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叶的生长环境
茶为常绿灌木,适应力极强。但欲求产量高、品质好,除具有优良的品种、精湛的采制技术外,还要具备优越的气候环境。
一般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的气候为宜;年降雨量1500毫米至2500毫米均适合。温度以20~25℃生长最旺,海拔自数十米至2000米,表土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或砂质黏土为佳。
气候条件
茶树的分布,主要受雨量、温度、海拔、风力与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支配,自北纬40度至南纬30度之间,均可栽培。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有:雨量、温度、海拔、风与日光
(1)雨量:茶树性喜潮湿,需要多量而均匀的雨水,湿度太低,或雨量少于1500毫米,都不适合茶树生长。依测验分析,成木茶园1年间耗水量集中在春夏季,倘若年降水量超过3000毫米,而蒸发量不及1/2~1/3,即湿度太大时,茶易发生霉病、茶饼病等病症。换言之,雨量及湿度对茶叶的生长影响很大。世界著名茶区,如印度阿萨密邦年降雨量在1500~3000毫米;大吉岭在2000毫米以上,四季都不太明显;锡兰受东北季风及西南季风的影响,雨量高大6000毫米。
在秦岭以南的茶区受季风影响,都无特别干燥期,雨量在1500~3000毫米,如祁门茶区雨量在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0%~90%,武夷茶区1900毫米、湿度80%,分布极为均匀。
全年雨量分配均匀无名显旱季,三分之二以上雨量集中在主要生长的春夏季,并且年均气温在16~20℃的地区均适合栽培茶树。不仅有利于茶树生长,且品质也佳。一般而言,台湾北部,因受东北季风影响,冬季有雨,年降雨量分布较均匀,中部及东部山区夏季有午后阵雨,足以弥补夏季所却。雨量蒸发量与湿度的关系应为雨量减蒸发量等于湿度。蒸发量大,必须雨量多,才能供应茶树生长需求。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吉,年降雨量高大12000毫米,因蒸发量大,并不妨碍茶树生长。
凡空气中湿度较大的山地区域,多适茶树生长,著名茶区多沿江河而上,如杭州的西湖、武夷九曲、台湾文山的淡水河、新竹东头前溪等,都位于山川秀丽之地区。
饥2)温度: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8~25℃之间,低于5℃时,茶树停止生长,高于40℃时容易死亡。其适应性视品种而异,一般来说小叶种生命力较大叶种强。
温度较低的茶区,茶产量不及温度较高的区域,但品质却较优。茶区气候差异并不十分显著,平均温度在21℃左右,气温垂直分布差异也不大。如海拔10米的林口及800米的鱼池茶区,温差不足2℃,冬季气温多在10℃以上。因此茶叶不但品质佳而且产量丰富。
(3)海拔:海拔高低决定茶叶的好坏。高山茶叶之所以较平地优良,主要是因为云雾笼罩、湿度足够且气压低、日照长,使得茶芽柔嫩,芬芳物质增多,因此醇而不苦涩;另外紫外光照射多,对茶叶水色及出芽影响极大。
(4)风与日光:风达二级则非经济植茶区,大叶种茶树,更须选无暴风的山地为宜。
日光的长短强弱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在日光充足照射下茶树生长健全,单宁增多,适制红茶;在弱光之下,如适当遮阴则单宁减少,叶内组织发育被抑制,叶质属软,叶绿素含氮量提高,适制绿茶。一般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采摘的品质最优,日光温度在31℃时最适制包种,在37.2℃较适制乌龙茶。
土壤条件
优良茶区土壤首先需排水良好,表土深厚,在成分方面以含腐殖质及矿物质为佳,以PH值4.5~6最适合。...余下全文>>
二:我国重要茶叶产区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中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城县,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
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为19℃-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为7℃-14℃,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0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00毫米。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2/3。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秋季干旱。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
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匀,常使茶树受旱。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茶区,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三:山区种植茶树的有利自然条件
茶树,原名:茶,拉丁文名:Camelliasinensis(L.)O.Ktze.,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1]茶树的叶子可制茶(有别于油茶树),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衮老期。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起源中心,目前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生长习性:【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栽培:茶树的繁殖多采用带根栽培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人使用。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就气温而言,从热带到温带茶树都能广泛的适应。但作为生育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温度(1)生长起点温度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之谓生长的起点温度,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最低温度。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不到10℃时已开始萌动,如浙江的碧云,龙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动的起点温度是≥6℃,这类属早芽品种,开采期可比其他品种提早。