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字母设计

一:什么是拉丁字符

拉丁字符就是拉丁字母,详细解释如下

一般相信拉丁字母源于希腊字母。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时,罗马人从古希腊人在今日南意大利建立的大希腊殖民地的人民学会使用文字。这种源于库米城的古文字成为了当时刚冒现的各种古意大利字母的其中一员。 根据罗马的传说,拉丁字母是由女预言家西碧(Sibyl)的儿子Evander在特洛伊战争发生前的60年引进罗马的。这种说法未有得到历史的支持。 最初的拉丁字母只有21个,并没有“G”、“Y”。原来的拉丁字母并没有“U”字,但有一个半元音字母“V”;也没有“W”,因为“V”字的本来工作就是今日英语“W”的功用;他们亦没有“J”字,因为“I”本身可以当作半元音来用。直到11世纪才从“I”中分化出“J”,从“V”分化出“U”,又从“V”分化出“W”。从库米字母中,古代的意大利人发展出埃特鲁斯坎字母。这套埃特鲁斯坎字母有26个字母,而罗马人从这26个字母中只采纳了21个字母,成为了拉丁字母的雏型。 另外,最初的拉丁字母的排列顺序也和今天的排列顺序有着重大的差异。 由于一般人倾向使用C,使这个字母在这时期可以同时表示/g/和/k/,K因为不受欢迎而被边缘化。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Z被放弃,而其位置则被G所取代。在这时候,/g/和/k/又再分工:C 现时只代表/k/,而G则只代表/g/。 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在未登基前曾发明过三个新字母,用来完善当时的拉丁字母。这三个新字母在克劳狄登基后,亦曾一度通行,但在克劳狄死后就被人遗忘了。不过在公元前1世纪,当希腊被罗马帝国征服之后,Y和Z分别被引进和再引进到拉丁字母中,并放置到最后。在这时,拉丁字母的成员扩展至23个: 拉丁字母起源于图画,它的祖先是复杂的埃及象形字。大约6000年前在古埃及的西奈半岛产生了每个单词有一个图画的象形文字。经过了腓尼基亚的子音字母到希腊的表音字母,这时的文字是从右向左写的,左右倒转的字母也很多。最后罗马字母继承了希腊字母的一个变种,并把它拉近到今天的拉丁字母,从这里开始了拉丁字母历史有现实意义的第一页。 当时的腓尼基亚人对祖先的30个符号加以归纳整理,合并为22个简略的形体。后来,腓尼基亚人的22个字母传到了爱琴海岸,被希腊人所利用。公元前1世纪,罗马实行共和时,改变了直线形的希腊字体,采用了拉丁人的风格明快、带夸张圆形的23个字母。到中世纪,字母i分化为i和j,v分化为u、v和w,这样就产生了26个罗马字母,与现代英语字母相同。 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对西欧的统治,及其文化对整个欧洲的影响使得拉丁语成为了古代和中世纪欧洲的官方语言。即便是英语、德语,在词汇和语法上也颇受其影响。 罗马字母时代最重要的是公元1到2世纪与古罗马建筑同时产生的在凯旋门、胜利柱和出土石碑上的严正典雅、匀称美观和完全成熟了的罗马大写体。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称赞它是理想的古典形式,并把它作为学习古典大写字母的范体。它的特征是字脚的形状与纪念柱的柱头相似,与柱身十分和谐,字母的宽窄比例适当美观,构成了罗马大写体完美的整体。 在早期的拉丁字母体系中并没有小写字母,公元4世纪——7世纪的安塞尔字体和小安塞尔字体是小写字母形成的过渡字体。公元8世纪,法国卡罗琳王朝时期,为了适应流畅快速的书写需要,产生了卡罗琳小写字体,传说它是查理一世委托英国学者凡·约克在法国进行文字改革整理出来的。它比过去的文字写得快,又便于阅读,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使用。它作为当时最美观实用......余下全文>>

二:设计一个个性的纹身图案,唯美,希腊语或者拉丁文,纹在较隐蔽的地方

要先给一个喜欢的词出来才行,这东西别人帮不了,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三:标志设计说明的漫画表达手法是什么?

