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现状

一:如何调查企业的采购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运作不规范,导致企业采购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良行为。如果物资采购管理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和监督,就会造成在采购过程吃回扣,向供应商索要钱物,以次充好,损公肥私,贪污腐败。与其他工作相比,物资采购工作的漏洞更为隐蔽,从而诱使一些人铤而走险,利用手中的权利,视企业利益于不顾而中饱私囊,甚至有的为了满足个人私欲,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走上经济犯罪。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如何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已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焦点。物资部为此制定了各种管理办法和制度,建立约束机制,实施监督管理,加强廉政建设,为降低成本,实现阳光采购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注重学习,提高员工素质,增强法纪观念。    从业务知识、规章制度、反腐倡廉教育入手,分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对计划、采购人员侧重本专业知识及国家、部、局、工厂有关法制法规的学习;仓库保管人员侧重学习不同物资的管理方法与发放制度;其他人员重点学习岗位责任制。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与教育,员工的素质明显提高。为了巩固教育成果,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规范行为,物资部在全体计划、采购人员中开展了承诺活动,各计划、采购员就严格执行物资部关于采购人员廉洁自律准则进行承诺,并在承诺书上签字,使内部形成了自觉遵章守纪的氛围,为进一步搞好物资采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定期轮岗,为从源头防止腐败提供保障。    为了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运作,各种制度的有效执行,政令更加畅通,今年初,对采购组的部分计划、采购员进行了岗位轮换。具体做法由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并在职工大会宣布、及时交接、限期上岗,在较短的时间内接上各项业务工作。岗位轮换有三点好处:首先可以让计划、采购人员熟悉更多的工作岗位,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有益于长效管理;其次,可以避免计划、采购人员在同一业务岗位上长期对外联系,单一交往供应商避免发生不良现象;其三,对一些已发生的失误和问题,便于及时弥补和纠正,避免造成损失。    三、健全制度,逐步完善了采购管理的运行体系。    在贯彻执行国家经贸委九号令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完善管理制定。重新修改、制定了《积压物资考核办法》、《料差考核办法》、《储备资金考核办法》、《员工绩效考核办法》、《预付款管理办法》、《计划、采购人员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物资招标采购实施细则》等办法、细则。这些办法、细则涵盖了物资采购管理中的信息化运作、集中采购纪律约束,价格管理、储备资金管理,因而形成了采购管理组织领导体系;采购计划管理体系;日常监控约束体系;招、议标采购实施程序体系;价格调查与调整的动态管理体系等等。这对提高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增强约束力均体现了较好的效果。    四、强化信息管理与市场调查,为物资采购提供可靠的依据。    随着网络的发展,企业的采购意识和观念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转变,能否做好物资采购监督与管理,降低材料成本,对市场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全面的了解起着很大的作用。物资部要求计划、采购人员采用互联网、电子信箱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及时获得国内各地区同行业材料的价格信息资料,并将其整理和存档,随时对可采购物资实行比价管理;或者查阅相关物资报刊,收集物资价格信息;或通过电话、电传、信函等多种形式,结合现场实地考察和调研,对供方的产品质量、企业资质、信誉、供应能力、售后服务和产品价格等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合格供方及价格信息档案,以便及时掌握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为比质比价采购,控制采购成本,择优选定合格供方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同时,还要求计划采购人员做......余下全文>>

二:现在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现状

哎呀

三:国内外采购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的政府采购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市场扩张,用“飞速发展”四个字来形容,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过分的。从财政部国库司统计的数字看,自1998年至2003年,政府采购规模从31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65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38%。我国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的建设也在短短的几年间,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经验积累,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回顾,以便使我国的政府采购在今后能步入更加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

分析市场规模主要是按照种类统计汇总和按照部门统计汇总两种方式。由于我国的经济统计系统中还没有专门对政府采购进行单独统计,所以只能通过部门从事的政府采购汇总中分析政府采购规模。目前,除了财政部正式统计和发布政府采购的数据之外,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其他部门没有纳入统计数据中的政府采购。所以,这里分析的政府采购市场,包括财政部方面的、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的政府采购和对其他部门估算出的政府采购规模。

我国的政府采购可从财政资金使用、基本建设和体制改革三方面反映市场的规模:

1、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政府采购。

国内目前的政府采购统计数字仅限于使用财政拨款的项目:1998年,我国政府采购量为31亿元,1999年为13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2倍。2000年为32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5倍。2001年653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倍.其中,中央单位采购突破100亿元。2002年约1000亿元,比前一年增长53%。其中,中央单位为200亿元,浮方800亿元。2003年为1659.4亿元比前一年增长65%。(平均每年增长138%)其中,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采购为949.7亿元,占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57.2%。

