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卓为何惧怕孙坚
不像小说渲染的那样,事事都依仗谋士李儒。董卓纵横天下,曾废一帝,立一帝。视小皇帝无物,在他的字典里似乎没有怕的字眼,不过董卓还真有惧怕的对象。有人说董卓害怕吕布,你看董卓要杀丁原,一眼瞥见吕布,就大惊失色。其实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这是小说的看法,事实上,吕布尽管英勇,可惜被董卓一匹马就收买过来,因此董卓心里对吕布极为蔑视,虽然视为心腹,因为吕布与爱妾进行私通,也曾经向吕布投去小戟表示愤慨。不过对于另外一个人物,董卓却是极端的恐惧。这人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江东猛虎孙坚。原来孙坚和董卓早就不对,而且孙坚早年曾经导演过一出借刀杀人的好戏。中平三年,边章韩遂在西凉州叛乱,朝廷派董卓进行征剿,结果董卓无功而返。朝廷震怒,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前去征讨。一到边境,孙坚便用诏书召见董卓,董卓拖延时间,过了好半天才来。张温责备他,他应对时,出言不逊,态度非常嚣张。当时,孙坚正好在座,作为张温的参谋,见此情形,便走到张温旁边,跟张温耳语,劝他诛杀董卓。孙坚说:“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于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章、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今明公垂意于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于是在矣。”张温仍然不肯采取行动,对孙坚说:“君且还,卓将疑人”。大意是说:明公你率领国家的军队,名扬天下,为何依赖董卓,董卓不过是西凉的郡守。看看董卓对你的态度,极度傲慢非常无礼,这是一罪;边章韩遂在边境上叛乱多年,朝廷让他去征讨,他却慢待军心,这是二罪。董卓没有战功,却自高自大,这是三罪。像这样的人,就应该杀掉他,来树立国家赏罚分明的威信。张温没有采取孙坚的意见,后来董卓尾大不掉,称为祸国殃民的人。董卓上台以后,张温仍是朝廷大员,不过却在酒席上被董卓杀掉,而罪名是与袁术交结。孙坚是个硬汉子,后来在董卓之乱后继续兵发洛阳,并且和董卓进行激战。董卓曾经派李傕向孙坚提亲,希望和董卓做儿女亲家,被孙坚言辞拒绝。董卓不止一次地说:关东的部队屡遭失败,都怕了我,只有孙坚,颇能用人,应该告诉将领们,让他们有所防范。
二:东汉末年董卓势力
董卓字钟颖,陇西临桃人,为人侠义,和羌人交好。对待下级也很好,当时黄巾起义董卓任中郎将带兵平黄巾,由于当时那些兵实在是扯淡,根本挡不住黄巾人潮攻势败下来了(士气低落,兵无战力,卢植被拿下来之前就是因为兵的战力太弱而围而不打等待援军,再加上临阵换将,士气大大低落,彻底完了,这也反映了当时朝廷的可悲)败下来以后在一群收下帮助下没什么损伤(期间有刘备三人救援一段,当时董卓有意试刘备故意怠慢,然而刘备不卑不亢,根本不鸟,带上人走了,董卓来了句“此人城府太深不为我所用”)后来因为打败了被免了职,没过多久韩遂边章伙计又叛乱,朝廷再次启用董卓(董卓和羌人关系不赖,又在那三辅势力很强,所以只好启用他,他来之前是皇甫嵩带兵,也比较NB,朝廷给他个消极避战,拿下来了),当然主将不是董卓,朝廷弄来个没带过兵的人当主将,被董卓手下李儒算计使主将大败,尽收强悍的北军,董卓原本大胜,乘胜追击,没想到韩遂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在北地来了个反包围,董卓和部将死战才冲出包围,期间有个插曲是张绣显威,一战成名,被誉为“北地枪王”,董卓和部将逃到望垣峡后,又被韩遂边章包围,董卓伙计很郁闷,没粮了……于是将计就计采用李儒的计策拦河围湖,给韩遂一种捉鱼充饥的假象,边章更狂了,整日大摆庆功宴,说董卓不过数日即败,韩遂伙计城府很深,知道是咱回事就是不说,因为他早想干掉韩遂取而代之,没几天在边章放松的情况下,董卓渡河而逃,然后决堤放水使边章没法追击,董卓逃后边章也退兵了,次年边章让韩遂干掉了,还得说一下董卓尽收北军是在逃回来后的事,当时被围的不只有董卓还有其它5支部队,将领全撂在那了,就董卓一个逃回来,因此,董卓被拜为前将军,封侯领并州牧。 灵帝死后,少帝继位,大将军何进想干掉太监(十常侍),但是他妹(和太后)不同意,于是让当时三辅最强势力董卓和执金吾丁原入京勤王,对此大多数人认为何进是为了杀一只狗而引进一只狼,但是不要小看十常侍势力,何进干他们居然要找帮手,足见何进也是很吃力了,董卓接到命令后直接带三千人星夜赶去,大部队随后再到,当时太监已经杀了何进,带着小皇帝逃到小平津,董卓也聪明,带兵在北邙又把小皇帝劫下来了,等小皇帝回宫了,当时洛阳势力又三个,一个董卓的三千人,一个丁原的五万人,还有就是何苗(何进他弟)的北军,后来何苗被干掉,董卓趁势收了北军,但是还是不能和丁原对抗,于是采用李儒计策,让大军白天进晚上出,给丁原一种足有五万人的假象,丁原也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董卓大军来了,更不鸟丁原了,但是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就这么对峙着,后来董卓采用李肃计策游说吕布,杀了丁原,洛阳成了董卓一个人天下。 