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次农业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次“农业革命”的来临
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现代社会,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最近几十年,西方学界已经认识到:这场“工业革命”并不非如一般人想象得那样随着新技术的发明从天而降,而是酝酿了几个世纪的多种条件之凑合。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农业革命”。在西欧特别是英格兰,新农法(如套种技术)使农产量大增,劳动力效率不断提高,并且发展出强大的商品化农业。到了十八世纪,西欧发达地区的农业已经激够支持大量的非农业人口,粮食的增长超过了人口增长,打破了那种人口因为增长率超过粮食而最终会被粮食供应所抑制的马尔萨斯定律。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大量非农业的产业大军的现代大工厂才能开张。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了后工业社会。信息革命、技术革命已经把工业革命送进了历史博物馆,农业革命就更是个古董了。然而,在这一高技术的时代,下一场革命很可能就是另一次农业革命。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食物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危机。世界人口的增长且放下不说,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崛起的国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肉食比率不断上升。从1980年以来,中国的人均年肉食量提高了四倍,达到109磅,巴西增加了两倍多,达到197磅。从食品供应的角度看,肉食是最消耗粮食的。生产一磅牛肉要用七磅玉米,一磅猪肉则用六磅半玉米,一磅鸡肉用2.6磅玉米。再加上这几个国家又都是人口大国,快占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这部分人口的口味大变,当然加大了食品供应的压力。
另外,能源危机,使发达国家不断寻求再生能源,其中一个重要的再生能源就是植物能源ethanol。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23%的玉米用于制造ethanol。如今美国政府规定全国所用的能源中必须有九十亿加仑的ethanol,到2022年则要提高到360亿加仑,也就是增加四倍。而 ethanol是个吃粮大户。用ethanol灌满一辆SUV的油箱,所消耗的玉米就足够一个人食用一年。也就是说,一个美国人用ethanol作燃油开车不到一个月,就可能耗尽三四个人的口粮!目前ethanol的生产不仅提高了玉米的价格,也刺激了其他谷物乃至肉类产品的价格。怪不得有联合国的官员说:当今世界的粮食短缺是一场沉默的海啸。Ethanol则是罪魁祸首之一。
展望未来,世界人口将从当今的六十六亿增加到2050年的九十一亿。能源危机自然也随之不断加剧。农业一身而二任:不仅要解决吃饭问题,还要帮助解决能源问题,不革命不足以应付挑战。最近对工业革命历史的研究表明,所谓技术发明并非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最关键的动力之一是市场:只有在工业产品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以保证赢利边际的情况下,才有人愿意对新技术和工厂投资。这一解释,实际上也非常适合于理解当今世界的状况。本来,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也曾掀起了解决第三世界食品供应问题的所谓“绿色革命”。不过,驱动这场革命的动力,与其说是经济不如说是政治。当时西方国家认为,第三世界国家一旦吃不饱,就会投向苏联的怀抱。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以改良种子、肥料、水利为核心,展开农业创新,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的产值,似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喂养世界人口的问题。自此以后,农产品因为过剩而价格大跌,农业在工业社会也成了个“落后”产业,甚至要依靠政府补助才能生存。如今许多人回顾历史,呼唤起“第二次绿色革命”来。不过,这场革命,动力已经从政治转向了经济:世界粮食价格的暴涨,保证了农业的利润。全球的粮食短缺,也保证了农业的市场规模。最近联合国有提出到2030年将世界粮食产量提高50% 的目标。这一系列需求的信号,已经刺激了大规模的资金流入农业部......余下全文>>
二:农业革命是如何开始和发展的?
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观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世界各地区的人民,在采集经济的基础上,积累了经验,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农业出现的时间很不一致,大约为从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有些氏族和部落在新石器时代仍长期以采集和渔猎为生。考古资料显示,世界上主要的早期农耕中心有三个地区,即西亚、东亚(包括南亚)、中南美洲。如西亚的扎格罗斯山区、小亚细亚半岛南部、东地骸海沿岸的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也是大麦、小麦、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产地。中国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下游很早就种植粟和水稻。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分别是玉米、豆类、马铃薯等作物的原产地。新石器时代还出现了畜牧业。早在中石器时代或更早些时候,人们已开始驯养与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关系较密切的某些小动物。狗和绵羊是最早被人驯养的动物。如伊拉克的帕勒高拉洞穴遗址内发现公元前1万年家养狗的骨骼。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1、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以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2、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导致原始社会的崩溃。
三:什么是农业革命?
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发展而来,原始畜牧业从狩猎经济发展而来。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者新石器革命。
四:我国古代第二次农业大革命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它的技术成就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用八个字来概括,这就是:多元交汇,精耕细作。它是中国古代农业强大生命力的来源,而中国古代农业的这种强大生命力,正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
五:农业革命的相关时代
青铜器时代,约发生于4000年前,因青铜器材料的使用,人类可以进行锄耕式的初始农业,称作第二次农业革命。铁器时代,约发生于1400年前,因铁器材料的使用及动物的驯养,人类可以进行犁耕式的农业,称作第三次农业革命。英国(英格兰地区为主)16世纪至18世纪的农业革命,由圈地运动以及技术的革新产生的农业变革,被认为是后来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绿色革命发生于1945年以后,机械化、化学肥料以及新品种作物造成农业产量的大增。集约式农业(集约农业),指农业上采取各种手段,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取得最大限度产出的耕作方式。东亚是世界上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区,与北美粗放农业有所不同。
六:为什么说中国是农业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青铜器时代,约发生于4000年前,因青铜器材料的使用,人类可以进行锄耕式的初始农业,称作第二次农业革命。
铁器时代,约发生于1400年前,因铁器材料的使用及动物的驯养,人类可以进行犁耕式的农业,称作第三次农业革命。
英国(英格兰地区为主)16世纪至18世纪的农业革命,由圈地运动以及技术的革新产生的农业变革,被认为是后来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绿色革命发生于1945年以后,机械化、化学肥料以及新品种作物造成农业产量的大增。
集约式农业(集约农业),指农业上采取各种手段,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取得最大限度产出的耕作方式。
东亚是世界上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区,与北美粗放农业有所不同。
请采纳 谢谢
七:古代农业革命,名词解释
由采集野生小麦发展为有意识的栽种,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第一次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青铜器时代,约发生于4000年前,因青铜器材料的使用,人类
发生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可以进行锄耕式的初始农业,称作第二次农业革命。
铁器时代,约发生于1400年前,因铁器材料的使用及动物的驯养,人类可以进行犁耕式的农业,称作第三次农业革命。
八:“农业革命时期”是什么时候
新石器时代,约发生于10000年前,可能由采集野生小麦发展为有意识的栽种,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第一次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青铜器时代,约发生于4000年前,因青铜器材料的使用,人类发生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可以进行锄耕式的初始农业,称作第二次农业革命。
铁器时代,约发生于1400年前,因铁器材料的使用及动物的驯养,人类可以进行犁耕式的农业,称作第三次农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