2、基本建设方面的政府采购

基础设施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也是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增长幅度快于GNP的增长,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的增长。我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交通、通讯设施的建设上。如,90年代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公路建设规模和投产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增加”,“1998年以来,每年投资都在3000亿元左右”。12001年,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建设;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从990年的3334公里增加道003年的近55万公里;1998年以来,开展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建设,完成了长达3576公里的长江干堤和1731公里的黄河下游提防加固工程;2002年底,南水北调工程开工;2003年,长江三峡工程顺利实现水库初期蓄水、首批发电机组发电。2002年-2003年,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了一批重大工程,投资总规模7700多亿元。

主要基础设施采购金额的计算,可以从我国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以及国债发行的数量上来反映。

2000年-2003年的4年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分别为10.3%、13%、16.9%和26.7%。近年来,我国每年的公共建筑额约为1000亿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城乡住房和公共工程到2000年时,按1995年价格计算,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即每年增加1000亿元。这意味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增长平均2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

1998年最初开始发行国债,1000亿元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9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6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平均每年发行1300亿国债,用于加强基础设......余下全文>>

四:采购很忙碌但却没什么成效 如何改变现状

采购很忙碌的情况有几种,第一种是因为自身的,第二种是因为公司的;根据你说的,应该是自身的原因;自身的原因可能就是你没安排好采购计划,或者就是供应商没梳理好,采购计划无非就是列表,询价,确认报价,下单,跟进,收货等,这些安排到点。不过,我觉得你应该是在供应商这个环节没做好,可能是找太多的供应商了,这样的话会花费很多的精力,你要学会筛选,一个大类找两到三个供应商供货就好了。

五:国内外采购物流管理的研究现状

负库存的存在(估计你说的结存就是库存),在很多行业里面是允许的,比方说建材、家具的销售,因为他们有先销后进,因为不知道你们是什么行业,因此不是很清楚;至于入库数为负,我不清楚你们的冲帐是如何进行的,有的时候可能由于单据做错了,做一个对应的负数的操作来抵消这笔错误的操作,因为我没有用过用友的系统,我不是很清楚是不是这么解释,但是流通业里面应该是这种情况,建议针对这个问题你可以跟用友沟通下,因为我想给你解释这些东西属于用友的客户服务的内容之一。

六:采购部门如何管理供应商?

引进供应商管理系统,实施标准化管理。供应商管理系统通过对供应商联系方式、组织架构、财务状况、资质、法律信息;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交货郸度;历史交易记录等方面进行供应商信息管理和质量把控,保障采购的质量。该信息参考了高亚科技的供应商管理系统的介绍,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

七:采购成本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我国采购成本控制现状及弊端  1)片面地注重采购价格控制  传统的企业采购通常将重点放在与供应商之间的价格谈判以及争取更大的价格折让等方面,既不重视合同中关于售后服务条款。也不重视与供应商战略性伙伴关系的建立、培养和发展,以及自身采购流程的优化,对采购货物的质量、交货期等问题通常采取事后把关的方式加以控制¨J。这种通常以价格作为供应商选择标准的做法,无论从眼前还是从长远来看,都不能给采购企业带来最大的收效。  2)采购成本管理的观念陈旧  产品生产耗用材料的多少,除生产过程能否节能减耗以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产品的设计方案。面对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管理者虽已意识到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往往认为成本管理就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将控制的责任归结于生产环节,而不是从产品的设计、替代材料等方面加以考虑。殊不知单靠成本节省和控制生产成本是难以确立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因而要控制采购成本必须树立创新型、全局性成本管理观念。  3)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宏观上看,我国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和采购行为准则。企业内部方面考察也缺少健全的采购制度。采购本身是一门包容和涉及管理、贸易、法律、保险、制造、材料、工程技术、计划控制、贮运、物流管理等多项复杂专业的管理科学。鉴于采购科学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现代企业管理中,采购管理应是由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来承担的专业工作。但在企业管理层认为采购是油水最足、漏洞最大的环节,因而采购重任总是把握在企业领导手中,凭个人主观意识干预采购工作,或者将采购工作交给一些未受过采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不懂业务或经验不足的亲信进行管理的状况比比皆  是。从而导致采购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材料性价比低下、成本居高不下的恶性循环【2J。  4)采购信息不通畅  采购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电视广告、电话查询、市场调研等途径来获得。而我国有很多企业对材料市场缺乏研究,未能把握市场动态,没有建立企业自己的价格信息系统,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获取供应商和市场信息,不了解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和行业市场、国内市场对区域市场和小市场的影响,以及这些市场对企业所需材料价格的影响。对市场的了解肤浅,造成企业的供应商单一,制约了企业的材料供应,失去了很多直接采购机会,采购价格信息不及时,也加大了采购成本。  2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  1)树立全方位成本管理观念  企业要降低采购成本,不能片面地注重采购价格的降低,应树立全方位成本观念。在选择供应商时,应把所购货物的性价比作为采购决策依据。既要考虑采购价格,也要注重货物的质量、性能和供应商的承诺,如售后服务、保质期、送货与安装等。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的另一举措就是要注重产品设计的创新,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材料状态减少原材料消耗,科学尝试材料替代降低材料成本。  2)建立和完善企业采购制度  严格的采购制度和操作程序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还能明确责任人的工作权限,理顺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采购制度应包括:采购计划、申请、预算制度;招标、投票和定标制度;采购验收和审核制度等,如采购方在采购项目使用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试、验收,必要时可聘请专家共同组织验收或聘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参加验收,确保在正式使用前各项性能指标等完全满足各项采购要求,验收成员应当在验收书上签字,对验收质量承担责任等。此外还应建立采购人员业绩考核与培训制度。  3)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和渠道  企业除了可以通过与供应商面对面谈判......余下全文>>