(2)最适温度茶芽萌发以后,当气温继续升高到14-16℃时,茶芽逐渐嫩叶。茶树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之间,若在此范围之内,则茶梢加速生长,每天平均可伸长1-2厘米以上。我国大部分茶区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气温都在20-30℃之间,正是茶树生长最适温时期,也是茶叶的采收季节。在茶树生长季节生物学有效温度(日平均气温10℃以上)累积值,称之谓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之间,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数茶区茶树的全年生育期约为8-9个月,而可采期为7-8个月。(3)低限温度我国大部分山区,进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气温低于10℃,茶芽停止萌发,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甚至有时出现严重的低温霜冻,对茶苗、幼树或抗寒性差的品种还会受到冻害。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因品种、树龄、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长季节而异如当气温降到-2℃时,茶花大部分脱......余下全文>>
四:福建茶叶种植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土壤为红色土,富含酸性,有利于茶叶的栽种。
丘陵地区,地势相对较高,有利于水的排通。
光照充足,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利于茶叶生长。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高,有利于茶叶生长。
五:茶树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茶树作为常绿木本植物,适应力甚强,除过于干旱或者土壤条件不适合外,几乎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生长。不过欲使茶树生长茂盛,产量高,品质佳且能从事经济栽培,仍需对环境有所选择,因为茶树的生长发育及茶叶品质的好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环境条件中包括气候和土壤,其中气候是指日照,温度,水分和风等。至于土壤则指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条件的综合
一、气候因素
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品种对水分、光照、温度、等气候因素均有一定要求,尤其栽培上为了生产高产优质的制茶原料,更需要良好的气候条件加以配合。
1、光照:光照对于茶树的生长和品质有显著的影响,尤其对品质的影响更大,茶树原产地在云南、四川、贵州一带的大森林中,经常处于漫射光下,因此茶树在较弱的光照下也能达到较高的光合效应,故具有耐阴的特性,并不需要太高的光照强度,因此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范围时,茶树的光合作用强度则不升反降,但茶树生长出于不良光照时,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据研究当适当减弱光照时,茶芽中的氮化物会明显提高,而可溶性醣和茶多酚等则会相对减少,但是茶叶的特征物质——茶氨酸,以及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等,在遮光条件下其含量均有明显增加。显示光照较弱,茶叶品质香气高、滋味甘醇、汤汁圆润,反之生长在日照较烈,有太阳直射光照的地区品质较差。
太阳光是由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三大部分所组成,其中可见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不同单色光组成,为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光源,又以红、橙光被叶绿素吸收最多,其次为蓝、紫光。红外线虽然不能被叶绿素吸收,但是能做为土壤、水分、空气和叶片的热量来源。至于紫外线虽然对茶树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是经紫外线照射下的叶片含氮化合物较多,反而是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这也是茶树生长在高山森林或者云雾中有较佳品质的原因。
其次在茶树生长活跃期,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也很重要,一般以80%至90%为宜。例如台湾的高山茶,冻顶乌龙茶等产区,除了其他优越条件外,无一不是位于终日云雾缭绕、空气相对湿度高、水汽交融的地区,故茶叶品质极佳。由此可见茶树是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区。不过湿度过高而经常保持饱和状态者,茶树生长也会受阻。
3、温度:温度为影响茶树生长发育的另一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气温和地温两方面。气温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地温则影响根群的发育,但两者是相互关联的。
通常在茶树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三个主要的温度界限,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当茶树处于最适温度时,生长发育呈现最佳状态,在最低或者最高温时就停止生长,当小于最低温度或者大于最高温度时,茶树枝条会局部干枯或者整枝死亡。
茶树的最适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在此范围内,茶芽生长快速,每天平均可伸长1——2厘米以上。台湾大部分茶区自清明至冬至,日平均气温都在20——30摄氏度之间,正是茶树生长的旺盛期,大多数品种的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茶芽才会萌动。
4、其他气候因素:冰、雹、霜、雪、台风、季风、焚风等对茶树生长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对茶园的气候影响更大。如夏季焚风会使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加速叶面和土壤水分蒸发,冬季则不论高山或者平地,均有可能受到霜害,尤其伴随干旱湿度低时危害更为严重。所以必须加强防霜,防旱处理。
二、土壤因素
茶树所需要的养分、水分,95%来自于土壤,因此要想从茶树上获取高产优质的茶青,就必须让茶树生长在良好的土壤中。
