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病防治知识

一:夏季应该预防哪些常见疾病?

夏天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患的疾病有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道传染病等。 一、中暑中暑是夏季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是由于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失去平衡,肌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造成的。市民如果只是轻度中暑,要多喝含盐的清凉饮料,若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气水,而对重症中暑患者,应抬到阴凉处就地抢救,并立即送往医院。 预防中暑,除了在烈日下做好防晒外,还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中暑机会。此外,多洗温水澡帮助体温散发,多吃蔬菜瓜果,适量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也可以达到消暑作用。 二、肠道传染病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腐坏变质,而且各种蚊虫的繁殖也快,成为传播疾病的渠道。易发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痢疾、甲肝、食物中毒、水中毒等。 预防这类疾病要注意“病从口入”,做好环境卫生,主要的措施有:少吃隔夜隔餐的饭菜;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蚊虫叮咬,做好洗涤消毒工作;买来的海鲜等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可生吃;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 三、热中风夏季,很多人喜欢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或者是把电风扇直接吹向自己身体,但医师提醒说,这样很容易热中风或是得肩周炎,尤其是中老年人。热中风主要是由于室内外气温相差太大,若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造成的,常发生在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身上。 适当地调整空调的温度,使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摄氏度,多喝白开水或淡茶水都可以预防热中风。而肩周炎则是由于裸露的肩部受凉导致的,中老年人因为多年来的活动摩擦,肩部已受损,突然遭受风寒袭击,更容易引发肩周炎,因此在睡觉时要避免冷风直吹身体,更不能在通风处迎风睡觉。

二:夏季应预防哪些疾病

在这一季节,极易发生感染性腹泻、菌痢、伤寒及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暑等疾病,应注意预防。 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肠道感染。感染性腹泻临床上主要以腹痛、腹泻为主,腹泻次数多见一天10次以内,重者可多达几十次,严重者可出现血样便,病人同时有发热、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7月、8月为发病高峰,感染对象主要为儿童、小学生与成年人。食物是感染性腹泻主要传播途径。在预防上,市民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喝开水、不喝生水;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生、半生水产品及不洁、不卫生、腐败食品。假期间外出旅游度假、夏令营活动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谨防发生感染性腹泻。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是持续高热、体温呈阶梯型上升、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和轻度腹泻。主要传播途径是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市民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凡自觉疲倦、乏力、持续高烧5天以上的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蚊虫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当人体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经过10~14天潜伏期即可发病。临床上以突然起病,持续性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或昏迷、惊厥为特征,重者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或出现呼吸衰竭死亡。流行季节为7~9月份,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发病高峰季节。十岁以下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因此预防乙脑应采取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如遇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抽筋等症状时应及早去就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就治良机。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病人会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肌肉疼痛,有的病人可出现高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死亡。所以要重视防暑降温,高温下作业人员尤其要做好个人防护,补充含盐的水分,工作场所要加强通风降温,调整作息时间等。产妇、老年、体弱者更应注意居室通风降温,穿着不宜过多,劳逸结合,多补充水分和营养。 除做好上述疾病预防外,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安全教育,防止游泳、嬉水时发生溺水事故。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生活节奏,家庭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7℃,相对湿度在50~60%,平时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以防感冒发生

三:夏季预防疾病小常识

告别气候宜人的春季,步入酷暑见长的夏季,高温使人体机能和人体生存的外环境产生诸多变化,所以我们应适时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来适应这种变化,尽享夏季之畅快。下面聊聊几种夏季常见病的特点及巧预防:

1、热感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伤风感冒”,天热流汗消耗了大量的体液和能量,另外,贪图一时凉快吹空调或是洗凉水澡,此时削弱了机体的抵抗力导致感冒的的发生。针对此应避免大汗淋漓情况下极速降温,同时多喝白开水,必要时可以喝点淡盐开水,同时保证充足睡眠和必要的营养。

