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议程和政治议程的区别 中国政治制度
多源流理论、倡导联盟理论、政策扩散理论和制度选择理论在诸多的后现代政策理论中具有代表性,其中多源流理论更是一种比较有创见性、解释力和发展潜力的理论模型。
1995年美国政治家约翰.W.金登在科恩的“垃圾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源流分析的基本框架。他认为,在政策系统中存在着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3中不同的源流。问题在社会四处漂流,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从而上升到政策议程,只有当“各种问题开始引起政府内部及其周围人们的关注”的时候才能被识别。就政策流来说,”有一个其工作重心就是要产生政策建议的政策共同体,构成整个共同体的人员包括专家和官僚、规划评估方面的人员、预算部门的人员、国会的办事人员、学者、压力集团以及研究人员。他们各自都有自己最得意的想法或自己的打算;他们在这些政策共同体中四处散发自己的思想。在这种选择过程中,有些思想政策建议得到了重视,而另一些思想则被抛弃”.而“政治溪流中包括像国民情绪的摇摆不定、公共舆论的变化莫测、行政当局的更换、党派或意识形态在国会中分布状况的改变以及利益集团的影响这样的因素。这条溪流中实践的发生往往不依赖于问题溪流和建议溪流”。(美,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p109)这3条源流彼此独立,其发生、发展和运作都不依赖于其他源流,但它们在某一关键时间点上汇合到一起,从而打开“政策之窗”,问题就会被提上政策议程。“政策之窗”的开启时“政策建议的倡导者提出其最得意的解决办法的机会,或者是他们促使其特殊问题受到关注的机会”,(同上,P209)最可能促使“政策之窗”开启的是社会事件或政治事件。但是“政策之窗”并不经常打开,且打开的时间也不长。政策建议的倡导者需要抓住并利用“政策之窗”开启的机会促使自己的政策主张与问题流、政治流相结合,上升到政策议程,达到政策结果。
多源流理论能够揭示偶然的社会事件或政治事件开启政治之窗的可能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政策过程的新视角。
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精髓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精髓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英语: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成立于1921年7月,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章程》将其自身表述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马克思列宁主义(俄语: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简称为马列主义或马列,严格的说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许多不同的政治团体都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恭个词汇,并宣称以此作为理论体系的支撑,绝大多数共产党仍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尊为基本的意识形态,
4、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继续革命理论"等等。
三: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重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青年哲学论坛”部分成员*
2004年12月9日,“青年哲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举办了第23次活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求是》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以及中国城市出版社等单位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重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由徐长福主讲,鉴传今、杨学功点评。与会学者围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徐长福(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我想分如下四个方面来讲。
一、我在学术上关怀的两个主要问题
据我个人的体会,学术上的许多争论表现为观点的分歧,其实是关怀不同。我所关怀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原生性问题,是引导我走上哲学之路的问题;另一个是次生性问题,是我走上哲学之路后遇到的新问题。
我的原生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人生和社会理想从理论上看是那样的完美,那样令人信服和让人向往,可社会主义实践,包括在中国的实践,特别是头一个时期严格按照理论原则来进行的实践,又是那么的坎坷,充满那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发生了像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这二者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就人类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按照一种理论学说来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革命性改造而言,我们作为当事人所经历的这场运动是史无前例的。可这个“反差”有人研究过吗?好象没有。自由主义只是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甚至贬之为幼稚的错误;与之相对的观点则把问题归结为操作上的失误。这两方都不反省我说的那个“反差”——一流的理论和成问题的实践之间的“反差”。这个问题扩展开去,就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基本哲学问题:理想人生和理想社会的理论设计和追求理想人生、建设理想社会的实践操作之间究竟该是什么关系?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所有这类“反差”事件中究竟能够提取出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来?
近年来,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提高,全球化的景观进入了我的学术视野,转化成了这样一个问题:全球化是否仅仅服从一种单一的理论原则?即是否如果寻找到了或建构起了一套所谓正确揭示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和价值目标的理论体系,比如美国式的新自由主义,全人类就都该接受这个体系,并仅仅照这个体系去做?这就是我所关怀的次生问题。
次生问题和原生问题在学理上内在沟通于上述那个基本问题,可以转写成:人类生动复杂的实践是否能够还原为某种单一的理论?是否应该仅由某种单一的理论开出?原生问题是这个基本问题主要在既往历史中的表现,尽管它在现实中还在延续;次生问题则是我们当下的实际。
二、上下求索的初步成果
为回答这些问题,主要是原生问题,我摸索过两条不同的路子。一是向下求索,即通过研究历史、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实证学科来寻找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二是向上求索,即从形上学、本体论层面找寻产生问题的思维方式根源。这两条路子从我开始学习哲学到博士毕业的十多年间一直是并行而互补的。
求索的一个初步成果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该文完成于2000年初,以《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之名于200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这本书中,我从工程出发构造了一个理论框架。工程是我们有计划建构的设施。要建造工程,必先设计工程。设计所要明确的东西包括:该工程是什么样子的——形状、结构、特征、功能是什么?用什么材料、哪些材料、多少材料去建?靠谁去建——谁支付费用、谁指挥、谁设计、谁施工、谁受益、谁承担责任?这些因素都是具体的个别事物,我称之为“实体”。设计不是对这些......余下全文>>
四:近代史题库极其详细答案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
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38.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针的重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B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C
。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D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39.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渡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其中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
A
。加工订货
B
。统购包销
C
。经销代销
D
。公私合营
(
包括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
4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主要有
A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D
。釆取暴力革命的手段
41.1957
年
2
月,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
。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B
。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D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42.1957
年
4
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提出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
A
。反对贪污
B
。反对官僚主义
C
。反对宗派主义
D
。反对主观主义
43.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
A
。规模大
B
。公有化程度高
C
。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D
。严重地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44.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依据,即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A
。对当时国内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C
。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产物
B
。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
D
。是基本正确的
4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有
A
。中国
B
。印度
C
。缅甸
D
。美国
46.1956-1976
年,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还是取得了重大的显著的成就。这主
要表现在
A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B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C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D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47.1978
年
12
月
13
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A
。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
B
。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C
。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D
。实际上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三、分析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
1939
年
12
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
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
材料
2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
“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余下全文>>
五:现代的军事学理论著作谁能给推荐几本?
