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教师报《老师,我可以唱歌吗》读后感
唱歌不用教的,常练习就行的,我就比较爱唱歌,开始我就是模仿一些人的唱歌技巧,慢慢的就会变成自己的了,最关键的就是在于练习,还有就是天生的原因,比如,那英 小沈阳(还有他媳妇),唱的都非常好的,但是起初他们都是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的,蔡明其实他五音不全的,但是经过练习也是一样的,我觉得唱歌技巧上没有必要找老师,但是乐理上是有必要的。
二:读《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有感
2013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教师报》和中南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全国“课程改革与校长担当”论坛。聆听了教改专家张卓玉先生的专题讲座,得到了张卓玉先生编著的教改专著《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一书。
拿到《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一书后,我经历了从最初的浏览、初读、通读、细读,到研读。从“慢慢看”、“钻进去” 到“跳出来”,理解、思考、提炼。读书的过程就好像著者张卓玉先生就坐在我的面前,与我这个在三尺讲台40年,苦苦探索和追寻基础教育改革又遇到诸多困惑的老教师进行着真诚的对话与心灵的沟通,使困扰我的许多认识问题一一释然。
我感受至深的是这本书的哲理性、全面性和实践性。作者开篇便站在全球教育变革的大视野中,指出全球教育同行所遇到的同样困境:“课程领域已步入穷途末路,按照现行的方法和原则不能继续运行,也无以推进教育的发展。现在需要的是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原则、新观点、新方法。”就此全书从头至尾集中讨论了一种新的教育哲学——人本主义的教育信念与追求。教育变革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这场教育变革将以人本主义的教育哲学信念为理论基础。作者在教育变革的哲学理论大旗上鲜明地写下了“人性、人权和人本”的光辉。
三:陕西教师报怎么投稿
我帮你找到了今年7月1日的《教师报》数字版(也可查看其他日期),你可慢慢查阅,非常方便。最后祝你阅读愉快! 2012年7月1日的《教师报》数字版
四:教师报 2015.11.18
改深在何处
——2015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成果展示会侧记
样本发布、专家演讲、主题沙龙、微型报告、好课展示、名校观摩、课改问诊……11月1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落下帷幕的2015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成果展示会,被誉为一次集中进行高效课堂行动研究成果的年度检阅,一次不一样的“咨询式学习”。
深度课改要关注什么?高效课堂领域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未来高效课堂应该关注什么?走进深水区的高效课堂如何真正“玩转学习”?与会专家围绕这些主题进行分享、展开对话,让600余名参会代表形成了更多关于深度课改的共识。而会议发布的“全国民办学校十大课改样本”、“十大管理创新样本”,则从实践层面给予了不同的回应。
再议“杜郎口”
聚焦“高效课堂”,杜郎口作为一个标志性课改地标,成为本次会议热议的话题之一。河北围场天卉中学曾被誉为“河北版的杜郎口”,校长胡志民在报告中说,他们始终以杜郎口为师,临摹、借鉴、改进、优化,如今在既有经验基础上,创生出“5D高效课堂”,即“大展示、大读写、大单元、大数据、大平台”,正在破解深度学习的问题,旨在把课堂做出品质,将课改做出境界。
“过去的改革往往局限于一节课的高效,把课堂改革局限在45分钟以内,以教师精讲为主,改革是在一节课的框架内完成的。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三段式学习,打破一节课完成固定的教材内容这一框架,这是巨大的突破。”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李洪山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坚在主题报告中重点表达了“重读杜郎口”的理由。他认为,杜郎口中学的积极意义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就像当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一样,杜郎口的改革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这一改革无疑找到了人的成长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支点,解放了学生的学习力,回到了教学的本源,回到了学习的本源,回到了学生成长的本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怎么关注这一课改典型都不为过。”刘坚说。
值得注意的是,“后杜郎口时期”需要思考的一个重大命题是,课堂还权给学生之后,我们应该做什么?刘坚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课堂制度创新的优势是否已经用到了极致?我们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释放了学生的学习力,这样的制度创新优势还可以走多远?这个过程中如何让中国的教育走得更好?
