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位置读后感

一:文化苦旅中这里真安静的读后感200字

你,是大漠中经济交流之重地;你,是世界各种古老文明聚焦之地;你,更是我国大西北的一块战略要地。你就是——西域喀什正如余老说:‘’众所周知,在古代,人们都知道世界各大文明已形成型,都不想去破坏,但是经济交往对于他们来说诱惑太大,这里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你俨然成为了大漠中的经济交流之地,成为世界上许多商人梦寐以求发财致富之地;也成为后来东亚与中亚甚至欧洲丝绸之路的中枢,大漠中的繁荣之地;当听到那阿拉伯人作为交流使者伴随着这驼铃之声前来交流;看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前来时,作为一名中国人怎能不令人自豪呢?这里不仅是经济交往之地,更是文明聚集之地,吸引着无数学者倾倒于其魅力的衣裙之下。这里见证了鸠摩罗什西行取经之路,这里有被欧洲教皇推行专制而无情封杀的异己教派,为了是这些璀璨的文化不至于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使中外许多大家大为赞叹。你也并未一味的去收容,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像由阿拉伯人传来的伊斯兰教,已经深入此地人心,在一些圣徒眼中其地位不亚于“圣城”。这就是你的文化,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却吸引着历史长河中被人遗弃的文化,保留与此,绽放出属于他的光彩,映照在苍茫大地之上。。。。。。。可能也就是因为以上原因,使得在近代的中国,引得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也使爱国将领左宗棠宁死也要收复此地,在这白山黑水之间争夺属于我们的文化与尊严,使得湘军千余子弟葬身在这天山之间,无数英雄好汉牺牲于此,为了守卫这座圣城,属于中国的圣城。喀什,你又犹如一名大汉,嘶哑的在这狂风,大漠与高原中放出属于自己的音调,吸引着古今多少学者宁肯牺牲生命,也要一睹你的豪壮,悲情与神圣,享受着这亘古不变的文化,惊叹于世。

二:包利民《角落》的读后感

我们把所有不愿意展览的,都堆在那里,把它们藏在阳光之外。即使有丝丝缕缕的阳光进来,也只照亮最外面的一层,许多深埋的,如处永夜。角落似乎是我们刻意给遗忘留出的位置,它跟在我们身后,我们却连目光都不愿意给它。

有时候走得累了,不经意地回首,便一不小心扎进角落里。然后会发现,许多东西,许多当初不肯再想起的,再见时竟多了些感慨。没有了最初的心情,时光洗去了太多曾经的种种,那些在心里不见天日的,却仿佛化作了点点星光,闪烁着另一种美好。然后,我们休息够了,收回目光,收回心绪,转回身继续上路。于是,角落依然是角落,依然继续被遗忘着。

就像走得热时,去寻个阴凉的地方。角落,总是在我们艰难时,默默地等着我们。或者在冬季,或者风起时,角落便成了温暖的地方。可以挡风,可以暂时温暖,就连那些被流放到这里的所有,也仿佛温情脉脉。就像失意的人,会被墙角的一株草感动;就像在走投无路时,于心底的某个柔软的角落找到了希望和勇气。

角落就在那里,与我们形影不离,我们得意时往往忽略它的存在。我们走着,它就在后面捡拾我们抛弃的,或者我们失落的,它把它们储藏在那里,储藏在我们的心到不了的地方。有些东西随着时光变得陈旧,然后慢慢消散,而有的东西,则在岁月里渐渐散发光芒。当它们与我们回首的目光相遇,就会让我们的心里充满不期然的感动。

每个人的身边,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着不同的角落,杂陈着不同的过往。或许那些地方原本不是角落,只是我们放的东西多了,只是我们问津得少了,便慢慢地成了一个暗暗的狭小空间。那时的我们,从没有想过,这样一个被我们遗弃的地方,有时候会成为一个避风的港湾,会成为一个疗伤的安静之所,会成为一个最后的自由之地。所以,生命中的那些角落,更可能会是我们最后的退路,也是我们心灵的后花园。

