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发展现状

一:贵州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据测算,上半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46.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12.2%,第三产业增长8.9%。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要求。

综观上半年经济的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农业经济的平稳增长,为上半年经济增长贡献0.5个百分点。

全省农业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夏粮出现一定程度减产、油菜籽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农业增加值增长3%,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果。

第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分别为上半年经济增长直接贡献4.2和1.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3.6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轻工业增长10%,重工业增长13.8%,均保持较快增长。煤炭、铁合金、铝等产品销售形势较好,6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累计为98.6%,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产销率的提高,为工业经济效益状况的明显改善,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1-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总额10.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2%。

由于“西电东送”建设力度不减,部分重大建设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大幅增长。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8.72亿元,同比增长40.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45.96亿元,同比增长35.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28亿元,同比增长41.6%。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进度加快。1-6月,全省用于电力的建设投资同比增长42.4%,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高28.2个百分点。

第三,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使第三产业为经济增长贡献3.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83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我省虽然未发生非典疫情,但非典对旅游、航空、铁路和公路客运等行业造成较大影响,上半年旅游总收入仅为26.92亿元,同比下降32.3%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

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4.08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出口2.33亿美元,增长13.5%;进口1.75亿美元,增长64.2%,增幅比上年同期均有较大提高。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38.1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增加幅度较大。

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608.2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31元,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农民现金收入增幅下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上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大部分地区由于粮食等农产品减产,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减少;二是土地征用补偿的收入下降,上半年农民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同比减少了44.8%。

第四,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1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6.5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和22.7%。财政总支出为119.52元,同比增长11.9%。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银行......余下全文>>

二:贵州省对于其他省份农业发展有哪些优势

贵州省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和少数民族聚集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对贵州省这样的一个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生态农业优势明显的内陆山区省份,发展特色农业正是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所谓特色农业,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形成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和显著经济效益的、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生产布局,以区域优势求生产,从而形成地方特色产品,最终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长久持续的经济效益。

1、 特色农业的发展,是由各种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优势、政策因素和科技支撑等。发展贵州省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贵州省的各个区域中,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并不能千篇一律。如果盲目的在各地推行某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而不考虑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及现状,不仅不能很好的使特色农业产业得到发展,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加强对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区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发展贵州省特色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2、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景怡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殊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贵州省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生长季长,降水丰沛、雨日多,且光、热、水配合良好,雨、热、光同季。降雨量在 1200mm左右,水资源总量为 1035 亿 m 3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2926.59m 3 /人。省内大部分地区种植业可以做到一年两熟,部分地区可以做到一年三熟。贵州地理环境复杂,以高原丘陵山地地貌为主;海拔高差悬殊,从东南部拔 137 米的河谷到西北部海拔 2903 米的高中山峰巅,垂直带幅宽达 2766 米。中小地貌组合错综复杂,高原上有山地、丘陵、盆地、谷地和洼地。全省总土地面积中山地占 71.34%,丘陵占 20.97%,洼地、盆地占 7.69%。土壤以地带性黄壤和非地带性石灰土为主,适宜生长各种不同的作物。

3、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由于贵州全境处于多种气候交汇的过渡性地带,生物群落的边缘效应,决定了贵州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省内现有生物资源丰富,全省有 70 种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有 4 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 50%。有 3700 余种药用植物资源,占全国中医药品种的 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全省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作物几乎应有尽有,已栽培的有近 600 个品种, 从喜温的水稻、玉米、甘薯到喜凉的小麦、油菜、马铃薯,从需要热量多的甘蔗、芭蕉、柑橘,到需热量次多的油桐、油菜,从喜温的常绿阔叶林种到喜干的针叶林种,在省内都有适宜生长的地方。全省有天然牧草 1441 种,是畜禽喜居之地。饲养的主要畜禽品种有 30 多种。各种经济林木种类繁多,果茶桑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繁多的生物资源,为贵州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优越的资源基础。这些都是特......余下全文>>

三: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

贵阳城市经济圈及安顺市——加快打造以烟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磷化工、铝工业、现代中药、特色食品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都市型经济中心区和产业集聚区;统筹规划、科学定位,推动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集中治理,环保设施与园区其他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建设发展总部经济,促进金阳新区开发开放。

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围绕能矿资源开发,加快发展能源、以煤化工为主导的优势原材料等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电力、煤及煤化工、黄金等工业项目和循环经济生态型工业示范基地。

遵义市——加强与成渝经济圈、贵阳城市经济圈的联合与合作,重点做大做强名优白酒及特色食品、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家用电器和竹纸一体化等优势产业。

黔东南州、黔南州及铜仁地区——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加快发展特色食品、民族药业、林纸一体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绿色产业和水电、特色矿产资源加工。

四:简述贵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概况

①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表现在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地;水利设施进一步加强;解决了数百万农民的饮水困难;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膜、化肥、农药和饲料、兽药等农用生产物资的使用逐年增加;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②伐业产业化速度加快。目前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上千个,以龙头企业、多元市场、中介组织和以合同定购、利润返还、按股分红等方式连接200多万农户,对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等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开发。

