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撒旦形象分析

一:外国文学论述题失乐园中撒旦形象

一、撒旦的反叛英雄形象

弥尔顿笔下的撒旦首先是位英雄,代表着弥尔顿的革命思想,这是毋庸置疑的。其英雄气魄在于他具有敢于向最高权威抗争的精神:为争取平等和自由,推翻上帝的独裁统治,他领导反叛天使与上帝进行斗争。在诗中是撒旦敢于首先怀疑毫无道理却非让人盲目服从不可的绝对命令,率部反抗,大闹天宫。第一个回合失败了,他不服气,不认输,不气馁,似有远见预谋地创造出排炮来,险些儿搞得天兵天将对阵中措手不及,万分狼狈,连上帝在天国也预言有可能丢掉山头。被打落地狱后,撒旦心里明白,不能力敌,但装腔作势,放不下架子,不愿意失去领导地位,只求破坏上帝的计划,求间接报复。但是他崇尚自由,他让反对者押比叠争辩而去,地狱议会上他也征求大家的意见。历经千辛万苦在新创造的居伊甸乐园中找到人类先祖双亲的是他,利用时机促成全诗主题的展现的也是他。撒旦认为:上帝和天使在智慧上是平等的,只是力量上略胜一筹而已。上帝创造万物并不是出于善良和慈爱,而是为了其自私的目的,是向他所创造的万物索取对他永久的诚意和屈服。撒旦还认为:上帝是天上的暴君,“不应该对大众握有无穷的权柄!”上帝所颁布的禁令是让宇宙的生灵对他绝对的服从,他痛恨那种永远也还不清的奴隶状态。

撒旦是超人,具有勇气、领袖才能和政治家风度。当撒旦向他受惊的同伴强有力的呼喊道:“觉醒吧,奋起吧,不然就永远沉沦”时,他显现出豪迈的领袖风采。

我们说撒旦是英雄,不仅仅在于他敢于反抗,勇于追求自由,还在于他所表现出的不屈精神和乐观态度。在诗的开头,撒旦躺在地狱的火湖中,忍受这烈火的煎熬和沉沦的磨难,但他毫不灰心,不屈不饶的意志不可摧。在著名的一段诗中,撒旦这样表达了他的心声:

“打败了又有什么?

并不是一切都玩了!不屈的意志, 复仇的决心,永恒的仇恨, 绝不低头认输的骨气,

都没有被压倒,此外还有什么?

他发火也好,用武也罢,都难以从我身上夺得 胜利的光荣”

从上述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撒旦的那种乐观精神和执着的态度。撒旦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确实是实实在在的胜利者。

二、撒旦的堕落者形象

对撒旦的堕落过程,英国作家和评论家刘易斯对此评论的很妙:

从英雄到将领,从将领到政客,从政客到密探,从密探到一个无赖,从卧室或浴室的窗口向室内窥视,又到蟾蜍,最后到蛇———这就是撒旦的发展过程。

撒旦虽然是一位天使,但却被赋予人一般的复杂感情和欲望,使他具有强烈的人性色彩。他能够忍受失败,但看到同伴像被天火烧毁的橡树一般时,他竟泪如泉涌。他虽豪迈,但也有内心悔恨和绝望之时。他恨太阳,因为阳光让他想起了昔日的辉煌。在绝望之时,他也曾喊道:“......最后屈服吧!难道没有留下余地来忏悔,来宽恕。”这一切都反映撒旦具有人性情感的一面。但与此同时,他也利欲熏心,妄图取代上帝,建立自己作威作福的权势。他还骄傲的认为自己是“衡量万量的标准”,是宇宙的中心,从而认为对于他“一切都可容许”。在地狱,他为自己建立了金碧辉煌的万魔殿。当他看到人类始祖仪容俊秀、生活幸福时便心生妒忌,处心积虑的引诱他们犯罪,以此来报复上帝,毁掉他所创造的福境—人类始祖居住的伊甸园,使人类受到上帝的惩罚,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撒旦在极端个人主义的驱使下,一步步走向堕落,以致到了暴虐和放荡的地步。尤其是当他引诱人类始祖的计谋得逞时,便向新世界传播“罪恶”和“死亡”,违抗“自然法规”,致人于死地。他更是妄图做新世界的主宰和人类的统治者。邪恶的情欲致使他良知沦丧,为非作歹。显然,撒旦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而是具有双重人格的矛盾人物。

