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发展现状

一:中国新增七大自贸区是哪些,辽宁省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辽宁位列其中!肩负的使命任务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大连作为辽宁的龙头核心城市,有责任更有能力,把国家交给辽宁的任务完成好。

辽宁自贸试验区从申办到落地,凝结全省的智慧和努力,鉴于大连独有的经济开放等优势,以及在辽宁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申办过程中,大连上上下下付出的心血格外多。如今政策落地,既体现了国家对辽宁的重视,对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持,也体现了对大连勇闯、敢拼、肯干,能够率先走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的肯定和信心。

当务之急,是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抢抓机遇,奋楫争先,主动作为。一方面,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以赴形成建好自贸试验区的合力。聚焦国家给辽宁的定位,率先在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上取得跨越式的突破,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打出大连样板。另一方面,要放开胆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真抓实干,让政策红利充分落地,深层次释放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企业搞好服务、提供一流的发展平台,让企业在创新中蓄积发展动能,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要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成为国家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国家对辽宁给予重任,辽宁对大连寄予厚望。自贸试验区的利好政策,既振奋精神、提振信心,对大连也是极大的考验。民间有句俗话,锅支好了,菜备齐了,能否做出丰盛的大餐,就全靠本事了。大连历来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创新的前列,始终贯彻落实国家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落实发展新理念,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档进位,加快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率先振兴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设立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们有准备、也有能力,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任务。蹄疾步稳、久久为功。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努力拼搏下,我们一定能够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贡献,向国家交出一份满意的大连答卷!

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自2012年11月启动以来,已进行7轮。三国同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超过16万亿美元,占世界20%以上。三国对外贸易额近7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额的20%以上。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间的产业互补性,挖掘提升三国贸易水平的潜力,促进区域价值链进一步融合 。

三:中国新增七大自贸区是哪些,河南省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这代表着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试点探索的新航程。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依靠人口红利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什么是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由来及在世界的现状

自由贸易区是在关境以外划出的,对进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关税,并且允许港内或区内进行商品的自由储存、展览、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以促进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的一个区域。一般建立在一个港口的港区或邻近港口的地区,它实际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

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和迅猛发展有其深刻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原因。

1.与多边贸易体制相比,区域内国家易于就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并产生实效。同时,现有的自由贸易区大多富有成效,也激发了更多国家参加自由贸易区。

2.就地区或邻近国家而言,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邻近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区具有人员往来与物流便利、语言文化相近、生活习惯类似等多种有利条件。因此,邻近国家和地区间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来扩大和加深经济合作以获得互利双赢的效果,其效果比参加多边贸易体系带来的利益要更明显一些。

3.在加入多边合作机制的同时,缔结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推动各成员国内的经济结构改革,从而可以借助更多外力来推进国内改革。

4.20世纪90年代一再发生的地区性经济危机的教训,也促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地区经济合作的制度化。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证明,在同一地区国家之间,危机蔓延的速度往往更快,相互影响也更为强烈。因此,加强地区内经贸合作不仅有助于防范新的危机,而且也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广义的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国、日本、韩国)、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简称NAFTA,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美洲自由贸易区(简称FTAA,包括美洲34国)、中欧自由贸易区(简称CEFTA,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AFTA,包括东盟十国)、欧盟与墨西哥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狭义的自由贸易区:如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德国汉堡自由贸易区、美国纽约1号对外贸易区等。

五:列举世界主要几大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名称,并简述其发展概况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余下全文>>

六:天津自贸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自贸区下航运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

目前,

我国由南到北形成了四大自贸区的布局,

这对我国航运业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在分析我国四大自贸区的本质、

特点,以及我国航运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后,剖析了自贸

区格局下,我国航运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对航运企业发展、航运金融市场发展、四

大自贸区发展和航运业整体发展四大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字:

自贸区;航运业;机遇;挑战

0

2015

4

21

日,广东自贸区在广州南沙正式挂牌,同时挂牌的还有天津自贸区和福

建自贸区。

连同上海自贸区,

我国已形成由南到北四大自贸区的布局。

作为对外开放的高地,

自贸区发展及其影响受到了高度的关注。

其中,

航运业是受自贸区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运业不仅包括港口基础设施、航运基础贸易,

还包括航运信息、航运金融、

航运人力资源环

境等。自贸区给航运业各个方面不仅带来有利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不能忽略的巨大挑战。

在我国,

由于上海自贸区成立时间最早,

所以,

目前关于自贸区对航运业影响的研究主

要是围绕上海自贸区展开的。张颖杰

[1]

研究了上海自贸区对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影响,并提

出了改善政策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完善基础设施、拓展航运金融等建议。余思勤等

[2]

专门

针对上海建立自贸区对航运金融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认为我国航运金融业由于相关法律不

健全、

金融市场不发达等原因而发展缓慢,

因此着重分析我国航运金融业应如何利用自贸区

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完善法律法规方面,学者也纷纷发表了自身的见解。郑雷

[3]

认为,在建

立上海自贸区和国际航运中心建立的过程中,

应该加强对船舶融资租赁业的扶持,

以引导中

国航运业走向现代化。郑志华

[4]

则总结了

2014

年上海航运法治论坛对自贸区航运政策、自

贸区航运税收制度、

无船承运业务监督等航运法治问题的探讨。

从现有的文献可发现,

大部

分都是围绕上海自贸区对航运业影响而展开的研究,

而对其他三个自贸区的分析则相对匮乏。

随着其他三个自贸区的挂牌,

我们更应该分析各个自贸区不同的特点,

从而研究各个自贸区

给航运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众 维 插 画

七:厦门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情况如何?

