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铃薯晚疫病用什么药?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类病害, 是世界性的流行性和毁灭性病害,几乎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晚疫病的发生。
晚疫病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5%,温度在18-25℃时,最易流行晚疫病。在晚疫病流行年份,会造成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9%。如防治措施不当,会造成减产70-80%的严重损失 。
1、 晚疫病症状
晚疫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叶茎和薯块。首先在叶尖、叶缘出现 水浸状褐色斑点,通常在叶片病斑周围形成淡黄色退绿边缘,干燥时,病斑干枯,空气湿度大时,病斑扩大迅速,可扩及叶的大半及全叶。病斑在叶柄和茎上呈黑色或褐色条斑;发病严重时,整株枯干;茎部受害,出现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天气潮湿时,表面也长出白霉,但较稀疏。带病种薯长出的病苗,茎部条斑与地下茎相连,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薯块受害,发病初形成小的褐色或稍带紫色的病斑,以后稍凹陷病斑可扩大。切开病部可见皮下薯肉呈褐色,渐向四周及内部发展。土壤干燥时病部发硬,呈干腐状;在粘重多湿的土壤里,常有杂菌从病斑部位侵入,造成薯块软腐。薯块可在田间发病后烂在地里,也会在贮藏期发病烂在窖里。
2、晚疫病流行规律
晚疫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其发病与品种抗性、天气条件等关系密切。由于其易产生夹板的生理小种,抗性品种连续多年种植也会成为感病品种。晚疫病要求高湿凉爽的气候条件。病菌孢子囊梗的形成,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5%,孢子囊形成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而以饱和湿度为最适。孢子囊落在叶片上后,叶片上必须有水膜或水滴才能萌发侵入。病菌侵入后,以20-30℃时菌丝在寄在主体内蔓延最快,潜育期最短。一般白天不超过24℃,夜间不低于10℃,天气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相对湿度高,有利于晚疫病流行,反之,如干旱少雨、温度高,病害发生轻。
3、晚疫病防治措施
晚疫病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病害,一旦发生并开始蔓延,就很难控制,因此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要遵循以“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脱毒种薯为基础,以种薯处理和化学药剂应急防控为重点,以健身栽培为补充的全程综合防控技术。将马铃薯晚疫病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
(1)选用良种
马铃薯块茎是晚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带菌块茎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易形成中心病株,造成蔓延的可能。健全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立无病留种基地。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单打单收。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抗、耐性相对较强的品种。提倡小整薯播种。种薯切块播种时,切刀用75%酒精、0.1%高锰酸钾液或福尔马林浸泡消毒。拌种可选用68%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按种薯重量的0.3%加适量草木灰或石膏粉混合均匀后拌种。
(2)高垄栽培
推广高垄栽培,尤其在雨水多、墒情好的地区。可采取垄上播及平播后起垄等方式,加厚培土层,防止晚疫病源侵染薯块,降低薯块带菌率。
(3)科学种植
合理密植,现蕾期控制徒长。适时播种,合理轮作,避免与茄科类、十字花科类作物连作或套种,禁止与番茄连作。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如果地上部植株侵染晚疫病,应提前收割病秧并清理出地块,地块暴晒两天后选择晴天再收获,防止薯块与病菌接触。
(4)适时药剂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因此在晚疫病多发季节定期喷药保护能取到显著的防病效果。
马铃薯现蕾前或降水(阴天湿度大)时,开展中心病株调查、定点系统调查和田间大面积普查,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并带出田块销毁,对病株周围......余下全文>>
二:马铃薯晚疫病最初什么时间开始发生
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三:1845年爱尔兰的马铃薯晚疫病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举例说明
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在几个星期里,当地的马铃薯变得一片腐烂,马铃薯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连续几年该病的大流行终于导致了饥馑。几十万人饿死,150万人背井离乡逃亡美洲,渡海去英格兰的则更多。这一事件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震惊都是巨大的。要知道当时的爱尔兰人口只有830多万,按一些学者保守的统计,爱尔兰统计在籍人口至少就减少了将近300万,如果按某一事件所致人口死亡或减少比例来排序,爱尔兰饥馑远远超过两次世界大战。
