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总共有十二经络 为何 伤寒论只有六经辨证??
六经辩证是后人编的,因为张仲景有三阴三阳,所以后人就编出个六经辩证,其实,张仲景的三阴三阳应该叫做六气,气是运气里面的气,不是六经的意思,经只不过是气的一个运行通道,经络也是气生的,而六气也包含人体脏腑之气,也就是脏腑的所有功能,所以张仲景的六气,是对于人体整个身体而言的,后世的六经,只针对经络,是错误的。
你要清楚一点,就是脏腑经络的气化,也就是脏腑经络的功能,就是六气,所以身体所有的疾病,统统可以归到六气上来,所以伤寒论不是一部治外感的书籍,他是一部研究人体所有气机气化的一部书籍
二:您好,Goodfree先生,就十二经络手足三阳经的区分,想问您太阳和阳明哪个强,有时真的糊涂了。谢谢!
三阳经,阳明经的阳气最盛,其次是太阳,最后是少阳
三阴经,太阴经的阴气最盛,其次是少阴,最后是厥阴
三:谁知道3d,2d的交流平台啊
设计在线
www.dolcn.com
或者bill王的论坛设计板块
www.billwang.net
四:清代是否有名医?是那位?
每朝每代都有名医,好多位呢。有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邵兰荪、黄退庵、计南、毛对山、刘一明、王清任、喻昌、张璐、徐大椿、王士雄等人。有本叫《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的书。最出名的叫“喜来乐” 哈哈 这个是开玩笑
五:古代中医是怎么衡量什么药该用多少药量的呢?
中药离不开实践,至于汤剂的形成是伊尹之后,方剂的形成也是在不断尝试单味药的基础上开始尝试配合使用,比如内经里产生的十三方,还有最早的五十二病方。另外产生了七方、八阵二十二门等制方原则,最后产生比较成熟的君臣佐使的配伍结构。你提到的古代人研究中药、配置方剂的研究方法应该有很多种途径,从原始的口尝、亲身尝试到练习气功调息状态下体验药物的作用归经,如现不可考的《胎胪经》,就是在类似胎息状态下的道家内证体验,此外还有术数原理,从河图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术数里悟出的配药比例而研发出的六一散;以及直觉思维等的探索。必须要说明的是,方剂里的用药量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值,这样,才可能为辩证论治和临证加减提供一个参考,而不是一张一成不变的处方。
以上为自己手打,下面提供一点发展史
另附一些资料,供您浏览参考:
方剂的形成发展:方剂形成很早,具体是何时,何人所为,尚不能查。从历料上看,方剂的发展至少在周以前,在发展药物治病后,积累经验,从单味发展为多味治病,在多味治病中逐步摸索出一些东西,知道了如何配伍治疗最好,这是第一个前提,第二个前提是方剂形成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知识、工具,才能有方剂的产生,从生食到熟食,有这些条件为方剂的形成提供基础,在周休《礼记》“君有疾饮药,臣先偿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偿之”。可见当时已药煎后饮用,也说明当时人们对药有无毒性,尝不明了,故先用人偿之。《史记·仓公列传》及《流沙阴简》中见出有方,如长桑君教扁鹊以“禁方”,禁方乃自己的积累的方剂,不轻易传与人,扁鹊治病人假死时,用了“八 ”之剂和煮之,说明当时方剂已具备了一定的形式,也有一定的道理,证明这些方不将药物草率的堆切,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目的,更主要证明了这一问题。在《内经》中,关于治疗原则、方法、方剂配伍组合的一些理论,都有很多记载,说明到了《内经》时代,方剂的理论已经成熟了,此处成熟并不意味完善,从开始到定形,已经把它当中经验的东西抽取出来,总结成为比较有系统的理论,所以说它是成熟的,在《内经》虽只记载了十个方,但这十三方还是相当原始的,有的还是单味药,有些方用药简单,从此可能会疑问,理论发展到这样地步,为什么没有方?因为古代著作,从《汉书·艺文志》中看出,它是分开的。《内经》是医经,有七家,经方比它多,有十一家,所以在《内经》中少,还有更多的,虽没传下来,但有记载,在那里已积累相当的资料,形成了理论,在此以后,更进一步是张仲景的著作,记载了相当多的方,有314方(除去重复及后世的附方),从方的数量、药的数量及剂型上,都说明在这一时期又有很大的发展。应特别指出的是,仲景方有它的特点,非常精练严谨,针对性强,换一药便是另一方名,加减一些剂量是另一方名,证有所不同,方便有了改变,而经过后人的研究,这些方的配伍当中,有相当的经验和道理,从方剂来说,它的立法、用药非常精练、严谨,针对性强,为我们后人学习和研究方剂提供了很宝贵的东西,后人不仅尊之为“医圣”,而且称其书为“方书之祖”。
从发病原因分析、探讨,对病因病机,隋代的巢元方《诸病源侯论》侧重谈病的发生、特殊症状,由于这样的发展,促进了临床各科的发展,促进了用药物治病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方就更多了,这是一方面,另一个是到了后来,在这些方书里有一些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是海外来的,如婆罗门,它不是咱们的名字,是南洋的,由于交通的发达,中外的交流,各种各样的文化、物产,也扩大交流,包括了外来的医药药方。在祖国医学的遗产中,包括了一个部分是吸收了外来的东西在里面,在这些外来的东西不是拿来的,而是融......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