不同的土壤各有不同的特性条件,因此在种茶前应依据茶树生物习性,妥善选择适宜的茶园土壤,其选择指标则必须从土壤的物理性......余下全文>>
六:茶叶的生长季节
茶树生长的周期性主要表现在昼夜生长周期和季节生长周期。弗季节性气候变化明显的地区,这种生长周期性就愈显著。例如在杭州茶区,春季末期,茶树生长量是白天大于夜间,而夏季则夜间生长量大于白天。这种差异主要是温度和光照等生态条件影响的结果。春季光照弱,雨水充分,平均气温在20℃左右,相对湿度约80%,养分充足,白天比夜晚的环境条件对生长更有利;而夏季日照强,白天气温常可高达3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较低,茶树呼吸与蒸腾强度大,水分供应常感亏缺,养分消耗增加,而夜晚时这种矛盾趋向缓和,其环境条件对生长比白天有利。
茶树在一年中随季节而变化的生长特性,称季节生长周期,主要表现在新梢具有明显的轮性长长特点(如下图)和花果、根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
我国大部分茶区,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茶树全年有3次生长和休止,即:越冬芽萌发→第一次生长(春梢)(下旬/3月~上旬/5月)→休止→第二次生长(夏梢)(上旬/6月~上旬/7月)→休止→第三次生长(秋梢)→冬季休眠(中旬/7月~上旬/10月)但在人工采摘条件下,全年可萌发5~6轮新梢。在四季温差不大的华南茶区,新梢虽也具轮性生长特征,但休止期并不明显。
茶树花果的生长发育,大部分茶区5~6月份开始出现花芽分化,9月中、下旬开始开花,10月进入盛花期,12月为终花期。6~12月既是当年茶花孕蕾、开花和授粉的时期,又是上一年已受精花果发育成熟的时期,从花芽分化到茶籽成熟约460~500天时间。所以茶树花果生育既具有持续和跨年的特性,又具有年生育周期内的季节性变化。
七:了解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为了因地制宜地实行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必须充分认识各地区自然、经济条件的特点,掌握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 农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中国农业自然条件的主要特点是: ①光热条件优越,地带性差异显著。中国国土共跨有8个温度带,各地带温度条件不同,宜种农作物种类及熟制差别很大。但除高寒气候(青藏高原大部)外,76.5%的地区温度条件均较优越。夏半年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各种喜温作物。水稻、棉花的种植北界为世界最北。暖温带及以南地区农作物均可复种(见中国的气候、中国土地资源)。 ②水资源丰富而地区分布极为不均,特别是水土资源不平衡,给农业带来重大影响。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和西北部的半干旱、干旱地区约各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东南部地区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极有利于植物生长。全国 90%以上的耕地和森林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降水不足,农业必须依靠灌溉。这就限制了农林业的发展,大部是草原和荒漠,成为天然的牧业地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河川径流量占全国82.4%,而耕地仅占全国38%;北方黄淮海流域耕地占全国37%,而河川径流量仅占全国6.6%。 ③山地显著多于平地。山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 2/3,平地只占1/3。山地自然条件的多样性,要求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利用方式,方可发挥其生产潜力。特别是中国东南部的亚热带和热带的丘陵山地,全部位于多雨湿润地区,为世界所罕见,有发展林特产等多种经济的潜力(见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 ④易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尤大。旱涝威胁交替出现。冬季寒潮降温可影响到海南岛。春秋低温也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此外,外雹、干热风及沿海地区的台风等,对部分地区的农业也有重大影响(见中国的寒潮、中国的台风、中国的干热风、中国的冰雹)。 ⑤ 各地区农业自然条件配合不甚协调, 各有利弊。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力高,气候不甚干旱,但气温较低,生长期短,易受寒害。华北地区平原广阔,夏暖冬寒,水资源不足而变率大,旱涝碱面积较大。南方地区温度条件好,水源充沛,植物生长发育快,但丘陵山地比例大,耕地较少,降水变率大,易受洪涝威胁。西北地区土地面积广,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夏季温度高,但严重干旱缺水,沙漠、戈壁和盐碱地分布很广。青藏地区地势高,太阳辐射强度为全国之冠,但气候寒冷,生长期短。 社会经济条件 由于各地区在农垦历史先后、民族生活习惯、人口密度、工业交通城市分布及不同时期国民经济需要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别,往往在相同的或相似的自然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农业特点。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农垦历史已超过3000年,而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等地区则不过一二百年甚至只有几十年,两地农业生产集约程度差别显著。藏、蒙古、哈萨克、塔吉克等族是长期从事畜牧业的民族,而汉、维吾尔、回族等则长期习惯以农为主。这些民族的不同分布区,基本上也就是牧区和农区的所在地。朝鲜族擅长种植水稻,东北地区的水稻分布区过去往往就是朝鲜族分布区。人口密度影响农业劳动力的保证程度和农产品的需要程度,从而影响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和作物布局。全国大面积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并不在地处热带、人口较稀、灌溉不发达的海南岛和西双版纳,而却在人口稠密、灌溉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全国粮食单产最高的地区,往往即为人口最稠密地区。这同劳力充裕、精耕细作有关。但粮食商品率的高低,则不仅同粮食单产有关,更重要的是同人均耕地面积、当地粮食自给需要量的大小有关。因之,人均耕地......余下全文>>
八:茶树的生长习性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