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民生产总值 第一二三产业值、产业增加值、增加率是怎样计算的 几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啊?
公式1:增加值率=增加值/含税产值
公式2:增加值=含税产值*增加值率
公式3:含税产值=增加值/增加值率。
统计局一般只公布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但不公布其产值,如果公布其产值,则可以按前面的公式(公式1)计算增加值率。
网上有一些增加值率的资料,第一产业在50%左右,第二产业在25%左右,第三产业在50%左右。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大致推算总产值(公式3)。
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升级转型呈现哪些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趋加快,各种要素的国际国内流动速率加快、融合程度加深、关联效应加大。全球化背景下产业体系的升级转型和空间转移具体呈现如下特征:
一、在产业升级转型中产业结构的高度转移趋势日益提高。
首先是在产业升级方面,只有将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生产效率更高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才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根本提升,产业结构效应成为基本特征。其次在转型方面,产业间协同的逆向带动作用日益重要,农业现代化越来越依赖于非农产业部门所提供的肥料、农业机械、物流配送、仓储设备乃至金融服务;制造业的高端化和竞争力提升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而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产业细分中逐渐剥离出来的。
二、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升级转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日益贯穿于企业上、中、下全产业链过程,是工农业和服务业之间相融合的关键环节。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两类,一类是从工农业生产过程和部门中独立出来的外围服务,一类是仍然处于工农业生产过程和部门中的嵌入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也是工业化的重要构成。工业化不等同于工业发展,它是一个伴随着工业不断升级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构建的过程,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是其应有之义。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更是因其所具有的深度关联性、广泛渗透性和高度创新性等特征优势,对进一步深化产业分工、加强产业融合、推动产业集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支撑工业不断升级的关键环节。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就没有高度发达的工业。
三、产业全球竞争合作中“价值规律”高端化。
各种产业利润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等关键环节集中趋势日益加快,企业发展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占据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以及组织资源和整合链条的能力,而这些环节更关注高效率的交通运输服务,如无论是每天早上8点准时出现在纽约、伦敦以及东京街头的荷兰阿斯米尔鲜花,还是伦敦、纽约等世界城市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以其机场在世界航空网络中的位置为标志,都呈现如此特征。
四、产业空间发展的“分散与集聚”态势日趋凸显。
产业空间的分散首先是产业体系中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基于基础设施等的共享效应、产业链条之间的匹配效应和信息知识环节的学习效应,产业包括链条或环节追求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报酬递增,在地理空间形成高度集聚态势,最终形成了垄断性竞争的专业性经济空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空间的集聚程度和规模效应递增特征显著。在经济空间主要体现为世界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集聚特征,作为中心城市的世界城市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导,周边中小城市以差异化、专业化的制造业为主导,通过发达高效的市场交易网络和城际交通网络将二者连接起来,最终实现产业发展的结构、规模和分工的效应。
三:美国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多少?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四:在线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五: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加强和改善供给,扩大就业,拓宽服务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十二五”时期,我们一定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就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随着社会分工程度的高度发展和经济转型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断投入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使产业结构不断地趋向“软化”,实现了经济的高度服务化。服务业为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其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我国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业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要求,在经济增长贡献、就业吸纳、结构优化升级、集群化发展、新兴业态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稳步上升。“十一五”时期,我国服务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据统计,2009年我国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3.4%,与“十五”末的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7.3万亿元和提高2.9个百分点。
——服务业吸纳就业的功能不断提升。随着一批高就业贡献率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服务业就业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吸纳就业的功能不断增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社会新增人员就业的问题,同时吸纳了大量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据统计,2009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2.7亿人,比2005年增加了2832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
——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加快。随着技术革新的加快,我国服务业逐渐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方向发展,内部结构层次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金融、信息、物流、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整体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在增加值中的比重也明显提高,逐渐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据统计,“十一五”前4年,金融业年均增速为21%,占GDP的比重已达5.2%。
——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日益显现。近年来,我国各省区市非常重视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建成了一批功能特色鲜明、辐射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服务业集聚区,其强化专业分工、协作配套、降低创新成本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形成了高技术服务业集群,金融街则形成了金融产业集群。
——服务业新兴业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内容日趋精细,涌现出一批发展速度快、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兴业态,呈现出“小产业、大市场”的特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IT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态增势迅速,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动力。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同比增长45.9%,网络购物交易额接近2500亿元,同比增长近100%。
——服务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一五”时期,我国已出台多项措施推进服务领域的改革。服务业价格、投资、市场准入等环节的改革正在逐步推进,电信、航空等垄断性行业初步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服务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