三、撒旦是弥尔顿关于自由意志和......余下全文>>

二:求撒旦在失乐园中的形象分析 英文!! 50分

求撒旦在失乐园中的形象分析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Satan in Paradise Lost

三:失乐园撒旦形象

在《失乐园》所塑造的人物中,撒旦形象历来受赞扬最多,同时争议也最大。

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拜伦,雪莱等对这个形象所体现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美更是推崇备至。他们相信撒旦在史诗中被作者塑造成了真正的英雄。布莱克认为,撒旦代表情欲,代表人类富于想象的灵魂。他说,弥尔顿写到天使和上帝时,感到缩手缩脚,但写到恶魔和地狱时却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因为弥尔顿是一个真正的诗人,自己站在恶魔一边却不自知。

当然许多人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在后面各卷中,撒旦的形象越来越渺小,猥琐,直到在第十卷中变成一条嘴里嚼着苦灰的令人厌恶的蛇。需要指出的是,撒旦那具有崇高美的叛逆者形象并非完全是弥尔顿的创造。在大约写于8世纪的宗教诗《凯德蒙的圣诗》中,作者就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不愿做奴仆,不向上帝折腰,只要自己做神的颇具叛逆精神的撒旦形象。米尔顿的撒旦无疑受到它的影响。

但无论怎样看,撒旦仍是一个塑造的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在前两卷里,他被赶出天堂,扔到地域的火海中后,仍然充满不屈不挠的精神,发誓要继续与万能的上帝对抗。他说:

我们损失了什么?

并非什么都丢光:不挠的意志,

热切的复仇心,不灭的憎恨,

以及永不屈服,永不退让的勇气,

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难战胜?

读到这些充满豪气的语言,看到他那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自己计划的不屈意志,人们不禁会感到,布莱克的话不无道理。撒旦能得到浪漫主义诗人和众多读者的赞叹,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个形象体现了意志的自由。

不论撒旦后来变得多么渺小可憎,也不论他内心多么痛苦乃至悔恨,有一点他从未改变,那就是,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未屈服。恐怕正是这种不屈的自由意志在浪漫主义诗人和革命者弥尔顿心中引起了共鸣,以至弥尔顿在塑造这个形象时有时竟"站在恶魔一边而不自知"。

不过,撒旦这个人物主要是在史诗的前两卷中具有叛逆者的英雄气概。当史诗的重心从地狱转到伊甸园,从撒旦转到亚当和夏娃时,这个艺术形象的崇高美便消失了。外表上,他从一个伟岸的天使军统领变成一个卑鄙的窥视者,一只丑陋的蟾蜍,一条令人厌恶的蛇,最后在火海中满嘴嚼着苦灰。从内在本质看,他则从一个敢于向万能上帝挑战的叛逆英雄堕落为一个不敢直接向上帝复仇而去伤害两个从未得罪过他而且永远不会也不能加害于他的弱小生灵的懦夫。他外表上的变化正是他本质上堕落的反映。 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是,撒旦堕落是因为他骄傲,不敢当上帝的奴仆。可是如果我们仔细体会,会感到撒旦的真正堕落似乎并不是他反叛上帝,而在于他引诱人类犯罪从而毁灭他们。在前两卷中,我们看到撒旦在被赶出天堂坠入地狱之后,仍然保持着大天使的气概和叛逆者的英雄形象,只是在实施毁灭人类的罪恶计划并取得成功之后,他的形象才变得丑恶。这便很好的体现了米尔顿所要提出的主要思想,即真正的忠诚与真正的堕落都是在自由意志下完成的。

