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特点:“一边倒”。原因和作用: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敌视、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政策,对新中国政权构成极大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②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特点:采取“两只拳头打人”、“一大片”。原因和作用:a.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b.50年代末起,苏联对中国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中苏关系紧张,我国的外交环境恶化。c: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独立。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又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③70年代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既重视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又注重发展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原因和作用:a.美苏争霸,美国趋于守势。b.苏联陈兵中国北部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石。④1978年底以后特点:实行“无敌国外交”、“不结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原因和作用:a.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世界结束。世界向多极化发展。b.我国认为战争的危险虽然存在,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c.改革开放成为发展我国经济的基本国策。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2.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第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按提出的顺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等。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最具有代表性。第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二: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独立自主
三:新中国成立后三大外交政策及内涵
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共中央决定了在
执行和平外交政策中的三大基本方针:
一是“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自动继
承同旧中国的一切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同外国的关系。
二是“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一个最不寻常、
最具震动性的方针。在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
境下,新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将发展同苏联和
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早在1949年6月,毛泽东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明确指出:“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
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要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
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当时
的国际环境决定了新中国政府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
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1949年
8月,毛泽东提醒全党,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要丢掉幻想,
准备斗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了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
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
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
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了《中
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使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站到了一起,大大改变
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新中国奉行的第三项外交基本方针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新中国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
一切卖国外交。要求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否认内战期间蒋介石所借的
一切外债。要求美国政府撤退其威胁中国独立的驻华军队,反对任何
外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和使日本侵略势力复兴的行动。对于帝国主义
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问题,中国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把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中国要在同它们建交之前“把屋子打扫
一下”。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哪些调整?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胆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如何理解和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边外交历来在其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的、稳定的周边环境,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力图实现的基本外交目标.大体来讲,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受到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对外战略调整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制约,这同时也和中国决策者的主观认识和世界战略思想发展变化有关,大致以10年为期呈现阶段性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50年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阶段变化,剖析其基本内容,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重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经贸文化交流.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开始切实履行WTO体制,促进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国派出了维和人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国积极致力于推进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事业.中国政府一向重视人权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已加入了包括《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内的18项国际人权公约,并已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合作,共同对付人类发展面临的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贫困失业、人口膨胀、疾病流行、毒品泛滥、国际犯罪活动猖獗等全球性问题.
二、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第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第二,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
第三,世界各国主权平等.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全球性的挑战要由各国合作应对.
第四,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
第五,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三、中国对南南合作的立场
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产品众多、市场潜力大、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互利互惠,相互支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很大.但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普遍存在底子薄、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为南南合作的进一步扩展带来了一些实际困难.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应从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深入地探索南南合作的多种模式,最大限度地维护共同利益,携手应付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团结,在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领域内“游戏规则”的制订,促进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体制的改革,争取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以加快自身的发展,提高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
中国愿在平等互利平等、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的基础上,与南方国家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对于......余下全文>>
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有什么意义
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共中央决定了在
执行和平外交政策中的三大基本方针:
一是“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自动继
承同旧中国的一切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同外国的关系.
二是“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一个最不寻常、
最具震动性的方针.在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
境下,新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将发展同苏联和
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早在1949年6月,毛泽东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明确指出:“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
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要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
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当时
的国际环境决定了新中国政府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
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1949年
8月,毛泽东提醒全党,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要丢掉幻想,
准备斗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了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
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
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
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了《中
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使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站到了一起,大大改变
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新中国奉行的第三项外交基本方针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新中国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
一切卖国外交.要求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否认内战期间蒋介石所借的
一切外债.要求美国政府撤退其威胁中国独立的驻华军队,反对任何
外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和使日本侵略势力复兴的行动.对于帝国主义
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问题,中国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把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中国要在同它们建交之前“把屋子打扫
一下”.
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与成就
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共中央决定了在 执行和平外交政策中的三大基本方针: 一是“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自动继 承同旧中国的一切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同外国的关系。 二是“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一个最不寻常、 最具震动性的方针。在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 境下,新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将发展同苏联和 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早在1949年6月,毛泽东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明确指出:“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 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要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 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当时 的国际环境决定了新中国政府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 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1949年 8月,毛泽东提醒全党,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要丢掉幻想, 准备斗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了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 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 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 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了《中 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使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站到了一起,大大改变 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新中国奉行的第三项外交基本方针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新中国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 一切卖国外交。要求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否认内战期间蒋介石所借的 一切外债。要求美国政府撤退其威胁中国独立的驻华军队,反对任何 外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和使日本侵略势力复兴的行动。对于帝国主义 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问题,中国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把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中国要在同它们建交之前“把屋子打扫 一下”。
八: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
一、50年代
1、方针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此,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原因:国际方面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故里、军事包围和威胁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⑶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纷纷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国内方面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权急待巩固,经济急待珐复,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树立新中国的国际形象。
3、主要成就: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也就是说17个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的合法主权国家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解决中印之间的国家准则,也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内瓦会议凸显了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国的地位④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不仅是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而且成为“万隆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60年代
1、方针:“两个拳头出击”
2、原因:6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是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也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了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
1、方针:“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的提出
2、原因: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苏联则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西欧、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成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军。
3、成就:①中国联合国恢复合法地位②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③中日建立外交外交关系④形成了建国以来的建交高潮。
四、80年代至今
1、方针:无敌国外交
2、政策调整: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实行不结盟政策
全面对外开放
2、具体表现在:①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积极参加联合国组织的维和行动②积极参加地区性的经济建设,如2001年成功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的非正式领导人的上海会议③积极推行睦邻友好政策,营造宽松的建设环境,如在中国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④继续改善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如积极沟通与欧盟的联系与交流⑤继续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如中非论坛建设⑥坚持不结盟的外交路线,如1980年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后,中国领导人果断的停止了继续结盟的做法⑦把对外开放始终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⑧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有了新的认识,审定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始......余下全文>>
九:新中国成立时外交政策及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三点: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但绝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而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这三条方针都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这些方针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憨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当时,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开始谈判。31日下午 ,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印方代表团,在谈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发表谈判公报,并签署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两国政府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公报和协定中,把它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同年6月底,周总理先后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他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的《联合声明》都写进了这些原则,并进一步确认它适用于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