1、标志的概念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英文俗称为:LOGO(标志)

2、标志设计说明基础知识

2.1、标志设计分类

一、具象表现形式:

(一)、人体造型的图形:

(二)、动物造型的图形:

(三)、植物造型的图形:

(四)、器物造型的图形:

(五)、自然造型的图形:

二、抽象标志

(一)、圆形标志图形:

(二)、四方形标志图形:

(三)、三角形的标志图形:

(四)、多边形标志图形;

(五)、方向形标志图形:

三、文字表现形式:

(一)、汉字标志图形:

(二)、拉丁字母标志图形;

(三)数字标志图形:

2.2、标志设计的原则

标志设计不仅是实用物的设计,也是一种图形艺术的设计。它与其它图形艺术表现手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的艺术规律。必须体现前述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由于对其简练、概括、完美的要求十分苛刻,即要完美到几乎找不至更好的替代方案,其难度比之其它任何图形艺术设计都要大得多。

1 .设计应在详尽明了设计对象的使用目的、适用范畴及有关法规等有关情况和深刻领会其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2 .设计须充分考虑其实现的可行性,针对其应用形式、材料和制作条件采取相应的设计手段。同时还要顾及应用于其它视觉传播方式(如印刷、广告、映像等)或放大、缩小时的视觉效果。

3 .设计要符合作用对象的直观接受能力、审美意识、社会心理和禁忌。

4 .构思须慎重推敲,力求深刻、巧妙、新颖、独特,表意准确,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5 .构图要凝练、美观、适形(适应其应用物的形态)。

6 .图形、符号既要简练、概括,又要讲究艺术性。

7 .色彩要单纯、强烈、醒目。

8 .遵循标志设计的艺术规律,创造性地探求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锤炼出精当的艺术语言,使所设计的标志具有高度的整体美感、获得最佳视觉效果。标标志艺术除具有一般的设计艺术规律(如装饰美、秩序美等)之外,还有其独特的艺术规律:

符号美:标志艺术是一种独具符号艺术特征的图形设计艺术。它把来源于自然、社会以及人们观念中认同的事物形态、符号(包括文字)、色彩等,经过艺术的提炼和加工,使之结构成具有完整艺术性的图形符号,从而区别于装饰图和其它艺术设计。标志图形符号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文字符号式的简约性、聚集性和抽象性,甚至有时直接利用现成的文字符号,但却不同于文字符号。它是以“图形”的形式体现的(现成的文字符号须经图形化改造),更具鲜明形象性、艺术性和共识性。符号美是标志设计中最重要的艺术规律。标志艺术就是图形符号的艺术。

特征美:特征美也是标志独特的艺术特征。标志图形所体现的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特征(个性),而是同类事物整体的本质特征(共性),即类别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艺术强化与夸张,获取共识的艺术效果。这与其它造型艺术通过有血有肉的个性刻画获得感人的艺术效果是迥然不同的。但它对事物共性特征的表现又不是千篇一律和概念化的,同一共性特征在不同设计中可以而且必须各具不同的个性形态美,从而各具独特艺术魅力。

凝练美:构图紧凑、图形简练,是标志艺术必须遵循的结构美原则。标志不仅单独使用,而且经常用于各种文件、宣传品、广告、映像等视觉传播物之中。具有凝练美的标志,不仅在任何视觉传播物中(不论放得多大或缩得多小)都能显现出自身独立完整的符号美,而且还对视觉传播物产生强烈的装饰美感。凝练不是简单,凝练的结构美只有经过......余下全文>>