八:银行资产管理的管理现状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正在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发展目标,因此,提高资产质量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计划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加强监管检查成为了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要求。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以及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一)账实不符问题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越权违规购建固定资产,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国有商业银行曾在1995年进行了清产核资,在1999年和2000年开展了账外并账检查,相当于在全辖进行了大盘点,规范了固定资产的入账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但由于账实不符问题来源于多年的积累,并未得到根除。(二)固定资产年度计划执行的偏差问题固定资产购建资金计划作为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工具,是指令性指标,必须做到层层负责、不得突破。但一些分行在计划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执行的结果与执行的目标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为超计划执行、计划被挪用、擅自购建新项目、擅自换项目等。由于银行业务本身的特殊性,其资金流入、流出十分频繁,金额十分庞大,因此,正常情况下银行固定资产的购建资金来源也就非常充裕,从而需要指令性计划对固定资产的购建加以控制。上述种种计划执行偏差现象则使计划失去了严肃性与指令性,管理机构的管理意图未被落实,造成了固定资产计划管理的失控,如程度严重时还将影响到银行的正常经营。(三)房地产未确权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要实现上市目标,就必须保证其资产的产权清晰,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项目主要表现是房地产。由于历史上银行办公用地多采用划拨形式、管理制度的松散造成房地产购建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及办证意识淡薄等原因,银行内部无论是正常入账还是账外并账的一些房地产项目存在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的现象,即未做好房地产的确权工作。这些房地产长期归银行使用,虽然不存在第三方对其产权进行要求,但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些房地产须补办相关证照,这往往需要一笔不小的税费支出。(四)基建项目竣工决算造价不完整问题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代表了基建资金循环的终结,决算造价是基建项目成本的准确反映,是入账原值的确定依据,因此,银行内部都有一套完整的竣工决算审批操作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已经办理竣工决算的基建项目仍需要追加投资的现象,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利益的驱使及基建项目主管机构的干预下,一些独立审计机构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掩盖基建项目中存在的或有债务(如税务机构口头承诺的税费减免),将决算造价从表面上控制在批准的预算总投资内,以逃避监管,可一旦或有债务发生,银行必须面临付款问题。二是客观上的原因,近年来,国家逐步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一些基建项目靠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面临着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局面,从而需要追加投资。(五)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问题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银行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这种处罚的权力集中在人事部门,而一些责任人往往现任或曾担任过领导岗位,由于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余下全文>>

九:竞争性招标采购的现状

竞争性招标采购的现状尽管竞争性招标采购在公开、公正、公平和竞争性方面有其优势,但由于其自 身的缺陷,使得招标采购虽然为一种非常理想的方式,也被世界各国推崇,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使用竞争性招标采购方式的比重却不大。资料表明,真正使用竞争性招标采购方式进行的政府采购一般占30%-40%。从总体上来说,竞争性招标采购方式所占的比例还将不断下降。从国际实践来看,在一个国家内部,实行竞争性招标采购的方式的范围在缩小,比例下降。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竞争性招标采购方式费时费力,有些采购方式如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既有竞争性招标采购方式的优点,又能克服其缺点,可以替代竞争性招标采购方式。另一方面,采用其他采购方式还可以规避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性原则,为国内供应商提供更多的中标机会。但是,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对竞争性招标采购却日益重视起来。如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中,强制规定中央政府在采购的商品、服务和工程价值达到一定金额时,必须实行竞争性招标采购。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组织的这些强制性规定,是由于各国更多地是使用其他采购方式,这些方式客观上成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使政府采购市场不能彻底地得到开放。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些发达国家欲借此成功占领发展中国家政府采购市场的途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