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孟懿子问孝》
原文:
孟懿子问孝①,子曰:“无违②。”樊迟御③,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选自《论语·为政》)
【注释】
①孟懿子:鲁国孟孙氏第九代宗主,名何忌,谥号懿。②违:违逆。③樊迟: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中的重要人物。御:驾驭马车。
【译文】
孟懿子问:“怎样是孝道?”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逆。”一日,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孝道,我回答他说不要违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知识链接】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以“仁” “礼” “中庸”为核心的政治主张和伦理思想。《论语》的“论”,即排比资料、辑纂成编的意思;“语”则为语录之意。《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其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关于《孟懿子问孝》一篇,有学者认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贤而好礼,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违其父的行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
二:孟懿子问孝,孔子为何只说了无违就没在往下说
下面是钱穆先生的解读,括号里面:
讲给后来被逐出师门的孟懿子听的,是夫子有意让其车夫去传话。只是因为孟懿子违了孝,是针对这件事提出的针对孟懿子的教育方法。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鲁大夫,三家之一,氏仲孙,名何忌。懿,其谥。其父僖子遗命何忌学礼于孔子,乃孔子早年期学生。后孔子为鲁司寇,主堕三家之都,何忌首抗命。故后人不列何忌为孔门之弟于。
无违:僖子贤而好礼,懿子殆不能谨守其父之教。孔子教以无违,盖欲其善体父命卒成父志。
樊迟御:樊迟名须,亦孔子弟子。为孔子御车,孔子以语懿子者告之。无违父命为孝,此特为懿子言之。父不皆贤,则从父未必即是孝。孔子之告樊迟,殆欲樊迟有所问,可以申其未尽之意。
何谓也:樊迟果不达而问。孔子乃言无违者,无违于礼,能以礼事亲,斯为孝。父母有不合礼,子女不当顺其非,必自以合礼者事父母,斯对父母为至敬,此即是孝。若顺亲非礼,是谓其亲不足与为善,又自陷非礼,此乃违逆其亲之甚。故无违为孝,乃为懿子一人言之。不违礼为孝,乃为天下万世一切人言之。其父果贤,子不违,仍是不违礼。孔子两次所言,义本相通。【或说,时三家僭礼,故孔子以无违于礼警懿子,欲樊迟之转达。但孔子何不直告,而必待樊迟之再问而转达,似成曲解。若懿子能无违其父使之学礼之命,则其儆三家之僭者亦寓乎其中,可不烦樊迟之再达。】
白话试译
孟懿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不要违逆了。”一日樊迟为先生御车,先生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答他不要违逆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呀?”先生说:“父母生时,当以礼奉事。死了,以礼葬,以礼祭。”
三:孟懿子问笑原文及翻译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由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翻译: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孟武伯问孝道。孔子说:「让父母亲只担心你的疾病。」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人讲的孝顺,只是能养父母就算尽孝道了。但是狗和马,一样有人养,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的心,养父母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分别?」子夏问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难在永远保持和颜悦色。有事时,由年轻的负责服务操劳,有了酒食,先为长者陈设,请长者先吃,这样就算是孝了吗?」孔子说:「能从温习旧知当中,领悟出新的道理来,就可以为人师表了。」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一件器具,只限于一种用途。」子贡问老师:如何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先把事情做好,然后照他所做的来说。」孔子说:「君子待人忠信,但不徇私,小人徇私相结合,但不讲忠信。」孔子说:「勤求学问而不用心思考,还是不能明白究竟,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变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孔子说:「仲由啊!我教你『知』的道理吧!你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孔子说:「多听别人说,把你觉得有疑问的搁置在一旁,其余的部分也要谨慎地说,这样过错自然就减少了;多看别人做,把你认为有疑问、不安的地方,搁置在一旁,其余的部分也要谨慎地去实行,能这样做,就少有后悔的事情了。」孔子说:「不是他的祖先却去祭拜,这是谄媚。遇见道义上应当做的事,却不肯做,是懦弱没有勇气。」
四:阅读以下《论语??为政》选段,回答问题。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小题1:身体健康,守礼,敬。小题2:偶尔为父母做点什么,有美食就让给父母吃,这样的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难就难在能够做得心甘情愿,和颜悦色,并且能够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只答对“心甘情愿,和颜悦色”给2分,加答“始终如一,持之以恒”给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填第一个空要揣摩孔子所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的意思——做爹娘的只为孝子的疾病忧愁,反言之,子女应担忧父母的健康;填第二个空揣摩“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就可体会出孔子强调孝与礼的关系;填第三个空揣摩“不敬何以别乎”就可体会出孔子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小题2:试题分析:“色难”实际是和颜悦色的意思,实际这句话孔子强调了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给,更重要的还应是精神上的关怀。回答类似题目应综合理解文段的内容,同时应想到孔子思想的根本。参考译文:孟懿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不要违逆了。”一日樊迟为先生御车,先生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答他不要违逆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呀?”先生说:“父母生时,当以礼奉事。死了,以礼葬,以礼祭。”孟武子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道:“做爹娘的只为孝子的疾病忧愁。”子游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孝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处作分别呀?”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就告诉他说:“对待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了事情替父母去做了,有了佳肴让父母兄长先吃,难道这就算是孝顺了吗?”
五:孟懿孑问孝,孑曰。。。。曾以为孝乎翻译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不要违逆了。”一日樊迟为先生御车,先生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答他不要违逆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呀?”先生说:“父母生时,当以礼奉事。死了,以礼葬,以礼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孝,孔子说:“(孝就是)纵使自己生病也担忧父母的那种当下产生的感情。”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孝,孔子说:“有事故,让年轻人负担其中的烦劳;有酒食,让年长者吃喝;但如果这些行为不是发自当下的情感,只是由于一种道德规范的力量,内心不情愿甚至在外显露出脸色为难,那么,难道就能把这种行为当成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