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的精髓
太极拳是怎麼回事?太极拳是把对方的力量引出来,对方有反应,他自已产生矛盾,所以太极拳是借力打人。好象一个小船在水上漂,水上撑船。波浪摇荡,小船在水中晃。如果不懂得跟波浪走,就会翻船,就会跌到水中去。那是你不懂劲。懂劲的呢?就会驾驭小船跟水浪走。练拳者要自已是水是浪,让对方是小船。我按下去,你身体不通,就会自身产生矛盾,摇两摇你就跌出去。太极拳是聪明拳,用意不用力。用思想用智慧,要表现智慧。
有人问杨禄禅: 「你是杨无敌,你有没有甚麼人不能打?」他说: 「石头做的、铜铁做的、木头做的人不能打。」也就是说没有反应的人,死人不能打。石头、木头,没反应,不会自已用力。从这个观点来看,是要对方自已产生矛盾跌出去。杨禄禅的搬拦捶,是前後波浪、左右波浪、里外波浪、综合起来就是搬拦捶。每一动都是搬拦,大也是搬拦、小也是搬拦、全身无处不搬拦。他的浪过来,你晕啦,都不知道是怎麼跌出去的。其实这只不过是沉重量飘浮量,起浪而已。如果你跟的不好就跌出去,如果你拍子跟的不好、或者浪的大小跟的不好、时间跟的不好、或者有丢有顶,都会跌出去。
参考资料:太极拳研究室
二:太极拳的核心和精髓是什么 10分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在弱化技击的情况下,每种拳术更注重的是修为。
各种武术的本质无区别,只是修习的方式和特点不同而已,因此各种拳术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到达高手的境界之后,都是相同或相通的。
刚中求柔,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是精髓,也是各种拳术的精髓!
三:太极精髓在哪里
太极拳最大的秘密是“松”. 郑曼青先生学太极拳近五十年才悟到“松”的道理。究竟什麼叫做“松”?怎麼能松得很乾净,很难讲明白。郑曼青先生回忆杨澄甫先生当年教拳,一天到晚坐在哪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杨澄甫先生还讲了一句话,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郑曼青先生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五十年後想起来,郑曼青先生说: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太极拳说难,就是难在自己挡住自己,不肯松。无论如何,要放松。要松到什麼程度呢?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没有用,都空掉了,那我打人家呢?把一个整个的人打出去好几丈外,这又是什麼道理呢?这是太极拳的一种高深理论,它有一种哲理在裏头,而且是一种合乎科学的杆杠力量。不但是哲理与科学合而为一,它能将各种自然原理合并来应用。这你会觉得很难,可是只要真能松透的话,什麼都拦不住你。所以练太极拳“松”为第一,这一点是我(郑曼青)自己深深感受到的。
罗邦桢是郑曼青的大弟子,他在去美国之前特地向郑曼青先生请教在美国教拳应注意什麼?郑曼青先生回答他:“要注意松。” 後来罗邦桢先生说:“练拳45年,不敢说有45年的东西,一个‘松’字,就让你琢磨终身。”常言道:“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 松是通行证,松是敲门砖。松到什麼程度,太极拳就达到什麼程度,松不到那个程度,便不晓得那个程度的奥妙。
李雅轩先生在《太极拳随笔》中提出“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他说:“以前有人问杨澄甫老师:未见您用多大劲,何以将人打出去那麼远,打得那麼脆呢?杨老师答曰:"我是松著劲打的。"有人问杨少侯先生,你发劲时看著是很松软的,如这样子松软还能有力吗?少侯先生答曰:"就是因为是松著劲、软软的,打出劲去,才大得很咧。” 所以太极拳的功夫,无论是打拳或是推手,都必须将身势松开才行。
李雅轩先生特别强调练太极拳要松,而且要大松,要松透。松得周身毫无拘滞之力,松得两臂如绳儿吊著重物一样,经常有沉甸甸重舵碗的感觉。身势松得软若无骨的样子,但是这种大松大软,不是软塌塌,不是松懈懈,不是松得软得如一摊稀泥。而是以神气将身势鼓励起来,使它动汤起来,有强大而又灵敏的柔弹力。太极拳练习到了真正松了的阶段,全身都有气布满,前後左右都撑满抱圆。李雅轩先生比喻为伞的撑开。伞不用时收起来,放松了;用时撑开,此时伞面是绷起来的。不是硬也不是懈,是整个铺开的。整个伞面是完整的,伞面上的每一点都处於整体中,张力是均匀的。
吴图南先生说:太极拳之秘在“松八段九节”。练习太极拳架时把八段九节真正松开才可称为著熟,这是学习太极拳的关键。松,最先全身不能有力。全身有九个关节要松开。三个在手,三个在脚,三个在背。手三关节是腕、肘、肩。脚三关是胯、膝盖、踝。背三关是尾闾、颈、头顶。九关之中最重要是手三关,首先要把手三关松开,第一是腕关,接著是肘而肩。肩关是最难松。“松肩”忌压肩,要顺著两侧45度斜下松落,将肩井穴张开,降于涌泉穴中。如何才能松开关节?首先是松开憨节之间的腱,接著骨,要不断的松开关节之间的腱,关节之间不松,气不能顺畅的流动。我们习惯于拉紧,应不断的放松。当我们初学时,动作是紧绷绷的。我们学习知道那些动作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运而後动的动作。当肩关节能松开时,其他的都容易了,脚三关中踝关最难松。尾闾关松开後,气可通上背部。
张秀刚老师说:“练太极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因为心有所畏......余下全文>>
四:太极拳的精髓是什么?