四:弥尔顿的《失乐园》中,为什么说撒旦才是真正的英雄

追究根源,路西法的历史要远远比撒旦来的晚。当撒旦以上帝使者的身份,活跃于《塔纳赫经》的时候,路西法的名字都还没有出现。但是在犹太教时代,却有一个身份与路西法类似的天使,梅丹佐。这位天使,是犹太教时期的至高天使,拥有“小耶和华”,“契约之天使”,“天军之王”,“万物的创造者”等一系列称号。他不仅是上帝身边最伟大的天使,还是人类所在的物质界的实质创造者,是人类和上帝沟通的渠道。但是显然,由于他的地位如此高大,甚至于会直接影响到新兴的基督教教主,基督耶稣的地位。所以在基督教的《新约》以及后来教会杜撰的《旧约》里,都没有出现梅塔特隆的名字(同样没有出现的还有灵魂的创造者,尚达奉)。取而代之的,则是对路西法堕落的记载。但是也由于路西法是耶稣的信徒以及教会刻意杜撰的,关于他的描写在圣经的不同版本中,矛盾极多,其详细描述也语焉不明,甚至和撒旦混淆。如此一来便可以想像,路西法很有可能是基督教为了丑化犹太教中的“创世天使”梅丹佐而刻意杜撰的。而包括杜撰《旧约》,丑化撒旦,丑化梅丹佐,自认耶稣圣子等一系列行为也是犹太教一直敌视基督教的重要原因。 在圣经的正经和次经中都没有路西法的名字,在伪经中虽然记述了许多堕天使,但仍然没有他的大名。真正使路西法一举成名的是英国的弥尔顿,他的《失乐园》使路西法成了近现当代无数无知青年的偶像,“宁在地狱为王,不在天堂为仆”的豪言也成了“个性一族”的口头禅(恺撒好像说过,我宁在老家当老大,也不在罗马当老二)。 失乐园中的路西法的主要事迹有变成蛇诱惑亚当、夏娃,率领天使叛乱被米迦勒击败。其实在列为“撒但级”的魔王中,有两位的事迹跟他很接近,而且两位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撒但叶Satanail。这两位是萨麦尔Samael和彼列尔Beliel。萨麦尔是七位创世天使之一,是唯一造人成功的天使,因此被授予了人类的生杀大权,在希伯来语中意为“有毒的光辉使者”,罗马帝国的保护神。诱惑亚当、夏娃的恶魔就是这位死亡天使,相传他拥有12翼,并且是“莉莉斯的丈夫”,又被称为“红龙”(虽然全是伪典里的记载)。而彼列尔在新约圣经和死海卷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圣保罗就曾将彼列尔与基督并列。在死海卷《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大战》(The War of the Sons of Light Against the Sons of Darkness,又称War Scroll)中,他是被上帝所造的“黑暗君主”,与光之君主(文中没有明言具体的姓名,但他也是上帝所造,所以必然是一位天使,又因为书中对米迦勒推崇备至,所以推测是米迦勒的可能最大)在末曰之战中交手6次,3胜3负平分秋色,最后上帝亲自在第七战中将彼列尔打倒(新约中彼列尔的崇高地位极有可能就是拜此文所赐,而彼列尔原是巴比伦的神)。而中世纪基督教异端派别鲍格米勒派的教义中,所设定的魔王撒但叶——他的主要事迹与上帝交战、并诱惑亚当、夏娃——可以说就是将萨麦尔和彼列尔两位堕天使的事迹融合在一起,不过其中有一些细节和犹太民间的“原版”不尽相同。 路西法因为拒绝臣服于圣子(注意,是拒绝臣服于圣子),率天众三分之一的天使于天界北境举起反旗。

天使战争一触即发。

第一日双方平手

第二日Lucifer(路西法)杀伤Messiah(圣子)

第三日Lucifer(路西法)被Messiah(圣子)削断脚跟,

结果经过三天的天界剧战,路西法的叛军被圣子被驱赶至水晶墙旁,被雷打入永劫的无底洞Abyss中,堕天使全部自“圣灵册”上除名,其它所有跟随他的天使则都蜕变成丑恶的形象。据说只有Lucifer仍然保有天使光辉的六......余下全文>>

五:米尔顿的失乐园赏析

《失乐园》运用《圣经》题材,塑造了叛逆者撒旦的形象。《复乐园》借基督受难的故事,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作者对革命的坚定态度,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不及《失乐园》。《力士参孙》是诗体悲剧,描写为敌人包围的参孙,虽然被挖去双眼,但仍坚毅不屈,最后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王政复辟的愤怒。

生活在欧洲社会的转折时代,约翰·弥尔顿经历了英国史上的一个黑暗时代。当时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对清教徒资产阶级革命家残酷报复,疯狂迫害,不少人经不起斗争的考验,投降变节。弥尔顿虽屡遭迫害,生活艰苦,然而仍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始终不丧失其鲜明立场,不改变原有的革命信仰,不放弃先前的革命原则。在黑暗的时代,弥尔顿不畏强暴,以笔为旗,决心重振诗才,以暮年之力,克服双目失明的重重困难,用口授的形式,由他女儿和外甥笔录,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三部作品:史诗《失乐园》(1667年)、《复乐园》(1671年)和诗剧《力士参孙》(1671年),对复辟王朝进行勇敢的挑战,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坚定信念。

