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作为一个教学研究最为基层的实体由来已久,但是并不意味着教研组活动都是有效的,高效的。我理解中的有效性有这样三层意思:
效率:是指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应放弃“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
效果:有没有效果,就是看教师们参加校本教研前与参加校本教研后的变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应是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而离开。
效益: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要尽可能地促使老师都愿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动。如果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那么校本教研将及不上个人自主的研修,这将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怎样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我将其归结为五方面,分别是:
(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
(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
(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五点中,着重交流第四点,详细描述我们是怎么做的,其余四点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了。
(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1、给予引导、帮助及监控
2、培养组长自我反思的习惯
3、对教研组长的评价实现多角度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
1、研究问题来自于真实的教学环境。
2、研究内容系列专题化。
(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
1、对话建立于自我的思考
2、对话要有民主的氛围。
3、多元的对话途径。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
原本属于教研组长或上课教师的工作,从始至终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重心从一个教师转移到了如何让每一个生命个体主动参与进来,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对教学的思考,从而使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得到发展。
聚焦问题阶段:每位教师每周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来自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例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校本教研发现真问题的听课活动,每位教师在听好一节课后必须提交两个问题。(举例读)教研组利用每周活动时间,通过问题会诊、问题答辨等方式,能讨论解决的当场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则也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剥离其非质化的东西,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最为此问题便成为下学期的研究主题。
情报搜集阶段: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由组内每一位成员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务。或是现状分析、或是理念引领、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每位教师在任务驱动之下,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而在这样的搜寻情报过程中,有助于每个教师对该研究主题的提升。
以课为载体的研究阶段:研究应与课结合在一块儿,很是美好的思考也必须经过实践得以验评。过程中要改变一人上课教研组长卖力的教研方式,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一起与上课教师经过写教案、试教、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样一起研磨的过程实现共同成长。
我校数学教研组曾经于2005年3月25日开展过市级校本教研展示活动,这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提前介入式的活动,该次活动的研究主题是:如何开展有效地自主探究。流程如下:
● 课题的确定、评课维度的确定
课题的确定 在教研课中,课题的确定一般是由执教教师所决定的,但是我们把课题确定的过程作为全组教师研究教材、并明确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用于这一学习方式的过程。
环节一:研......余下全文>>
二:如何制订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一般参照学校教导处计划上的)
二、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目标及重点
三、具体落实(分周次罗列)
四、具体措施。
三:教研计划如何制定和实施
教学研究活动主要是面对制约教学活动的问题,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支撑下,解决实际遇到的教学问题,并进行经验总决,理论提升,规律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研计划制定的总体原则有三点:第一,针对性,实效性原则;第二,量力而行性原则;第三,可操作性原则。教研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常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教研目标有问题,教研计划书写内容和形式有问题,教研计划实施过程中有问题,制定教研计划着眼点有问题。教研目标存在的问题首先,目标不明确。教研计划不明确教研的详细目标,常出现随机性教研课题,不能做到有矢放目而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目标和教研活动不一到致,目标成了空架子,目标不能发挥纲领性作用;最后 ,目标不实现。例如,某校制定的教研目标是一个学期让全体老师熟悉小学的教学大纲,看起来,雄心很大,干劲很足,但操作起来目标实现不了,成了水中捞月。教研计划的内容和形式存在的问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表现为没有人自愿参加,教研实施起来较为困难,究其原因是教师觉得对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帮助不大。其次,教研计划被动开展,跟上面的步伐下走,忽视了教研应结合学校本身需要的特性。制定计划着眼点有问题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比较好的方式之一,这种培训方式以其较强的针对性、充分的自主性、形式的灵活性见长。常见的校本教研形式主要有:专家指导、案例反思、集体备课、课例研讨、主题教研等多种。专家指导---着眼于教育理论的高端引领。虽然校本研训概念的核心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开展活动,但这不是等于闭门造车,只有我们走出去向别人学习,同时请来教育专家进行高端理论引领,精准的教学活动解读、深度的课例剖析,才能帮助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架起一座桥梁,帮助教师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完成从教书匠到专家型教师的过渡。集体备课着眼于教师智慧的集体融合。集体备课不是两个苹果的交换,而是两种思维的交流。在交流中撞出火花,擦出教学灵感,互相提高教学理论与教学水平。集体备课需要提前拟定课题,明确要解决哪些问题。集体备课可以确定主备课人和辅备课人的形式进行,这样进行的好处是发挥主备课人的专业引领作用,缺点是宠坏了辅备课人的积极性;集体备课还可以是不设定主备课人,让全体参与者都以主备课人的身份来进行备课,再通过随机抽签定主备课人,这种备课形式能充分调动全体参与者的积极性,让人人都来当主备课人。集体备课的重点在于明确教案整体框架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设定是否得当,重难点确定是否得当 。集体备课时要形成知识的科学化,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情,再形成独特的个性教案。(1) 选定每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备课的内容;(2) 所有参与者提前一周独立备课;(3) 主备课人在参与者中随机抽定;(4) 发挥专业人员的引领作用。案例反思----通过反思案例成败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反思需要教师自觉自愿参与,在教研活动中开展即时案例分析、教学随笔、教学后记、精品案例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相互反思就是利用学科教研开展的课堂教研会、师带徒等多种形式,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教研活动,在互动中互相学习,共同促进专业发展。案例研讨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可以让教师取长补短;新手达标可以让新手快速长成;专题研讨着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形成知识共识;骨干示范课可以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科学合理地制定教研计划,积极地开展教研活动,能促进教师更快,更好,更高地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四:2015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与总结
教育、研究与管理的重要。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
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