董卓生性凶残,爱找人麻烦,一个不高兴就让你满门抄斩,当时死的人很多,董卓为了拉拢人,信任尚书周比伍琼等人,任命韩馥刘岱孔柚张资张邈等人为地方长官,不料他们却反过来打董卓,董卓一不高兴,把那几个信任的人全砍了,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杀少帝何皇后引起天下群起攻之,董卓为保实力毁洛阳走长安。 董卓被封为太师后建眉坞,高可比长安,富有30年存粮,可惜惹的天怒人怨被杀了 他手下几个NB的人有1李儒,董卓女婿,出谋划策,计谋非常厉害,上面提到好几次李儒的计策,董卓对他也是言听计从,不过后来董卓堕落了就没咋听话了,李儒死是个迷2牛辅,董卓女婿,一员悍将,驻兵陕,多立战功,董卓被杀后,吕布派李肃去说服牛辅,如果不行就杀了牛辅,没想到牛辅根本不给李肃机会直接造反,把李肃打回去了,李肃被吕布怀疑被杀,后来牛辅兵营出现逃兵现象,牛辅以为大势已去,就和胡赤儿等几人带着金银跑了,没想到胡赤儿很贪直......余下全文>>
三:孙坚的历史评价
陈寿:“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 董卓:“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刘艾:“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坚用兵不如李傕、郭汜。坚前与羌战於美阳,殆死,无能为!” 陆机:“权略纷纭,忠勇伯世,威棱则夷羿震荡,兵交则丑虏授馘,遂扫清宗祊,蒸禋皇祖。……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华谭:“昔吴之武烈,称美一代,虽奋奇宛叶,亦受折襄阳。讨逆雄气,志存中夏,临江发怒,命讫丹徒。” 裴松之:“孙坚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若得汉神器而潜匿不言,此为阴怀异志,岂所谓忠臣者乎?吴史欲以为国华,而不知损坚之令德。如其果然,以传子孙,纵非六玺之数,要非常人所畜,孙皓之降,亦不得但送六玺,而宝藏传国也。受命于天,奚取於归命之堂,若如喜言,则此玺今尚在孙门。匹夫怀璧,犹曰有罪,而况斯物哉!”孙元宴:“委存张公翊圣材,几将贤德赞文台。争教不霸江山得,日月征曾入梦来。”何去非:“特孙坚激于忠勇,投袂特起于区区之下郡,奋以诛卓,虽卓亦独惮而避之。惜乎!三失大机而功业不就,卒以轻敌遂殒其身,由无谋夫策士以发其智虑之所不及故也。”晁补之:”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虽赖周瑜、鲁肃辈辅权嗣立,亦权稍持重,故卒建吴国也。“ 王应麟:“孙坚与策,皆以轻敌陨其身。权出合肥之围,亦幸而免。 ” 洪迈:“董卓盗国柄,天下共兴义兵讨之,惟孙坚以长沙太守先至,为卓所惮,独为有功。故裴松之谓其最有忠烈之称。然长沙为荆州属部,受督于刺史王睿。睿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及睿举兵欲讨卓,坚乃承案行使者,诈檄杀之,以偿囊忿。南阳太守张咨,邻郡二千石也,以军资不具之故,又收斩之。是以区区一郡将,乘一时兵威,辄害方伯、邻守,岂得为勤王乎?刘表在荆州,乃心王室,袁术志于逆乱,坚乃奉其命而攻之,自速其死,皆可议也。”萧常:“自董卓称乱,四方倡义而起者非一,然皆负恃其众,因之以自封殖,卒无一人婴其锋者;独坚一战而败之,遂使西走,修复园陵,祗祀庙社,此其忠义奋发,岂袁、刘辈可同日语哉!惜其孤军无继,功弗克就,而其志有足尚也。” 郝经:“破虏以雄才壮略,遭汉衰末,慨然有拨定之志。崛起吴会,陵蹈中原,讨灭黄巾,劝诛董卓,识度远矣。逮卓废立劫迁,奋其忠烈,以偏师追亡逐北,使不敢东。修塞园陵,保完汉玺,威震函洛,向非袁术掣肘,扶义而西,汉未必亡。”王夫之:“孙坚之始起,斩许生而功已著,参张温之军事,讨边章而名已立,非不可杰立而称雄也;奋起诛卓,先群帅而进屯阳人,卓惮之而与和亲,乃曰:‘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吾死不瞑目。’独以孤军进至雒阳,埽除宗庙,修塞诸陵,不自居功,而还军鲁阳。当斯时也,可不谓皎然于青天白日之下而无惭乎?故天下皆举兵向卓,而能以躯命与卓争生死者,孙坚而已矣。其次则曹操而已矣。”罗贯中:“谁道江南少将才?明星夜夜照文台。欲诛董卓安天下,为首长沙太守来。”
四:东汉末年的董卓在历史上是什么评价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临洮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军阀。官至太师、郿侯。为了达到目的,董卓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五:孙坚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国志·孙坚传》评论孙坚,说他“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裴松之也说他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纵观孙坚一生,这些评价中肯切实,洵非虚语。