2、胃肠道疾患: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腐坏变质,且蚊虫肆虐,易发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甲肝,食物中毒等。因此,夏天不要吃不洁的食物,受凉时间不要太长,尤其不要吃冰冻食物过多,因其会使胃肠血管突然收缩,胃液分泌减低,消化功能降低,易出现上吐下泻胃肠炎症状。

3、“热中风”:对于老年人体内水分比年轻人要少,加上生理反应慢,大量出汗后易产生“脱水”。“脱水”会使血液粘稠,这对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发生中风的几率自然增高。谈到预防同样应适时补充水分,同时应注意做到“不渴时也要喝”。饮食结构亦要做好调整,多吃凉性食物如苦瓜、莲子等。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血压,调整好用药量,使血压保持稳定。

4、皮肤病:高温利于一些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加上皮肤出汗比较多,皮肤潮湿,也利于一些细菌的繁殖,所以容易产生一些皮肤的癣病,最常见的皮肤癣病应属足癣,俗称的脚气.预防应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为主要措施,对于足癣袜子尽量选择纯棉质地,以利吸汗。

四: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代射功能增强,体内水分丢失较多,易出现电解质平衡紊乱,造成抵抗力下降,体质虚弱易发生中暑及肠道传染病,特别是老年人、体弱多病者及儿童更易发生上述疾病,因此做好预防十分重要。

中 暑

一、定义: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组急性疾病,可分为:热衰竭、热痉挛和热射病。

二、中暑的因素

1、高温环境,烈日下曝晒。

2、重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时间长。

3、睡眠不足,过度疲劳。

4、大量出汗,水分补充不足。

三、症状及表现

1、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燥不安。

2、大量出汗、口渴、发热、乏力。

3、皮肤灼热、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4、全身肌肉痉挛,四肢肌肉痉挛性剧痛。

5、头剧痛、晕厥、惊厥至昏迷。

四、应急处理

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置于通风阴凉处,安静休息,重者迅速送医院抢救治疗。

2、迅速降温:

(1)物理降温:室内通风,放置冰块(袋),或置于空调房间,头、颈、腋下、腹股沟处放冰袋降温,全身酒精或冷水擦浴。

(2)药物降温:①冬眠I号,冬眠II号(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杜冷丁50mg加25%葡萄糖液静脉注射)。

②人丹、霍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清凉油等对症治疗。

3、保持呼吸道通畅,舒展体位,吸痰。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5、抗休克治疗。

6、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

五、饮食与预防

1、一般预防:

(1)在烈日下做好防晒工作,带防晒帽或遮阳伞等,皮肤涂擦防晒霜。

(2)注意休息,调节劳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3)室内要通风,要多洗温水澡散热,避免体温升高。

(4)空调不要温度太低,以免室内、外温差大,造成感冒诱发上述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及心梗病人更不易长时间呆在过冷房间中,以免诱发此类疾病。

(5)戴太阳镜,镜片色不要太深,最好选用能穿过15-30%可见光的太阳镜,以灰色、绿色为宜。

(6)不要在砖地、水泥地上睡觉,特别是施工工地人员更要注意这一点。

(7)不过度喝冷饮,并随时补充水分,不要等渴了以后再喝水。

2、饮食调节

(1)科学合理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香蕉和瓜类,冬瓜、苦瓜、黄瓜、丝瓜、西瓜等,瓜类除能补充水分外,还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有保护血管和降压的作用。

(2)吃豆制品,补充植物性蛋白。

(3)及时补充蛋白质,可食用新鲜的鱼、虾、鸡肉、鸭肉等脂肪含量低的优质蛋白质食品。

做好上述预防,就可减少中暑的发生。...余下全文>>

五:夏季的流行病主要有哪些?

