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实际上,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地区冲突,1931年11月4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的江桥抗战,在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下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国人民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战役,因此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日本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上海市,以及热河、察哈尔两省。至1937年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对于最早失陷的东北三省来说,抗日是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之久。 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如果以两国宣战日算起,中国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击日本,而中国战场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最后,日本节节败退,战争以同盟国胜利而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尼米茨海军上将、中国徐永昌将军、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至此,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
二:抗日战争全过程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余下全文>>
三:抗日战争发展的简要过程
据历史上说总共是14年抗战!也就是从1931年开始!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14年抗战!谁都知道,日本大规模地侵略中国,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在侵占了东北以后,日本侵略者又不断侵犯上海、华北等地,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东北、上海、华北人民及驻守这些地方的军队,从“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起,就举起了抗日的大旗。从全国来说这个时期的抗战,虽然还是局部的,但中国人民的抗战毫无疑问已经开始了。如果不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战的开始,实际上就把“七七事变”以前东北、华北、上海人民的抗战,以及十九路军的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遂远抗战等中国人民英勇的斗争,都排除在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之外。也会让人以为日本是从“七七事变”才开始侵略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从那时才开始的。而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正因为如此,中国抗日战争是14年,起点是“九一八事变”,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四:抗日战争的开始过程和结束详细的
中日矛盾由来已久,1885年,日本趁中法战争入侵台湾,但被击退。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并胜利,占领了台湾、朝鲜等地,并勒索的大量赔款。191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最终没有得逞。至始至终,日本就始终将中国作为扩张的主要方向。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次年建立了满洲国。1932年,日本制造上海事变,但没有取得胜利。随后又继续在华北扩张,中日矛盾日益激化。1937年,日军在华北再次制造事端,企图在华北制造割据,但遭到反击,中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国军在上海进攻日军,战争升级。日军倾尽全力对中国发动进攻。因为实力悬殊,中国军队连连失败,大半领土沦陷。1938年10月以后,日军无力继续大规模进攻,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随即对日宣战。1945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接连失败,陷入绝境。8月6日和9日,广岛和长崎相继遭到原子弹轰炸,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日本无可奈何,宣布向盟军无条件投降。根据投降协议,在中国本土的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在东北的日军向苏联投降,中国收回包括东北、台湾在内的被占领土,战争宣告结束。
五:抗日事件胜利过程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
芷江战役10万日军在和国军硬碰硬的二个月拼死较量中,最终的结局是日军兵败如山倒的完败。败得如此彻底如此丢人,连日本历史学家自己也承认是一场灾难。
有一场国军的完胜日本自己也是承认的,这就是日本历史的芷江会战的完败。
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
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
芷江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
中日双方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以强碰强,激烈厮杀二个月之久(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为结束。
日军伤亡3万6358人其中死亡1万2498,还有大约1000人被国军围困后失望自杀,这个数字十分惊人。日军被全歼一个旅团还有四个联队,一个师团被重创。国军缴获迫击炮43门,榴弹炮13门,山炮5门,重机枪48挺,轻机枪240挺,掷弹筒260个,步枪无数,还得到了日军洋马1650匹
战后冈村宁次已无法再组织起成规模的部队了
六:抗日的战斗过程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下令“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东北人民和东北抗日联军同日寇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战斗,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他们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详见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透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全面抗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战役、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余下全文>>
七:论述——中国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程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局部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与当时国民党当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就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党的各级组织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发挥自己全部的积极性,英勇地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成为参加民族解放战争的先锋和模范。 1932 年 4 月 15 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共中央先后选派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中共满洲省委及各级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力量。满洲省委派出大批党员、干部到抗日义勇军中工作。
1933 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 1934 年 6 月,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6 年 2 月,又改建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上海、天津、广州、北平等地工人纷纷举行反日大罢工和抗日示威游行,组织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募捐。冀东农民开展打游击等斗争。北平、南京、上海等地大中学生举行罢课、示威、街头宣传等活动。各地学生还到南京请愿,要求蒋介石出兵东北,收复失地。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也要求国民党当局“改弦更张”、“与民更始”,变更“剿共”政策,“全国—致对外”。
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进行了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同这部分国民党官兵的抗日合作。
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体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其领导人李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 年 1 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淞沪一带抗击日军,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发动沪西日商纱厂工人罢工,以支援十九路军的抗日作战。
1933 年 5 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在同盟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约有 300 人。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 。
同年 11 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爱国人士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州发动反蒋抗日事变。这就是福建事变。此前,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事变失败后,共产党人同李济深、蔡廷锴等爱国人士继续保持着联系。
1934 年 4 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领衔,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名义,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在纲领上签字的群众达几十万人。
三、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 1935 年 12 月 9 日 ,北平学生举......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