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
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五:教研活动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1、“做课”活动
有计划地开展“名师示范课”、“新教师展示课”、“优秀教师评比课”、“骨干教师献艺课”、“学习汇报课”、“识字写字教学研讨课”、“阅读教学研讨课”、“作文教学研讨课”、“城乡教师互动课”、“兄弟学校教师互动课”、“学习汇报课”、“读书会”等“做课”活动。
2、专题教研活动
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复习专题研讨、识字写字专题教研、古诗文阅读专题教研、作文教学专题教研、阅读教学专题讲座、集体探讨教研课例、新教师展示课后的交流、研究课题的确定等多方面的内容。
3、校本研修活动
开展校本教研、“城乡联动,乡镇联片”活动。
4、苦练基本功活动
组织教师开展“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比赛、演讲比赛、案例分析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特长展示等活动。
六:教研活动和教学活动有什么区别
教研活动是指教学研究活动,教学活动是指上课时需要进行的活动
七: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研究
一、确立“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
坚持“以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之路,建立“教育教学课改——教科研——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反映时代精神在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它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明确课改的目的,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探索、去实践。
实施新课改后,学校的教学将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健全心理的高度结合。因此,教学工作应首先抓好课堂教学与其补充和延伸的科学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学生治学做人的方法,授人以渔,让学生主动进入角色,进行思考、操作、实践,形成主动的教学场景,产生省时、博得“共振”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增设各学科的训练环节,强化学生自我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坚持不懈地开发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坚持从课改实践中提出课题,进行教学研究,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以各学科的教研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科研攻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力量的教学办学模式。
二、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评估机制
确立了“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为了保证学校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学校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措施。
依据“以人为本,以发展师生的潜力为主线”为办学理念,学校制定了《教学评价方案》,初步采用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观念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结合自己、学生、同事、学校四个方面开展;对学生的评价,设计为“我给自己写评语”、“教学寄语”、“家长评价”三个方面,根据学科的特点细分为一些小栏目,整合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评价,是评价力求做到内容的全面性、多样性和动态性。
三、立足教学常规抓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教科研活动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常规教学工作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点。学校在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推进教改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改和教研工作。
1、开展学习型教研。通过教研组学习,教学设计讨论,学生问题诊断,教师听评课等交流形式,吸引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到课改教研活动中来。
2、开展活动式教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把每一位教师融入到学校教研中去。每位教师每学年按要求必须完成“八个一”活动:读一本课改专著,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设计好一篇优秀教案,制作好一个课件,命一份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试卷,参加一些课题研究,上好一堂研讨课,分析好一堂课例,做一次学科专题中心发言,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3、开展专题式教研。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难通过个别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解决,这就需要全体教师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专题式研究。学校加强了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力度,群策群力,随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色,学生的学情反映和教学效果反馈等情况,展开深入研讨,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处理教材,共同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全组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学校规定各备课组必须做到“四定、四备、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同一目的要求、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量、统一考试检测。
4、开展专题研究。如怎样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开发校本课程?中学生探......余下全文>>
八: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研组长
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教研活动要有“研”的氛围,计划的制定是关键,一份好的计划包括实事求是的现状分析,明确的指导思想,有操作性的目标,相应的实施方法,以及可测的目标达成度。教研组长在第一次的教研活动中,请教师充分讨论本学期教研活动的重点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并结合教务工作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并保证在教研活动中认真实施。
“凡事预则立”。在制定计划时,把握这样三个原则:一是找寻到有价值的研讨话题,即教研中呈现出来的一些“症结”,如教研工作中的理论匮乏、认识偏差、行为脱节等。二是对症下药,计划中的这一部分要清楚地呈现:做什么?怎么做?三是过程管理。对教研组的活动整体安排,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排定日程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明确如何参与教学研讨过程。
计划的制定需要不断的思考:制定的计划应该是结合实际的,否则它只是一张写满字的废纸,毫无意义和价值;制定的计划应该是逐层推进的,能真实地记录下学校教研活动的进展轨迹;制定的计划应该是可操作的,老师要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并鼓励大家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落实。
其次,要提高园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才能率先成为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很多时候的业务学习、研讨,都是泛泛而论,会上头头是道,会下一片茫然,理论没有成为行为的支撑,行为没有成为理论的落实。
活动之前要确定活动的主题,根据主题寻找相关的理论文章、书籍或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准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可以对一些解决问题起关键性指导作用的文章摘要学习,请有经验的老师结合学习内容讲述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一个个理念转化为鲜活事例。在学习理论、听了他人经验之后,再开展思考讨论。针对具体的某一问题,去定位、分析、解决,大家这时会自动在学习的理论中找寻答案,运用到教研的讨论中去。经过激烈的辩解、讨论后,总结教师中的观点,整理成活动的成果推广运用。
最后,要做好对教师的专业引领。教研组长是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组织者与带头人,教研组长也是第一线教师,是学校和教师之间的枢纽,要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切实提高教研组的学科质量,同时应做好教师成长的专业引领工作,让教师主动积极参与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