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和剪纸的故事作文四年级400字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这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美不胜收的剪纸深受人们的喜爱!每个生动的剪纸背后,都有一个神秘动人的故事。今天,我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纸,它的样子是这样的:一个小姑娘在一个蒙古包里面学习,蒙古包外面长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草。面对这幅剪纸,我呆呆地思索着,情不自禁的摆动着衣襟,飞向了想象的王国。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可爱又很漂亮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英其玛,她是一个孤儿,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她学习成绩很好,是班里的第一名。每天放学以后,她都帮奶奶干活。
一天夜晚,在蒙古包里,英其玛正在学习,只见她两眼望着书,嘴里还小声地说着什么。一会儿她又两手托腮,思考着。突然,英其玛一拍桌子,大声喊道:“我终于明白了。”顿时,风吹进蒙古包内,好像在为她鼓掌。
第二天早晨,英其玛照例来到蒙古包外,给花草浇水,施肥。这时,邻居达日娜姐姐走过来,亲切地对英其玛说:“英其玛,你真爱劳动阿!”英其玛拢了拢打在耳边的头发,笑嘻嘻的说:“达日娜姐姐,不要夸我了,再夸我会脸红的。”多么可爱的英其玛啊!
这张剪纸,把草原上的英其玛刻画得活灵活现了。我喜欢这幅剪纸,它将伴随我快乐成长。
二:剪纸的由来的故事
剪纸艺术是中华文化发展演变历史中的一种传统艺术,在剪纸尚未产生的年代,自然界的事物向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类似剪纸的形象,形状各异的树叶、草叶、色彩纷呈的花瓣、花朵,玲珑剔透的雪花以及山川景物的剪影,都促进了对造型艺术的思考。一旦虚实相生、虚实互补的规律被认知,运用这一原理反映生活的艺术创造即成为必然。
我国的剪纸艺术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在发明初期的“珍贵”,剪纸艺术最早开始流传于宫廷及士大夫宅邸,成为仕女的“最爱”。传至唐、宋之际,已大为盛行于民间的各种节庆场合;至元代,相继流传至中东及欧洲;以致明清,其艺术作品已与人们日常生活节庆相结合。当然在我国较早的记载见诸《吕氏春秋》:“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史记·晋世家》亦记此事。这件事广传后世,屡被征引,最终竟以“剪桐”作为分封的代称。成王即周成王,叔虞是武王之子。叔虞受封乃西周事。将树叶仿圭成形的行为,已是近乎剪纸的造型艺术。至今,民间仍有手工“撕纸”一项作为剪纸的品种而存在。因此,若说西周时已经出现了剪纸的雏形,也不为无据。近世纪以来,古老的中国,内忧外患,历经战祸,剪纸艺术已濒临绝迹,一般人们在生活多变中,多已无暇从事剪纸艺术的研究。
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新兴的剪纸,首先是切合新时代人的心里与审美需要,投其所好,画面饱满不避繁琐,反受欢迎。
剪纸艺术在中国之历久不衰,主要是由于它的爱好者,把中华优美文化和民俗生态,利用“刀”与“剪”的技巧表现的多彩多姿,极尽咏趣,逗人喜爱,流传弥久而愈觉其珍贵。
剪纸艺术对欧亚大陆的影响,可溯自公元七世纪以后,先后在日本,及经由当时的“丝路”,在中东与欧洲再度播种,并发展出不同的风格。至今,在他们的国家博物馆里仍藏有不少古老中国剪纸珍品。
三:关于剪纸的故事
剪纸的故事田巧莲:尼哥底姆夜访耶稣受胎告知井边论道天使救罗得天使安慰夏甲信而不沉耶稣基督耶稣和马大玛利亚天使安慰撒迦利亚耶稣救聋哑人“我是葡萄树”圣诞作者:田立柱剪纸是儿时记忆中获得艺术成就的最初印象,先是把刻样与纸张迭放在一起,然后用煤油灯袅袅的黑烟来“熏影子”,纸片润湿了,那轻轻的黑烟便如同有灵魂的使者一样匍匐上去,填补一点点的空白之处,什么时候没有了空白,灯就熄灭了,拿过来,去掉剪纸的刻样,背后的衬纸便出现了一个黑白的世界,清亮、分明。我们就可以看见花儿的叶子怎样的被风吹的卷了起来,看见花朵的瓣儿舒展的起舞,那幅黑白的图画就告诉我们艺术世界的故事了。想象的空间就突然向我们开放。我和姐姐一样大约都经历过这样的情景,那既是乐趣,又是劳作,每当完成自己的一些剪纸作品,拿给大人们看的时候,也是希望得到表扬的时候,大人们总算毫不吝啬还给我们表扬,于是家庭就有了欢乐的笑声,这似乎是上帝通过艺术给我们人类的安慰之一吧。我们的家乡是山东省荣城市的一个临近大海的村庄,在地图上那海被标明为黄海,我们村子的人们一般是从事农业和渔业的。但我的爷爷却在这两个工作之外找到了自己的养生的新渠道-“商业”,他们称那工作为“拉乡”,大约就是在各个村庄之间做点小生意而已吧。我们村庄的名字叫小岗南头村。我姐姐出生在1949年,与共和国同庚,我出生在1953年。小学生活和使我与基督教有了最初的联系,因为那时候的学校房子不够,只能上半天的课,另外的时候我们就在同学家里学习,我所上的学习小组都是基督教徒的家庭,人们当时称基督教徒为在教的人。