③科教兴农战略成效显著。“八五”以来,贵州广泛推行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科学加工、科学管理,农业适用技术和一些高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乃至现代农业得到相应的科技支撑,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近年实施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星火西进”行动计划、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在品种选育、生态重建、产品加工、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④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总量成倍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单位产出率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⑤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贵州粮食实现农村人口基本自给后,正向着增加特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稳步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增长高于粮食作物,油菜籽和烤烟成为大宗产品;其他农作物种植,呈现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全省农村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的排序为一、二、三,但在发展中农业比例下降,工业比例上升较快,第三产业比例有所增长。近年工业发展迅速,农业比例继续下降,虽排序仍为一、二、三,但差距有较大的缩短。

五:贵州农业人口有多少? 50分

截至2006.12月底,贵州10个试点县(市)参合农业人口225.51万人,

2008贵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数量(万人)

(4)

3295.08

179.02

233.67

621.06220.45

687.23

350.41

334.63

383.59

285.02

参考资料:百度2008贵州农业人口

六:一篇有关“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内容的调查报告。可以是工业、农业生产的情况,也可以是矿产资源、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内容的调查报告。可以是工业、农业生产情况,也可以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要求:注明调查时间、地点,有调查对象和内容,根据调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字数控制在500——1000字之间。)

七:粮食是农业的根本,贵州农业应该大力发展耕作业.是对的吗

●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必须依靠改革体制和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各级农业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后,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农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资源约束增强,科技含量不高,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弱,劳动生产率低,组织化程度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直接原因是农民消费能力太低,农村市场没有启动;根本原因则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广开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有利于扩大村民自治,加强民主监督,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增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实行的一系列富民政策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但农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采取系统的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把握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部门责无旁贷。各级农业部门应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任务。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略。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条件。应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贯穿始终,大力提高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坚持以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基本目标。加快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余下全文>>

八:贵州省关于龙头企业申报2015年现代农业综合项目指南

(一)申报或监测企业的相关材料。主要内容包括:

(1)《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运行情况表》(附件2);

(2)工商部门颁发的企业或合作社营业执照;

(3)1500字左右的介绍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单行材料,包括基本情况、企业认定为省或市级龙头企业后发展情况、经济效益,采取产业化经营模式,基地建设情况,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的基地和农户情况,农户增收情况,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打算;

(4)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2012年度和2013年度企业资产和效益情况。相关会计报表须由会计师事务所盖骑缝章,或在每页盖章。

(5)开户银行出具的企业资信证明。由企业向开户行查询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后出具,具体说明2012-2013年企业有无银行资信方面的问题。

(6)县级(含)以上国税部门和地税部门出具的企业纳税情况证明。说明2012年1月-2013年12月企业有无涉税违法问题。

(7)县级(含)以上农业或其他法定监管部门出具的质量安全情况证明。说明2012-2013年企业是否存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

(8)县级(含)以上农经站出具的企业带动农户情况。说明2012-2013年企业带动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户数、带动农户增收数等情况。

企业如有以下情况:获得“三品一标”认证,获得出口备案,建有专门研发机构,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或荣誉,通过ISO9000、 HACCP等质量认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证书、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品牌认证等,应作相关说明,并附证书复印件。

监测企业已更名的,还需提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意企业变更名称的材料、更名后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企业主营业务和资产等是否发生变动的说明。上报监测材料时使用的企业名称及公章,应与更名后的企业营业执照一致。

企业提供的纸质材料如果是复印件、扫描件、彩印件等复制件,应在复制件各页面加盖企业公章,确保上报的复制件与原件一致。

(二)按照申报和监测情况,汇总《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运行情况表》并加盖公章报送省产业办,同时报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监测结果(要对黄牌警告企业在警示期的有关经营等情况及监测结果有具体说明),企业的运行发展情况、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户增收,提高科技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的成效)、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不合格企业产生的原因,下一步建议。

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介绍

2012年1月12日, 国务院印发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文件分总体要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全面实施“三位一体”规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任务11部分。

十:农业规划做得好点的有哪些?最好有案例

《县域现代农业规划与案例分析》

本书总结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近五年来,在县域现代农业规划研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在综述美、荷、日、法等十个国家可比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精选了豫、晋、鲁、黑、新、琼、藏、京、冀、皖、鄂、闽、黔、川、蒙等十五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案例,由参与项目的一线专家顾问和规划编制人员精编。

本书可供从事县域农业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第二篇 县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案例 212

河南中牟:郑州新区(中牟)都市型现代农示范区概念性规划 212

山西运城:盐湖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2-2020年) 224

山东邹城:邹城市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年) 234

黑龙江宁安:G11沿线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 248

新疆哈密:哈密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259

海南乐东:海南尖峰热带农业风情园(2011-2020年) 271

西藏左贡:左贡县万亩葡萄产业示范园总体规划(2013-2020年) 282

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2017年) 291

河北玉田:河北省玉田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306

安徽涡阳:涡阳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316

湖北掇刀:荆门喜民园现代多功能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09-2020年) 331

福建南平:海峡两岸(南平)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概念性规划 346

贵州遵义:乐意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2013-2017年) 355

四川南充:营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2012-2020年) 368

内蒙古乌兰察布:乌兰察布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总体规划(2011-2015年) 395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