化县直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归集173个单位国有土地使用证和经营性门面56个,资产27000万元,累计收取经营性收入376万元;为5个重点工程项目提供贷款融资12500万元。
五是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推进。2013年以来,全面试点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编制,四年累计完成绩效评价项目和财政评价项目130余个,评价资金规模超过140000万元;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重大公共卫生、农村土地治理、廉租房资产管理等19个重点项目评价。2016年,对乡镇、教育等28个预算单位的2015年度整体支出实施绩效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