初夏季节,气温逐渐转暖,各种病菌的繁殖和活动能力也随之加强,这个时候,一些流行性疾病也就非常容易发生并会很快流行起来。下面我向你介绍几种夏季常见流行病的中医防治方法。

一、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称此病为“痄腮”。此病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症状主要有腮腺肿大,以耳垂为肿胀中心,局部皮肤肿胀发亮但不发红,局部疼痛,吃酸性食物时疼痛会加剧。此病常会并发睾丸炎、脑膜炎等。以下方药可以用于参考治疗:

内服:板蓝根20克,露蜂房20克,海桐皮20克,蝉蜕10克,岗梅根30克,川贝6克,竹叶10克,玄参20克,穿心莲10克,升麻6克,炙甘草6克。

外用:1.青黛粉用米醋适量调成稀糊状,每日涂患处多次;2.紫金锭用井水或醋调研外敷;3.用新鲜芦荟外敷。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此病是感染脑膜炎双球菌所致,应以预防为主。以下方剂为防治此病的良方:鬼针草15克,大叶桉15克(以上均为鲜品),野菊花15克,金银花15克,黄皮叶30克,甘草6克,每日1剂,连服5天。

三、急性眼结膜炎

此病俗称“红眼病”。夏季是红眼病最容易传染的时期。此病的症状以结膜高度充血、肿胀、有灼热感、分泌物多为主。方用:野菊花15克,千里光15克,蝉蜕10克,黄连6克,木贼6克,腊梅花12克,甘草3克,水煎,口服并外洗眼部。

六:预防秋季疾病的知识

秋季气温变化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走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病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因为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所以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请大家不要麻痹大意。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阿米疮痢疾)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为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性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传染,所以疾病仍容易发生与流行。病媒生物如苍蝇、蚊子、蟑螂等在秋季繁殖频繁,它们携带各种病源体传染食物、水源、环境。

1、要搞好室内卫生,搞好粪便管理,清除拉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四害;

2、搞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等叮爬过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3、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五要”、“七不要”。(即“五要”即要按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饭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发。“七不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不吸烟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4、肠道传染病的普通症状,起病急,腹痛,腹泻,排稀便一天可达十次以上,继之脓血便,偶尔伴有轻度发热,四肢无力。严重的有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

5、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向医务室报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

七: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1.中暑

夏令时节气温高、湿度大,易引起中暑。露天作业者应尽可能在早、晚出去干活,避免中午烈日曝晒;室内高温作业者,注意作业场所通风散热,及时、适量补充体内水分和盐分消耗;外出行走最好配备防护用品( 戴遮阳帽、用遮阳伞) ,以免受热中暑;同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饮食调节和体育锻炼。

2.腹泻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埂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不吃不净与腐败变质食品,不吃霉变食品,熟食品或隔夜食物一定要加热蒸透后再吃,以防食物中毒;注意食具、餐具的清洗、消毒、保洁,坚持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病菌入口;提倡多吃些食用醋或大蒜,既能增加胃内酸度又可助消化、杀菌,提高胃肠道抗病能力。

3.痱毒

痱子好发于炎夏,搔痒后极易发生红肿热痛。继发感染,常发生化脓性疖肿。预防痱毒,应经常用热水洗澡,也可用艾叶、金银花、马齿苋各10克煎水(约1公斤) ,稍凉后洗浴患处。日常膳食中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为宜。同时避免日光直接曝晒,并保持居室通风凉爽。

要预防痱毒,首先要昼减少日光的曝晒,并保持居室通风凉爽;其次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和刺激性的食品;其三是常用热水洗澡,一旦生了痱子,可用艾叶、金银花、马齿苋各十克煎水洗患部。

4.苦夏

苦夏的主要症状是胃肠消化功能减退,如食欲不振、困倦乏力、胸闷不适、贫血消瘦等。预防苦夏,首先应注意饮食调理,做到饮食清淡,少食多餐,及时补充机体水分;其次,结合自身体质状况,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另外,在夏季到来之前,服用一些如香砂六君丸、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等药物,可达到预防苦夏目的。

5.乙脑

乙脑是夏季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急,病情重、后遗症多。预防的最好方法是消灭蚊子,采取防蚊措施。其次,在流行季节前注射乙脑疫苗。发现可疑病人,应尽快送医院隔离治疗。在流行地区,对于密切接触者、体弱儿童可服用中药预防:大青叶15克,或板蓝根9 克加金银花9 克煎服,每天一次,连服三天。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