太极拳的精髓就是练出松沉劲,松沉劲是基础劲,是底层劲,其他劲都是由松沉劲展开。
一旦练出整体的松沉劲,脚下觉得生根,一般人会推不动你。
只有整体练出松沉劲,才能力发于根,发放手的劲都是由根发出。
运劲如抽丝的劲也是松沉劲。
劲断意不断说的还是松沉劲。
可以说,得松沉劲者得太极。
松沉劲是无止境的,所以要不断的练,太极功夫的深浅也可以看成松沉劲的深浅。
关于用意不用力
比如抬胳膊,任何人抬胳膊都不会觉得费力,假如胳膊有五斤重,如果你用十斤力抬胳膊当然不会觉得胳膊沉重,这时就要求你大脑想着减少胳膊的用力程度,慢慢的用八斤力,七斤力,直到用五斤力,这时你会感觉到胳膊的份量,减少胳膊用力的程度越多,会感觉胳膊份量的加重,这时就慢慢的练出胳膊的松沉劲。
关于虚实分明
一些简化太极拳和比赛套路太极拳练不出功夫的原因就是虚实不分,导致腰跨松不下去,练不出腰跨的松沉劲。
传统太极拳要求是后座的动作,必须头顶,尾椎,脚跟乘一条直线,这样的好处就是只有直立才能最大程度的放松,因为不直导致身体的某些部位用力而松不下去,只有松下去后才能练出腰跨的圈来,只有腰跨练出圈来,才能主宰于腰。
比如简化太极拳做“按”这个动作,当把双手由“挤”后拉回来后座时,几乎所有简化太极拳动作都作不到位,不成直线,就是虚实不分,导致腰跨松下来不,更画不出圈来,那末前推的手永远也发不出应有的劲道。
前弓步,小腿应该与地面垂直,最多不能超过前脚掌的一半,当你练到松漆松脚时,如果超过前脚掌,就会觉得失中,当练到松漆松脚这种程度的弓步,会觉得前脚跟和后脚跟踩在一个圈的内沿上。
太极拳的刚劲
太极拳的刚劲是通过松柔练出来的,随着松沉劲的逐渐练出,刚劲也就慢慢的显现,练出整体的松沉劲,刚劲才完整,要想练出刚劲,必须练出松肩坠肘,松要松垮,松漆松脚,这样才能具备力发与根,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发放劲,所谓发放劲就是刚劲。
所以,整体松沉劲练出来了,通过松柔练出来的,柔自然会,刚劲也就出现了,刚柔并济自然上身,这时就可以以柔克刚,也可以以刚打力。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启发。
五:太极拳的精髓是什么?
tfjjl6024kjgdj
六:太极拳的精髓是什么??
