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当年事

一:求一首歌的名字。 5分

《出师表》洪一平

《碧野朱桥当年事》—若虚

《浮世殇》(同人)

《无殇》——月影无尘

《镇命歌》(诸葛亮版)——临江孤鹤

二:如何评价《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作品

其实要看懂《布达佩斯大饭店》有点难,因为它确实太欧洲了。但是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就不要东说西说装逼卖笑误导群众。扯犊子扯够了,就该来点实用的。我知道自己先喷了人就难免被喷了,但是哪怕分享里遇到一个看得懂这些文字的朋友,也就算是朝闻道,死而无憾了。

整部电影除了向大师致敬就是在隐喻。如果说简单的把它归类为喜剧、悬疑、冒险、剧情,就太肤浅了。其实这更像是纪录片,文艺片。纪录片记录的是刘别谦,希区柯克,卓柏林等人留下的经典电影手法,文艺片文艺的是欧洲文明衰落这一精神内涵。

要搞清楚它的文化背景,其实不得不提到两个人—— 瓦尔特·本雅明,史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就不说了,原著作者,简历就太长了,挑几个简单而至关重要的特点来说:他是奥地利流亡作家、犹太人、欧洲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受到纳粹德国迫害,最后在巴西自杀身亡。《布达佩斯大饭店》其实讲的是欧洲传统文明的衰亡史,具体一点讲,其实讲的是犹太人的流亡史,更细化一点,讲的是茨威格离开逐渐衰亡的精神家园,心碎而死的自传。

瓦尔特·本雅明,德国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评论家、“欧洲的最后一位文人”,流亡作家,受到纳粹德国迫害,最后在西班牙自杀身亡。 他为什么重要我不知道,但是在欧洲文科学术界,反正总是把他奉为大神的。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随想录》中哀叹传统讲故事技术的消亡。 《布达佩斯大饭店》用了四层讲述结构,始终呈现的是一个身临其境的讲故事的过程,一个故事离不开一个讲故事的人和一个听故事的人,还有他们同时所处的环境。这是在向本雅明的思想致敬。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工业化深入,世界大战,纳粹崛起,凡是和人文关怀,人道关怀,实用关怀的东西迅速衰亡,理性,集权,现代化,快餐化的东西在崛起,欧洲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被铁蹄蹂躏,精神强奸,物质上发达进步了,但是传统消亡和丢失,人性也在淡漠。人们习惯了人云亦云,不再用心品鉴文艺,就更谈不上思考和探索了,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一场华丽的演讲就可以让无数狂热信徒走上战场,也导致了那些有良知的作者们痛心疾首,本雅明和茨威格的自杀就是一种殉道。但是在战争年代,这些人都还想得到不断写东西,想得到哀叹和自杀,这就很了不起了。有时候我们感叹自己出不了有深度的东西,不能只怪作者和体制,而是整个土壤的养分和逼格就不够,然后又不求甚解。就拿张冯二导来说,拍专业了你看不懂,没票房,拍浅显了你说人家低俗。不过喷归喷,对姜文、陆川、宁浩三位大神的杰作,还是要膜拜的,人家已经学会了玩让你一知半解的擦边球。

在有了小说,报纸,电话,电报,电视的时代,人和人的关系被媒体取代了,人们把自己藏在麦克风的后面,交流减少了。相比起神话,史诗、童话、的传播方式和环境,以前作者和听众聚在一起讲故事的现实被改变,以前一个故事需要大家聚在一起,口口相传,这个过程需要融入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的共同经验,而在现代化以后的世界,一个孤立的作家,在他与世隔绝的阁楼里面没有感情的量产作品来满足一个群体的需要。实用关怀逐渐消失。随着实用关怀的消失,欧洲文化的精神支柱也就倒塌了。

《布》这个名字其实是误导人的,让人以为故事发生在匈牙利,虽然匈牙利酒店业是很发达,一万福林就可以租一套别墅来住,可《布》和匈牙利实质上却没有一毛钱关系。电影取景是在德国,原著隐喻是在奥地利。奥地利,小巴黎,欧洲的文化艺术的心脏,欧洲精神和思想的摇篮,也是希特勒“水晶之夜”排犹杀犹焚书坑儒的地方。故事的场景就是小说作者茨威格本人的祖国。还有旁证可以说明:爱德华·诺顿饰演的警察穿的既不是匈牙利制服,也不是德国制服......余下全文>>

三:问一下郭德纲的经典语句!

1.要不是打不过你,我早跟你翻脸了~

2.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

3.龙虾,海蟹,哈哈!我就爱吃带壳的! 服务员,给他来盘瓜子~

4.牛肉面 大排面 便 饭 一日本人过来, 吃点什么? 这个,日本人用手一指 :牛大便!

5.我终究没能飙得过那辆宝马,只能眼看着它在夕阳中绝尘而去,不是我的引擎不好,而是我脚蹬子坏了!

