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群算法最短路径

一:求教:蚁群算法选择最短路径问题

这个例子其实是当初数模比赛时用来完成碎片拼接的,但其所用到原理还是求解最短路径的原理。但这里的最短路径和数据结构中最短路径有一定的区别。在数据结构中,对于最短路径的求解常用的一般有Dijkstra算法与Floyd算法,但对于要求出一条经过所有的点的并且要求路径最短,这些算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而蚁群算法则很好地满足了这些条件。话说回来,很想吐槽一下网络流传的一些蚁群算法的例子,当初学习这个时候,身边也没有相关的书籍,只好到网上找例子。网上关于这个算法源代码的常见的有2个版本,都是出自博客,但是在例子都代码是不完整的,缺失了一部分,但就是这样的例子,居然流传甚广,我很好奇那些转载这些源码的人是否真的有去学习过这些,去调试过。当然,我下面的例子也是无法直接编译通过的,因为涉及到图像读取处理等方面的东西,所以就只贴算法代码部分。但是对于这个问题蚁群算法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收敛很慢,不过对于数量小的路径,效果还是很好的。function bestqueue =aco1(nt,nc_max,m ,st, sd ,Alpha ,Beta ,Rho ,Q,gethead,getend)%参数解释:%nt 路径所经过的点的个数;%nc_max 迭代的次数;%m 蚂蚁的个数;%st 起点序号;%sd 终点序号;%Alpha 信息素系数;�ta 启发因子系数;%Rho 蒸发系数;% Q 信息量;%gethead getend 是用来求距离矩阵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 nt = 209;%碎片个数full = zeros(nt,nt);tic;%初始化距离矩阵for i =1:nt for t = 1:nt if i ~= t full(i,t) = sum(abs(getend(:,i) - gethead(:,t))); else full(i,t) = inf; end endend% a =full(156,187)eta = 1./full;%启发因子,取距离的倒数% eta% e = eta(4,2)tau = ones(nt,nt);%信息素矩阵% tabu = zeros(nt,nt);%禁忌矩阵,取蚂蚁数量和碎片数量一致,以减少迭代次数nc =1;%初始化迭代次数;rbest=zeros(nc_max,nt);%各代最佳路线rbest(:,1) = (linspace(st,st,nc_max))';rbest(:,nt) =(linspace(sd,sd,nc_max))'; lbest=zeros(nc_max,1);%各代最佳路线的长度pathlen = 0;%临时记录每代最佳路线长度stime = 1;%记录代数进度for i = 1:nc_max % 代数循环 delta_tau=zeros(nt,nt);%初始化改变量 stime for t = 1:m % 对蚂蚁群体的循环, tabu=zeros(1,nt);%禁忌向量,标记已访问的碎片,初试值设为0,访问之后则变为1; viseted = zeros(1,nt);%记录已访问的元素的位置 tabu(st) = 1;%st为起点,在此表示为碎片矩阵的编号,因为已经将蚁群放在起点,故也应将禁忌向量和位置向量的状态进行修改 tabu(sd) =1;%同上 visited(nt) = sd ;%同上; visited(1) ......余下全文>>

二:求程序,用蚁群算法解决最短路径的matlab程序。

去matlab论坛上看看或者直接百度“matlab 蚁群算法 最短路径代码”。

这方面的源代码应该很多。因为你这是常见问题。

三:蚁群算法只能计算给出城市坐标的最短距离吗?如果给出了没两个城市的距离可以求最短路径吗?

算法是死的,人是活的。算法是方法,应用的是人。所以,只有快不快,没有能不能。

蚁群算法是一种用来在图中寻找优化路径的机率型算法。所以,只要是类似的都能算出来。因此,你的那个能啊。

四:蚁群算法在求最短路径问题时有什么优缺点

缺点:收敛速度慢,局部收敛

五:蚁群算法中转移概率是怎么用的.不同的蚂蚁为什么会选择不同的路径

因为不同路径的信息素和启发信息不同,所以向每条路径转移的概率也不同;

具体实现可以运用轮盘赌选择,转移概率越大的路径就会有更多的蚂蚁选择.。

Prime 算法和 Kruskal 算法都是用来求加权连通简单图中权和最小的支撑树(即最小树)的,Prime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n 为顶点数),Kruskal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eln(e)) (e为边数),这两种算法都是多项式时间算法,也就是说,最小树问题已经有了有效算法去求解,属于P问题。

Dijkstra 算法求解的是加权连通简单图中一个顶点到其它每个顶点的具有最小权和的有向路,最简单版本的时间复杂度是O(n^2),也是多项式时间算法。

而蚁群算法是一种近似算法,它不是用来解决已存在精确有效算法的问题的,而是用来解决至今没有找到精确的有效算法的问题的,比如旅行商问题(TSP)。

旅行商问题也可以说是求“最短路径”,但它是求一个完全图的最小哈密顿圈,这个问题至今未找到多项式时间算法,属于NPC问题,也就是说,当问题规模稍大一点,现有的精确算法的运算量就会急剧增加。