孙坚参军后多次成功平定汉末叛乱,又随朱俊征讨黄巾,立下许多功劳,被东汉朝廷封为长沙太守、乌程侯。后董卓乱政,孙坚联合袁术,参加了诸侯联军,征讨董卓,表现最为积极,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兵洛阳,修复被董卓破坏的皇陵后返回鲁阳。不久,孙坚受袁术派遣与刘表交战,击败了刘表部下黄祖,却在一次追击中被黄祖的士兵射杀。
相传孙坚有戴红头巾的习惯,还用此物败敌救命(这事迹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此就不做赘言)。就这点就足以说明他善于打仗,而且是智勇兼资,孙坚作战勇猛,冲锋时往往身先士卒(在此一叹~)而且基本上没吃过什么败仗,最可贵的是他从不轻敌,但就是每次打仗太过玩命,以至殒命(再叹!)。
六:孙坚的主要事迹是那些?
性别 男
字文台
公元155年-191年,37岁
籍贯 扬州吴郡富春 今浙江富阳]
官至 破虏将军 豫州刺史 乌程侯 谥曰武烈
编辑本段【家族资料】
配偶 吴氏姐妹
兄弟姐妹 孙羌 孙静
子女 孙策 孙权 孙翊 孙匡 孙尚香 孙朗
相关人物 朱儁 袁术 董卓 刘表 黄祖 孙权 吴景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吴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儁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年仅三十七岁。公元229年春,孙坚的二儿子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后,追谥他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
七:三国中孙坚是个怎样的人?
孙坚是个有志青年,而且不拘一格,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他是个野心家,最新的研究表明:
着重讨论孙坚不为人知的早年,文长,但很有用。
“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这是当时凉州军事集团领袖董卓对孙坚的评语。当关东以袁绍为盟主发动的讨伐董卓的战争中,董卓没有将“二袁”(袁绍、袁术)以外的军事力量放在眼里,对长史刘艾说:“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董卓),无能为也。”(《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注引《山阳公载记》)惟独对孙坚作了上述评语。董卓对孙坚是颇为了解的。当东汉政府对付凉州边章、韩遂起兵的战争中,他们两人同在军中,董卓对孙坚作这个评语时,就曾追述过这一段共同作战的往事。《说文》说:“戆,愚也。”但是,这里所说的“孙坚小戆”,不能仅从训诂上去理解。《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说:“(董)卓惮(孙)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后汉纪》卷二六说:“(董)卓谓长史刘艾曰:关东诸将数败矣,无能为也,唯孙坚小敢,诸将军慎之。”《广雅·释诂二》说:“敢,勇也。”因此,所谓“小戆”,应该是贬中寓褒之词,含有“猛壮”的意思,如果仅据《后汉纪》,从训诂上说,更即是“猛壮”了。
这是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出自敌对者之口对孙坚的评价。
《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说:“荆州刺史王睿素遇(孙)坚无礼。”注引《吴录》说:“(王睿)以(孙)坚武官,言颇轻之。”讨伐董卓时,孙坚以长沙太守名义参加这次战争。长沙郡属于荆州,刺史王睿虽然是孙坚上级,但郡守是二千石的重要地方官员,尽管可以率领和指挥当地武装,但决不是“武官”,王隆《汉宫篇》(孙星衍辑本)说:“太守专郡,信理庶绩,劝农振贫,决讼断辟,兴利除害,检举郡奸,举善黜恶,诛讨暴残。”“诛讨暴残”仅是郡守的职能之一。因此,王睿一贯将孙坚看作“武官”,这完全是对孙坚本人,而不是对郡守的轻视。《后汉书·献帝记》注引《王氏谱》说:“(王)睿字通曜,晋太保(王)祥伯父也。”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王睿的父亲王音任过大将军掾,属于当时及其以后的显赫世族琅邪王氏。因此,孙坚被王睿轻视为“武官”,代表了当时世族对孙坚的看法。即是说,在当时显赫世族的眼里,孙坚是完全没有地位的,更说不上得到重视。
这是在讨伐董卓战争中,出自同一营垒者之口对孙坚的评价。
世所习知,董卓不属于世族。他不但赞扬过孙坚,并如上引《孙坚传》,愿与孙坚“和亲”,“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说明对孙坚的重视。这与出身显赫世族琅邪王氏的王睿对孙坚的轻视,成为鲜明对比。但是,世族和非世族对孙坚的评价,另一方面却也可以说是共同的,即是孙坚的猛壮和勇武,仅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而巳。
这就为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孙坚遭到世族的轻视,原因究竟何在。