6.901次航班,由打西直门开往中关村,票价5元,请您登机。你说这多有意思。乘务员站那儿得喊,快上快上有大座儿,有大座儿。

7.两口子不一定感情好,感情好不一定是两口子;相声大师不一定会说相声,歌星不一弗识谱.

8.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科学家会武术,流氓也挡不住!

9.一些女演员为了上戏和男导演睡觉,太无耻了!女导演太少,让我们这些个男演员怎么办?

10.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一个?"坏的"。坏消息是:我们已经迷路啦!只能吃牛粪了!"好消息呢?"好消息是:牛粪有的是!

11.曾经有一个赚钱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机会过去了,我追悔莫及。假如上天再给我一个机会的话,我希望跟那个村长说:我愿意去。假如非让我在那工资前面加一个限额的话,我希望是:400元~

12.住的房子千疮百孔,一下雨算要了亲命了:外边小雨屋里中雨,外边大雨屋里暴雨,有时候雨实在太大了,全家人都上街上避雨去了。

13.英语、日语、韩语、南斯拉夫语、北斯拉夫语、西斯拉夫语...会7、8国外国话,和八国联军对着骂街都不带重样的~

14.你无耻的样子,颇有我年轻时候的神韵。

15.谁要不认识他,谁就没吃过猪肉。

16.有困难要帮,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帮。

17.上次喝多了,拿筷子当鸡爪子,吃了一根半。

18.小妞,给大爷笑一个,不笑,那大爷给你笑一个 ~

19.那锁拿根面条一捅就开,一包方便面能开一小区。

20.你叫什么名字?你别说出来啊!你说出来就是骂街!

21.我扔铅球扔得可远了,教练说了,人出去了不算啊!

22.今天说的这故事,离现在不远,家里有老人的可以回去问问,在春秋战国时期啊 ……

23.遛累了,他坐这,狗坐这,一边高,谁过来都纳闷:这是谁家双胞胎啊?

24.我买50辆好车--奥拓、奥拓、奥拓……!用铁丝镖起来,开起来跟火车一样!

25.小学上了十年,中学十二年,我被评为全校最熟悉的面孔,新老师来了都跟我打听学校内幕……

26.我要了份鱼翅炒饭,用三双筷子楞没找着鱼翅,你能告诉我鱼翅在哪吗?厨师说,我叫鱼翅。

2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叫郭德纲~

28.中国北京有一军事奇才,叫郭德纲,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上炕认识娘儿们,下炕认识鞋。

29.跳楼死多可乐,我研究过,二十层和二层效果不一样,二层是啪、啊!二十层是啊~~~~~啪!

30.你们千万别打他,也别骂他,不就是要钱么,咱好商量。不过丑话说头里,要是超过100块钱,你们就撕票得了。

31.我的饭量你是知道的,尤其也不喜欢烤鸭,才吃了四只就吃不下去了,烙那饼,一张饼卷一只……实在不能吃了,待会儿回家还要吃饭呢。

32.接了一活儿,完事能挣三十万……拿过图纸一看,盖一40米的烟囱,等盖好了,人家来一看,把我打了一通,图纸看倒了,人家让挖口井。

33.你拿的什么?我妈给带的鸡蛋。给我吃。不给……你猜,猜有几个。我猜出来你给我一个。你要猜出来我把这两个都给你。5个?

1.“大爷,美国怎么走啊?”“那谁知道啊……问村长去!”

2.您大点声不费电!

3待会儿散场都别走,吃饭去——谁去谁掏钱......余下全文>>

四:求一部动漫的名字。内容是一家人,一个妈妈,两个姐姐,一个弟弟。老爸不在家。

《小小男子汉》??我记得主角是阿强,他后来有个女朋友叫小舞(?不太记得)。是有姐姐和妈妈,而且经常被使唤……不过我当年事在凤凰卫视看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希望帮得到你拉~

五:一首高中学的诗 5分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六:谁知道:雨来时风满楼。出自那里?是谁写的?

兄弟是不是记错了,我记得好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回答如下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的这首《咸阳城东楼》,写的是在咸阳城头登临远眺所引起的感慨。古诗中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整首诗都不错,且不乏名句;也有的整首诗很难说多么好,但某些句子却写得很精彩。许浑的这首诗就属于后面这种情况。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就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开头说,登上咸阳城楼,城外的一切,引起我登高怀远的哀愁。芒荻(蒹葭)和杨柳,都使我想起与它很想象的那个水中的汀洲。这里,主要是自然环境的某些特点,引起作者对两个不同地方的联想。从句中“万里愁”“似汀洲”这些语言来看,似乎是指江南水乡,作者是丹阳人,很可能指的就是他家乡的某个地方。“万里愁”也可以说就是作者怀念老家的乡愁。