《失乐园》长约1万行,分12卷,故事取自《旧约》。夏娃和亚当因受撒旦引诱,偷吃知识树上的禁果,违背了上帝旨令,被逐出乐园。撒旦原是大天使,但他骄矜自满,纠合一部分天使,和上帝作战(卷5、6),于是被打到地狱里遭受苦难(卷1、2)。此时他已无力反攻天堂,于是想出间接报复的办法,企图毁灭上帝创造的人类。上帝知道撒旦的阴谋,但为考验人类对他的信仰,便不阻挠撒旦。撒旦冲过混沌,潜入人世,来到亚当居住的乐园(卷3、4)。上帝派遣拉法尔天使告诉亚当面临的危险,同时把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经过告诉他(卷7、8)。但是亚当和夏娃意志不坚,还是受了撒旦的引诱,吃了禁果(卷9)。上帝决定惩罚他们(卷10),命迈克尔天使把他们逐出乐园,在放逐前,迈克尔把人类将要遭遇的灾难告诉了他们(卷11、12)。

《失乐园》是诗人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标志着诗人创作的高峰。它高度地凝聚着诗人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亲身感受。面对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黑暗现实,弥尔顿愤嫉邪恶,向往光明,形象地体现了自己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和坚持反抗的斗争精神。当时,纵使革命处于低潮的年代,人们依然可以从他的《失乐园》中,感受到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光辉战斗。

《失乐园》虽然取材于《圣经》故事,实际上是植根现实生活,运用宗教题材,曲折地表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精神的政治诗篇。诗人借用了《圣经》中的词句、热情和幻想,反映的则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动人情景。作为革命家的弥尔顿,并不执守传统的宗教观念,图解教义,敷陈诗章;相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能从思想内容表达上的实际需要出发,给宗教题材以必要的改造和革新,塑造出非同寻常的典型形象,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征,艺术地展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正如鲁迅所说,弥尔顿取《旧约》事作《失乐园》,“用天神与撒旦战事,以喻光明与黑暗之争”。在《失乐园》里,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代表,也是英国清教徒老祖宗的体现。弥尔顿在刻画这两个形象时,借古喻今,赋予人物以一种新型的思想意识。

在弥尔顿以前,人们历来都把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的事件,视为道德堕落的标志,当作人供不幸的渊源。由于他们不听凭上帝的旨意,盲目追求知识,沉溺于爱情生活,因而被逐出乐园,从此也使人类蒙受男耕女织、劳累不堪的苦难。如果单从情节着眼,《失乐园》中也不乏这类描述,但这只是作为一个清教徒的弥尔顿按照传统认识特地这样安排的,它并非是诗篇的真实含意。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不......余下全文>>