当我们走进那些角落,尘世的喧嚣便隐于遥远,离那些被我们遗落的东西越近,也就离自己的心灵越近。哪怕有些往事已化尘埃,却也能于一粒尘中看到自己曾经眷恋的世界。即使当时在那样的世界里我们伤心过失望过,此刻重回,有的却只是怀念与留恋。那些有形的无形的,充满着角落,也充满了我们易感的心。角落就像一个酿造之地,把那些我们遗忘的琐碎储存发酵,散发出香气,便醉了我们回望的心。

似乎都是消极的人喜欢躲在角落里,可是角落也并不全是阴暗。一个人躲在暗处,并不一定是在酝酿阴谋,更可能是在静静地等待伤口愈合。而角落里隐藏着的,也并不一定全是丑恶,更可能是我们遗落的珠,或者,角落本就如蚌一般,包容着我们所有的失去,将一颗颗璀璨之珠悄悄孕育。

我们喜欢在独自的时候,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看外面的风云变幻,守着岁月的流逝。眼中心底全是恬然,我们在角落里,我们不散发光芒,我们却拥抱宁静。或许这也是一种境界,不是避世的超然,也非消极的等待,只是一种灵魂的憩息,或是一种生命的升华。

有时候,我更觉得,角落是两种生命状态的衔接处,那两面墙,一面是过往,一面是未来;或者一面是现实,一面是梦想;又或一面是铭记,一面是遗忘。在它们之间,形成了这个独特的地方,足以安放我们的灵魂。

三:《静静的河水》读书笔记、感悟

《静静的顿河》读书笔记800字

。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对这本《静静的顿河》产生了顿悟,因为当时老师倡导我们看些文学性的小说。渐渐地,我接触了这本我初读并且印象最深刻的文学作品。

这本书共四本,让我这个出入者不禁望而却步,但在读完第一本后,我就被文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牵动着,直到坚持看完最后一个字。

文中写着作者肖洛霍夫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中,描写了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战争时期的生活和命运,葛利高里是她们的代表。在战争中,他在红军和白军中间摇摆不定,从一个单纯的孩子成长为暴躁偏激的军官。在经历了红军白军的多次选择之后,在经历了几次抗争和逃避后,这位平民英雄变得凶残放荡,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肖洛霍夫正是深知哥萨克人内心世界曾经有过怎样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他受时代的感召,满怀对他们的热爱,塑造了许多体现历史进步方向的革命者——布尔什维克红军战士形象,讴歌了他们为之斗争的苏维埃政权的彻底胜利。

肖洛霍夫用他那淡淡的笔触,为我们描绘着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这本书以布尔什维克小组活动所触发的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为轴心,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将读者带进了风起云涌的哥萨克乡村生活。与书中的人物一同感受生活的疾苦与悲欢。我非常喜欢书中对顿河大自然风貌的描写,这些文字让人文静,让人暂时忘却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使人徘徊于其间。整篇文字是那样安静,平静,冷静;就像他笔下那条静静的顿河,但无渲染的文字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当一个作家从内心归属于一片土地时,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那块土地的精神,风采和传奇,而那片土地所传达给他的某种特殊启示,将凝聚成这个作家平生抒发心灵和情感的语言。

肖洛霍夫曾说:我愿我的作品有助于每个人变得美好,心灵变得纯洁,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唤起每个人对同伴的爱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样一本宏大构思,磅礴气势,具有深厚的生活内涵,人生意义。个性鲜明的人物,生动感人的描写的伟大巨著。

四:记住回家的路读后感500字。

我家的书橱中,在最便于取放的位置,有一本书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本书就是周国平的自选集――《安静的位置》。在互联网百度百科的页面上,编辑推荐中是这样描述的“简朴的生活,精神的自由,闲暇的空间”。这是我十分喜爱的一本书,它这几年来一直在工作和生活中陪伴着我,在这本自选集中,有一篇散文――《记住回家的路》,对我的心灵触动最大。读懂了这篇文章,明白了如何做一名最好的老师,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周国平在书中写道:“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个人的现实可能性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心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每当我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波折,情绪出现波动时,我总要习惯性地拿起这本书,翻到这个和熟悉的位置,细细地品读,与周国平大师在书中进行心灵的交流,重新找回一颗宁静的心,从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回到家的归宿感。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