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尼克松时期相比里根政府的政策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具体指什么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评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与尼克松时期相比里根政府的政策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具体指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与里根的政策是否取得了成功?其实质如何?(11分)
答案
(1)胡佛总统面对大危机,仍然坚持资产阶级自由放任主义,主张严格减少政府开支,维护金本位,保持预算平衡。(4分)但是,他的反危机措施显然已经不同于散手不管的典型的自由放任政策,当然也不是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政策,它是一种基本上不脱离自由放任原则,鼓励地方团体积极干预的尝试。虽然他的一些措施在当时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为时已晚,未能明显改变危机恶化的蔓延。(4分)
(2)变化:减少政府干预。(2分)具体: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4分)
(3)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还是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在当时收效不大,最终以失败告终。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一反传统的现代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的经济政策,改行供应学派的政策,出现了恢复和振兴经济的新局面,但同时也留下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8分)实质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分)
二:历史题概述20世纪七十年代尼克松政府对外政策不断调整的表现及原因
【美国的外交困境及尼克松政府的政策措施 】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结束越南战争。1968年2月南越爱国武装力量发动的春节攻势,表明总统约翰逊有关敌人将很快被打垮、战争即将结束的许诺是不现实的。尽管在越南美军已超过50万人,侵越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William Westmoreland)要求政府再增派20万美军,这对约翰逊政府来说是无法接受的。3月31日,迫于各方压力,约翰逊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部分停止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并谋求进行和谈,同时声明他本人不再参加1968年的总统大选。越战给1969年初上台的新一届美国政府留下了很多棘手的问题。⑦
除越南问题外,尼克松政府还面临着许多其他挑战与不稳定因素。第一,美国与苏联的关系处于十字路口,尽管在很多方面苏联的力量远不如美国,但苏联在核武器方面已与美国达到基本平衡。从1968年8月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来,克里姆林宫显得信心十足。美国和西欧盟国对华沙条约国军队入侵布拉格的温和反应,表明苏联在中东欧的影响力是稳固的。美国不得不接受苏联及其盟国在东欧使用武力保护社会主义的现实。1967年中东六日战争以后,苏联继续支持一些阿拉伯国家。埃及和叙利亚试图对以色列进行报复性打击。可以说,苏联已经将其势力延伸到中东欧之外。⑧
第二,中国也令美国十分头痛。约翰逊政府非常关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⑨。一方面,美国很担心“十亿手持原子弹的中国人”的威胁;另一方面,“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大大减少了中国直接出兵越南作战的可能性⑩。尽管1969年初的中苏关系十分紧张,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希望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中国支持北越,并谴责美国对南越的援助。
第三,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与欧日盟国的关系也是矛盾重重。欧洲盟国对美国在越南持久的战争很不满意。在尼克松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次欧洲之行期间,法国总统戴高乐对此有明确表态。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NATO's Integrated Military Structure)(但仍是北约正式会员国)后,法国的影响已大大削弱;联邦德国政府的新东方政策(Ostpolitik)更使美国担忧。1969年9月上台的联邦德国总理布兰特(Willy Brandt)极力谋求与苏联集团改善关系。这使得北约联合一致对苏的政策几乎成为不可能。除了政治问题外,欧洲一体化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国际经济的统治地位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此外,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令美国人担忧。1967年的中东战争之后,阿以矛盾并没有解决。非洲的非殖民化带来的是内战,苏联和中国的影响渗透到非洲。在拉丁美洲,60年代的进步同盟(the Alliance for Progress)并没有为美国培植可靠的盟友,反而使反美思潮上升。在南亚,1965年的印巴战争加剧了印巴之间的历史仇恨和对抗。(11)
尼克松政府面对的是一个极端动荡的世界,尼克松上任伊始,美国外交政策内外交困。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美国的军事力量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实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具有充分的人力优势。美国面临的真正问题是:美国如何解放自己并重建美国作为世界领袖的信誉?尼克松政府如何以国内外敌友都能接受和尊敬的方式达到这一目标呢?这意味着尼克松政府要根据世界局势的变化,寻求一个新的全球力量平衡,而不损害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绝对优势。尼克松政府需要重新确立美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使美国从最危险的海外军事冲突中......余下全文>>
三: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多极化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西欧、日本经
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其它与材料无关。所以选B。
四:(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
(14分)(1)状况: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的关系。(2分)原因: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政治上要求独立自主。(2分)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在侵越战争中,陷入泥潭;美国被迫调整对日关系,确保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2分,任答2点即可)(2)表现: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修改教科书,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4分)(3)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4分) 试题分析:(1)材料一讲述的是美国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关系,材料二讲述的是美日由于经济关系遭到了冲击,材料三日本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即是日本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的关系。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就是20世纪70年代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而造成,日本的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之后采取的措施。日本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还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的因素有: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国家力量、国内外情况、地理位置等。因此影响日美关系因素有: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五: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政府对外政策不断调整的表现及原因
撤军越南,尼克松访华,原因大概是两国冷战消耗了储备的财力物力……反正我们历史老师是这么说的…
六:西方国家在二战后恢复期的经济政策是以什么优先
1. 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2)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但这些做法虽然有效,却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3)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一时见效 (4)里根上台后,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但是,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大幅增加了国防开支,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5)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与美国多年来奉行的赤字政策相反,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6)美国的新经济: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记录。经济增长率提高,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成功。美国一批经济学家由此乐观地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调已经确定,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1)英国:混合市场经济 (2)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 (3)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4)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 启示是:要 搞清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与“人民资本主义”的实质;认清福利国家的实质与影响。
七:在1969年到1980年间,美国采取什么经济政策 原因是啥
1969-1976年共和党尼克松、福特政府的新联邦主义政策; 1977-1980年民主党卡特政府的反滞胀经济政策经济滞胀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作为滞胀现象,兼有生产停滞或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现象。
八: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
答案C
审题要抓住时间1骸71年,A、D两项均发生在1973年,不符合题意。B项指代模糊,较易排除。
九:求:简介及评述尼克松总统的新经济政策
一、背景:
1971年8月—1974年4月尼克松政府为克服美国经济滞胀危机采取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60年代末70年代初,失业、通货膨胀和美元危机是美国经济的三大严重问题。尼克松就任之初,试图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削减政府开支,但未能缓解通货膨胀,反而加剧了失业。
二、内容: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转向“新经济政策”,目的在于对外维持美元的经济霸主地位,对内控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回升。它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971.8.15—1971.11)冻结工资和物价,禁止外国用美元兑换黄金并增收10%的进口附加税;
第二阶段(1971.11—1972.12)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把年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3%,工资增长率不得超过5.5%,同意将美元贬值7.89%,并取消1厂%的进口附加税;
第三、四阶段都以限制工资和物价增长率为目标。1973年又将美元与黄金的比价贬值10%。
三、评价: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中的霸主地位的消亡,也是依据凯恩斯经济理论克服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双重危机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