《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说:“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注引《吴书》说:“(孙)坚世仕吴,家于富春。”从孙坚的早年经历看来,他任过一次“假尉”,后虽立战功,数年之间也不过辗转于盐渎、盱眙、下邳三县为“丞”(县佐)(《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连一名小小的县令长都没有到手。所谓“世仕吴”,仅是出于《吴书》作者韦昭的虚美。《三国志》作者陈寿在《孙坚传》后的评语说:“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太平御览》卷五五九引南朝宋人刘义庆所撰《幽明录》说:“孙钟,吴郡富春人,孙坚之父也。少时家贫,……种瓜为业。”说明孙坚出身低微,其遭到显赫世族代表人物王睿的轻视,这完全不是偶然的。
孙坚本人还不仅如此。《三国志·吴志·吴夫人传》说:“孙坚闻其(吴夫人)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孙)......余下全文>>
八:孙坚的生平?
个人资料 官至 破虏将军 豫州刺史 乌程侯 谥曰武烈
配偶 吴氏姐妹
兄弟姐妹 孙羌 孙静
子女 孙策 孙权 孙翊 孙匡 孙尚香 孙朗
相关人物 朱儁 袁术 董卓 刘表 黄祖 孙权 吴景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吴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儁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年仅三十七岁。公元229年春,孙坚的二儿子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后,追谥他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
孙坚(三国志11)孙坚(155—191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期名将,孙策、孙权之父,军事家孙武的后人。
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坟在城东。史载孙坚出生前,孙氏祖坟数有光怪。五色云气,上连于天,蔓延数里远近。附近的人都去观望。父老们都说:“这不是一般景象,孙家恐怕要强盛起来了。”孙坚的母亲怀着孙坚时,曾梦见肠子从腹中拖出,环绕吴地昌门。醒来后很害怕,对邻居的老太太诉说。老太太说:“说不定还是吉兆呢!”等到孙坚出生,果然容貌不凡。
孙坚少时为县吏,性阔达,好奇节。他十七岁那年,随其父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脏。商旅行人,一见此情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孙坚见状,对父亲说:“此贼可击,请讨之。”他父亲说:“非尔所图也”(《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
孙坚提刀,大步奔向岸边,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错认为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扔掉财货,四散奔逃。孙坚不肯罢休,追杀一海盗而回,其父亲大惊。孙坚却因此声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职。
时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作乱,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集起同伙数以万计。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壮士千余人。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击溃了这股势力。这一年,正是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刺史臧曼向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于是,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年后,又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孙坚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同他往来的人,常常达到数目。这里有乡里耆旧名人,也有任侠好事的少年。孙坚对他们,像对待子弟亲友一样。接待抚养,尽心尽力。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黄巾首领张角在魏郡起事(参见黄巾农民起义)。由于这次起义八州并发,所以来势迅猛,起义火焰很快燃遍了整个中原地区。百姓风起响应。起义军所到之处,焚烧郡县官府,处死地方官员。官吏豪强抱头鼠窜,刘氏江山摇摇欲坠。
