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历史剧

一:郭沫若著名的历史剧

郭沫若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偿、《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嫈》《高渐离》;

二: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作品

1、 诗集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2、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场《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嫈》《高渐离》;

参考资料:百度

三:郭沫若的历史剧有什么特点??

郭沫若以学者、剧作家、诗人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他的历史剧创作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当他创作历史剧的时候,他是以科学家、历史学家在做渊博的准备,而以革命诗人在进行丰富的构思,最后再以戏剧家的绚丽风格去落笔。所以,他的作品才是海样的征引旁博、才气纵横、想象大胆、联想奇胜。”②这样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首先,作者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独到的历史眼光,善于在错综纷坛的历史现象、甚至各种相互矛盾的史料和观点中鉴别真假、明辨是非,提炼出卓越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作为他历史剧创作的思想基础,使他的剧本的主题思想,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郭沫若历史剧的这一特色,在他解放前的一系列剧作中已经表现了出来。例如,他经常突破传统的、世俗的见解,大胆歌颂我国历史上那些旧秩序和旧礼教的叛逆者,给予当时的读者以很大的启迪和鼓舞力量。而在建国后,由于作者思想的更加成熟,也由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的迫切需要,所以,作者创作上的这一特色是更加突出了,也更具有时代色彩了。《蔡文姬》和《武则天》的创作,选择了我国历史上遭到很多非议的两个杰出人物,赋予他们“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高尚品德和“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把对历史人物的科学评价和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塑造了崭新的历史人物形象。这里,表现了作者向在封建社会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正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也表现了作者新颖而独特的艺术构思。这样,作者就把他的历史家的眼光和剧作家的形象思维活动高度结合起来了。

由于作者的历史知识非常渊博,还给了他选择历史素材以表现历史人物和主题思想的充分自由。他下笔行文之际,似乎总能给人一种如鱼在水似的优裕自如的感觉,而不是如有些历史剧作者那样,由于历史知识修养不足,欲放而有捉襟见时之虞,欲收则又难免有穷蹙拘谨之态。

郭沫若的历史剧,是真正的历史学家写的历史剧,无论在见解上或创作上都独树一帜,具有作者的独到的功夫。也可以这样说,警辟、新颖的见解,突兀、奇特的构思,灵活自如的驾驭历史素材的能力以及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一个明显特色。

其次,浓郁的诗的意境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的气息,也是构成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特色的一个因素,而且被一般人认为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作者是一个著名的抒情诗人,他对于诗有特殊的敏感,也很善于在剧中酝酿和组织诗的场面,造成诗的效果。例如,在《蔡文姬》一剧中,作者把《胡笳十八拍》中许多扣人心弦的章句,象明珠一样,镶嵌在剧情发展的重要关口,大大加强了全剧的诗的气氛和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在诗章的伴唱运用上,作者不仅是把它作为深刻揭示剧中人物内心独白的有力手段,使之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把读者和观众更进一步地引向了剧中的规定情境,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此外,第三幕中蔡文姬在长安郊外父亲墓前的梦境,描写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诗意,第五幕中反复吟哦和演唱的《重睹芳华》,都使剧本获得了强烈的诗的意境,也增添了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色彩。《武则天》虽然和《蔡文姬》不同,但它也没有放弃使用诗的手段塑造形象。

历史剧,顾名思义,应该是历史科学和文学创作的有机结合,它当然允许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艺术构思,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在历史剧创作中同样有着它的广阔天地,作者认为:“话剧是现实主义的艺术,用话剧这种体裁来写历史剧,这种做法就包含着浪漫主义在内。”“我们写古人所能凭借的材料都是很有限的,那就要求历史剧作者发挥想象力,把很少的材料组织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创作......余下全文>>

四:郭沫若的诗集和郭沫若的历史剧代表作

郭沫若著作集锦 (1)、诗集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天上的街市》等等; (2)、诗歌代表作品 1、天狗 2、笔立山头展望 3、凤凰涅盘 4、战声 5、罪恶的金字塔 6、天上的街市 7、骆驼 8、晨安 9、夜步十里松原 10、黄浦江口 11、血肉的长城 12、太阳礼赞 13、春莺曲 14、莺之歌 15、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6、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17、诗的宣言 18、炉中煤 19、霁月 20、郊原的青草 (3)、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嫈》《高渐离》; (4)、回忆录 《洪波曲》 (5)、评论集 《雄鸡集》 (6)、专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7)、翻译书目 《茵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年,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年,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年,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年,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年,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年,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年,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1935年,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年,群益 (8)、著作书目年份及出版社介绍 《黄浦江口》 《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 《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年、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年,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1931年,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年,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年,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余下全文>>

五:郭沫若历史剧三个女性分别是指什么

郭沫若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是指:卓文君、王昭君、聂莹

在二十年代中期,郭就写了《三个叛逆的女性》,已经写了《卓文君》和《王昭君》,郭一直想写《蔡文姬》,由于阴差阳错没有写出来,就写了一部《聂莹》。也就是说,你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

一九二三年,郭沫若曾计划写蔡文姬,未果。三十六年后的一九五九年二月九日,郭沫若在广州仅用了一周时间便完成了五幕历史剧《蔡文姬》。四月八日至二十日,《羊城晚报》予以连载。这事立即在文化界、学术界荡起阵阵涟漪。许多人不解其中之意:为什么36年后郭沫若还要写《蔡文姬》?