文中的某些观点引自知乎大神余幸恩,感谢帮忙!~

六:请你帮我用matlab gui作一个基于蚁群算法的TSP问题图像,要求可以输入蚂蚁数量和城市坐标,输出最短路径 20分

n个城市,编号为1---n

for循环的次数是蚂蚁重复城市的次数,比如5个蚂蚁放到4个城市,需要重复两遍才能放完蚂蚁,每次循环产生n个1---n的随机数,相当于随机n个城市,产生城市序列

循环结束

Tabu一句表示将m个蚂蚁随机,每个蚂蚁放到前面产生的城市序列中,每个蚂蚁一个城市,需要m个,所以提取前面1:m个序列

'表示转置,没有多大用处,可能参与后面的计算方便。

我感觉如果m,n很大的话,你这样做会产生很大的浪费,计算很多的随机数,这样的话更好,一句就得:(如果变量Randpos后面没有用到的话,如果用到了,还要用你的程序)

Tabu=ceil(n*rand(1,m))'

七:蚁群算法的概念,最好能举例说明一些蚁群算法适用于哪些问题!

概念: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又称蚂蚁算法,是一种用来在图中寻找优化路径的机率型算法。它由Marco Dorigo于1992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其灵感来源于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路径的行为。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进化算法,初步的研究表明该算法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针对PID控制器参数优化设计问题,将蚁群算法设计的结果与遗传算法设计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蚁群算法具有一种新的模拟进化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其原理:为什么小小的蚂蚁能够找到食物?他们具有智能么?设想,如果我们要为蚂蚁设计一个人工智能的程序,那么这个程序要多么复杂呢?首先,你要让蚂蚁能够避开障碍物,就必须根据适当的地形给它编进指令让他们能够巧妙的避开障碍物,其次,要让蚂蚁找到食物,就需要让他们遍历空间上的所有点;再次,如果要让蚂蚁找到最短的路径,那么需要计算所有可能的路径并且比较它们的大小,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要小心翼翼的编程,因为程序的错误也许会让你前功尽弃。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程序!太复杂了,恐怕没人能够完成这样繁琐冗余的程序

应用范围:蚂蚁观察到的范围是一个方格世界,蚂蚁有一个参数为速度半径(一般是3),那么它能观察到的范围就是3*3个方格世界,并且能移动的距离也在这个范围之内

引申:跟着蚂蚁的踪迹,你找到了什么?通过上面的原理叙述和实际操作,我们不难发现蚂蚁之所以具有智能行为,完全归功于它的简单行为规则,而这些规则综合起来具有下面两个方面的特点: 1、多样性 2、正反馈 多样性保证了蚂蚁在觅食的时候不置走进死胡同而无限循环,正反馈机制则保证了相对优良的信息能够被保存下来。我们可以把多样性看成是一种创造能力,而正反馈是一种学习强化能力。正反馈的力量也可以比喻成权威的意见,而多样性是打破权威体现的创造性,正是这两点小心翼翼的巧妙结合才使得智能行为涌现出来了。 引申来讲,大自然的进化,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创新实际上都离不开这两样东西,多样性保证了系统的创新能力,正反馈保证了优良特性能够得到强化,两者要恰到好处的结合。如果多样性过剩,也就是系统过于活跃,这相当于蚂蚁会过多的随机运动,它就会陷入混沌状态;而相反,多样互不够,正反馈机制过强,那么系统就好比一潭死水。这在蚁群中来讲就表现为,蚂蚁的行为过于僵硬,当环境变化了,蚂蚁群仍然不能适当的调整。 既然复杂性、智能行为是根据底层规则涌现的,既然底层规则具有多样性和正反馈特点,那么也许你会问这些规则是哪里来的?多样性和正反馈又是哪里来的?我本人的意见:规则来源于大自然的进化。而大自然的进化根据刚才讲的也体现为多样性和正反馈的巧妙结合。而这样的巧妙结合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你眼前呈现的世界是如此栩栩如生呢?答案在于环境造就了这一切,之所以你看到栩栩如生的世界,是因为那些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多样性与正反馈的结合都已经死掉了,被环境淘汰了! 蚁群算法的实现 下面的程序开始运行之后,蚂蚁们开始从窝里出动了,寻找食物;他们会顺着屏幕爬满整个画面,直到找到食物再返回窝。 其中,‘F’点表示食物,‘H’表示窝,白色块表示障碍物,‘+’就是蚂蚁了。

具体参考baike.baidu.com/view/539346.htm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余下全文>>

八:请教一个路径选择的问题,大家看看能不能用“蚁群算法之类的智能优化算法”来解决?

Dijkstra算法和蚁群算法是有着本质不同的,属于两个范畴了,前者是确定性算法,输入一个图,必定能产生一个可行结果。而后者是属于启发式算法,有随机因素。不一定能产生好的结果,但一般情况下由于存在启发式因素和智能因素,能够产生比较好的结果,但不能保证产生全局最优解。况且前者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算法,只能用于最短路径计算,而蚁群算法可以用来解决一大类问题,比如图算法、数值优化、数据挖掘等等。

九:数学建模里matlab求蚁群算法求解旅游路线最短的问题

你可以去查查怎么解决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