未知学,如何教
“未知学,如何教”是台北国语实验小学教师李玉贵演讲的主题,她的许多观点成了本次会议的“流行语”,比如,“我们教的不是过去的小孩,而是在未来可以适应社会的小孩”,“教师永远不能用嘴巴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重要的是学习而不是教学”。
李玉贵说,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读懂学生,而是读懂每一个学生,而读懂每一个学生是非常困难的。读懂每一个学生是困难,才能证明教学是专业。当学生真正展开学习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看见?我们都认为学生是课堂上最珍贵的资源,学生的差异是课堂最珍贵的资源,怎样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资源?“我们看一个班,常常看到的是一群模糊的学生,我们需要反思。教师只有愿意反思、善于反思,才能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水平。”李玉贵说。
海口市第九中学校长陈运香在主题沙龙环节指出,课堂的45分钟不是教师的,而是属于学生的。属于教师的时间在课前,教师要利用这段时间思考教什么,要教成什么样。“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我们探索不尽的世界,在班上教50个孩子,就有50个世界要探索,我们的任务很艰巨,要做的事情很微妙,一定要用心观察孩子需要什么,才能制订出个性化方案。观察一个孩子,就要走进他的世界,观察他的世界,帮助他构建独特的世界。”陈运香在总结中说。
深......余下全文>>
五:求《天津教育报》教子经验论文 10分
。。。不一定要读教育报有感啦,去网上直接搜教子经验就行了,好多呢
六:东方教育报读后感400字
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18日“教育时评”发表专栏文章“生命教育:一个亟待重视的课题”,提出了一个长久以来,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所回避的敏感问题,即:人最宝贵的是什么?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关键在于提升人们对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谁都不会忘记曾经编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著名片段“人的一生应该怎样渡过?”,在本文开始之前,还是让我们静坐在窗前月下,打开书桌上的台灯,重新细细品味这段著名篇章吧:
保尔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松林跟前,他在岔路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而它後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地方,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的绞架下被绞死的。他在原来竖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随後就走下陡坡,到了埋葬烈士们的公墓那里。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用枞树枝编成的花圈把那一列坟墓装饰了起来,给这小小的墓地围上了一圈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在陡坡上面高耸。绿荫似的嫩草铺遍了峡谷的斜坡。
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阴郁,又冷清,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从复苏的大地上散发出来的春天新鲜的气味。……就在这地方,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生于贫贱的、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地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份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www.oh100.com/a/201203/68083.html
每读一遍这段精美篇章,我都会受到一次心灵的清洗和震撼。我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老兵会如此平静地生活,即便是最普通,最艰苦的生活,他们也能过得无怨无悔;我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甚至被殴打至残的老革命,老干部会如此坚强,如此宽容那些因受到蒙骗而迫-害过他们的人;我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俘,在回国后尽管遭受到种种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仍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勤奋地工作,顽强地生活着。---- 是啊,他们失去了很多,很多,但是他们深深懂得,他们比起那些已经牺牲了的战友来说,幸福得多了,毕竟,他们拥有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生命。
“人应当赶紧地、充份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几乎在所有引用保尔这段名言时,这句话都被删去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正是这句话,把保尔从英雄,从供人们崇拜的“神”又重新降回到“普通人”了。然而,保尔是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普通人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但任何人无法永远生活在“英雄模范”,“伟人精英”,“领袖高-官”的光环下。事过之后,他还是普通人,最终,他们还得过普通人的生活,和普通人一样生老病死。
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如何认识生命、欣赏生命、......余下全文>>
七:中国教师报2015.3.11第6版在线阅读
32电影频道出品;20:《雪狼》18:15故事片《桔子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