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一: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存在哪些问题

(一)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一是个别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两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抓经济工作及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三是个别单位党的组织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党组织的单独活动,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行政行为所代替,而 支部活动则被干部职工活动所代替。 (二)组织教育活动不经常。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全面,没有将组织教育纳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地区。特别是个别单位对组织生活制度抓得不实,流于形式。在抓党员思想教育中,不注重对党员的集中学习,缺乏对科学文化、基本技能、法制理念、文化素养的教育,使得一些党员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导致业务理论一知半解,工作水平和能力平平,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三)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主要是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把握不准,分不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一般问题,该管的没管住,该放的没放开,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片面认为,党支部就是研究表彰奖励、党员发展、经费开支等问题,未能将年度工作计划、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阶段性重大工作同经济工作齐抓共管,直接造成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分离脱节。 (四)党员先锋意识“淡化”。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致使个别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党员党性淡簿,日常工作中把自已等同于普通群众,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党员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得过且过,工作上不求进取,少数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党费也要催缴,还有的甚至连党费也不愿意按规定标准缴纳。这些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工作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五)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虚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好,个别支部存在着行政会、业务会与支部会兼顾开,支部大会不规范不严肃;在对党员管理结果的衡量上,往往把行政业务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评价全年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而对政治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考核;有的党务工作者从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党务知识懂得不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缺乏力度。

二:目前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上级政策没有实实在在的落实到每一位困难职工身上

三: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方面已开展了哪些工作,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

解困脱困只是一句口号,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装逼!没几个做实事的!

四:关于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报告总结怎么写

解困脱困只是一句口号,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装逼!没几个做实事的!

五:如何做好城镇困难群体的解困工作

就业困难群体主要包括以下人员:女满40周岁、男满45周岁及以上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企业签订至法定退休年龄保留养老、医疗保险关系的“协保”人员;夫妻双下岗或失业以及一方下岗一方失业的人员;7-10级工伤下岗失业人员;一户两代失业、单亲抚养未成年子女等,其他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就业要求迫切的大龄特困下岗失业人员。

六:工商部门怎样做好城镇困难群体解困工作

工商部门只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的工商事务的登记,而城核发经营许可证,及有关工商事务的违法督查及处理事务。而城镇困难群体的解困工作,应由当地政府基层组织中的有关部门,根椐职能范围分别负责。

七:关爱社会

首先,我不是社会学家,关于家庭、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我说不出更多的道理,我只想以一个普通的人的眼界,谈谈个人一点浅显看法。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三重身份,除了是一个个人外,还是一个家庭成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因此,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不仅仅要对自己负责,也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影响。尽管每个人于社会很渺小,就象投入大海的一滴水,虽然她几乎不能改变水的质量,但谁也不能说她的影响是不存在的,特别是身处她附近的,可以清楚的感觉她的温度、她的色彩、她的内涵。

因此,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也要为社会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并非一定要成就伟人或什么大事业才可以对社会做贡献,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为社会尽职尽责的地方。

记得那是96年,我被一位安利小姐骗去听传销演讲。我是到了会场后才知道是传销的,可既来之则安之,加上是朋友约我来的,我只好坐下了。几位很有感染力的演讲后,大家进行了分组讨论,几位早加入的人都激情无限,新来的几位有的斗志昂扬,有的还犹豫不决。

轮到我发言时我对大家说:“我丝毫也不怀疑,经过我们的努力,这一切都会实现。但我希望,我们在为自己而奋斗的同时,也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并不是只有做大事,才是为社会做贡献。比如,男士不随地丢烟头,女士不随地丢纸屑,都是为社会做贡献。如果我们自己做到了,还能影响别人,那贡献就更大了。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有很多,我只是举了其中的一个例子。这些看似很小的事,不仅仅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程度,也表示了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尽了责。”

当时,我的讲话赢得了异常热烈的掌声。我想如果当时10个人中有3个人可以从此改变自己,并去影响下30个人,并如此延续下去,那我们对社会的影响将是不可忽视的。当然,这在十四亿人中,这影响依然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但这滴水是纯净的,是富含对任何人都有益成分的一滴水。虽然它算不上珍贵,但至少它是美丽的。当众多的一滴水凝聚在一起时,谁还能忽视它的美丽呢。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个习惯,尽可能去影响周围的人。可能有些人不明白,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过去的一段生活所给我的启示。

那是我在日本学习的时候。

所有初到日本的人,可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城市的干净整洁。而且,仔细观察发现,那里白天几乎看不到清洁工人。那么,是什么维持着公众场合的环境呢,大多数人会说,这是日本人的素质高。答案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当中有着更深层的含义,是我以后才发现的。

那时我在一家饺子店打工,老板是一个40岁的男人——野坂君,他是从乡下来到东京的,只读过初中,字也写的歪歪扭扭的。还有一个是20岁的小伙子——田部君,因父母离婚,他没有能读大学,高中毕业后就工作了。

我注意到那个老板每天都把剩下的油炸和沉油倒在一个盒子里,盒子里有一个塑料袋,袋子里有一些碎海绵和纸屑,另外还有两条封口胶带和一块擦拭用的纸巾。把油倒进塑料袋后,用胶带封好,连同擦过油的纸巾一起放在盒子里,与可燃垃圾放在一起丢掉。我当时不理解他为什么不倒在下水道里,这样做既麻烦又浪费钱,因为那种弃油盒是要花钱买的。他说,这种油对水质污染很大,在水处理过程中也很难厂滤干净。而且,这些油会附在下水道上,会繁衍大量的寄生虫,会造成疾病和细菌的传播。

其实,这个道理只要一说大家都会懂,可是我想,按照我们中国人通常的做法,大部分人就是懂得这个道理,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监督,是不会认真执行的,更何况还要花自己的钱。可是,一个从乡下来的、几乎不会写字的日本人,他就可以这样做。而且,不是有人告诉他应该这样,是他认为本来就应该如此......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