他们并没有告诉我有关耶稣的故事,但是给了我很多的关怀,基督教的家庭生活使我感到了温情的一面,马利亚画像安静、和善的面容也自那一时起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中,成为了持久地激动。我与姐姐都遇到过1960年前后的灾荒,品尝到饥饿的残酷与折磨,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体验,影响着我们以后的生活观念。姐姐小学毕业后因为家庭生活的原因,不可以继续上学了,她必须与大人一起承担家庭生活的负担,拖人找地方去学手艺,就是绣花,用机器绣花,居然有不少的收入,令困难时期的父母大得安慰。家庭生活也因此得了改善,她是我们家庭的功臣。这份工作也令姐姐渐渐的对艺术产生了兴趣,我记得她的绘画故事,如何的修改,如何的描画,如何的临摹等等,在绣花的人中间也有基督教徒的同事。现在的剪纸工作或许还是那段有意义的生活继续。“文化大革命”时期,因着年龄的关系我们时常愿意自己成为革命者和红卫兵,我们有过崇拜英雄的观念和一种为正义牺牲的革命冲动,但是当我看到老师在遭到批斗时候的痛苦,我的心中产生了自责。同时,我们处于生活动荡的潮流之中,艺术家的梦想也渐渐成了“将残的灯火”。1969年,我就业到了烟台市冷冻机厂,在车床车间做了一名工人,由于我对画画的兴趣,不久我参加了工厂的宣传组,在那里得到一位绘画师傅的有心培养,从他那里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素描等基础知识,那“将残的灯火”也就渐渐的复生。1982年,我成为烟台市基督教会的新成员。1985年,我成了华东神学院的新学生。开始了神学院的神学学习。在华东神学院中我开始体会信仰和文化的问题,我更愿意把基督教的信仰看成是我们中国幕牟钩洌颐堑奈幕腥鄙俣匀诵缘纳羁探沂荆蚁胨降奈幕系幕浇掏剑捕嘤欣嗨频乃枷氚伞?/p>在所有的文化形式中,艺术是比较容易让人们领会和接受的事物。我自己曾在辽宁省的一家儿童杂志上发表过一些连环画的作品,因着阿姐的剪纸成功(我把阿姐的剪纸能够得到认可看作了成功)我也萌发了艺术创作的冲动,开始了在剪纸上的探索。我的姐......余下全文>>
四:关于剪纸的故事有那些?(一百字的故事)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纸,发展成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简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艺术语言。
剪纸的传说故事:
从前,扬州城里住着一个没爹没妈的小姑娘,谁也不晓得她姓什么,叫什么,因她靠剪花样子卖钱过日子,大家都叫她"花丫头"。
一天,花丫头大清早就出去卖花样子,奔波了一天,只赚了几文钱。回家路上,望见前头围了一堆人正看热闹,就走了过去。她挤上前一看,只见一个老奶奶坐在路边上正替人家剪花样子呢。花丫头心里话:"我剪的花总是没得人家的好,总是卖不出去,今儿个正好学学窍门,看人家怎么剪的。"只见老奶奶的剪子在手上就像活的一样,纸在她手上三转两转,一张花样子就剪出来了。乖乖!这个花样子剪得真神,那些枝儿、瓣儿、叶儿、朵儿,比真花还要好看呢!把她都看呆了。直到老奶奶收摊子的时候,她跪着求老奶奶收她做徒弟。要跟老奶奶学剪花样子。老奶奶说:“孩子,学手艺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吃很多苦,你受得了吗?”“嗯。”花丫头点点头,老奶奶见花丫头一片真心,当晚就把她带到自己家里。
第二天,老奶奶交给花丫头一条扁担,两个小桶说:"你先替我浇花吧。"花丫头一看:"啊!好大的花园啊!"各色各样的花多得数也数不清。从那天起,花丫头就不声不响地整天挑水浇花。就这样挑啊,浇啊,肩膀磨破了,长出了老茧,桃花落了,荷花开了,桂花落了,梅花开了。花丫头整整挑了一年的水,浇了一年的花,她闭上眼睛都能数得清这园里共有多少种花,想得出那些花的样子,说得出哪一种花有多少瓣。可老奶奶还是不提教她剪花、样的事儿。
一次,花丫头忍不住问老奶奶:"师父,多晚子教我剪花样子呀?”
老奶奶拿出一把剪刀,笑了笑说:"孩子啊,别着急,三分手艺七分家伙,剪纸要有好剪刀,你先替我把剪刀磨磨快。"花丫头接过剪刀一看,"哎呀!"这是什么剪刀啊,锈得都不像样子了,刀口缺缺桠桠的,就和锯齿差不多。花丫头不声不响,来到小河边,磨啊磨啊,太阳落山了,月亮出来了,刀石磨断了,又换了一块,冬天小河水结了冰,春风又把冰吹化了。就这样又整整磨了一年,剪刀越磨越亮,刀口也锋利了。花丫头手里捏着雪亮的剪刀,赶紧去找老奶奶。当她跑到原处一看,不由惊呆了,哪里有老奶奶的影子啊,就连自己住过的草棚子,浇过的花园都不见了。花丫头正在奇怪。忽然半空中传来老奶奶的声音:“工夫不负有心人,买花样的人儿踏破门。”花丫头这才明白,自己遇上了神仙了。
花丫头带着老奶奶留下的剪子,回到扬州城里,替人家剪花样子。说来真怪,剪刀一拿在手上,想剪什么花,眼前就出现了那种花的模样,一张纸片儿到她手里三转两转就剪出一张活灵活现的花样子,那一朵朵花样儿,各不相同,一枝一叶,就和真的一模一样,剪出的花样子,果真一下子全都卖光了。
后来有人说:那位老奶奶就是八仙中的何仙姑变的。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花丫头的名声就传遍扬州城。
从此,花丫头家的门口可热闹啦,买花样儿,求教的,就差把门给挤破了。后来,花丫头还带了许许多多的徒弟,把她那绝妙的手艺一代一代地传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