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一: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是?

《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见,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又总是希望通过执行合理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审计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户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审计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判断的。比如,一般来说4万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万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则意味着低于4万元的错报与漏报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审计人员仅仅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高于4万元的错报或漏报。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则意味着金额在2万元到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仍然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与判断,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4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而且还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可见,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的审计风险比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的审计风险低。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在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时,应当考虑审计风险这一因素。《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ll条就指出了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当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其中第3款就是考虑“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如果内部控制越差,评估的审计风险越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应越低;反之,如果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审计风险综合评估水平较低,则重要性水平可以确定得高一些。

由于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所以重要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对其将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确定,进而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和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如前例,如果原本是4万元的错报或漏报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而审计人员将重要性水平评估为2万元,显然,重要性水平偏低,这样会使审计人员误认为审计风险较高,为了降低较高的审计风险,就会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追加审计程序,而实际上没有必要,只能是浪费时间和人力,降低了审计效率。相反,如果原本2万元的错报或漏报就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而审计人员却将重要性水平确定为4万元,重要性水平偏高,这样会使审计人员误认为审计风险较低,所执行的审计程序要比原本应当执行的审计程序少,审计范围小,收集的审计证据不充分,必然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其结果是审计人员承受的审计风险增加。由此可见,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这种关系对审计人员将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时间、性质、范围有着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如何

一、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1、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重要性也可以说是---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漏报是可以接受的。 审计过程中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进行判断,以确定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借以保证审计质量。

2、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其作用是(1)审计意见的支柱(2)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 (3)是解除或追究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依据 (4)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3、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之所以要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其目的就是要确定审计证据的数量,因为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重要性是一种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因此,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小,就要求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从而获取越多的审计证据;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大,则可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从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 由此可见,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1、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见,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总是希望通过执行合理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 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审计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判断的。 比如,一般来说4万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万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则意味着低于4万元的错报与漏报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审计人员仅仅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高于4万元的错报或漏报。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则意味着金额在2万元到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仍然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与判断,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4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而且还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可见,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的审计风险比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的审计风险低。 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在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时,应当考虑审计风......余下全文>>

三:如何理解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审计风险有两面性,一个是面临的审计风险,一个是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面临的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成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面临的审计风险越高,此时为了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就越低,要多执行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成正向变动关系,可接受的水平越高,则意味着其承受的风险水平能力较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可以相对较高些,适当的执行程序并收集证据。

审计风险模型中涉及的审计风险是指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也是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四: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卨。

2、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审计人员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椐,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3、审计人员不能通过不合理地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来降低审计风险。因为重要性是依据重要性概念中所述的判断标准确定的,而不是由主观期望的审计风险水平决定。

由于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上述反向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对审计人员将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审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五: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何种关系

评估审计风险越大,其重要性水平越低,可接受的错报风险越低。

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当中,所谓的风险指的是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和审计失败对事务所的影响。重要性水平指的是可以接受错报的程度。重要性水平的制定是根据风险大小决定的,CAP 会根据评估的风险制定重要性水平,然后根据重要性水平分配审计资源。

举例来说,在理想状态下假如审计失败事务所完全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或者评估财报后发现绝对不可能出现错报,那对事务所来说风险为0,那么重要性水平可以订到100%,也就是说出现任何错报都没关系。但如果项目非常有风险,失败了事务所会被关闭或者赔偿数额巨大,那重要性水平就要调低,比如总体重要性水平设定为5%,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掌握在1%。

六:请问为什么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成反比?

通俗的来讲

重要性水平那就是我们审计的时候订的一个数额

在审计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只审计这个数额以上的帐目

而这个数额以下的帐目我们可以视为并不重要

我们只有在相信管理当局所做的内部控制的情况下才可能把重要性水平订的比较高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帐簿的可靠性越高,伐要性水平才会越高

而相对来说,我们查不出来是否有错露报的可能性小,也就是说审计风险相对来说比较低

即、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成反比

七: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是?

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比如说一个苹果摊老板叫你去查苹果,他说“你要是敢查错1个苹果,我就说你不谨慎,我就去告你”,结果你查错了2个苹果,你就会被起诉。允许出差错的苹果数越低也就是重要性水平越低,你是不是被苹果摊老板起诉就是审计风险。

八:说明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两两之间成反向关系。但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假定另一个不变。这一假定在05年王老师的精读精讲第106页已明确了,原文: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两两之间成反向关系,前提都是假定另一个不变.以前我一直没有正确理解这个前提。但现在我觉得,这句话实际是指:

1.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成反向(注意是反向不是反比!下同),但假定审计证据不变,这里的审计风险是估计的风险;

2.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向,但假定重要性水平不变,这里的审计风险是指实际的审计风险;

3.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成反向,但假定审计风险不变,

九: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间存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卨 2、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审计员收集更更效审计证椐审计风险降至接受低水平 3、审计员能通合理调高重要性水平降低审计风险重要性依据重要性概念所述判断标准确定由主观期望审计风险水平决定 由于重要性审计风险存述反向关系且种关系审计员要执行审计程序性质、间安排范围直接影响审计员应综合考虑各种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

十:为什么审计的重要性越高,审计的风险水平越小?

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是指金额的大小.通常,40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在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必须注意,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判断的结果.

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000元,则意味着低于4000元的错报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高于4000元的错报.

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000元,则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错报就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错报.

显然,重要性水平为2000元时审计不出这样的重大错报即审计风险,要比重要性水平为4000元时的审计风险高.

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关系.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