在三十六方一旦俱发的起义声威面前,东汉统治者惶恐不安。他们调动一切力量,对起义军进行镇压。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奉调威围剿胁洛阳的黄巾军波才部。朱儁奏请孙坚担任佐军司马。孙坚在淮、泗一带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随他在下邳县当差的同乡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此后,孙坚便率领这一千多士兵,随朱儁南征北战。
孙坚作战悍猛,常置生死于度外。一次,他乘胜追敌,单骑深入,失利,受伤堕马,卧于草中。当时,军众分散,不知他在什么地方。亏得他所乘战马跑回军营,咆哮嘶鸣。将士们随马找去,才在草中发现了孙坚。孙坚回营养了十几天,伤势略好,又奔赴疆场。
汝颍的黄巾军,处于困境,无路可走,固守宛城。孙坚领兵进攻,他独当一面,亲冒矢石,率先登上城墙。他的部众受此鼓励,......余下全文>>
九:孙坚是奸还是傻
【常彦波杂谈】7、孙坚是奸还是傻
孙坚浙江富阳人,出生年代155-191,东汉末期地方军阀,著名将领。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汉末群雄之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建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论三国老奸巨猾者有三位:刘备、曹操、司马懿,比较而言,孙坚不过是个傻子。为什么如此说?那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到处认兄弟收拢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才,又毕恭毕敬恭请诸葛亮,又假仁假义摔孩子爱大将,又心想荆州表面不取同宗刘表之地向世人彰显自己多么君子,何其老奸巨猾!那曹操在诸侯联盟中继续自己实力,学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假爱人才重用蔡氏图谋江东,敬关羽放赵云企图挖刘备墙角,搞虚情待许攸骗取袁绍军情,知司马狠压制不让抬头,又何其老奸巨猾!司马懿其奸猾表现在隐藏极深,他不在强风浪头上表现自己,而是强风弱了,他才出来,似年轻的狼撕咬老狼。
他179出生,比155年出生的曹操小二十四岁,比181年出生的诸葛亮大两岁,比170出生的郭嘉小九岁,就是说郭嘉叱咤风云的时候司马懿就可以大展拳脚了,诸葛亮前期名满天下,司马懿也可以大展拳脚了,然而司马懿没有,他韬光养晦,等待曹操死了,连魏国,连东汉一并取之,其人又何其老奸巨猾!
上述三位都是成功者,而司马懿是最大的成功者,犹如周文王为自己铺下了道路。然而孙坚呢?他是死了才被封为武烈皇帝,有名无实,长叹慨然于冥界,泪雨如注。真是将星陨落,壮志难酬。他何至于此?因为傻也!对比曹操,他是个大傻子。同样他和曹操都瞄准大汉天子之位或者瞄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曹操的经营策略是抢夺汉天子,令诸侯。
孙坚呢?他的经营策略是隐藏玉玺,也就是公章。孙坚这小子如果现在活着,我真想揍他。然后我会拽着他的耳朵问:“是人有用还是公章有用呢?”他太傻了,连天子和玉玺哪个重要都不知道。当然古代也有兵符比将军重要的,谁得了兵符,谁就是将军了。当年西汉祖宗刘邦就干过这个缺德事。见韩信不在,偷了兵符就调兵遣将。然而天子和玉玺不同,玉玺在手也未必是天子,大臣们都认识天子,一出来证明,玉玺又有何用?也不是尚方宝剑?
当时在诸侯当中,孙坚最有实力,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基础最雄厚。而他野心不小,路子不对,白白把果子送给了曹操。实在可惜可叹。试想他本有江东基业,再加之挟天子以令诸侯,要比曹操顺利得多,可叹他没有曹操看得深远。并且丢了自己的性命。
孙坚文武双全,少年之时就已经名震江东了。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坟在城东。史载孙坚出生前,孙氏祖坟数有光怪。五色云气,上连于天,蔓延数里远近。附近的人都去观望。父老们都说:“这不是一般景象,孙坚一家恐怕要强盛起来了。”孙坚的母亲怀着孙坚时,曾梦见肠子从腹中拖出,环绕吴地昌门。醒来后很害怕,对邻居的老太太诉说。老太太说:“说不定还是吉兆呢!
”等到孙坚出生,果然容貌不凡。 孙坚少时为县吏,性阔达,好奇节。他十七岁那年,随其父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脏。商旅行人,一见此情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孙坚见状,对父亲说:“此贼可击,请讨之。”说着提刀,大步奔向岸边,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错认为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扔掉财货,四散奔逃。孙坚不肯罢休,追杀一海盗而回,其父亲大惊。孙坚却因此声......余下全文>>
十:三国的孙策父亲是谁
孙坚长子,孙权长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