厦门自由贸易区很多公司跟瑞丰德永的合作关系,促进自由贸易区公司货币流动自由,货物存储自由等贸易自由。

八:自贸区会带来怎样的效益?

为了与世界对接,就需要在自贸区内部实行涉及贸易、投资、服务业、金融业、行政体制等多领域复合型改革,而如果在这块“试验田”里试行的制度创新能够反过来推动国内改革,那将写下更光辉的一笔。不过从目前已透露的政策中可以察知,自贸区将带来多重改革效益,既积累改革经验也有可能产生辐射效应。

改革效益之一是促进服务贸易。在逐步降低关税、海关手续等贸易障碍后,自贸区不仅为商品的流动创造便利,而且将促进贸易方式的转变,改变我国服务贸易滞后于商品贸易的现状,实现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地位上的升级。强调服务业的开放一直是上海自贸区规划的重点,这将促进金融、航运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加速实现上海成为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目标。

改革效益之二是促进投资便利化。据悉,自贸区的首批细则主要是关于境外投资管理制度的改革。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实行15%的优惠税率,将可吸引直接投资。目前已决定区内暂停三类外资企业的部分审批,改为备案制度,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这将有助于使企业能更便捷地成立、运营和决策调整。自贸区将扩大对外开放的行业和领域,从而将为未来整体的扩大开放积累经验。

改革效益之三是金融改革。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必然带来金融需求,推进金融服务业发展升级。上海方面表示,自贸区涉及金融的试点将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以及金融业对外开放和产品创新,以及离岸金融业务。当前试点建议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在条件具备时,适时在试验区内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多样化,鼓励民间银行的设立,吸引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入驻,放松金融管制,都将为更大范围的国内金融改革树立借镜。

如果自贸区成立之初有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大动作,或许可能引发区内外制度不同导致的异常资本流动,因此这些方面的市场化最有可能的是采取渐进方式,逐步推进,但无论如何,这都有助于政府和金融机构通过上海自贸区这个窗口切身体验跨境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冲击,探索在卸去资本管制的保护之后,如何提高政府的金融监管和经济调控水平,从而为未来的全面改革积累经验。

目前自贸区内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构想尚无清晰细节,现行《总体方案》准备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未来逐步实现企业法人在区内可自由兑换。但自贸区将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保险等领域的使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这都要求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自贸区的试验也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战略。

改革效益之四是行政体制改革。要创造出国际化的商业环境吸引外国企业,就改变政府管理方式和打造服务型政府,实行灵活性的监管政策。经济改革必然需要政府发起“灵魂深处的革命”,从单向的行政管理思维转向互动的法治思维,政府创新直至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精简行政体制,归并政府部门,优化政府服务功能,并实行政务等信息的自由、开放、透明。

此外,通过自贸区这种单方面主动对外开放的模式,中国还将能争取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取得主动,这是改革效益之五。美国目前有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以在未来全球贸易安排与规则制定中占据先机的心理,而TPP也将在环保、劳工保护和知识产权等方面设立高标准。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向世界宣示中国保持开放热情、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自由化运动并分享其果实,也将在制度建设上缩小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这将有助于力争使TPP不成为一个将中国排斥在外的高端俱乐部,或者建立中国参与的与TPP平行的亚洲自由贸易安排,以对......余下全文>>

九:天津自贸区有哪些优势?