引起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饥荒的罪魁祸首是什么?表面上看是以下三个因果关系的衔接,即连阴雨天气引发了马铃薯晚疫病———晚疫病导致马铃薯减产———马铃薯匮乏引发饥馑。似乎气象因素是导火索,果真如此,我们就可以报怨老天了。
现在让我们先看看马铃薯是如何变成当地人赖以生存的食品的。大家知道,欧洲历史上传统的农作物是各种麦类,传统农作物的品种和种植方法使欧洲人获得虽然不多但比较稳定的收成,人口数量也是比较稳定的。马铃薯是16世纪才从新大陆引进到欧洲的。1553年首先引至西班牙,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马铃薯被第一次带到英国。在很长阶段马铃薯都作为可观赏的奇花异草和牲畜饲料,法国大革命前夕,皇室用薯花作饰品而不敢食用。当时的英国是一个穷国,粮食短缺,凑巧爱尔兰的气候也适合马铃薯种植,于是马铃薯在爱尔兰被广泛种植。到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使得爱尔兰人口从1672年的110万增加到1801年的520万,再到1846年的830万。这种短时间的人口增长在历史上是空前的。然而,作物物种单一化种植潜藏了粮食安全生产的巨大风险。
连年和大面积连片种植一种作物必然为某些寄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和流行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晚疫病流行的物质基础。另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是关于遗传方面的。追溯16世纪末欧洲的马铃薯引种工作,发现当初从南美洲引种的马铃薯只有两个无性系,引入爱尔兰并逐步发展成主要作物。当地绝大部分种植的品种都是那两个无性系的后代,遗传背景相当狭窄。考察发现,在马铃薯的原产地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晚疫病经常发生但从来没有像在爱尔兰那样严重。这是因为马铃薯群体中具有复杂多样的个体,蕴涵着丰富的遗传基因。正是这种多样性寄主又培养了同样多样的病原物,它们其中的任何小种都不可能显著地超出其他小种,独自壮大,因为它们所能克服的植株仅仅是巨大群体中的一小部分。设想历史上可能有过一些能够大量侵染的小种,但它们引发病害会减低被感染植株的数量,反过来又限制了那些小种的发展。而农田里缺乏这种自然平衡机制,人工引种的偏差往往是爆发病虫害的一大根源。(作者系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四:马铃薯的晚疫病怎么防治
我有很好的配方,5 天一次,其两次,一次显效,二次就好QQ394213750
五:土豆晚疫病用什么药最好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right)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 (1)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鄂马铃薯1号、2号,坝薯10号,冀张薯3号,中心24号,I一1085,矮88—1—99,陇薯161—2,郑薯4号,抗疫1号,胜利1号,四斤黄,德友1号,同薯8号,克新4号,新芋4号,乌盟601,文胜2号,青海3号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 (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霸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800倍液、1:1:200倍式波尔多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1] 农业防治 1、轮作换茬:防止连作,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马铃薯相邻种植; 2、培育无病壮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须严格选用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营养钵、营养袋、穴盘等培育无病壮苗; 3、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后要及时防除杂草,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 4、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双秆整枝的每亩,栽2000株左右,单秆整枝的每亩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 1、预防用药: 在预期发病时,采用奥力克—霜贝尔500倍液喷施或采用霜贝尔3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2、治疗用药: 1、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严重病枝,然后根据作物该时期并发病害情况,采用霜贝尔50ml+金贝40ml或霜贝尔50ml+霉止30ml或霜贝尔50ml+青枯立克30ml,兑水15公斤, 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2.发病较重时,清除中心病株、病叶等,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 如:霜贝尔50ml+氰·霜唑25g或霜霉威·盐酸盐20g,3天用药1次,连用2—3次,即可有效治疗。
六:马铃薯出现晚疫病用什么农药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是发生最普遍和最具有毁灭性的真菌性病害。目前,利用化学农药防治晚疫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试验比较研究5种不同药剂对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化学药剂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喷施甲霜灵锰锌后,每公顷产鲜薯24 t,比对照(喷清水)增产7.80 t/hm2, 增产幅度为48.11%,大中薯率比对照增加18.03%。通过本试验的研究,筛选出经济、有效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农药和使用方法.