六:失乐园的作品鉴赏

《失乐园》运用《圣经》题材,塑造了叛逆者撒旦的形象。《复乐园》借基督受难的故事,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作者对革命的坚定态度,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不及《失乐园》。《力士参孙》是诗体悲剧,描写为敌人包围的参孙,虽然被挖去双眼,但仍坚毅不屈,最后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王政复辟的愤怒。 生活在欧洲社会的转折时代,约翰·弥尔顿经历了英国史上的一个黑暗时代。当时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对清教徒资产阶级革命家残酷报复,疯狂迫害,不少人经不起斗争的考验,投降变节。弥尔顿虽屡遭迫害,生活艰苦,然而仍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始终不丧失其鲜明立场,不改变原有的革命信仰,不放弃先前的革命原则。在黑暗的时代,弥尔顿不畏强暴,以笔为旗,决心重振诗才,以暮年之力,克服双目失明的重重困难,用口授的形式,由他女儿和外甥笔录,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三部作品:史诗《失乐园》(1667年)、《复乐园》(1671年)和诗剧《力士参孙》(1671年),对复辟王朝进行勇敢的挑战,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坚定信念。 《失乐园》长约1万行,分12卷,故事取自《旧约》。夏娃和亚当因受撒旦引诱,偷吃知识树上的禁果,违背了上帝旨令,被逐出乐园。撒旦原是大天使,但他骄矜自满,纠合一部分天使,和上帝作战(卷5、6),于是被打到地狱里遭受苦难(卷1、2)。此时他已无力反攻天堂,于是想出间接报复的办法,企图毁灭上帝创造的人类。上帝知道撒旦的阴谋,但为考验人类对他的信仰,便不阻挠撒旦。撒旦冲过混沌,潜入人世,来到亚当居住的乐园(卷3、4)。上帝派遣拉法尔天使告诉亚当面临的危险,同时把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经过告诉他(卷7、8)。但是亚当和夏娃意志不坚,还是受了撒旦的引诱,吃了禁果(卷9)。上帝决定惩罚他们(卷10),命迈克尔天使把他们逐出乐园,在放逐前,迈克尔把人类将要遭遇的灾难告诉了他们(卷11、12)。 《失乐园》是诗人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标志着诗人创作的高峰。它高度地凝聚着诗人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亲身感受。面对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黑暗现实,弥尔顿愤嫉邪恶,向往光明,形象地体现了自己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和坚持反抗的斗争精神。当时,纵使革命处于低潮的年代,人们依然可以从他的《失乐园》中,感受到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光辉战斗。 《失乐园》虽然取材于《圣经》故事,实际上是植根现实生活,运用宗教题材,曲折地表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精神的政治诗篇。诗人借用了《圣经》中的词句、热情和幻想,反映的则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动人情景。作为革命家的弥尔顿,并不执守传统的宗教观念,图解教义,敷陈诗章;相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能从思想内容表达上的实际需要出发,给宗教题材以必要的改造和革新,塑造出非同寻常的典型形象,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征,艺术地展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正如鲁迅所说,弥尔顿取《旧约》事作《失乐园》,“用天神与撒旦战事,以喻光明与黑暗之争”。在《失乐园》里,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代表,也是英国清教徒老祖宗的体现。弥尔顿在刻画这两个形象时,借古喻今,赋予人物以一种新型的思想意识。 在弥尔顿以前,人们历来都把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的事件,视为道德堕落的标志,当作人类不幸的渊源。由于他们不听凭上帝的旨意,盲目追求知识,沉溺于爱情生活,因而被逐出乐园,从此也使人类蒙受男耕女织、劳累不堪的苦难。如果单从情节着眼,《失乐园》中也不乏这类描述,但这只是作为一个清教徒的弥尔顿按照传统认识特地这样安排的,它并非是诗篇的真实含意。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不......余下全文>>

七:为什么失乐园中的撒旦要叛变?想不明白

撒旦是一个称号 路西法是撒旦级的魔鬼 曾经是上帝的左手 后来因为不愿臣服与基督 率3/1天军从天界北面举起反旗 经过3天大战 最后还是被基督击败 在浑沌中坠落了九个晨昏才落到地狱 路西法可以说是最耀眼的魔鬼‘明星’ 被称为拂晓的明星(即金星)在叛变之前,是天界所有天使中最美丽、最有权柄的一位,其光辉和勇气,没有任何一位天使能与之相较.

然而一般对天使学只懂皮毛的人,被后世文学创作的误解,都认为路西法是撒旦,是他蛊惑了夏娃、是他被唤为“古蛇”、是他不臣服于耶稣之前、是他带走了天堂三分之一的天使——但是,不觉得奇怪吗?路西法一个人,反叛了两次,而且是于完全不同的时间点?至于真实的解析至今没有真确的定义。

“古蛇”萨麦尔,“古蛇”并不是也是路西法。 在谈路西法或萨麦尔之前,有必要在天界的历史线点出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天堂中,出现过两次类似的叛变: 第一次,是在神造世界之时,亚当和夏娃诞生于伊甸园。 第二次,则是神子耶稣于天上诞生前,大可说是约近代“西元”的零年。

八:为什么说失乐园的主要形象塑造违背了作者的主观意图外国文学史

所谓的主要形象值得可能是撒旦,这是作品中饱满生动的形象,所以有些人把其解读成诗中的主角和英雄人物,这么一看显然与本来的理解大相径庭。然而我认为这样的解读显然不正确,米尔顿想要述说的是神的公义人类不幸和苦难的根源,以及复乐园中,基督战胜了魔鬼的试探诱惑,通过牺牲洁除了人犯下的罪。至于为什么要对恶魔有那么多描写,在基督教的世界观中,魔鬼是“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米尔顿通过想象来直观向人展示灵界的魔鬼的性情、目的和行动,来告诫人们不要上魔鬼的当。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