1.最好在练梗极拳前先明理。太极拳讲究最细,法则最严,从皮、毛、骨、肉、筋、络、气、血、五脏六腑处处有法则,有规矩。例:意气君来骨肉臣必须明白。各部位的规则法则等等的道理都把道理弄通后拳自然好练。你自己就知道应怎么做,应怎么让身体的各部守法。各部应做到什么标准,自己先有目标才好前进。对各部位的要求,都要问一下为什么?你才能真正的明白。如果你自己管不住你自己的部位,那你不可能管住别人。那对方必然管你。要记住合乎规矩、标准,各部位守法规后落自然。
2.理通后练太极应从站桩开始。先占太极的无极桩。调整自己的身体,把练太极的要求先练进体内,如神要守住,心要静,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到丹田。裹裆敛臀含胸实腹。舌顶等等要求,确实进体后,也就说,把这些法则要求确实都守住了,桩法占成。桩法站成后应走太极步。
3.走太极步。走太极步时也叫行桩。在练习太极步时法则要求可能你又守不住了,必须守住。和站桩的要求是一样的。只是腿在走步在行。走时身体决对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守住了规矩落自然。平视10米左右。当然,走行桩有走行桩的标准和尺寸。非明白老师才知道火候。太极步练成后开始盘架。太极步练成给盘架和推手技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4.盘架。盘架时式子不要贪多,应练好一个式子,没病式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式子。按顶、扁、丢、抗,四病去查找自己。然后再找放松舒展、大方、自然,练成后开始找紧凑。
5.紧凑。练紧凑时更要讲尺寸分豪。如果尺寸差了,气不能入骨,功不会上身。检查每一式是否十三式进体。每一手,每一个动作是否合乎要求。开合是否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每一手有没有罗旋力、缠丝劲。劲是否来自腰,取劲是否取自脚。通过脚根送到腿,又送到腰。通过腰送到臂上。形于手指等等要求要严格的检查自己。然后再检查自己有没有病式、病手,处处到位,事事得体。如果都做到了就会脱胎换骨、浑元一气、气敛入骨、三关起动、周身一家、内外合一、阴阳平合、开合自然得体。就懂劲了。接近神明。
6.推手。懂劲后,再练习推手。推手过早会出现很多病手、病劲、病式,时间一长不好改正。通过推手硼、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找劲,检查是否做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劲由内换,舍己从人。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是否单重发力然后进入乱环。练习成熟后给技击打下了基础。
7.技击。无论任何拳种、技击和养生是最高的目标。两种缺一都是不理想的。也就是说是不科学的拳种。(太极养生之术以下单讲)关于技击也是本拳种最高的目标。就看你怎样追求。在历史上高手如云,现在为何练习者多,技击者少。我认为是现在我们的心没达到。要知道推手不是目的。技击才是最高的目标。应从每一式,每一手找变化找劲。硼、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太极无虚式,式式可打人,式式变化无穷刚柔相济。只要你按拳理要求认真练,出功不比任何拳种慢。以我看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练习。比别的拳种应快。只是一个练功方法找一个真正明白的老师。自然而成,会出现大批太极技击高手。
8.太极养生。只要按太极要求来练就平合了阴阳,补先天。五行相生,心静神舒气贴己。气敛如骨,气血一旺,身体会一天一天健壮。病自然没了。
9.器械。以上做到后应该练习器械,由其是枪。必须要练习.
太极是刚柔相济的,练时讲究心平气和。别忘差之丝豪,扭之千里。
七:太极拳的精髓与技巧有哪些
第一,太极拳就是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是其中的内家拳的代表拳种。实际上,太极拳是极凶狠的一种打人制人技术,但大多数人不了解。第二,太极拳主要流派有陈式、孙式、吴式、武式、杨式、赵堡太极、武当太极等。其中孙式、吴式、武式、杨式都是从陈式学习和流传出来的,赵堡太极和武当太极的源流现在有争论,但我认为有理由相信它们也是从陈式太极流传出来的。另外,你说到“门派”,太极拳并没有明确的“门派”的分别,只是风格不同,总体上说仍是一门,就是太极门。但实际上也没有明确的这样的说法。正因为太极拳自古以来思想较为开放,门派之见不深,所以才能传出这么多不同的风格流派。第三,太极的精髓是注重技巧,借力打力,以松柔圆活为特色,以缠丝劲为劲路的根本(陈式如此。杨式提倡抽丝劲),多通过快摔、反关节等技法,巧妙地达到一招制敌的目的。