高级农艺师付永会有更加精确的答案!
七:如何进行马铃薯早晚疫病的预防和防治
看马铃薯薯块产规则紫色斑且稍凹陷病斑处切若皮层较深薯肉变红褐色潮湿发臭属于马铃薯晚疫威远禾美中国看看面防治哦比:选用病种薯加强栽培管理选土质疏松、排水良田块栽植种植前花前及发病初期进行农药喷
八:马铃薯什么时候天气得晚疫病
晚疫病高发期在雨季、连续多雾天气。
九:马铃薯晚疫病代数是什么意思?
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在几个星期里,当地的马铃薯变得一片腐烂,马铃薯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连续几年该病的大流行终于导致了饥馑.几十万人饿死,150万人背井离乡逃亡美洲,渡海去英格兰的则.这一事件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震惊都是巨大的.要知道当时的爱尔兰人口只有830多万,按一些学者保守的统计,爱尔兰统计在籍人口至少就减少了将近300万,如果按某一事件所致人口死亡或减少比例来排序,爱尔兰饥馑远远超过两次世界大战.引起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饥荒的罪魁祸首是什么?表面上看是以下三个因果关系的衔接,即连阴雨天气引发了马铃薯晚疫病———晚疫病导致马铃薯减产———马铃薯匮乏引发饥馑.似乎气象因素是导火索,果真如此,我们就可以报怨老天了.现在让我们先看看马铃薯是如何变成当地人赖以生存的食品的.大家知道,欧洲历史上传统的农作物是各种麦类,传统农作物的品种和种植方法使欧洲人获得虽然不多但比较稳定的收成,人口数量也是比较稳定的.马铃薯是16世纪才从新大陆引进到欧洲的.1553年首先引至西班牙,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马铃薯被第一次带到英国.在很长阶段马铃薯都作为可观赏的奇花异草和牲畜饲料,法国大革命前夕,皇室用薯花作饰品而不敢食用.当时的英国是一个穷国,粮食短缺,凑巧爱尔兰的气候也适合马铃薯种植,于是马铃薯在爱尔兰被广泛种植.到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使得爱尔兰人口从1672年的110万增加到1801年的520万,再到1846年的830万.这种短时间的人口增长在历史上是空前的.然而,作物物种单一化种植潜藏了粮食安全生产的巨大风险.连年和大面积连片种植一种作物必然为某些寄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和流行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晚疫病流行的物质基础.另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是关于遗传方面的.追溯16世纪末欧洲的马铃薯引种工作,发现当初从南美洲引种的马铃薯只有两个无性系,引入爱尔兰并逐步发展成主要作物.当地绝大部分种植的品种都是那两个无性系的后代,遗传背景相当狭窄.考察发现,在马铃薯的原产地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晚疫病经常发生但从来没有像在爱尔兰那样严重.这是因为马铃薯群体中具有复杂多样的个体,蕴涵着丰富的遗传基因.正是这种多样性寄主又培养了同样多样的病原物,它们其中的任何小种都不可能显著地超出其他小种,独自壮大,因为它们所能克服的植株仅仅是巨大群体中的一小部分.设想历史上可能有过一些能够大量侵染的小种,但它们引发病害会减低被感染植株的数量,反过来又限制了那些小种的发展.而农田里缺乏这种自然平衡机制,人工引种的偏差往往是爆发病虫害的一大根源.(作者系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