世界十大军事著作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普鲁士]
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经典著作。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土将军,生于马格德堡小贵族家庭。此书是C.P.G.von克劳塞维茨的主要著作,他在总结以往战争经验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经验的基础上,用12年的时间写成的。全书60余万字,分3卷8篇,分别论述战争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进攻与防御和战争计划等。
《制空权》——朱利奥杜黑[意大利]
意大利军事理论家,制主权理论的倡导者。先后毕业于都灵炮兵工程学校和陆军大学。1912一1915年任意大利陆军第一个航空营营长。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步兵师参谋长。他极力主张建立专门的轰炸机部队参战。因激烈抨击意军统帅部作战指导错误,1916年被判监禁1年。1917年11月,意军在卡波雷托战役惨败。事后意大利政府调查战败原因,认为杜黑当年对统帅部的批评是正确的,1918年为其恢复名誉,任命为国防部航空处主任。1921年晋升少将,不久退役。法西斯党上台后,他于1922年出任航空部部长。1923年辞职,专事著述。杜黑很早就注意飞机在军事上的应用。1909年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今天我们充分意识到掌握制海权的重要,但不久制空权将变得同等重要。"他的主要著作有《制空权》(1921)、《未采战争的可能面貌》、《扼要的重述》、《19XX年的战争》(1931)。其中《制主权》流传较广,主要论述空中战争、空军的组织、制空权、独立航空与辅助航空、军用航空与民用航空等。杜黑根据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运用,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空军建设和作战的理论。
《孙子兵法》——孙武[中国]
中国古代军事家。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隋书· 经籍志》载为"吴将孙武撰"它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共13篇5900余字。
《论持久战》——毛泽东[中国]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中人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政治家、理论家。《论持久战》是毛泽东1938年5月26日一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同年7月在延安《解放》周刊上发表。后有中文和英文单行本在国内外广泛发行。1952年4月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国民党党内的一些人就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抗战开始后,他们又散布"再战必亡"的亡国论调。在中国共产党内,也有人存在着轻视游击战争,幻想依靠国民党的"正规战"速决取胜的错误思想。为了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阐明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主张,动员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为争取最后胜利而奋斗,毛泽东根据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撰写了此书。
《军事教训》——毛奇[德国]
德国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元帅。亦称老毛奇。生于梅克伦堡的帕尔希姆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18年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武备学校。1819年起在丹麦军队中服役。1822年回普鲁土军队任职。1826年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1828年调总参谋部工作。1835-1839年被派到土耳其军队中任教官和顾问。1839年回普鲁士,在总参谋部任职。1849-1855年任军团参谋长。1855年任威廉亲王(即后来的普鲁土国王和德意志皇帝)的副官。1858-1......余下全文>>
六:多源流分析模型是什么
多源流理论、倡导联盟理论、政策扩散理论和制度选择理论在诸多的后现代政策理论中具有代表性,其中多源流理论更是一种比较有创见性、解释力和发展潜力的理论模型。
1995年美国政治家约翰.W.金登在科恩的“垃圾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源流分析的基本框架。他认为,在政策系统中存在着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3中不同的源流。问题在社会四处漂流,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从而上升到政策议程,只有当“各种问题开始引起政府内部及其周围人们的关注”的时候才能被识别。就政策流来说,”有一个其工作重心就是要产生政策建议的政策共同体,构成整个共同体的人员包括专家和官僚、规划评估方面的人员、预算部门的人员、国会的办事人员、学者、压力集团以及研究人员。他们各自都有自己最得意的想法或自己的打算;他们在这些政策共同体中四处散发自己的思想。在这种选择过程中,有些思想政策建议得到了重视,而另一些思想则被抛弃”.而“政治溪流中包括像国民情绪的摇摆不定、公共舆论的变化莫测、行政当局的更换、党派或意识形态在国会中分布状况的改变以及利益集团的影响这样的因素。这条溪流中实践的发生往往不依赖于问题溪流和建议溪流”。(美,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p109)这3条源流彼此独立,其发生、发展和运作都不依赖于其他源流,但它们在某一关键时间点上汇合到一起,从而打开“政策之窗”,问题就会被提上政策议程。“政策之窗”的开启时“政策建议的倡导者提出其最得意的解决办法的机会,或者是他们促使其特殊问题受到关注的机会”,(同上,P209)最可能促使“政策之窗”开启的是社会事件或政治事件。但是“政策之窗”并不经常打开,且打开的时间也不长。政策建议的倡导者需要抓住并利用“政策之窗”开启的机会促使自己的政策主张与问题流、政治流相结合,上升到政策议程,达到政策结果。
多源流理论能够揭示偶然的社会事件或政治事件开启政治之窗的户能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政策过程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