四:为什么英文字母可汉字拼音字母一样

许多人在使用汉语拼音时,都以为拼音字母是英文字母.其实不然.《汉语拼音方案》设定的《字母表》共26个字母,全部是拉丁字母,同时也是拉丁字母的全部、英文字母的全部,而且汉语拼音、拉丁文、英文的字母表的字母排列顺序也完全一致.那么,汉语拼音字母和拉丁字母、英文字母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有没有相异之处呢?我在这里给大家简要解读一下.拉丁字母的演进拉丁字母最初是用来记录拉丁语的字母,产生于公元前六七世纪左右.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语言,所以拉丁字母又称罗马字母.最初的拉丁字母只有20个,古典拉丁语字母共有23个.到中世纪,字母I分化为I和J,U分化为U、V、W,这就形成了至今使用范围很广的26个拉丁字母.拉丁字母笔画简单,字体清楚,容易连写,用它记录语言便于书写和认读,再加上基督教《拉丁文译本圣经》在多个世纪里持续广泛传播等原因,使得拉丁字母成为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的字母.目前,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用拉丁字母来书写全国共同语或作为制定字母的基础.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非洲的大部分地区都使用拉丁字母,东欧的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亚洲的印度尼西亚、越南、土耳其、马来西亚也使用拉丁字母.在我国,明代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就出现了由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设计的、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拼音方案.晚清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语言和科学的同时,逐渐熟悉了拉丁字母.由中国政府颁行的第一个法定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是《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简称“国语罗马字”.这个拼音方案是用来推广民族共同语和给汉字注音的,于1925年至1926年由国语统一筹备会所辖的罗马字母拼音研究委员会研究制定,并于1928年9月26日由国民政府大学院(即教育部)公布.诚然,这个拼音方案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但在较长时间内,由于它自身和客观的原因,使得它没能进入学校的语文教学,除了在一些学者中讨论外,在社会上几乎无人所知.“拼音方案”的确立过程辛亥革命后直至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的将近40年时间里,《注音字母》这种拼字方式在统一汉字读音、帮助识字以及普及拼音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注音字母》采用简单的独体古汉字的楷化写法,标注在汉文中,与汉文的区别不大,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不如采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方便.在作为各少数民族创制或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作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工具等方面,《汉语拼音方案》取代《注音字母》是历史的必然.《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是正确的,它规定尽可能使各个字母的读音符合国际音域也是正确的.面对今天使用电脑及其网络进行中文信息处理这个事实,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50年前我国政府在字母选择上的决策是具有前瞻意义的. 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异同 同英语等其他语言对拉丁字母的使用一样,《汉语拼音方案》也并不是简单地照搬拉丁字母,而是对拉丁字母进行某些改造,进而创制出适合本民族语言以及文字特点的拼音方案.与英文字母相比,汉语拼音字母有其鲜明的特点:1.《汉语拼音方案》中也有字母组合(双字母),但与英文不同.使用拉丁字母记写音素,对于许多种语言来说,都很难绝对做到“一音(音素)一符(字母)”,因为各种语言中的音素不会都恰好是26个.所以,有时要把某两个字母组合起来,构成双字母,用以记写一个音素,从而保证既不增多字母总数,又能全面准确地记写这种语言中的音素.英文中有双字母,比如:音素[ ],用双字母“ch”记写;音素[ ],用双字母“sh”记写.《汉语拼音方案》中也有双字母,但组合情况、记写的音素与英文不同,它们是:zh、ch、sh、n .单字母与......余下全文>>

五:周有光所编制的国际通用汉语拼音方案有哪些意义

半个多世纪前,周有光从经济学教授变身语言文字学家。花三年时间倾力打磨26个拉丁字母,参与设计的《汉语拼音方案》惠及炎黄子孙乃至全人类,被尊为“汉语拼音之父”,堪称浓缩中国百年历史的文化活化石。

1954年,周有光出版《字母的故事》一书,为文字改革起了好头。

1961年周有光出版《汉字改革概论》,提出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许多新问题,把文字改革变成一门学问,从世界的范畴研究汉字,意义深远。

1979年,波兰首府华沙国际标准化组织召开会议,周有光代表中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开辟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通道。

1983年周有光开始研究如何在汉语拼音方案中运用国际通用的正词法,解决拼音输入慢的问题,起草了《汉语正词法要点》,1988年《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公布实施。

最重要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给汉字注音,《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这更以法律的形式对汉语拼音方案的使用作出了具体规定,使得汉语拼音的运用有了法的依据;

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对我们了解《汉语拼音方案》的有关规定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

3、此外还可以用来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等。对于维护国家民族的团结统一还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以上供参考。

六:封面设计使用汉语拼音要按词断开吗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小经”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给汉字拼音的尝试。《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朝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