“溪云初起日沉阁”,据作者自注,句中的“溪”,指咸阳城南的皤溪,“阁”是指城外西边的慈福寺阁,写的是咸阳城楼所见。意思是说,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这说明了时间已是傍晚,而且开始显出了雨意。下句“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却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暴雨即将来临时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因为这里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这种自然界变化的特点。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这个时候,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是到了大变动的前夕了。这种社会大变动的征兆,已经反映得极为明显。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所以作者才能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同性的特点,所以这种比喻的含义,就比较容易理解,它的引申意义,就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用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第三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这两句说的是同一个内容:在傍晚飞鸟停息和秋天寒蝉长鸣的荒草杂树丛生的地方,原来是秦汉时代的旧宫苑。但是,上下句的意思,又有所区别:上句“鸟下”,主要是写动态;下句“蝉鸣”,则是写声音。而且,上下句的对仗,对得非常工整,鸟下对蝉鸣,绿芜对黄叶,秦苑夕对汉宫秋,在语言的声调,含义,词性等等都很严谨地相对。

第三联,是接着前面咸阳古城来说的。这是秦代的都城,汉代京城长安与它只有一河之隔,登上咸阳城楼,就自然联想起秦宫汉苑。它跟第二联又有含义上的内在联系。第二联是写大变动在即的预感,这一联则是写历史上皇朝没落的不可避免。当年何等繁华的秦宫汉苑,现在只留下乱草杂树中的宿鸟和鸣蝉了。唐皇朝的前景如何?它也已显示出了衰败没落的征兆,整个形势已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它的前景必将与历史上兴盛一时的秦汉皇朝一样,留下来的,也只能是乱草杂树,一片荒凉了。这种内在联系在末联清楚地表现了出来。作者说,过往的行人们,不必去问过去历史上的事,社会在不断地变迁,秦汉却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只有渭水却依旧不息地东流。这结尾虽然是发议论,但却没把意思说尽,而是给人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参考资料:......余下全文>>

七:奥斯卡外语片奖中 英国澳大利亚这些英语国家的电影算么?

是的,

其实不是美国人拍的都是外语片

八:谁能为我解释一下中国与日本的曲调问题

1、日本民族民间音乐用的都是五声音阶性质的调式。日本民歌最常用的调式称为“日本民歌调式”(原文:民谣音阶),其调式音列与我国的La—Re调式相同,以羽(6)和商(2)为核音,日本民歌的旋律进行和基本音调,以四度三音列(如6 1 2或3 5 6等)为基础。此外,日本民歌的调式也有用“律调式”(音列相当于我国五声徵调式)的。还有一部分日本民歌采用日本传统音乐的典型调式,叫做“都节调式”。如原来是传统音乐筝歌的日本民歌《樱花》,就是用都节调式构成的。它的特征是:主音及其上方另一个核音为纯五度关系,两个核音上方的音都是小二度关系(如3 4 6 7 1 3)。有半音关系的五声音阶性质妁调式还有“琉球调式”,“去四七小调式”等。所谓“去四七小调式”,就是在自然小调式的音列中除去了主音上方的四度(四级)音和七度(七级)音的调式(如6 7 1 3 4 6,已除去2和5)。大家熟悉的《五木催眠歌》就是由去四七小调式构成的。总的说来,日本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调式是四种:日本民歌调式、律调式、都节调式、琉球调式。

2、中国古时的音律也分为十二个半音,各律名称分别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按五度相生法产生。后于明朝始创十二平均律。这十二个名称也就是古人所用的音名,有固定的音高。首律黄钟的音高相当于现在国际通用音律的f 1。

古时的定音器是十二个规定长度的竹管。其中黄钟律管的长度约合现在的25.36厘米。这个长度也是古时的长度单位,叫“夏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人民画报》上发表了马王堆出土的十二律管的图片,其最长的那只长度为25.4厘米。)

因宫、商、角、徵、羽没有固定音高,所以各种民族调式音阶都可以有十二种不同的高度。不过现代人不会习惯“黄钟宫”、“大吕宫”之类的语言。因此,在说明音阶高度时采取土洋结合的方式,即“C宫调式”、“D宫调式”……。

宫、商、角、徵、羽的相互音程关系相当于唱名1、2、3、5、6的相互音程关系。用简谱记谱时,也可记成4、5、6、1、2(前三个音是低音,因这里无法加低音点而写成了中音。下同)或5、6、7、2、3。因为它们都符合宫、商、角、徵、羽的相互音程关系。所以,中学教科书上说宫、商、角、徵、羽就是1、2、3、5、6是不够严谨的,只能说“相当于”1、2、3、5、6。

3、“鬼子进村”的音乐就属于典型的“去47调式”,在6(低音) 7(低音) 1 2 3 4 5为序的音阶中,第4个“2”、第7个“5”都不会出现。

6 76 43 43。。。6 76 43 43。。。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