天津申报的自贸区包括三个功能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城、东疆保税港区和天津港保税区。 低调的、对外秘而不宣的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方案中的区块范围、功能定位轮廓等内容已渐渐浮出水面。 记者独家了解到,天津申报的自贸区包括三个功能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城、东疆保税港区和天津港保税区。 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史继平对记者表示,与上海自贸区不同的是,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享受自贸区的政策却不封关运作,即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成为“网外”的自贸区,可以服务滨海新区和天津市。 三功能区抢得先机 面对京津冀不时爆出申报自贸区的新闻,从行政级别、经济发展基础、投资环境以及对外开放度来看,滨海新区优势更大。记者也首次从天津官员处得知,天津申报的自贸区方案,确实是考虑了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于1994年提出,2005年纳入“十一五”规划国家发展战略,经过多年建设,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8020.4亿元,同比增长17.5%。 2013年下半年开始,天津滨海新区先作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撤销塘沽、汉沽、大港三区工委和管委会,由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街镇。根据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复的《深化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将新区街镇行政区划由27个街镇调整为19个,功能区由12个整合为7个,进一步践行“大部制、扁平化、强基层”目标。整合后的7个功能区,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高新区、中心商务区、天津港保税区、东疆保税港区、临港经济区。 强制造业、弱服务业是天津的产业现状。上述七大功能区中,有4个以制造业为主,其中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和东疆保税港区是服务业和生态产业。而天津自贸区考虑的中心商务区、东疆保税港区和天津港保税区,分别以金融和服务贸易、航运和货物贸易、制造业和物流为主,可谓充分考虑了产业现状,基本上将天津的产业类型都覆盖了。 目前,中心商务区面积由37.5平方公里扩容至46平方公里。记者站在中心商务区看见群楼耸立,面积开阔,有一大批楼盘在建设开发之中。 史继平称,扩容是去上海陆家嘴取经之后的经验借鉴,主要为日后发展预留空间。 再加上8.5平方公里的天津港保税区、10平方公里的东疆港保税区 (还有20平方公里的综合配套服务区),天津自贸区的面积多达60平方公里以上,是上海自贸区28.78平方公里的两倍之多。当然,天津自贸区的范围,最终将以国务院批复的为准。 中心商务区不封关运作 史继平称,上海自贸区具有的金融和服务贸易政策,天津自贸区也会有,但天津版本跟上海版本还是有所区别。 上海自贸区包括的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都是在围网内封关运作。但天津自贸区中的中心商务区,将实行不封关运作。“围网内的通关和货物贸易便利化主要由海港和空港保税区去做。”史继平说,“中心商务区的定位在金融服务、贸易便利化、促进进出口发展。” 目前,中心商务区管委会跟中国邮政和诸多快递公司合作,考虑建立一个跨境电商中心,实现从物流、资金流到货物流的通关便利。但他表示,跨境电商中心还只是在方案阶段。中心商务区管委会同时在推动建大宗商品跨境电商项目。“这属于既有货物贸易,又有金融服务。” 天津的融资租赁和保理业务开展得较早。租赁分为两类,一类是融资租赁,一类是金融租赁。天津有5家持有牌照的金融租赁企业,其中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就有两家。 史继平说,未来的租赁和保理业务,将借鉴台湾经验。 在此前举办的一次两岸企业家峰会上,“自贸区”成为主要议题。史继平发现,天津和台湾从发展自贸区的思路、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要求以及服务方面,有共通之处。 “台湾......余下全文>>

十:福建自贸区最新的战略有哪些

设立和发展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政府深入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战略举措。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标志着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由点带线、由线带面循序渐进地展开。目前,广东、天津、福建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依次是同港澳深度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台经贸合作和面向全球经济自由化,四个自贸园区彼此间具有相互辐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积极作用,必将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孵化器和新引擎。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福建自贸区”)的正式设立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福建自贸区建设基本现状分析

作为大陆主要对台交流省份,福建在两岸区域经济格局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福建自贸区的落地,将为闽台产业融合和两岸经贸合作拓展更大政策空间。当前,福建自贸区发展势头良好,机遇与挑战并存。 Piffle365.com

第一,两岸经贸合作大势向好,但闽台区域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见表1)。两岸经贸合作总体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13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已达90018个,实际使用台资591.3亿美元,占大陆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4.2%;尤其在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和实施后,两岸经贸关系逐渐步入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的轨道。2013年两岸双边贸易值为1972.8亿美元,增长16.7%,明显高于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幅度。就闽台合作而言,在2010—2013年期间,闽台贸易总额占两岸贸易总额比重由2010年的9.2%上升到2013年的10.33%,福建向台湾出口占两岸总贸易额比重由2010年的6.15%上升到2013年的7.56%,福建自台湾进口占两岸总贸易额比重由2010年的10.63%上升到2013年的11.77%,显示福建在两岸贸易中的地位虽整体提升,但仍不够突出,区位优势不明显。闽台贸易总额占台湾贸易总额比重由2010年的1.97%上升到2013年的2.23%,福建从台湾进口总额占台湾贸易总额比重由2010年的2.98%增长到2013年的3.15%,显示福建在台湾贸易中的地位处于上升趋势,但尚不显著。闽台贸易总额占福建贸易总额比重由2010年的9.54%持续下降至2013年的7.59%,福建向台湾出口占福建贸易总额比重由2010年的2.38%上升到2012年的3.02%,福建自台湾进口占福建贸易总额比重由2010年的21.94%下降到2012年的15.32%,显示闽台贸易失衡,福建对台湾贸易中存在较大逆差,台湾在福建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还不突出。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第二,福建自贸区建设有序推进,但诸多领域仍有很多难题亟需破解。目前,福建自贸区定位于对台经贸合作、“海丝”新载体,采取“一区三片”模式,包括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四至范围的总面积为118.04平方公里。按照“立足综改、借鉴上海、对接台湾、敢行敢试”的改革思路,福建自贸区边申报、边改革、边建设,在全面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试点经验和创新机制的基础上,出台“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的对台优惠政策,实施保税展示交易、“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集中汇总纳税、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内销选择性......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