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戊戌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局限性:没有很好的的人民联系在一起,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而且对西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和中国的国情联系在一起,只是一位的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在具体实施改革过程中,没有“开议院”“兴民主”等内容,说明改革相对于措施落后了。
进步性:虽然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变法对社会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措施,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知道要想富国强兵,必须改变旧的制度。
二:戊戌变法的局限性
1过于依赖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使民族资产阶级带有懦弱性和妥协性 4反动力量过于强大
三: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皇帝“以军权雷厉风行”,通过很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让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代表参政,逐步实现君主立宪.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有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维新派尖锐的揭露了俄国侵华的事实,却幻想依靠与英、日结成同盟来抵抗俄国.有人甚至建议聘请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来中国任维新顾问.英、日帝国主义虽然表面上同情维新派,但实质上只是为了乘机扩大在华的侵略势力,并寻找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同时也是为了和俄国进行争夺.因此,在戊戌政变前夕,维新派分别祈求英、美、日的支持,结果都落空了.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断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康有为在每次上书中,都反复提醒光绪帝不要忘记人民反抗的危险,强调“既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如果不实行变法,下层群众将会起来造反,使皇帝及其大臣们“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正因为没有人民力量作为后盾,所以当他们得悉守旧派要发动军事政变时,只得打算依靠掌有兵权的袁世凯,结果反被袁世凯出卖.而一旦守旧派操刀反击,维新派也就没有丝毫抵抗能力.谭嗣同慷慨就义前的临终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正反映了这一点.“回天之力”存在于亿万民众之中,这是维新派志士们所没意识到的.
简述观点就是每段的第一句.后面的是具体的阐述~
四:康有为思想有何局限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限性?
康有为提出的维新变法存在如下局限性:1、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2、主张实业救国。3、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存在这样的局限性是因为:康有为是封建社会的开明知识分子,虽然意识到社会存在的巨大危机,但是不能摆脱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不能真正从根源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彻底铲除封建制度,只是简单的提出了一个君主立宪制,结果遭到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击,最终流于失败。
五:4怎样理解戊戌变法运动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近年研究文章中,有部分论者从宏观上把握五四运动,从总体上探讨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影响,也有论者将五四运动放到20世纪的大视野下面进行回顾与反思。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其独特的启蒙性和开创性独立于第一次历史巨变与第二次历史巨变之中,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新旧民主革命),而且在中国社会进程中也具有划时代性的标志。有研究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这样的见解是站在20世纪末来打量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后提出的论断,认识有其独到之处。
五四新文化运动被称为国民"最后之觉悟",启蒙的结果是人的觉醒与人的思想的解放。石仲泉认为:20世纪中国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五四运动是思想解放的开端,延安整风和真理标准讨论是五四运动思想解放的继续和发扬光大。 五四的思想解放的影响是深远的,有论者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或政治事件,五四运动有一定的时限,而它所蕴涵的思想认识、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则融入到中国近代政治发展之中。由是观之,文化--政治的历史互动关系。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政治文化逐步由传统向现代转化。
五四精神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五四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有研究者提出:"爱国主义是其精神源泉,民主与科学是其中的核心,勇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解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quot;
对五四运动作总体性评价也是研究者谈论较多的话题。有论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包括三个层面:思想解放层面、文学革命层面、学术解放层面。 另有人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未完成的现代性启蒙。它奠定了中国文化转型的现代方向,但却徘徊于文化与政治、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而未能完成显得性的价值整合。" 也有论者对五四运动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如对五四运动的主要领袖、基本口号、思想主体等提出新见解。认为"打倒孔家店"并非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激进主义是五四运动的支流,多元文化的综合创新才是五四精神的主潮。"
具体研究的重大突破
具体问题的探讨涉及到五四运动的方方面面,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全方位的、多元化的、立体的考察。研究没有局限于五四运动的性质、意义、经过等老生常谈的问题,也不止于原有的研究范围。由于研究领域的拓宽,研究视野的伸展,对五四运动的一些具体问题,研究者们挖掘了一些新材料,贡献了一些新观点,使五四运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首先,对五四时期各个社会界别与五四运动的关系研究有新的突破。五四时期各社会界别都牵涉到运动之中,每个界别都作用其中。以往的研究对这方面已有涉及,但仍然忽略了对有些界别的研究。如对省议会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问题。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到目前为止,仅就政治运动方面而言,举凡运动中的学、工、商、农、军界,已均有论及,唯对运动中作为政府与民众之中的中介、并在运动中发挥特别作用的各省议会,尚未见有所论及。" 通过对五四时期省议会在当时的表现研究,论者提出了"省议会是五四运动的支持者和参加者"的观点。这个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又如,对商人在五四运动中的......余下全文>>
六:戊戌变法的消极影响
(1) 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① 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 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
② 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 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③康梁的维新思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也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 消极影响:
① 康梁维新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②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受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特点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