八:陈氏太极的精髓
陈式太极拳在强调缠丝劲的基础上,上肢运动有朋、捋、挤、按、 采、 列、肘、靠八门劲别和通背劲、对称劲,中间有“胸腰运化”,下肢有 朋、捋、挤、靠、 采及进、退、顾、盼、定五步和“裆走下弧”,这些合到一起产生的劲称为“混元劲”。为了在太极拳技击对抗中走出“混元劲”来,有如下要求:
逢力必 朋, 逢 朋必缠, 逢缠必转,逢转必沉。
这些要求包含在每个动作中,而且是在瞬间同时完成的。细心的读者可以对以上16字诀认真揣摩体会。下边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混元运动的规律。
一、六个方向的圆
太极拳运动的肢体运行轨迹非圆即弧。弧是圆的一部分,可归入圆中进行讨论。我们先来定义:具有六个方向的力称为“混元力”,也就是说,“混元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拥有六个方向——前、后、左、右、上、下,即立体的圆。有的人虽然走得也是圆,也是弧,但只有四个方向,这样的力不能构成“混元力”。
一对方向的力,比如前后或左右或上下,这样的力产生的劲叫直劲,对对方构不成威胁。因为它是直来直去的,严格的讲它不属于太极拳劲别的范畴。四个方向的力才能形成圆和弧线运动,但对方的大脑可以作出判断,肢体的本能反应可以跟上你,随上你,对对方的威胁也不大。只有是六个方向的圆弧运动,即立体的圆运动才能使对方对你的运动方向无法判断,这是太极拳有别于其它拳种的精妙之处。你可以先出手打我,我一接手就干扰和改变你的运动方向,使你处于被动和无目标状态,然后便是我的打击,这是太极拳“后发先至”的奥妙所在。
在这个具有六个方向的劲力之中前后是本能,左右是技巧,上下是奥妙。 “前后”是人们的习惯,“左右”经过训练可以掌握,“上下”则不易掌握且容易被人们忽略。
凡是在推手和散手中产生了顶劲就一定是少了两个方向,不是左右就是上下。
凡是被对方冲垮了,一定是少了左右方向的劲;凡是自己左右转动不灵时一定少了前后方向的劲;凡是被对方提起或压垮了,一定是少了上下方向的劲。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动作,每个转关换式都必须有六个方向,否则拳式就是不正确的,在实战中也是不管用的。
二、肢体的公转和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形式是公转加上自转。太极拳运动中以腰脊为轴,身体各关节的运动也是公转与自转的同步交叉运动。一般来说,下关节对上关节而言是自转;上关节对下关节而言是公转;前关节对后关节而言是自转,后关节对前关节而是言是公转。自转相对于公转时关节运动的幅度要大,公转相对于自转时关节运动的幅度要小——这里讲的是在走缠丝劲时关节运动的规律。
上肢运动相对于腰脊来说,腰脊是公转,手臂是自转。说腰脊的转动幅度大于手臂是不对的,打击腿(抬起的腿)与腰脊的关系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腿要承担自身的重量,相对来说比手的运动范围要小,所以尽管脚是膝关节的前边一节,可它自转的幅度并不大,而膝关节转动的幅度更大一些,这是特殊情况。因为脚在抓地的时候要生根,要向下渗透,拧转,所以脚不可能像手一样画那样大的圈(用腿攻击时除外)。
公转运若轴,自转方圆生,相随勿枉动,三节自分清。
太极拳运动要求我们明三节——梢节、中节、根节。全身多处分三节,比如:手分三节,臂分三节,胸腰、下肢亦分三节。没有了公转和自转,便分不出三节来,自然也没有“节节贯串”可谈。所以公转和自转学说是建立在“节节分家”基础上的。
明白了公转与自转的规律,我们便可以做到以腰脊为轴,以手领劲,含胸塌腰,屈膝松垮,五趾抓地,将全身的劲力整合为一处,施加到我们......余下全文>>
九:太极拳精髓是什么,宗师秘不外传的四句话说的清楚明白
着功:简单地说就是你往我来,一势一用。比如你练搬拦捶,你应该知道经是干什么用的,怎么叫搬,怎么叫拦,怎么叫捶。有了初步着功,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是松功:松懈不分,太极拳要求松,是松而不懈。所谓松,是指你的四肢、百体、关节、韧带无一个地方不柔和。要使关节、韧带、肌肉等松开、柔韧、活动自由、富有弹性,都能听你自由指挥调动,就必须通过练松功,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十:太极博弈原理的简介
《太极博弈原理》为名家紫钦天所著,集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贯穿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参证西方人文演化理论,独创太极博弈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