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信仰的重要性

一:信仰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很多年前看文学名著《悲惨世界》时,就被书中那位用银餐具、银烛台招待苦役犯冉阿让、并让穷凶极恶的冉阿让变成一个善良、崇高的人的神父,那位把人性推到极高、极美之处的神父,感动得眼泪汪汪。但在敬佩的同时,却心里暗想这是假的,就好像我们所推崇的雷峰,在现实中是没有的。

2002年,在天涯社区关天茶舍的网友们展开对托斯妥耶夫斯基的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的讨论时,都共同认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修士阿廖沙、佐西马长老、《罪与罚》中的索尼亚、《白痴》中的梅诗金公爵是虚假的、不真实的,只有伊凡才是真的。

后来看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被书页前的圣诗所感动,心中很困惑:西方人的思想境界为什么这么高?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呢?

我的一个朋友在电影学院教表演,他告诉我,中国电影评审委员会的委员们看俄罗斯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看到一半时人都走光了,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没看懂,不知塔尔科夫斯基在说些什么。

前段时间,(我已成为基督徒)碰到另一个朋友,他在大学里当中文系教授,我们谈到俄罗斯文学与一些西方名著时,我才发现他在很多地方都没看懂。没看懂的原因就同以前的我和现在的关天茶舍的网友们一样,是因为对西方文化的核心—基督教一无所知。

因为不了解,我们大学里教西方文学的教授看不懂西方的名著;电影评审委员会的委员看不懂西方大师们拍的电影;音乐家听不懂人家的音乐;画家看不懂人家的绘画;教西方哲学的教授一遇到西方中世纪哲学和近代的施莱马赫、齐克果就一头雾水,更不消说理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路德、加尔文、卡尔巴特……我们同西方人、西方国家发生各种矛盾、冲突,很大的原因是我们对他们文化的核心部分—基督教不了解,对基督教所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不了解。所谓的文化交流不过是鸡同鸭讲,各说各的。因此我们也不相信会有在这种文化培育出来的人、一种全新的人类—属灵人。。。。。

。你看看篇文章吧。www.tianya.cn/....shtml

二:信仰有什么用?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信仰会怎么样?信仰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信仰,如何形容呢?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但是宗教就是信仰。信仰是一个人心中最崇高的一种精神,有的人信仰是他自己,或者自己的朋友,家人,爱情==。宗教也可以是一种信仰,儒家按道理来说虽然不是宗教但是也是信仰。有信仰的人,一般都能在信仰方面变得很可观,比如某个人的信仰是崇高的爱情,当看到别的恋人苦苦还不能在一起的时候自己也能体验。或者有的人信仰是自己所爱的人,这就包括了一切的朋友,家人==。宗教人士的话一般信仰都会已经体现在这个宗教的教义里面了,类似基督教神爱世人,人爱人,佛教众生平等,道教有为,无为,反璞归真==。没有信仰的人,就好比叮中没有一个准则,或者一个标准。虽然法律限制他不能做某某事情,可是他的心中确实什么都能做。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可以是弱肉强食,人吃人,你死我活,苟延残喘,甚至手足自残,不择手段得到想要的。没有信仰的国家,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样,行尸走肉一般,虽然在物质上说不定是无比发达,可是在灵魂,道德,素质标准上是无比空虚的。希望你满意我的答案,或者你明白我说的什么,因为我怕解释不清楚。

三:简述民族信仰中俗信与迷信的区别。100悬赏,只要详细解答。

是吗?

四:中国信仰上座部佛教的民族有什么

信仰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的,有傣、布朗、德昂等民族和部分佤族;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原始佛教时期之后,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和研究他们的典籍。

五: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传统重要节日等资料

你可以搜索百度百科少数民族,资料很多很完整。

以下供参考!

1、阿昌族: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数为39555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和梁河县,潞西、盈江、腾冲、云龙等县也有少量分布。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族、傣族杂居,大多数阿昌族人兼通汉语和傣语,习用汉文和傣文。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历史上与景颇族、汉族、傣族、白族等关系密切。

2、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3、

傣泰民族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总人口约6600万,中国境内约126万。

傣泰民族在中国史籍中,先后被称为“哀牢”、“掸”、“乌蛮”、“白蛮”、“白衣”、“金齿”、“黑齿”、“白夷”、“僰夷”、“摆夷”等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泰民族统称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泰民族分别命名,在泰国、

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称为“泰族(Thai)”,在老挝被称为“佬族(Lao)”,在缅甸被称为“掸族(Shan)”,在印度被称为“阿萨姆族(Assam)”,在中国被称为“傣族(Dai)”。傣泰民族虽有不同他称,但均自称“Tai”或“Dai”或两者之间的发音。

4、

侗族(dòng zú)(The Kam

People)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汇处,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三省侗族人口各有几万。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侗族中有一些是北侗族,有100万多名说北侗族话的人生活在中国南部贵州省和湖南省交界处的地方,大部分北侗族人生活在湖南省的新晃县和贵州省的黎平县[1] 。[1-2]

侗族自称Gaeml(发音近似于汉语的“干”、“佄”或“更”字),依据联合国倡导的“名从主人”原则,国际标准译名为“Kam”、“Kam

People”。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见于宋代文献。明、清两代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民间多称“侗家”。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