三十多年前是什么缘故促使郭沫若要写《蔡文姬》呢?郭沫若对此有过明确的表述。那时的郭沫若是愤于南宋理学家朱熹之流对蔡文姬的人品的诽谤攻击(朱熹称蔡文姬“失身陷胡而不能死节”),而且,自朱熹后的七百多年来,这种诽谤攻击不绝如缕。因此,郭沫若觉得有必要站出来“替蔡文姬辩护”。于是他根据《胡笳十八拍》,认定蔡文姬同胡人结合“是没有爱情”的。正是从这点出发,试图通过文姬归汉的故事,塑造出一个符合历史真实,即符合《胡笳十八拍》所揭示的历史真实的蔡文姬。她不应是一个哀怨的人物,而“完全是一个古代的‘诺拉’,一个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式的人物。显然,原来作家是把对爱情自由的追求,作为全剧的主旨的,这同《王昭君》、《卓文君》中反封建的个性解放思想是一致的。

那么,三十多年后,郭沫若要写《蔡文姬》的想法,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那还得从五九年初说起。有次,当郭沫若徜徉在南国明媚的早春阳光之下,徘徊在广州花市那“金桔满街春满市,牡丹含艳桂含香”的气象之中,开启了具体构思剧本的思绪,他意识到:自已虽然在了却多年来的一桩心愿,塑造一个萦绕心头三十多年的形象,但这三十多年来沧海人生的变化,与对人生的观察和体味,却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的。质言之,此刻作家脑海里这个剧本,必须直面眼前的社会现实,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是历史剧创作的一个主要动机。因而,郭沫若清楚地意识到:1959年的蔡文姬决不能再以三十多年前的“三不从”(“在家不必从父,出嫁不必从夫,夫死不必从子”)叛逆女性的面目出现于世了。

郭沫若很明白,《后汉书.董祀妻传》等典籍记载得十分清楚:蔡文姬是曹操以金壁从匈奴赎还的,并且以后还将蔡文姬派以了重用:默写乃父蔡邕所收资料四百余篇,为以后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了贡献。于是,一个歌颂曹操的文治武功、歌颂曹操的重视人才、重视文化建设的时代的主题便在郭沫若心中明朗起来。因而,在新史剧《蔡文姬》里,郭沫若是把文姬当作被曹操拯救了的“一个典型”来塑造的,力图通过文姬归汉的故事来表现曹操的业绩,表现曹操的时代,表现曹操时代的广大知识分子的心路里程。所以,三十多年前反封建的个性解放的创作思想改变了,没有“爱情的结合”的因素全然不见了。

在剧本中我们可以看到,逃难中的蔡文姬正处于走投无路之际,为南匈奴左贤王搭救,终于结为夫妻。文姬深得左贤王恩爱,生下一男一女,建立了美满家庭。时隔十二年,汉匈和好,曹操正在广罗人才,力修文治。他看中了蔡文姬的文才,要她回来参与《续汉书》的撰述,派人以重金赎回。如此,文姬归汉的理由便是充分和高尚的了。同时,通过史剧剧情的具体展现,也表现了在中国历史上类似蔡文姬一类的别子离夫(妇)的爱国知识分子“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崇高的思想境界。剧作家郭沫若就有如同蔡文姬一样的生活经历和磨难,只是所处时代不同罢了。难怪他这样说过:“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

六:现代著名文人郭沫若曾根据该诗作者的事迹创作了一部历史剧,这部历史剧的名称叫什么?

郭沫若创作历史剧屈原的动机,是出于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当时,抗战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有人坚持抗战,决心流尽最后一滴血,但也有人悲观失望,信心不足,甚至鼓吹投降。郭沫若因此说:“我要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郭沫若:《历史·史剧·现实》)郭沫若正是持着这样的历史观点,从反对投降、反对独裁的现实政治斗争需要出发,以战国时代联合抗秦的故事作题材,创作了《屈原》等剧作。剧中的历史人物,往往已经不完全同他们的“原型”一样了。

七:郭沫若的历史剧有哪些

郭沫若的历史剧有

《屈原》

《南冠草》

《武则天》

《虎符》

《卓文君》

《聂嫈》

《棠棣之花》

《王昭君》《高渐离》

《孔雀胆》

《蔡文姬》

八: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的历史剧是什么??

1941年,郭沫若写的历史剧有:

《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鼎》、《高渐离》共六部。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